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语佳联话读书

读书有用。“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自己的书斋撰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一个“咬”字,把读书是人们精神食粮的来源表现得活灵活现。 

读书有乐。清朝乾隆年间与袁枚、赵冀并称为“江右三大家”的蒋士铨的大厅有一幅对联

“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读书有味。苏州留园五峰仙馆的楹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书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此联快语快言,见仁见智,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看似信手拈来,实为苦吟所得。清朝梁山舟题三味书屋联曰

“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书如太羹,口味何其妙哉。 

读书有趣。无锡香草居有一幅杨楚孙题写的对联

“何以遣有生涯?或种菊,或艺兰,或蓄水养鱼,避地即仙源,芳序四时开蒋径;于此间得佳趣,宜敲诗,宜读书,宜临流垂钓,即关无俗客,小园一角枕梁溪。”

这幅联别出新意,趣味横生,令人兴意盎然,跃跃欲试。 

书中还有致富路。江西木莲山蝴蝶书院刻有一联:

深山有好水,水在山肚;老林有富路,路入书中。”

晚清何绍基曾在《争坐位贴》字联一幅

“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

此外还有

“门前车马非为贵,家藏书籍不算贫。” 

书中更有济世才。林则徐曾写过一联

“读中有怀经世略,检方常著活人书。”

文天祥有一联曰

“武侯读书,大意略观,是讲求经济;渊明鼓瑟,不求甚解,乃涵养性情。”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和陶安对了一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有许多对联直截了当称颂读书。清代古玩书画收藏家胡琴舒的“履福堂”大厅有一柱联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明朝学者费无学集联曰:“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还有一幅对联把读书当作天下第一件好事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也是件难事,不立大志,不下苦功是做不成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幼年聪明过人。他自以为自己是无书不读,便大言一联

“识遍天下字,尽读人间书。”

后受一老者教育,随续成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尽读人间书。”

孙中山曾手书一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光有读书志还不够,读书还要勤勉

“好,好,好,阅尽世文方知妙;勤,勤,勤,待闻读书不断声。”

传说屈原现身赠此联给日夜苦读发誓要通晓屈原原著作的昭明太子萧统。清朝进士俞樾写过一联

“叹老夫半世辛勤,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看小孙连番侥幸,县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 

读书还要有恒心。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读书时,曾写过一幅自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此联正是毛泽东刻苦攻读,持之以恒,并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此副蕴涵人生哲理的格言联,被人们广泛用于自勉或馈赠,激励人们读书立志成才。  

唐朝大诗人杜甫说过

“宝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需读五车书。”

自古以来许多名人贤士都撰写过名联劝人立大志、勤读书。读读这些对联,对老年养生、教育后代大有益处。明朝人笪重光曾写过一副名联,道出了一个过来人的肺腑之言

“拙因知事少,老悔读书迟。”

众所周知,明朝收复台湾的功臣郑成功,寡欲为怀,读书为乐,题写的自勉联是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还在自己的书斋里题写了一副对联,道出了“怪人”对读书的深刻认识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受益;栽成六七竿竹,四壁皆清。”

清乾隆进士顾光旭更把“为善”和“读书”推崇至“万事”之上、“百花”之先。他写道

“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清代学者包世臣把“交益友”、“读奇书”当成人生的最大乐事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中学时代的周恩来也写了富有哲理的对联勉励自己: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能够“从无字句处读书”,从大自然中从社会中学习知识,这样的方法更是胜人一筹。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和胸怀。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大钊,青年时代在家乡为一所由寺庙改造成的小学校撰写门联曰

“学校造人材,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

为纪念文化出版先驱邹韬奋而建立的“韬奋图书馆”揭幕时,郭沫若为其题写了一副鹤顶格对联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上嵌“韬奋”二字,既纪念了邹韬奋先生,又勉励读者为建设新中国而发奋读书,给人以格言般的启迪。 

宋代大诗人陆游文武兼备,酷爱读书。他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书巢”,并配挂有一对自书对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此联十分精炼、准确地勾画了书斋主人终生与书作伴,以书开导人生的读书生涯。明代名画家徐渭,号青藤道人,他把书房命名为“孕山舫”,刻在青藤攀绕的书屋石柱上有一副自勉联:“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好一个“书户孕江山”,这样一来,读书与治国平天下之间就有了必然关系,把读书的作用捧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清代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的纪晓岚,博闻强记,知识渊博,据说他从小好学不倦。他曾拟自勉一联云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蠧鱼(咬书本物器的虫子)。”

正因为他有蛀书虫一样的、要把书吃进肚里的精神,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藏书楼,约略相当于“不对外开放”的图书馆,为中国藏书界的一大特色。无锡东林书院藏书楼的楹联为

“东西汉,南北宋,儒林文苑,集大成于二先生,宣圣室中人,吾党未容分两派;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萃总目至万余种,文宗江上阁,斯楼应许附千秋。”

此联为江苏学政黄体芳(与张之洞等人并称“学林四谏”)所制,对顾宪成曾讲学的东林书院备加推崇。道光进士何轼,为其自建于扬州别墅“壶园”的藏书楼题联曰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车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大裘,营万丈广厦,何日能之?”

下联化用白居易和杜甫诗句,意谓广盖庐舍庇寒士之愿望未能实现。镇江招隐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台的题联,为清兵部尚书彭玉麟所作

“萧梁逝水,往迹犹新,问谁大雅扶轮,再继元储不朽业;沧海横流,人间何世,趁我余光秉烛,补讳平生未见书”。

上联,帝王之长子称“元子”,太子称储君,都是指称萧统,赞誉他为“大雅”(才德高尚者)扶轮(扶翼车轮,在侧推进);下联则言己“秉烛夜读”的豪气,全联沉雄雅切,书卷气浓。

镇江焦山郑板桥读书处,数椽瓦屋,一副楹联,为郑板桥自撰的:

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活现了郑氏浅白活泼的文风。其实,何只是“花香不在多”,精选好书,所读之书符合自己的阅读兴趣,也是“不在多”的啊。

雍正黄帝题于北京故宫弘德殿一幅对联

“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

我将其书于案前,以日省吾身。今有幸又读到梁章钜先生的两首《十字令》分录如下:

“贪官”《十字令》:“红,圆通,路路通,认识古董,不怕大亏空,围棋马钓中中,梨园子弟殷勤奉,衣服整齐言语从容,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清官十字令》:“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字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两首《十字令》刻画出两种决然不同的为官之道,真可谓形象逼真、入木三分。 

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 

此读书联是笔者读中学时见到的劝学联,此联构思行文多用数字,巧用成语典故,且文意自然,对仗工稳,蕴涵深邃,堪为读书联语中上乘之作。“三上”典出欧阳修《归田录:二》: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先贤堪为惜时的典范,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治学,从而成为北宋文坛领袖,风范文章千古墨,万古流芳。“三余”是三国魏国学者董遇先贤读书治学的经验总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董先贤的“三余”,就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五车”即成语“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渊博。此典出于《庄子·天下》:“惠施多方,甚书五车。”原指惠施方术甚多,而读的书要用五车来拉。“八斗”即成语“才高八斗”,形容一个人的才华出众。此成语典出《释常谈》记载:“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语原是谢灵运给曹植的高度评价,称赞曹植是个奇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它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经典之书。“四史”指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千户”即官名,金代设置,为世袭军职,隶属万户。统兵七百以上为千户所,五百以上为中千户所,三百以上为下千户所。“万钟”即优厚的俸禄。典见《孟子·告子》:“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读书,将自己的治学方法写成对联,悬挂在自己的居室或书房里,用以自励或赠送给朋友互勉。这种对联也称中堂对。它字句凝练、寓意深刻,劝学励志,脍炙人口。   

清末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少年时代在书房里挂了这样一副自题对联:

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这副对联,充分反映出林则徐不顾家境贫寒,矢志苦读,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为表达他读书创作《聊斋志异》不达目的不甘休的意志与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和勾践天吴雪耻的史事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蔡元培书室联云

“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

他是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部长,辞官不做,到北京大学当校长,堪为一代师表。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撰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一联,题赠堂妹毛泽建,勉励她在学习上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联语撷取生活自然现象,且富哲理,言简而内涵深邃。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这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撰写的一副读书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巧用“十”与“半”数字,凸现出范老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精神。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反映了他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中国老百姓有写春联贴对联的习惯。其中读书人爱写爱挂有关读书的对联。而在我国收入典籍的浩如烟海的范联中,勉励人们奋发读书、拼博进取的佳联俯拾皆是。许多有志者将它们作为座右铭刻在桌旁,挂在书斋,时刻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地进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书房对联精选,带你领略古人智慧!
文人书房对联,书香气四溢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
品味读书妙联
历代文豪书房对联
[转载]古代名人书房对联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