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都旧事之“八不语”

早年间老北京一年四季都有买卖人吆喝声,生动风趣,让人爱听。

这在侯大师的相声里多有描述。

后来读《城南旧事》、《京华烟云》也有所感;

今天要说的是那些走街串巷而不吆喝的买卖,这些行当号称'八不语'。

这些行的商贩们,在胡同里流动交易时,不用(其实是不方便用,那时候就知道注意保护客户隐私)语言表达,而用手中不同的响器示意所交易的种类。

他们用各种响器,作为行业的语言象征。

1.打小鼓:

专收金银首饰、名人字画、玛瑙玉器,最次也要收红木家具等价值较高的物品,大多在大宅门前敲打。老北京有一种职业叫打鼓商。

2.唤头儿: 俗名'棱子'

剃头的,肩上挑着担子,担子一头是小火炉,另一头放着剃头工具的木箱('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这么来的)。手中拿一钢叉子(簧),长约尺二有余,一拨后'嗡嗡'作响,发出的'嗡嗡'声音,时间长约为30秒钟。

3.小梆子:

换香油的。一手拿一梆子(木头掏空后)。长约4寸,宽约寸半,厚约8分。一敲,发出'梆梆'的声音,人们听到后,来(换)买香油。

也有卖爱窝窝、江米凉糕、甑尔糕等食品的。

4.大梆子:

用木制的小梆子,长约尺二,宽约4寸,厚度为寸二。卖豆腐的,一敲,发出'嘣嘣'的声音,人们就出来买(换)豆腐。

5.手铃:又名'虎撑'

江湖郎中,此铃是以带有圆孔的铜片翻卷打成的圆环,比镯子略小,环内装有几颗铁制的小圆珠,外面留有一条缝,也有铁制的虎撑子。

郎中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入铃中间的孔内,手臂摇动,小圆珠便发出一连串的响声,随走随摇。卖药者身背药箱,肩搭褡裢,右手举一幌子,左手摇铃。每当听到铃声或看到幌子,人们就知道是卖药的来了

6.大拨浪鼓:

卖炭的,手持直径约半尺木制、牛皮制作的大拨浪鼓,发出'拨愣'的声音。人们知道卖炭的来了。

7.报君知:又名'铜点',俗称'点子'。

算命、占卜使用的响器,算命占卜者大多数是盲人(老北京人称为失目先生)。

一手持铜点,用木棍撞击,发出清脆的键铛声音。另一手拄拐棍给别人算命。这种响器到今天已经绝迹。

8.唤金闺:又叫'惊闺',俗称'铁拍板'、'卦连'。

磨剪子、磨刀的,手持一叠铁片(6片),前后摇晃,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未出嫁的姑娘或小媳妇儿听到此声音,即出来磨剪子、磨刀。

现在,偶尔在电视剧中还能听到惊闺的声音,这可能是响器最后的绝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老北京八不语#老北京民间的吆喝#
冰盏 、梆子、小鼗(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 之六、七、八)
【京城旧影】远去的响器“货声”黄城根下
听,声音里的老北京
京城往事八不语,是什么玩意儿!
老北京叫卖的规则与禁忌--宗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