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剥皮诗趣话
                           剥皮诗趣话

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变成另一种意义。因其扎根于名篇肌体之上,故极易为人们所传诵;又由于它带有游戏性质,所以其诗往往滑谑间作,妙趣横生。

例如,明代广东有两个秀才因为争考试成绩的排名先后而大打出手,一人的头巾被扯烂,一人的脑袋被打破。此事成了儒林笑谈,有人便赋诗“纪盛”:“南北斋生多发颠,春来争榜各纷然。网巾扯作黑蝴蝶,头发染成红杜鹃。日暮二人眠阁上,夜归朋友笑灯前。人生有架须当打,一棒何曾到九泉。”此诗的结构、语言与南宋高翥的《清明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酒各纷然。纸灰飞作黑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非常相似。事实上,它正是对《清明祭酒》进行“剥皮”的结果。

清人戏作《惧内即景》诗:“云淡风轻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此诗脱胎于宋程颢的《春日偶成》,原诗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而改诗只作了六字改变,但对“惧内者”的挖苦可谓入木三分。而著名作家廖沫沙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弯腰曲背到台前。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拜年。”则把文革时挨斗的情景和心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虽然也有情趣,但很难令人笑出声来。

今人有《再过桥头斋铺》一诗: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此诗是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的翻版,仅八字不同,即景抒怀,毫不逊色。

唐杜牧《清明》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有人将其缩为:“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且理由充分:第一句点题,“清明”二字不必书出;第二句“行人”当然在“路上”,“路上”二字是“蛇足”,可删;第三句有问号(?),“借问”二字反嫌累赘;第四句改后精辟,不失原意。这样的缩诗改诗,实质也叫“剥皮”,名之曰“减字剥皮诗”。

唐代魏扶担任地方科举的主考官时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梧桐落叶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前两句渲染了考场的肃穆气氛,也表示了坚决杜绝舞弊的决心。后两句是说:自己也经历过应考的辛苦,如今一定要善待应试者。可是,此人言行不一,评卷极其苛刻,导致考上的人极少,引起应试者的强烈不满。有一个考生就将他各句诗的头两个字抹掉,使它成了一首五言绝句:“落叶满庭阴,朱门试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这一来,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与原作完全相反,气得魏扶吹胡子瞪眼。这也是一首成功的减字剥皮诗。

唐代诗人李义府有一首很有情味的五绝: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影雪,好取洛川归。而高宗时一个喜弄文墨而水平甚低的县令张怀庆却认为它写得不够好,就在每句的前头各加上两个字,变成一首七绝:“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镜独怜回影雪,来时好取洛川归。”结果前两句被“剥”得狗屁不通,后两句被加了水,诗味大减,因此被人讽刺为“生吞活剥”。这样的增诗改诗,也是剥皮诗的一种,名之曰“增字剥皮诗”。

年青时代的汪精卫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1910年不顾危险去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曾写诗表达从容就义的决心:“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历任要职,但193812月却公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诗人陈剑魂因此将他那首诗“剥皮”:“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块,终惭不负少年头。”充满讽刺意味。这也是一首成功的增字剥皮诗。这首诗剥去了汪精卫的面具,大快人心,令人拍案叫绝 

19256月鲁迅先生写过一首《替萁豆伸冤》:“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这首诗是鲁迅写来讽刺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在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镇压进步学生的,显然它是从曹植那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剥皮”而来的。而郭沫若先生的“煮豆燃豆萁,豆熟萁亦灰。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则是郭老“反其意而剥皮”的一首诗。原诗的中心是“相煎何急”——比喻骨肉自相残害,而改诗则强调“豆熟萁灰”,是出于亲人相助,互相成全,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义。这样的剥皮诗就可以叫“翻案剥皮诗”了。

1、惧内即景:宋朝程颢有七绝《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清人仿拟此诗,只改动了六个字,戏作《惧内即景》诗,对怕老婆的人挖苦得入木三分。诗云:

云淡风轻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2、笑问儿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引起许多游子情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清时有人改动这首诗嘲讽科举制度。清制规定:童子试除笔试外,还要“当堂提复”--相当于面试。某人年近半百,尚在为童子试“拼搏”,担心面试通不过,便递去了胡须,假充年轻人,结果仍被淘汰。友人作诗:

老大离乡少小回,乡音未改嘴毛摧。

老妻相见不相识,笑问儿从何处来?

3、夜半枪声到客船:苏州寒山寺

以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驰名遐迩。诗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南侵,广大人发流离失所。寒山寺也庭院荒芜,游人不前。有人见此惨象。遂改张继诗曰:

月落乌啼妻哭天,江南劫火不成眠。

姑苏城外寒衣尽,夜半枪声到客船。

4、陈毅写诗挫黑田:

1938年夏天,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领部队进驻茅山,与日冠黑田大佐所率领的“神鹰”旅敌对。有一次黑田让女秘书给陈毅送去一幅《山川跃马图》,请陈毅题诗留墨。陈毅在画上题了一首改字七绝,诗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有中华儿女在,不教倭寇度茅山。

并对女秘书说:“回去告诉黑田,有本领请他自己来一趟,我在山门外等他。茅山虽小,有他一块葬身之地!”

黑田打开画卷,读了题诗,听了回话,气得说不出话来。当夜时分,黑田亲自带着“神鹰队”五十多人,轻装偷袭一支队司令部。黑田冲进亮着灯光的司令部,只见桌上摆着一盘围棋,棋盘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首诗:

虚虚实实变幻多,兵家自当细揣摩。

让开小道三十里,待军来此作俘虏。

黑田知已中计,未曾拔腿,就做了新四军的第一名“佐”字号俘虏。

5、谢觉哉诗讥吴佩孚:

唐朝诗人五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7年,国共合作,共同进击北洋军阀。特别是共产党员叶挺将军领导的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打得北洋军阀丢盔弃甲。大军阀吴佩孚只身坐火车逃往洛阳,他在行前声言,今后不问军事、政治,将以饮酒、看花终志。谢觉哉闻之,乃仿王昌龄诗写道:

青天白日竟倒吴,炮声送客火车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酒壶。

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6、夏衍笑变历史教训:明末清初,有一首传诵一时的打油诗:

闻道头须剃,而今尽剃头,有头皆要剃,不剃不成头,

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一九七四年,夏衍在狱中偶然想起,把它改为:

闻道人该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

整是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请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7、依样画葫芦:

传说清朝有一个文人,路过太行山,在葫芦崖下歇息,在石壁上题诗一首:人见太行愁,我见太行喜。我不喜太行,家住太行里。

后来,又有一个文人路过这里,读完这首诗,他也想写一首诗作留念,但东想西想总想不出来,后来便在头一个人这计的侧边这么写道:人见葫芦愁,我见葫芦喜。我不喜葫芦,家住葫芦里。

过路的人们看了这先后两首诗,都议论纷纷,不知是谁便在这后一首诗上面加了横批:“葫芦崖下套诗文--依样画葫芦。” 

剥皮诗最早见于唐代。据刘肃《大唐新语》载,唐人张怀庆(官居枣强尉)“好偷名士文章”,他往往将一些名家名篇施以剥皮、剔肉、脱胎、换骨的酷刑,从而炮制出一些剽窃作品,被人称作“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这也正是成语“生吞活剥”的由来。例如,李义府写了一首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廻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看后觉得不错,就每句添两个字,改装成一首七绝充作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廻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可笑的是,就是张怀庆这个鄙劣的文章窃手,却成就了妙趣横生的“剥皮诗”“生吞活剥”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剥皮诗剥得最好的,要数秦韬玉的《贫女》。秦韬玉,字仲明,唐僖宗时人,以工部侍郎为田令孜神策判官。其诗皆是七言,构思奇巧,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贫女》是其代表作,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其实是剥自李山甫的《贫女》。唐李山甫的原诗是这样的:

平生不识绣衣服,闲把荆钗亦自伤。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秦韬玉据此诗所作的剥皮诗《贫女》,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可谓青出于蓝: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套用前人诗歌形式而写成的诗,俗称“剥皮诗”。它常常套改诗词名篇,在貌似滑稽中寄托辛辣的嘲讽。例如清朝末年,鸦片大量涌入中国,国内一时炯馆林立,许多人出入其间,醉生梦死。有人就套用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写了一首“剥皮诗”。

葡萄洋酒夜光杯,欲饮琵琶榻上催。醉卧烟床君莫笑,古来烟客几人回!

这首诗是对吸食鸦片者辛辣的嘲讽,也是对他们沉痛的劝告,可又有几个烟客肯幡然悔悟呢?

唐朝有个进士做了主考官,装腔作势地写了一首诗,说自己要做个正派的考官:

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惜他并没有这么正直,在主考过程中大肆收取贿赂。有个读书人将主考官的每句诗删去前两个字,就成了: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也有的“剥皮诗”反其道而行之。在原诗上增添两个字,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汗精卫年轻时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慷慨激昂地赞道: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到山中一座寺庙里游玩。他登山游寺,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李涉所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句《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可后来在与寺庙主持的交谈过程中,莫子山发现这位主持才疏学浅,而且庸俗无聊,与昏醉者无异。临别时这位主持让莫子山作诗留念,莫子山灵机一动,将李涉那首诗诗句的顺序打乱,使其变为:“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这首诗只将原诗的首尾两句对调,意思就由抒写闲情变成了对不学无术的和尚的讽刺,让人不觉会心而笑。

所以鲁迅先生在杂文创作中也写过不少“剥皮诗”。抗战前夕,北平危急。一批无聊文人竟建议撤走军队,将北平定为“文化城”,以为这样就可以免遭日军炮火。而国民党当局也无心抵抗,匆忙将值钱的文物用专车南运,却呵斥大学生逃难是“不赴国难”。鲁迅先生模仿唐代崔颢的《黄鹤楼》写诗揭露道:

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文人的无知胆怯,政府的重利忘义,堕落者的荒淫无耻,大学生的凄惶无助,尽现鲁迅先生笔底,真可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丨一日一诗
读程颢《春日偶成》随想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嬉笑怒骂的“剥皮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宋代·程颢《春日偶成》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