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看见幼升小焦虑正在吞没你和你的孩子”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看到的是,“幼升小”的引发的焦虑和压力,正在疯狂加剧孩子的心理问题


这种焦虑也让许多父母心神不宁,导致更多的人际冲突:夫妻间的、亲子间的、甚至与其他家长之间的。





幼升小引发学龄期儿童心理问题

数量和复杂程度都在激增


我和同行在工作时发现,这几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数量激增。


不仅是数量上升很快,而且问题复杂程度也上升非常快。


以前做心理咨询的孩子,青春期居多。但是这两年,小学阶段的问题一下激增,呈现一种井喷。

 

比方,过去说家长预约我做咨询,一般一周就可以排到,但是现在基本上都要等两、三周。

 

过去,小孩接受心理咨询的问题一般比较单一。


比如说在学校里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影响了他的学习状态。或者说孩子在学校里打人,有攻击性,这都比较常见。


但现在,我看到很多孩子已经出现了身心障碍、心理疾病等,其中包含有大量不知道原因、但学习困难的孩子——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在增加。


很多孩子本身是好学生,成绩非常地好,可是他突然开始出现了厌学、不肯去上学,或者说厌食不能肯吃东西,或觉得自己长相有各种问题,这样一种我把他们叫做高功能学龄儿童来访:就是他本身看起来什么都很好,学习成绩也很好,人际关系也不错,但他突然有一天说我不干了,我不想去学校了,然后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真的是束手无策。

 

几乎在和所有学龄儿童工作的时候,绕不过的话题都是“当初为了幼升小付出了多少,孩子需要花多少精力去参加奥数”等。


包括即使孩子进了好学校,这个学校它可能不适合这个孩子,孩子的适应有问题,家长怎样处理,这些都是我们在临床工作当中看到,“幼升小”这一张通知书背后存在的问题。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学龄期的儿童,他的压力大到出现突发性耳聋这样一种非常成年化的疾病。


突发性耳聋在排除生理原因后,通常是和精神压力有关的,而这种精神压力导致的突发性耳聋过去多发40岁以上的人群。这些年,20、30岁的年轻人也很多。


但是去年,我和同行都遇到过学龄期儿童出现这种问题,这是非常非常让人痛心的一种现象。


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真是让人非常非常痛心。






幼升小引发社会的焦虑:

孩子成了升学工具


这几天,“幼升小”新闻铺天盖地,在这个网络时代,有些信息本身是夸大的。


但人为夸大的信息,传到家长那里,就转化成了“焦虑”。


家长焦虑的情感,非常真实在影响家长本人、他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的关系。

 

当我们在谈论“怎么拿到名校通知书”、“怎么样博得老师好感”时,很少有人谈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即使当他拿到通知书,这种社会氛围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怎样的影响?


心理影响最终又会对他们的学习、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样的思考很少——小孩已经变成做题、拿通知书的机器。


很多时候,父母们把上大学看成是人生的关键节点,许多超前和过度开发都是以在18岁那年可以拿到名校录取书为目标而实施的。


但上了金光闪闪的名校真的就是人生赢家了吗?

几乎每年都有中国学生在美国名校就读后,因为抑郁症而自杀;
即使完成学业找到工作,过着世俗标准中成功的生活,但自己却体验不到幸福与满足;

即使年薪几百万都觉得一直处在危机与匮乏感中,无法享受生活,即使有伴侣有孩子也体验不到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心理咨询室中非常普遍,而和许多学龄阶段就出现各种问题的孩子一样,这些看似光鲜的大人们心里总是有个巨大的洞——长期缺乏倾听与爱的洞,这个洞可能伴随了TA很久。


有时候,孩子的早慧很容易勾引起父母过度开发的欲望,然而这种过度开发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业界流传一个名词叫“三年级现象指的是很多一二年级功课还不错的小朋友,到了三年级一下子跟不上了。

这种跟不上,表面看是课业难度加大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超前学习让许多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也没有足够多的机会经历学习中的“自然受挫”,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加上父母经年累月的提前透支与控制,也让孩子焦虑和逆反,这两种情感往往会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在“三年级”爆发产生。

再往大一些说,青春期是许多孩子对父母”压迫“集中进行反抗的阶段,这种”压迫“感来自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我们在和青少年工作时,会有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感觉。


即使在咨询后孩子回归了正常学习生活中,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煎熬也是难以想象的。




究竟什么让家长如此焦虑?


  • 舆论以讹传讹:幼升小真的这么恐怖?

 

幼升小整个舆论环境,让父母非常焦虑。这一种焦虑感它可能会持续很久:


很多咨询的家长,即使当孩子拿到通知书之后,依旧会焦虑下去——操心完了幼升小,我,还有小升初;即使我有一个对口初中可以直升,但是我总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学校。


幼升小造成的舆论现象,给家长造成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有时我会问一些幼升小的爸妈:听到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有人经历过?


我发现大家都是道听途说,没有自己真正去亲生经历,或者周围人经历过。


大家好像都是在一个泥潭中搅来搅去。


我女儿进了一所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难进的幼儿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问我,你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去的?


我告诉他们,我就是老老实实的报名、排队,排了一半年得到这个名额,完全没有什么走后门,完全没有面试,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难进。


这样一件事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太多以讹传讹的事情发生,但是没有什么人会静下来想说,这样的东西它是不是真的合理,是不是真的存在。


  • 嫉妒与竞争:家长只想要更好


现在这一批家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一个很难处理好的情结,就是关于嫉妒与竞争。


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基本上很少有机会在家庭环境里去学会怎么样和嫉妒和竞争这样的情绪去并存,很多时候会倾向于在社会上、在学习当中,或者在自己做了爸妈以后,把这部分无意识的情节去付诸行动


我会觉得幼升小这种白热化的状态,和现在大部分父母普遍是独生子女也有很强烈的关联在里面,因为独生子女是不能接受自己没有别人有的东西。


这样一种情结没有被处理好,纠结到了一起,再加上很多机构很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人为制造了很多焦虑的情感。

  • 家长需要独立思考,不要跟风和人云亦云


非常讽刺的一点是,现在所有的教育媒体都会鼓吹,说需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但是在幼升小的过程当中,很多家长自己是缺乏一些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云亦云跟着一起起哄,跟着制造焦虑。


比如我看到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有学校会看家长的身材,胖的我不要,因为这说明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差。


当这样一条花边新闻出来时,没有人会去问它到底是真的会假的,而且我看到大部分人是认同这一点,这让我觉得非常惊讶。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认为这件事情是合理,而不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歧视性的条款?


一个父母的身形究竟为什么会那样,因为没有人会知道具体的原因。


身形本身是一个人自由选择,并没有上升到一个需要被评价水平,但是你会看到很多父母在那里感叹,我要去减肥我要去健身。


这样一个过程,很多家长是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在被动在服从权威,只要上面是这么说,我们下面就得这么干。这样一种倾向会和我们育儿目标非常背离。





情商比名校offer更重要
面对与陪伴,和孩子一起度过“幼升小”


幼升小并不是需要被批评的现象,因为它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现实。


但是我所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多少人会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有多少人可以看到这种心理支持,不单单是为了帮助孩子在当下得到他们想得到,还有是在他们未来的人生当中,这样一种心理支持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如果真的要我给一个建议,我觉得家长应该做到的是“面对与陪伴”:


面对现状和压力,同时又不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陪伴,不管经历了什么,倾听和支持对家长和孩子都非常重要。


家长要与时俱进,既要认清现实,也要稍微看一看未来。


现在拿到一张通知书并不代表什么,因为未来的路真的很长,人生的这种随机性真的很大,不一定是进了名校就高枕无忧。

 

很多时候,父母在幼升小中,把孩子是物化,觉得孩子就像机器人一样:


我输入这个程序,你就应该拿到这个通知书,如果你没有拿到这个通知书你就应该怎么样。


我在很多临床的个案中,会看到出现身心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孩子,他们在家庭中长期得不到倾听的。


即使父母会猜测孩子发生了什么,可是没有人真的坐下来去谈论这些问题,而恰恰是这种谈论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能量来源。

 

我知道很多父母是不愿意去谈论这一部分,他们甚至会和孩子说,我们就是去做一个游戏,不是去考试,回避谈论这部分的压力。但孩子会感觉到这件事情对父母很重要,他自己会有很大的压力

但是如果在另一个家庭当中,大家可以坐下来,谈一谈这件事情的利弊得失,然后听听孩子自己内心有怎样一些想法,他有哪些部分是很自信,有哪些部分觉得还不够,这些父母能够和孩子去做非常平等的倾听和交流的话,我想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超越了一种通知书能够所能带给孩子的东西,我相信能够以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和压力长期共存的孩子,将来一定是能够发展非常好的孩子。

 

其次,关注孩子情商培养。


从长远来讲的话,情商发展的重要性是高于智商本身的,这个是在很多中学孩子身上都可以被验证的。


情商包括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情绪的识别能力,比如说孩子是否能说出他焦虑的背后是哪些情感。也包括接受挑战的能力,因为所有人接受挑战的时候都会有紧张的感觉,你能不能带着这些感觉去接受一个挑战,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成长。


还有挫败的体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拿到通知书,他如果没拿到怎么办?怎样去看待这样一个过程?这都是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经历的。


人们现在需要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很有可能在未来,人们要终生学习。


换句话说,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孩子保持一种学习的热情,这很重要。

 

如果有太多孩子在幼升小这样的战役中被磨灭了学习的热情,将来等到他们自己需要为自己学习时,是否还有这样的能量,这是我的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娃哪能听“名校父母”的
多动症儿童学龄前期的特征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抑郁、焦虑、自杀......一个好成绩在这些问题的面前,不堪一击
世界精神卫生日|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早期识别
“开学季焦虑”这样缓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