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谈清朝皇帝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享国295年!

清朝,特别是晚清政府给国人的记忆是惨痛的!今天谈个轻松的话题:趣谈清朝皇帝

1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

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被秀才打死的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期,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戎马一生,自从他25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后却败死在了一个秀才的手里。

《清太祖实录》记载,说他从25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独败在这个袁崇焕手下。当年袁崇焕才42岁,进士出生,名不见经传。努尔哈赤68岁,是身经百战,沙场老将。但是就这一仗,就这一幕悲剧就决定了努尔哈赤最后悲惨的结局,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2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

皇太极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笼络蒙汉官僚,招揽人才。“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皇太极·顺治父子二人,两代情圣

皇太极像

提到清太宗皇太极,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能征惯战的少数民族马上皇帝形象,然而,这位一生戎马的满人皇帝,还是一位对爱情十分执着的性情中人。

在皇太极的十五位后妃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布木布泰,但这位庄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政治原因和若隐若现的绯闻,而皇太极生前最宠爱的并不是庄妃,而是庄妃的姐姐宸妃海兰珠。

天聪八年(1634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进入皇太极后宫,两年后的崇德元年封为宸妃,列在皇太极四妃之首,即除皇后哲哲之外的第一妃子。天聪二年七月初八,海兰珠生下一子,此子为皇太极第八子,巧合的是皇太极本人是天命汗努儿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大喜,他颁布了开清以来第一次大赦令,赦免除十恶罪之外的所有罪犯。大赦令中称:“今蒙天眷,关睢宫宸妃诞育皇嗣,故而大赦天下,使万民咸被恩泽。”也就是说,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就被确立为皇位的继承人。然而,乐极生悲,就在夫妻俩兴高采烈之时,第二年正月二十八,这个可怜的婴儿尚没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值得一谈的是,庄妃在她姐姐的孩子夭折后两天生下皇九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儿子的夭折使海兰珠十分悲伤,身体也随之大坏,尽管皇太极对她依然情意绵绵,已近专宠,还想尽各种方法使海兰珠欢心,但这些都不能使海兰珠的身体有所好转,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海兰珠大病,生命垂危。这时,皇太极正率兵与明军大战于松锦,大家都知道,从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开始的松锦大战,明清双方都投入全力,可谓以国运相搏,到崇德六年时,清军虽已取得优势,但尚未全胜,松锦等城还在明军手中。而当皇太极听到爱妃病重的消息,竟不顾战事正急,连夜快马奔回沈阳,想见海兰珠最后一面!要知道,皇太极曾在战场上鼻子大出血,他用碗接血,就是不下战场。然而可惜的是,九月十八日,当他刚到盛京大西门(沈阳怀远门,上世纪五十年代拆毁,近年复建)时,就得到海兰珠的死迅,皇太极奔入宫中,在海兰珠遗体前声泪俱下,悲痛欲绝,其后几天水米不进。五天后,他竟差点随爱妃而去,自此他再也没有回到激战正酣的松锦战场。皇太极为海兰珠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清代妃子得谥均为两字,唯海兰珠谥号为四字,皇太极给海兰珠的谥号中,将她称为元妃,也就是第一个妻子的意思,而当时,皇后哲哲尚在。

海兰珠死后,虽然皇太极也说过:“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但实际上,他还是长时间不能从悲痛中自拔。一次大臣们动员他外出射猎,但回程时,竟又路过海兰珠的墓地,于是,皇太极又是一场昏天黑地的大哭。从此以后,皇太极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连政务也不能亲自处理,不到两年后的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八日,这位与“八”字有着不解之缘的满清皇帝,就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时年五十二岁。

公元前三十一年,古罗马大将安东尼为了他所爱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而与罗马决裂,引发了和罗马执政乌大维的战争,安东尼与他的艳后组成的联合舰队与罗马海军大战于东地中海,战斗中,艳后见安东尼一方稍处不利,便阵前逃跑,安东尼竟置全军于不顾,放弃指挥而去追赶他的爱人,结果他的部队大败,安东尼自杀。当然,比安东尼幸运的是,清军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胜利。但在对爱情的执着上,皇太极和安东尼一样,达到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程度。

3 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顺治”是其年号。

顺治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前,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这时的清帝国,雄心勃勃,兵锋屡指关内,意欲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情圣顺治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此话在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身上得到验证,这位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对爱情的追求上,比其父更甚。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四岁的福临依其叔叔摄政王多尔衮生前的安排,册立孝庄太后娘家哥哥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为皇后,但福临却不顾满蒙联姻所代表的政治利益,对皇后很冷淡,加上这位蒙古皇后生活奢侈,多欲善妒,这些都与顺治格格不入,而且皇后的脾气也不好,经常与顺治作对,所以,顺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被废掉,后来虽然孝庄太后又给他娶了一位科尔沁蒙古皇后,同样没有得到他的宠幸。

福临所爱的人是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十八岁的董鄂氏入宫,同月二十二日即以“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壹仪”而立为贤妃,一个月后,晋封为皇贵妃,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的同时,还破格大赦天下,可见恩眷至隆。福临对董鄂氏的家人也很照顾,其父鄂硕由三等精奇尼哈番(三等子)晋为三等伯,还大量赏赐,死后追封为候。而对同时入宫的汉军旗固山额真佟养性之女佟妃,则相当漠视,虽然佟氏生了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但顺治对这母子二人毫无感情,不但对佟氏越加冷遇,还以小玄烨未曾出痘,将他迁出皇宫,与保姆居于宫外一处府第,就是现在的北京福佑寺。

董鄂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顺治十四年十月,董鄂妃生皇四子,顺治喜出望外,竟欲将这个孩子立为皇嗣。但不过三个月,此子就病死了!而董鄂妃本人也被丧子之痛击倒,虽然顺治帝追封这个没来得及序齿的儿子为和硕荣亲王,并对董鄂妃百般呵护,但这都无法排解她的悲痛,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二十二岁的董鄂妃离开人世。

爱妃的离去,使多情的顺治帝哀痛欲绝,以至达到疯狂状态,为使爱妃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人服伺,他竟下令赐死三十名太监宫女,用这种已被禁止的野蛮行为来表达对董鄂氏的至爱,不过,后被谏阻。顺治帝为爱妃之死辍朝五日,用蓝笔批阅奏章达四个月,清制国丧停用朱批不过二十七天!顺治追封董鄂妃为皇后,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移灵时,抬董鄂氏梓宫的全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员,这在有清一代皇帝、皇后葬礼上也是没有的。

尽管顺治帝竭其所能,给予董鄂氏超常的身后哀荣,但仍无法消除心中忧伤,本来就谙信佛教的他万念俱灭,竟动了出家的念头,甚至于这一年十月初由和尚昂溪森主持了他的净发仪式。这把皇太后与一班大臣吓坏了,万般无奈,孝庄皇太后把昂溪森的师傅玉林秀找来,玉林秀听说徒弟给皇帝剃度,知道事情不好,一面劝顺治帝放弃出家的想法,一面聚集徒众,架起柴火,要把昂溪森烧死,在这种情况下,顺治帝才答应蓄发,不再坚持出家当和尚。但由于他对爱妃思念过度,身体越来越不好,不久又染上天花,在董鄂氏死后不到半年的第二年正月,在位十八载,年仅二十四岁的清顺治帝福临就随他的爱人而去了!

历代后妃绝大多数不过是帝王的附庸,生死操在帝王手中,今天可能宠爱有加,明天就可能失宠贬斥,甚至稍有不慎就一命归西。而皇太极之于海兰珠,顺治帝之于董鄂妃皆情深意厚,生死相依,这对皇帝父子对所爱之人的感情投入在帝王之中实属少见,而海兰珠和董鄂氏皆天生丽质,并都得到皇帝专宠,但两人都先失爱子,并于盛年早逝,可谓红颜薄命,这都不能不让后人唏嘘不已。 

4 康熙皇帝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其年号。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和天花奋斗一生的康熙皇帝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顺治皇帝病逝后的第三天,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中,成为新一代少年天子,这个叫玄烨的小孩,就是康熙皇帝。

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时,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依稀会发现小皇帝的脸上竟然有几粒稀疏的麻子。也许他们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几粒麻子,小皇帝才能够坐上今天的龙椅。

内幕是这样的:

顺治皇帝突然病逝时年龄不到二十三岁。此前对于接班人问题他并没有太多心理准备,直到染病卧床不起时才开始认真考虑继承人选。长期以来顺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为太子,而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皇三子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这个第三者,是在宫中当差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在清宫服务有年,官至一品。他与顺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后之间长期保持着某种亲密关系,顺治皇帝曾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爷爷”。

理智的老西洋传教士很快就帮助顺治皇帝下定了决心:皇三子玄烨最合适。理由简单而充分:玄烨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终身免疫力。顺治皇帝终于接受了建议。

天花帮助康熙当上了皇帝,但康熙对天花却心存余悸。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笼罩在痘魔的阴影下。玄烨一出生,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栖身于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悉心照料下,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脸上却留下了与痘魔殊死博斗的点点痕迹。这个经历,在康熙幼小心灵中留下了不灭的烙印。《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躲过天花之劫,玄烨进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一刻也没离去。灰色的宫中“避痘”岁月,像是一场噩梦。由于天花连年爆发,深宫中也常常一夕三惊。如果宫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等就会出宫“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就得用绳子围起来,谁也不准随便进出。这些惊恐与动荡的灰暗记忆填满了玄烨幼年的梦。

康熙意识到了天花对大清王朝的威胁。在总结了前人防痘经验的基础上,他开始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统化。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最终,康熙和天花伴随和奋斗了一生!

5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雍正”是其年号。

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明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喜欢炼丹的雍正皇帝

皇帝炼丹,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的有关记载是在1730年冬天的《活计档》四则。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1730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的主持操办下,先后运入4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开始为雍正皇帝炼丹。

雍正皇帝丹炉一开,烧炼之火便没有再灭。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自1730年冬至1735年秋的五年间,雍正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157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192吨,木炭42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衫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等物件。所有这些物品,都是炼丹活动所必不可少的。

可见,在雍正皇帝的旨意下,成百吨的煤炭被运进皇家宫苑,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炉火不灭,炼丹不止,把个山清水秀的圆明园搞得何等乌烟瘴气!一炉又一炉的金丹大药由此炼成。这期间,与雍正皇帝打得火热的道士中间,后来者居上的便是张太虚、王定乾。可以这么认为,直接导致雍正皇帝死亡的凶手,就是主持炼丹的张太虚和王定乾等人。

在雍正突然死亡的前几天,清宫档案《雍正朝起居注册》中有这样的记录,说是在1735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八日),时年58岁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与大臣议事;10月5日(农历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又过了一天仍照常办公;10月7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突然得病,当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寝宫,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皇帝宣布传位给乾隆;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6 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与康熙齐名,他们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相当强盛的时期。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毕其一生精力致力于收藏事业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都喜欢收藏。皇帝收藏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下面的人会投其所好,皆尽所能帮忙搜罗天下所有藏品后进贡给乾隆,到乾隆后期,天下好的藏品基本都归为乾隆一人所有,最后所有藏品编撰成书名叫【石渠宝笈】,现在的拍买会上,凡是被录入【石渠宝笈】的书画作品,价格比没有录入的要高出好几倍!

但有一副被称作‘神画’的【清明上河图】却成了乾隆帝一生的遗憾,这个遗憾就是乾隆帝一生都没有收藏到【清明上河图】,这副神图却被湖广总督毕沅收藏,这个湖广总督竟然胆大妄为,明知乾隆帝喜欢书画却不上贡,因为自己也太喜收藏书画了,就顶着掉官职甚至掉脑袋的危险把这副画据为己有,这还不算,他进贡给乾隆帝的所有书画竟然都是赝品,真迹全留给自己,而且全都写进自己的日记里,胆子敢大到这种地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乾隆帝的鉴定水平不高,这也导致乾隆帝不要说收藏,就连看一眼清明上河图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然能有机会看一眼的话,那一定就是自己的了)

乾隆帝另外一个爱好就是写诗,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等。当然这几万首诗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了。

7 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在位期间,清代的鼎盛时期终结。“嘉庆”是他的年号。

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被刺客差点刺死的嘉庆皇帝

这桩刺杀皇帝的大案,发生在嘉庆八年(1803)。这年的闰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从圆明园返回皇宫。就在这一天,一个叫陈德的壮汉,带着年仅15岁的大儿子陈禄儿混进紫禁城的东华门,绕到皇宫的北门神武门,潜伏在神武门旁顺贞门外西厢房的山墙后,等待嘉庆皇帝銮舆的到来。 

当嘉庆皇帝的銮舆进入神武门,刚要转向顺贞门时,陈德突然蹿出,手持尖刀,直奔皇帝冲了过去。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坏了守卫神武门、顺贞门之间的上百名侍卫,他们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危急时刻竟没有一人上前抓捕。只有嘉庆帝的侄子、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嘉庆帝的姐夫、乾清门侍卫喀尔喀亲王拉旺多尔济,乾清门侍卫、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和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等6个人还算镇定,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一边护卫嘉庆帝的轿子,一边奋力捉拿刺客。嘉庆帝坐着轿子,很快躲入顺贞门内。经过一番搏斗,绵恩的衣服被刺破,丹巴多尔济的身上被刺伤三处。刺客陈德奋力搏斗,但最终寡不敌众,很快被制伏捉拿。陈德的儿子陈禄儿,趁乱溜出皇宫,跑回家里,很快也被捉拿。 

这次皇宫行刺,嘉庆皇帝虽然没有受伤,但也受到不小的惊吓。发生在大内的刺杀皇帝案,如同一场政治强震,惊动朝野,闹得人心惶惶。

8 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走向衰落。“道光”是他的年号。

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史上最抠门的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以节俭著称,甚至被认为是“史上最抠门皇帝”,在道光帝的影响下,满朝文武个个灰头土脸。临散朝,彼此之间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穷,或者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时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品相稍好的旧衣服比新的还贵呢。有些穷京官儿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然后穿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皇帝老子道光帝看,来讨好道光,瞧得道光皇帝心里那个乐呵,可孰不知,这些臣子们的旧衣破裤只不过穿过道光一个人看而已,在皇帝的视线范围外,谁比谁更奢侈更享受,大家都心知肚明。

平日里,道光皇帝自己也很少吃肉,常常派太监出宫去买烧饼,与妻钮祜禄氏就着白开水啃嚼一番,一顿晚餐就算解决,而且,“每日下午四点前后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来回路远,太监怀里揣着烧饼,一路小跑,烧饼仍不免冰凉坚硬。夫妻二人毫无怨言,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连灯都不用点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道光力图重整朝纲,规定“宫中岁入不得超过二十万”,拼了命地节约开支,以支援前方禁烟,甚至想备战和英国人干一仗,可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却是道光皇帝签的,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也便成了道光帝。

道光崇尚节俭,却没能力挽狂澜。《中英南京条约》签约后,消息传到北京,清史记载:道光“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道光很难受,他没有“仅为一己之安,出卖国土,丧权辱国”,其实,我们都知道。因而,错的不是“节俭”本身;自然,错也不在于道光帝的节俭。

9 逃跑皇帝咸丰

1851年,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咸丰帝还没从当上皇帝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国内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大清帝国与太平天国之间的生死较量开始了。实际上,这也是咸丰帝与洪秀全之间的战争。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与一个三十八岁的成年人斗智斗勇,不是件容易的事。

咸丰帝有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比较丰富的兵力与财力,诚然占很大便宜。可惜,他生长深宫,毫无行政经验与作战经验,面临太平军这样的巨敌,委实难以应付。终于,他失望了,堕落了,失败了。

太平天国的问题还没解决,英法联军的挑衅接踵而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清王朝一再败北,已届而立之年的咸丰帝在北京坐不住了,他必须离开,离开北京这个让人留恋又让人生厌的是非之地,离开北京这个让人梦想又让人无奈的伤心之所!

咸丰帝选择了承德,那里有一处清廷的离宫。在太平之年,皇帝们可以以“行猎”的名义去那里住上几天。这次,咸丰帝决定以同样的名义向那里奔去……然而,承德也并非天上人间,这里也有苦闷,也有纷争,有也迷惘。但是,咸丰帝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最终,在靡靡之音、声色犬马的相伴下,三十一岁的咸丰帝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

9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咸丰”是他的年号。

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10 同治皇帝是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是其年号。

同治皇帝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肃顺等准备以“祺祥”作为幼君的年号。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讠斤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喜欢逛妓院的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的皇后,不但长得好看惹人疼爱,而且还特别贤惠,同治皇帝非常喜欢。可是,慈禧皇太后见不上儿媳妇,也不让小两口卿卿我我。她一心让同治与自己喜欢的妃子多来往,同治皇帝很是郁闷。自己喜欢的爱不成,母亲中意的自己又不来电,万般无奈,只好另寻出路。

与同治皇帝一块长大的发小太监们,看到哥儿们情绪整日无精打采,就想法设法给同治皇帝找乐子。启发同治皇帝,咱在宫内没办法快乐,不如到宫外去,一则可以看看民间百姓的生活,二则还可以把青春期的性冲动宣泄宣泄。于是,这帮太监们经常和同治微服到宫外玩耍,名义上是体察民情或视察正在修缮的圆明园,实则领着同治皇帝到酒楼听乐曲、逛妓院。但是,又害怕到八大胡同等正规妓院被人认出来,皇帝脸上无光,只好带同治到京城崇文门等处下等妓院那里快活。每次出门都有一、两个小太监陪同,事先约好美其名“体察民情”。时间一久,同治皇帝觉得外面世界很精彩,比大内皇宫有意思多了。可你想,那些暗娼谁都敢接,眼里只有钱,又是些没有起码卫生条件的主儿,个个都有性病,而且有些还得是致命的梅毒。同治皇帝虽说贵为真命天子,可他也是人呵,一不小心就染上最要命的梅毒。

那有不透风的墙呢!同治皇帝到宫外嫖娼的事情,最终还是被皇家知道,慈禧知道后十分愤怒,可也是没有办法。这事太丢皇家的面子,慈禧下谕旨让御医按天花治疗,而且嘱咐宫内的所有人,对外只能说同治皇帝德的是天花。同治皇帝自己知道得了不治之症,说“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给同治看病的御医很无奈,我们也没有法,这是“太后的命令。”据野史记载,同治皇帝临死前的几天,阴茎处已经溃烂流浓,睾丸下面有铜钱大的疮口,而且臭味难闻。

11 光绪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母亲是慈禧的胞妹,正是因为这种特殊背景,在同治帝病故之后,得以继承大统。“光绪”是他的年号.

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被砒霜毒死的光绪皇帝

1908年11月14日的傍晚,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内,38岁的光绪皇帝悲凉地撒手人寰。仅过22个小时后,掌控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消息传出,震惊海内外。那些逃亡海外的保皇党,一边为光绪吊丧,一边大肆声讨慈禧太后与袁世凯,指责他们是谋害光绪的主犯;国内人众也狐疑满腹,流言纷纷。然而,猜疑归猜疑,流言归流言,谁也无法提供光绪被害的确凿证据,因此,光绪的死因成为历史上一个无法破解之谜。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疑雾重重的清宫之谜,在光绪死后百年之际终于破解。

光绪的头发为我们揭开了这个百年之迷

为验证光绪帝的头发砷含量是否确属异常,研究人员分别提取了隆裕皇后、一清代草料官及当代人的头发样本分别进行同时代、同环境、同性别发砷测试。结果证实,光绪帝的几处头发截段中最高砷含量不仅远远高于当代人样本,也分别是隆裕皇后的261倍和清代草料官的132倍。

光绪皇帝【中】

根据相关研究,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至此,光绪帝死因终于破解,即: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

这次检测和研究的详情、方法、数据和结论由钟里满等十三位专家写成《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结论是:“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而用砒霜杀死光绪皇帝的凶手是谁?无疑,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了!

12 溥仪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

溥仪是光绪皇帝弟弟载沣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了重病,在他临死前,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宣,大。“宣统”即“大统”。溥仪即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小偷皇帝溥仪

辛亥革命以后,逊位皇帝溥仪居宫11年中大肆窃取宫中财物。1922年7月13日,溥仪开始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进宫陪其读书之机,从珍贵的宋、元版善本书下手,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地运出紫禁城。至1922年12月12日,总共盗出历代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这是国民政府“清室善后委员会”根据1925年7月31日发现的“赏溥杰单”和“收到单”统计的数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十二帝年号中的意蕴
解读清朝12位皇帝年号中的意蕴/12位皇帝组图
清朝12位皇帝的年号个个都极有内涵?
清朝共12位皇帝,他们的年号各有什么含义?背后充满心机
满清12帝年号含深意 诸葛亮预言宣统亡国
【映像】解读清朝12位皇帝年号中的意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