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永林和他的《书画鉴藏探要》

  我市书画鉴藏家王永林,继2008年第一部书画鉴藏专著《书画投资实战指南》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后,今年又推出新著《书画鉴藏探要》,近日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该书以与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萧平、徐建融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中国书画的创作、鉴定、收藏,以及市场等方面进行评析;从“创作”这一根本源头,推及“鉴定”、“收藏”与“市场”的实际层面,对书画的价值评判、鉴定实务、市场态势、发展趋向都作了精辟的研判。

  拥有二十余年书画鉴藏经历的王永林,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不但收藏了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大师、大家的精品力作,还把这种鉴藏经历推向了学术研究的层面。近十年来,他分别在《中国文物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文物天地》《艺术市场》《收藏》等报刊,发表了关于书画鉴藏、市场评论方面的文章300余篇,他的学术论文《书画收藏鉴定时的各家说》,还在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正因为有着书画收藏、鉴赏和投资方面多年的研究和实战经验,在《书画鉴藏探要》中他与萧平、徐建融先生就画论画,论及了众多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名家书画的作品特色、历史逸事,以及鉴定和市场的热点话题,并辅以真实直观的案例;深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品鉴,得出的鉴藏、投资心得经验,通俗易懂。其真知灼见,对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者与投资者,均有借鉴和指导的意义。本刊在第一时间,将王永林为该书所写的出版后记刊出,以飨读者。

  编者按:

  从谢稚柳、徐邦达到萧平、徐建融

  今天鉴定界的人们说到谢稚柳、徐邦达两位先生,都是以一种南、北对峙的形象来说的,把他们看成天生的“宿敌”、学术上的“冤家”,这一切都源于1995年他们两人对张大千一幅《仿石溪山水图》的鉴定。其实在此之前,谢稚柳、徐邦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状态,他们是同道中的老友。本来学术上的争论,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都不会太在意。但这一次,一方面花钱买这张东西的人穷追不舍;另一方面因人进入老年难免会偏于固执,再者同是业界大师级的人物,恃才傲物的感觉也是会有一点,因此产生了一点点隔阂;但真正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却是因为媒体的推波助澜,无限地放大了这个小小的隔阂,把简单的事变得十分复杂,而使双方都下不来台,失去了一笑泯“恩仇”的机会,这确是中国鉴定界的一大憾事。

  在中国书画鉴定界,自张大千、王季迁远走海外,吴湖帆、张珩去世后,其实就只分谢稚柳和徐邦达、刘九庵,还有启功几个流派了。所谓流派的形成,是要有强有力的理论体系支撑其学术行为的,并要有优秀的传人传承其艺术脉络,而且其理论体系、学术行为及传人水平亦为业界公认具有代表性。相比于其他几位的流派,谢稚柳、徐邦达先生创立的流派都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不光是理论与收藏的结合,并强调理论与书画创作的结合、鉴定与书画创作的结合。虽然业界把谢稚柳先生称为实践派,徐邦达先生称为经验派,其实他们都是理论、创作、鉴定、收藏齐头并进的,在这方面,他们的众多传人也是如此。本书所采访的对象萧平、徐建融正是其中的两位。

  萧平老师主要师承徐邦达先生,徐建融老师主要师承谢稚柳先生。他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和极高的理论建树,又有广博的见识和丰富的鉴定实战经验,并有着对书画收藏的痴迷和热爱,收藏之丰、鉴赏之精,非一般收藏家可比;他们的书画创作也和谢稚柳、徐邦达先生一样,广受书画收藏者们追捧,成为当代传统派书画的名家。因此,对他们二人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研究和了解二十世纪书画鉴定的丰硕成果。

  认识萧平老师首先要从我与书画的缘分谈起。二十年前,未受过任何书画鉴藏知识教育的我,凭一腔喜爱中国书画的热情,读了几本关于鉴赏书画的书,便投入大量钱财,开始收藏名家书画,结果可想而知,“故事”常听,赝品常买,“学费”常交。是缘分也是天意怜我爱画之心,经友人介绍得以拜识萧平老师,首先请萧老师对我开始几年之“收获”一一评点,详加指教,萧老师从仿画如何做旧、画中笔墨如何不具有原作者的笔墨特征、款字是如何描出来的而非原作者的书法风格、印章如何做假说开来,受益使我终身难忘。从此改变了我对名家书画错误的认识方法,并使我发狠心要学会一些真正的鉴赏知识。由此我开始求学于爱莲居中,从对书画造假者之恨,到爱鉴赏书画、喜辨析真伪之乐趣,对名家书画收藏的爱意更深。

  东海长风堂主人徐建融老师,我见到他的著作比见到他人要早。我刚开始收藏中国书画时,大脑里并无书画鉴定这个概念,及至一九九四年读到徐建融老师《当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一书后,才知道了一些收藏中国书画所应学的知识,开始梳理自己前面的收藏。因有了前面“交学费”的切肤之痛,让我领会到收藏中国书画,不学习有真知灼见的鉴藏知识,不向真正的书画鉴定家求教,是不可能入门的,会再交更昂贵的“学费”,会在“有钱时不懂,当懂了之后已经没有钱了”。几年后,我怀着感激之情走进东海长风堂拜识了徐建融老师,交往中我得益颇为丰盈。可以说建融老师是我走向名家书画鉴藏正途的指路人之一,因此他每本新著问世我都是必读的。

  至今,屈指算来我收藏中国书画二十多年了,学书画鉴赏于萧平老师爱莲居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游于徐建融老师长风堂也有十多年,随着与两位老师探讨次数的增加、见解的深入、观点多相碰撞,他们对我产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遂有进行一次深层次、多角度观点讨论的构想,此言一出即与萧平、徐建融老师一拍即合,便有了这次对话。本意是想通过我列举的当下人们所关注的众多热点话题,更深入地挖掘出两位老师学识修养宝藏中的精华,同时将我在这二十年间书画收藏鉴赏的心得文章数篇,亦附列于其中相参看,求教于大家。我一直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书画鉴赏专家的水平,只能算是一个书画鉴藏的亲历者。虽然一直努力地学习着,但如完全自己来写书画鉴赏的专业书,要不失之浅薄,要不只有东抄西抄。因此,还不如写这样的探访实录,既蕴涵有真正书画鉴藏顶级专家的丰富智慧,又有我自己的见解贯穿于其中,这样多角度碰撞产生的火花,是在书斋中苦思不出的。这样的书,虽不高深,“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则亦庶乎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朱熹语)

  王永林  记于芜湖上善轩无尘居中时在丙寅秋日

  王永林(左)与萧平(中)、徐建融老师对话

  《书画鉴藏探要》封面

  萧平: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兼任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特约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出版有书画册和学术专著数十部。

  徐建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派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辞海》(2009版)美术学科主编,《大辞海》美术卷主编,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十二卷本中宋代卷主编、清代卷副主编,著有学术专著1000多万字。

  秋山读书图  萧平

  寒林图  徐建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稚柳花鸟,醉美,爱不够!
谢稚柳(1910
谢稚柳嫡传弟子,书画大家、理论大家、鉴定大家
圣诞号之徐建新老师藏石欣赏
谢稚柳 画松
真品抑或赝品——萧平品文徵明巨幅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