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
最近“内卷”这个词再次高频地出现在我们耳边。
当然了,从这个词出现的那一刻开始,似乎就没有退场过。
电影院效应告诉我们,一群人中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了,那么后面的人为了看到电影也只能站起来。当一线城市的我们都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的时候,似乎隔壁2-18线的电影院里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看电影”的?他们开心吗?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阿夕每天从公司花15分钟偷跑出来买咖啡。
她喜欢去的那家店,店面虽小,用的却是手动意式咖啡机,店员们穿着也是统一的all black。比起那些北上广网红咖啡店,也差不了太多。
她是做外贸的,月薪六千块,虽然不太多,但好在每天5点就可以下班。她家所在的城市以一种极低的物价让阿夕自然而然地存下了一笔钱,每月照常吃喝,依然能攒下三四千块。几个大牌包就可以在这里付个首付。
但她真的没有存钱的必要,她不买房,和爸妈住一块儿,周末一起去公园逛逛,公园里有个小动物园,前阵子还生了一对龙凤胎小白虎,非常可爱。
诸如这样的小事,阿夕还能滔滔不绝很多。在她看来,这个城市可以不用让她去任何其他地方尝试,就过得足够舒适快乐。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在永昊家那边,年轻人最大的纠结是两件事:高中毕业要不要出国读书,以及这个周末要不要去北京逛逛。
他的家乡城市真的是太无聊了,但离北京很近。周末或者小长假,会有很多人来北京买东西、消费、吃喝玩。
家乡的工资水平还挺高,好一点的企业差不多都有8000的月工资。整个城市各种设施都很好,美中不足的就是商圈并不算发达与时髦,想买一些大牌,还是得跑北京来。
永昊和现在的女朋友是开车自驾认识的,两人都很喜欢冒险,却又都想留在家乡生活。因为这边生活节奏实在很舒服,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旅行,或是四处玩极限运动,周末去北京玩还可以约朋友同学聚聚。
哦对了,那些在北京打拼的年轻老乡也是打算待个几年就回家,因为家那边的居住环境已经比北京舒适了。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小飞住在山上。小山之于市区,像莫干山之于上海,说是城市后花园也不为过。
他大学专业学的是管理,做了民宿老板后工作和生活彻底融为一体——甚至都不能算是工作:分一部分房间给来度假玩耍的旅人,做多一点菜给大家分享,这简直是热情好客的人最喜欢的工作。
小飞的娱乐生活是随着客人们变动的。他第一次玩剧本杀,就是客人们一起聚会拉上了他。如果是爱看电影的客人,他偶尔也会跟他们一起在客厅关了灯看。
在这边的小山上,小飞养了猫、鸡,附近还有狗子,家里院子种满了各种蔬菜水果,他从不需要点外卖。
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让小飞与大部分同龄人的生活都不太一样。他甚至都不太需要从社交软件上获得什么资讯,那些来来往往天南地北的客人,就是他的信息渠道。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毕业的一年里,张婷爱上了泡温泉,周末不是在太古里,就是在温泉。典型的温泉周末是这样的:周六睡到自然醒,开着租来的车挨个接朋友,在温泉边泡边聊,等泡饿了,一起去吃夜宵。
她平时住在城里。从本地985毕业,刚跳槽到国企,朝九晚六,偶尔加班。月薪8000或许在北上广不算高,但在这里足够了:和男友平摊的两室一厅每个月只要1000块,周末下馆子人均不过百。
张婷用“平静”描述自己现在的生活。
大学时她喜欢摄影、东京事变、《进击的巨人》、西太后和上挑眼线,这些现在成了她下班后和周末时的B面。她有时回家做饭,或者等住隔壁的朋友拎菜上门,饭后会打switch和看剧,或者跟男朋友下楼散个步。
她也试过卷卷自己,连着考了两年研究生,但看到考卷就知道自己没戏了。这里挺好的,咖啡、酒吧、Club日新月异,享受生活的维度之多,未必就输给北上广。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小崔来到这里快一年,她感觉自己来到了天堂。
小崔的老家并不在这里,她在这里租了个房子,一边做微商,一边自己拍一些vlog。此前她辗转过很多地方,在上海读大学,第一份工作在北京,辞掉工作后又去重庆呆了小半年,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这里。
来到这里之后,她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依然是做微商和拍视频。但这里有韩剧里经常出现的那种精致咖啡馆,韩国菜也正宗得不得了,就连晚上蹦迪,夜店里放的都是K-pop。
小崔去过不少'韩国村',作为一个东北人,她觉得还是这里是她的'精神家园'。
24岁的小崔还有很多事没做,她坦言这里应该也不是她最后的归宿。但这太像一个暂时的乌托邦了,她愿意在这里喘息,加入到游客和本地人的队伍里去,喧闹热烈地度过一个个夜晚。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婧婧和她的三个发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家躺平。
他们每天的活动路线:去咖啡馆、去美术馆、逛古着店......整条街上的年轻人都穿得像穿搭博主,从北京回来的婧婧此时觉得自己土得格格不入。
每次把照片发微博时,朋友们问她最多的问题就是:这是上海哪里呀?虽然她工作地点在上海,但工作性质可以远程接入,所以几乎所有时间都在老家小城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婧婧的家乡是典型的'小而美',她平时还会在一家服装店兼职看店,主要是为了买衣服的时候可以打折。穿一身靓丽花心思的搭配,是小城里年轻人普遍乐衷的。
她有一个谈了一年半的男朋友,男朋友平时在杭州,两个人一周会见一次面。在婧婧的打算里,如果感情稳定就一起买房,如果谈崩了她就自己买——反正也买得起。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苏苏是一名设计师,平时做图、改图、对需求,六点准时下班,每月15k的薪水。他不可以,完全不可以,死都不可以接受996,不愿意拿钱换自由。
这里很好地满足了他的需求。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左右睡觉,作息很规律,怕猝死,很养生。平时会逛菜市场、看番、玩switch,最近给家里买了投影仪。
他确实总能听到有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去一线城市后快速积攒财富的故事,但他只要一想到996,就觉得这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他喜欢待在这个圈子很小的城市里,骑着车在熟悉的街道上,看着叶子从空中飘下来,随便拐弯就到城市的某个角落,去吃吃了很多年的小吃店,碰到的人都熟识。
苏苏希望自己能在30岁退休,然后到乡下去种菜。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大学毕业后,小元为了备战考研回老家待了一年半。
跟北京那种空间跨度巨大、生活丰富便捷的一线城市不同,老家是典型的小城,有异国风情的建筑,和火山温泉。
用小元的话说,这里很有特点,但是却没什么存在感,正适合懂它的人静静享受。现在去抖音搜索这里,最近的名人还是那个因为一句'来了老弟'火了的烤腰子大姐。
但小城市的精彩是很有限的精彩。他家住在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但这一年来,街上一半的店都换了人家,以前从小吃到大的一家饭店说关就关。这几年回家,很多曾经熟悉的繁荣的事物说消失就消失了。
小元对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什么感觉,一方面因为他确实是个低欲望的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要回到北京上学。这种确定感让他能更悠闲的欣赏家里的一切,稍显破败的街道可以理解为萧瑟的浪漫,年轻人越来越少可以理解为小城的静谧。
而未来是否还会回这里,小元觉得对当下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是不是感到有一丝惊喜,有一丝讶异,而后是向往又犹豫的心情?
上面这些城市里有些其实很有名,有些确实鲜为人知,它们在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情况下默默建设起来,支撑着那些并不想去大城市打拼的人,给他们一个角落,让年轻人有一处平衡了工作和生活的安乐窝。
五一我回了老家,见到了一番与“大城市北京”颇为不同的景象。
同龄人开始陆续结婚生子,他们的交通工具多为自己开的车,几乎人人有驾照,关心蔬菜和粮食的价格,也看《小舍得》消遣,但却对“鸡娃”和“内卷”反应不大。
过去小城市是一口井,我们在井里观天,想象大城市的斑斓生活;现在大城市像一座山,我们在山腰处攀爬,但已经不知道山下是何年了。
朋友小齐抗拒24小时stand-by的生活,“北京压力大,我不是不懂,我只是不喜欢。”我听了却有些唏嘘,他懂北京打工人的难处,但他未必了解,打工人对表达“我不喜欢”的掌控程度。
近两年来“内卷”这个词一直被反复讨论,还有各种梗,比如打工人和卷王。而当我无比自然地跟老家朋友说“这也太卷了”时,她微微睁大双眼:“你说什么?”
她没听懂。她的输入法里,没有“太卷了”这个常用语。
另一位和我一同在北京沉浮的朋友晓桐是这么看待这件事的,他认为选择来北京和选择待在老家本质是两条路。在北京的路线是打拼-拼命攒钱-退休,但是在老家则不同,可以上班-恋爱-交友-结婚-上班-重复岁月静好的生活。“这路线不一样,你不能因为自己左拐了,就说这是最快的路。当然了,你可以这么安慰自己。”
另一方面,小城生活也要上班、通勤、承受各自不同的生活压力,甚至需要在亲缘关系主导的社会里耐心与亲戚长辈打交道,但是这群右拐了的年轻人的生活,总还是能在一些间隙让我看到另一种人生选择的图景。
在这篇城市生活报告的最后,我们联系到了一个自由职业者阿兰,并在晚上10点钟把采访问题发了过去。而他当天6点就起床了,一整天都很忙,忙到晚饭都没吃,本来困得想睡了,但是看到了采访问题,还是很认真地回了很多条语音。
不巧的是,当时我们正在忙其他事情,没有立刻看到他发来的消息。然后他在很困的情况下等了一个多小时到将近凌晨12点,才等到了我作为新媒体人的延迟回复。大城市的打工人可以凌晨3点睡觉,可以意念回复,但是阿兰会为了等一个“收到”熬到很晚。这是一个切片,似乎帮我划分出了两种都市养出来的人,有人急促追着脚步声,有人耐心等一个回音。
我在大城市真的很少遇到这样的人了。
策划:GQ实验室
编辑:王火火
采访、撰文:Claire、Skye、Simon、小徐、火火
插画:一亖丗亖一
视觉:aub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岁留在广州,到底应不应该?
感染病毒48小时后,身体都会发生哪些变化?(看完后怕版)
2022舞蹈基础全国联考试卷(高考版).docx
城市太内卷|静享理想生活
实用 ▏超实用!那些你不知道的让生活变得更轻松的小窍门!
小镇青年、中年和老年,是无数人都逃不过的“宿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