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平丨傅抱石山水皴法解析

(傅抱石《山鬼》)

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技法,为历代画家所重视。本文就傅抱石山水画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类皴法,分析他对皴法传统的继承、改革和创造,以期对后学所启迪。

皴,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皮肤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二)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涂出物体的纹理或阴阳向背。其实,画中的皴,是从自然生理的皴借用来的。皴,原是形容词,皮肤的裂纹,在有规则和无规则之间,正如山石和土地的裂纹一样。但皴被用在中国画中,变成了动词,经常和擦连用;皴加上“法”字,又变成了名词,是中国画技法的特定名词。皴、擦、点、染,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归纳,几乎代表了山水画笔墨的全部内容。而且在所列四法中,皴处于第一的位置。皴法产生于唐末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完备的象征。一千年来,皴法伴随着山水画的一次又一次变革,而愈显多姿多彩。历代有成就的山水画家,无一例外地把皴法的形式溶化于个性,铸造出自己的新风貌。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辉》)

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皴法,因为其面貌与众不同,一段时间以来,已经为研究者所重视,还有人以“抱石皴”命其名。以画家名命其皴,古往今来似未曾闻,若皆如此,则披麻皴曰“董源皴”,折带皴曰“倪瓒皴”,解索皴曰“王蒙皴”……似不大妥也!且就抱石而言,又何止一种皴法,以一皴掩其全部,恐亦欠当。

傅抱石山水作品上所反映出来的皴法,据笔者所见,粗略统计如下:

(一) 乱柴皴。见《满身苍翠惊高风》(1962年);《待细把江山图画》(1961—1965年)。

(二) 乱麻皴。见《潇潇暮雨》(1945年);《陕北风光》(1960年)。

(三) 破墨皴。见《黄河清》(1960年)前景;《西陵峡》(1963年)。

(四) 荷叶皴。见《千峰送雨》(乱柴、乱麻和荷叶皴相结合。约1954年)。

(五) 拖泥带水皴。见《镜泊飞泉》(1961—1962年);《天池飞瀑》(1961年)。

(六) 卷云皴。见《观瀑图》(结合乱柴、乱麻二皴。1944年)。

(七) 斧劈皴。见《红军过雪山》(1953年)。

(八) 简笔皴。时用于人物补景或小品。取之于张大风,钩划并用。

上述各皴中,最多见为乱柴、乱麻、拖泥带水诸法。往往综合使用,随机而变。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傅抱石《黄河清》)

宾虹先生对上述三皴,均有独到之解释,兹摘如下:

“乱柴皴是化板滞之圣药,然非有中锋腕力与极熟手笔不易融洽,张大风于此法最为擅长。”

“乱麻皴介于云头、松皮之间,尤其以极熟手腕出之。”

“石涛专用拖泥带水皴,实乃师法古人之积墨、破墨之秘。从来墨法之妙,自董北苑、曾巨然开其先,米元章父子继之,至梅道人守而弗失。石涛全在用墨上力争上游。”

宾老的分析很中肯,是实践家的心得。笔者以为,乱柴、乱麻和拖泥带水三皴,均传统皴法中最具变化性的,所以宾老称之为“化板滞之圣药”。又由于这些皴法的灵活性,形式不甚固定,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必须“极熟手腕”出之。乱柴、乱麻,主要是笔力问题,墨偏于枯,追求目标在苍、在劲;拖泥带水,则在笔、墨、水的三者融合,实有破墨的性质,水墨齐下,目的在滋、在润。前者枯裂秋风,后者润含春雨。这正是傅抱石先生艺术上两种典型的追求所在。

(傅抱石《镜泊飞泉》)

张大风属于画坛散仙,他是不守规矩、自辟蹊径的典型人物。他的作品,无论人物,山水,均以简率著称。其山水之皴,甚为简略,有时类于乱柴,有时又不类,放纵数笔,略加钩斫即成,是一种简笔;率意的皴法。傅抱石对于张大风的向往,不仅在于山水,还在其人物(笔者另文曾论及),那种简率而“不守规矩”的作风,正是他们产生共鸣的所在,他们的内在个性或许相通吧!

水墨并用的乱柴皴,含有泼墨、破墨的成份,南宋时代的两个僧人——莹玉涧和法常,时有用之。他们的画迹,国内已不可见,大都流传日本,对日本南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傅抱石大约是在日本看到他们的作品,受到感染和启发。不少人以为他有受东洋影响的某些画法和作风,其实,仍是中国的,是已被淡忘了的中国传统。

(傅抱石《赤壁图》)

乱麻皴,清初黄山派的梅清擅此法,而且有所变化和创造。他有一种用墨层层积起,用笔层层揩擦的所谓“缥缈”法;又有一种用细笔圆转波动上下皴划,如麻似网的“春蚕吐丝”法(从王蒙解索或游丝袅空皴中化出),前者表现出山岚烟雾中隐约空秀的物象,后者反映奇险苍茫而又多所变幻的山势。王蒙还有一种叫做蓬头乱发皴的,与乱麻皴亦颇类似,都是以乱求治的,乱中自有规律和韵味。上述种种,大约都可在傅抱石的山水皴法中找到痕迹。

拖泥带水皴,南宋夏圭是一种,先施水再用墨,(多用于绢素和熟纸);石涛是一种,水墨并用,自得酣畅淋漓之趣。傅抱石兼取二法。他对石涛和尚“癖嗜甚深,无能自己”,可谓推崇备至。当然,他取之于石涛的不仅仅是拖泥带水皴。石涛的多变,石涛的恣意,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和“笔墨当随时代”,都给了他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石涛的笔性是温中含烈,朴中寓奇的;傅则偏于外露,刚劲洒脱才是他的性格。所以他于石涛,也只能意取,不能苛求。

斧劈皴,较为刻划,又有“院体”的烙印,在傅抱石的作品中是难得一见的。即有,也是混入乱柴之中。仅《过雪山》一图,纯以大斧辟为之结合劲笔钩勒,愈见其挺峭。正好合了笪重光的话:“擘斧(即斧劈皴)近于作家(工匠),文人出之而峭。”(见《画筌》)。

综合活用,是傅抱石对于传统皴法继承和原则。在前面列举的作品中,大都取数种皴法混用,如破墨皴与乱柴混用,乱柴又取斧斫的意味,乱柴又与乱麻结合,有时再加上荷叶或云头皴的情趣。拖泥带水则一泼墨同施,淋漓中含着苍莽。

(傅抱石《万竿烟雨》)

傅抱石的新皴法,是他对传统皴法进行改造的成果。他的这一进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传统皴法的选择。传统皴法有南北之分,斧劈和披麻分别是其代表。一是表现石的坚;一是表现土的柔。其他各皴均可分别靠向这两个方面,也有处于中性的。一般讲,南皴(姑且用之)涵量大,可塑性强,易变化。傅抱石所选的乱柴、乱麻和拖泥带水,或为南派,或为中性,故有刚柔相济、枯润结合之妙,有较大的可塑、易变性,具备着可改造性。他所拾起的,是“被淡忘了”的传统(法常、莹玉涧)、“不守规矩”的传统(张大风)和“多变”的传统(石涛),所以特别具有新鲜感。

(二) 山河的启示。皴法本身来自大自然,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有生意,活起来。傅抱石说:“山水画之皴法,是从前画家接触真山真水中体会出来的,而不是画家为了好看,就能从画室里凭空想象把‘披麻’、‘解索’画出来的……我到了长白山和镜泊湖等地,亲自感受到那里的水石嶙峋,使我悟出新的皴法来。”试看他一九六一年所作《天池林海》,以细笔挑、剔、斫、擦,结合长线勾勒,形成一种新的、未名的皴,成功的表现了他以往未曾见,更未曾画过的北国雪景。他三十五岁去四川,住在重庆西郊金刚坡下若干年,正是苍茫奇峭的巴山和雾都重庆,亲奠定了他山水画的基调。雾中看山的那种迷蒙感,正是乱麻皴(而且必须用散锋)得以施展的契机。他在1960年游太华山后,反复创作了多件《待细把江山图画》用乱麻和乱柴皴作种种尝试,或疏、或密、或皴擦并用,或皴后加勒,他凭借大自然给他的新感觉,改造着人自己四十年代形成于重庆的皴法。

(三) 个性和酒。傅抱石个性强,刚且豪。他嗜酒,“往往醉后”挥毫。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主观因素是言为主导性的,所以上述两项不可忽视。个性强,再加之酒,真情直泻,不可阻挡,才形成那雄奇磅礴的气势。他在皴法中表现出来的无拘无束,从笔锋到笔腹乃至笔根,整个笔在纸上扫动、滚动,急速的、有力的,乃至有声有色的,如风雨骤至,雷电交加。傅氏的皴法,往往是在这样的发表情况下形成的。这就是画家性格对于传统的改造,而傅先生性格中含着酒。

(傅抱石《巴山夜雨》)

石涛说:“笔之皴也,开生面目也。”山水的生面,正赖皴法以开之。皴法的核心在一个“活”字,活法联系着传统,联系着自然,联系着心灵。傅抱石先生对于皴法的继承、改革和创造,是一份珍贵的遗产,给予后人的启发和借鉴是莫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画的皴法——何叶皴、乱柴皴、乱麻皴 主讲老师:靳文艺
抱石皴局部
南京地区的山水画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皴法审美
一生好入名山游(山水) 傅抱石国画
傅抱石所创“抱石皴”及金刚坡时期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