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个奇怪观点改变你对经典文学的看法

10个奇怪观点改变你对经典文学的看法

很多书是很直白的。像《50道阴影》(Fifty Shades)有关性变态,《暮光之城》(Twilight)是关于放纵的禁欲青年的,《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为丹·布朗( Dan Brown )带来巨大财富。甚至像《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这样晦涩的书,其意义也具有普遍性。

但也不总是这样。有时,评论家就提出一些关于经典小说的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是如此古怪,以至于,尽管你不同意他们,他们的观点还是会改变你对你所喜爱的书的看法。

10. 达西先生因奴隶制而获得巨大财富

《傲慢与偏见》要么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要么是无聊畅
销小说的代名词,这取决于你你问谁了。每个人都认同的一点
是——达西是终极的浪漫英雄:高贵又深沉的贵公子,碰巧富
有得让人不可置信,又莫名其妙地为女主角所倾倒。但是达西
的形象可能隐藏着一个他的仰慕者所不愿承认的阴暗面。据分
析,他的财富来源于奴隶贸易。

达西要获得每年一万英镑的收入,只有几个途径。最有可能的
就是蔗糖贸易和采矿,这两项都要依靠剥削和落后的工作条件。
据小说家乔安娜·特罗洛普(Joanna Trollope )所说,达西
很有可能与加勒比海的甘蔗种植园有联系,因此他要不就是直
接地支持奴隶制,要不就是潜意识里有这个念头。

这个说法似乎有些苍白,但至少奥斯汀的另一部作品支持这个
说法。《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有钱人托马斯爵士就被描述为
一个不知羞耻的农场主,还有好几位现代著名评论家称奥斯汀
是一个“激进的废奴主义者”。

 9.《老虎来喝下午茶》是一本有关大屠杀的书

《老虎来喝下午茶》(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是朱迪
斯`克尔(Judith Kerr) 在1968年所写的一本儿童畅销书,讲
述的是一只老虎到一个小女孩家来喝茶的故事。在小女孩家里,
老虎吃掉了所有食物,喝掉所有的水,还在墙上乱涂乱画。这是
一本经许可的为儿童所写的童话书,孩子们乐于看到老虎做他们
梦寐以求想做的事。这是一本有关大屠杀的书——如果这个有争
议的说法是正确的话。

作为犹太裔知识分子的女儿,朱迪斯·克尔成长于二战前的柏林,
她的人生观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下形成的。1932年,她的父亲被列入
盖世太保的死亡名单。1933年,她父亲的书在公众集会上被焚烧。
一家人逃到英国后,她的父母服毒自杀以逃避纳粹分子的追捕。正
是基于这样惊心动魄的背景,克尔写了这本书。儿童作家迈克尔`
罗斯(Michael Rosen)说,这段经历很可能对她最著名的作品有
着深远的影响。

罗斯称,故事中的老虎象征“盖世太保(Gestapo)”,他们有权
利进入犹太人的家庭,为所欲为。用罗斯的话说,就算书中的老虎
是“一只滑稽的老虎,但归根究底这是一只老虎”,是危险的象征。
但是,在克尔本人公开否定时,他的说法遭到了重创。

 8.《弗兰肯斯坦》是一本关于怀孕和分娩的小说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又译《科学怪人》)
如今依然很受欢迎,这是一个宣讲道德,复活的尸体的科学故事。
人们拜读此书并将其作为一则人类极度渴求知识却对自身行为不负
责任的寓言。但是也有人认为这部小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他们认为
“弗兰肯斯坦”是分娩的隐喻。

1814年16岁的玛丽·雪莱就与丈夫珀西·雪莱私奔,八个月后,因
流产痛失爱女。1815年,她在旅行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梦到我的小宝贝活了过来,她很冷很冰,我们就摩擦她的身体,
让她热起来,然后她就活过来了”。

正如骨灰级《弗兰肯斯坦》书迷所了解的那样,小说描绘关键创作
场景可谓相当诡异。想想雪莱用于描述怪物出世的词吧。“分娩”
一词反复使用,在科学家弗兰肯斯坦拼合人体并使其拥有生命那部
分也写道“经过多日分娩,身体极为疲惫”。怪物在成长中甚至模
仿人类儿童。不同于其他的虐心电影,玛丽的书通过观察他人以学
习如何在书中塑造出有像人一样的言谈举止的怪物。

怪物的第一批受害者就是小朋友,尤其是与玛丽死去的儿子同名的
小孩。

 7. 杰·盖茨比其实是黑人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的作品《了不
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关于美国幻梦及其破灭的
小说,讲述了一群富翁窝藏一个邪恶秘密的故事。尽管小说描写
得很隐晦,但我们还能发现,盖茨比出身贫穷,通过走私漏税敛
财。有一种观点认为,杰·盖茨比是黑人。不过这种说法并非人
人赞同。

该观点称,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到处都埋下了盖茨比并非白人的
暗示。特别是在书中有一段提到他皮肤是棕色的。有一个人对他
很不礼貌,有人却强调在场所有人都是白人。在20世纪20年代的
美国,对于黑人而言,盖茨比将他自己与新奥尔良和爵士乐联系
起来就是两个大笑话。

主张该观点的人还对书中一些怪异的细节了如指掌。某种程度上,
这也让读者了解到盖茨比拥有40亩的大片田地。据传说, “40亩
田和一头骡子”可以解放很多奴隶。这个观点甚至表明盖茨比在蒙
特尼格罗服兵役意义重大,因为这个名字被译为“黑山”。

 6.《在路上》宣传了天主教  

因为《在路上》(On The Road)这本书里充斥着爵士乐,毒品,
酷炫的车和滥交,现在大多数人都把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这本书看作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仍有些人把这
看成是美国的一场狂欢,是一本关于男人的性的小说,或者说是
对蓝领阶级价值的一次探索。很少有人将其看作一部宗教性小说。
然而,有一个学派认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开放的宣传天主教的书。

这个解读直接来源于凯鲁亚克本人。凯鲁亚克在一个天主教家庭长
大,他之后承认自己的信仰影响了他的创作。他一度把《在路上》
这本书形容为“两个天主教徒穿越国家寻找上帝”的故事。他也曾
经说过他写的所有东西都与耶稣有关。

甚至“垮掉(beat)”这个词曾经也和宗教有联系。凯鲁亚克频繁
地将其当作是“八福词(beatitude)”和“极乐(beatific)”的
缩写,无关音乐。另外,迪恩·莫里亚蒂(Dean Moriarty)这个人
物的原型是尼尔·卡萨迪(Neal Cassady),他可能代表耶稣。
《在路上》不仅不是反主流文化的代表,而是一部关于一个人信仰的书。

5.《堂吉诃德》是一本关于犹太教神秘主义的书

作为第一本现代小说,《堂吉诃德》(Don Quixote)讲述了一
个精神错乱的骑士的故事,他与风车斗争,旅途上历尽艰险,经
常让自己的境地变得很糟糕。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喜剧故事,但
是有些人提出了一些奇怪的观点。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堂吉诃
德就是一个身上充满犹太教神秘主义典故的人。

该主张来源于有相关论据表明塞万提斯的祖先是犹太人,他当时
被迫做卧底留在西班牙。塞万提斯也在他最有名的小说中提到这
点,小说里还有好些有关犹太人的主题。该观点的支持者表示,
“吉诃德(Quixote)”这个名字来源于阿拉姆语“qeshot”
(是必然或事实的意思),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教派讲义中出现。
他们也指出塞万提斯只是想借堂吉诃德之口,表达想要活出自己
人的生,其中一个证据就是书中有很多对向正统犹太教挑战的话。

从小说的结构上讲,塞万提斯的小说与犹太教神秘主义的基石—
《光辉之书》( Sefer ha-Zohar)很相似。虽然其他人认为这
只是一个巧合,还是有人认为这是故意为了与《光辉之书》呼应。

 4.《大象巴巴》宣扬了殖民主义 

大象巴巴这个法国童话故事角色最早诞生于1931年。他是一只
野象,亲眼目睹了妈妈遭到枪击,于是他逃到城市,开始学习
人类的行为举止。之后,他重新回归野外,最终成为众象之首
——这是童话故事中喜闻乐见的一种结局。除非左翼对《大象
巴巴》(Babar The Elephant)的批评是正确的,否则他们的
说法就是对于殖民主义恐怖的辩护。

智利作家阿瑞尔·多夫曼(Ariel Dorfman)就有参与到这场争
辩中。他认为大象巴巴在自负的殖民者眼里是殖民主义的象征。
象群象征着野蛮的非洲土著人,他们在接触到法国文明后变才成
文明人。大象巴巴进入城市之后,开始直立行走并穿着人类服装。
当他回归野外,他迅速统领了其他大象,并要求他们也学习法国
人的行为举止。多夫曼认为,大象巴巴这系列书籍在潜移默化中
为法国统治本土文化正声。

其他人同意这系列书籍与殖民主义有关,但是他们认为多夫曼忽
略了一点。依照这部分人的说法,大象巴巴的故事讽喻了殖民主
义,而并非宣扬多夫曼所批评的殖民主义。

 3.哈利·波特注定永生

疯狂的哈利波特理论实际上相当于“互联网中的家庭手工业
(cottage industry)”。任何有关哈利波特的事情必将引发
死忠粉丝无止尽的推测,因此,J·K·罗琳这系列书籍中任何
能够分析的细节都被粉丝狂热地解读。尽管并不是每一种理论
都容易被推翻,但是其中一些理论,例如波特永生论,甚至为
这系列书籍赋予了附加优势。

这条理论来自于一句有关哈利和伏地魔命运的话:“两人必将
死于对方之手,因为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能生存下来”
(“Either must die at the hand of the other for neither
 can live while the other survives.”)在该系列的书籍和
电影中,这意味着这两个角色必将对峙,一决雌雄。但是据一些
粉丝推测,这句台词说明只有哈利和伏地魔二人才有杀死对方的
实力。在该系列第七本书的结尾,伏地魔的死亡证明哈利是绝不
会死的——他将永生。

在波特的魔法世界中,死亡是一件重大的事情。灵魂是可以存在
的,你所爱的的人死后也会一直陪伴着你。如果哈利不会死去,
那么他就不可能与他的挚友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他的朋友将慢慢
衰老直至逝去,独留哈利一人和与日俱增的寂寞相伴。这使哈利
最终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助他杀了伏地魔,相较于目前皆大欢喜的
结局,这种版本反而更加完美。

2.《疯狂山脉》是关于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对抗 

《疯狂山脉》(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首发于1936年,
主要关注南极中心地区里有关古老外星城的发现。大家都认为
《疯狂山脉》是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
的恐怖故事之一,也是他在妄想症和恐怖外星人方面的题材的一次
尝试。也就是说,即使是洛夫克拉夫特最忠实的读者也无法理解这
本书。这个短篇小说与城市生活危险性有关。

1927年,洛夫克拉夫特读了奥斯瓦德·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
后为之着迷。这本书的观点是其精髓,它认为当人们集中于大
城市时,人类文明会崩溃并走向没落。在这本书里,施本格勒
多次公开指责城市结构“不人性”。洛夫克拉夫特模仿了这些
篇章,并用来描述外星人的家。

当科学家到达外星城时,对它的描述是,这里的建筑由人类几
何学所未知的角和形状组成。这像极了施本格勒对“吸血鬼”
城的描述,吸干了周围世界,只留下一块湿地,建成的文明也
因此没落。甚至在某些时刻,当两位作者在描述一些古老的画
作时,他们都通过在画中添加太空怪物来讲述“西方的没落”。

《疯狂山脉》和《西方的没落》有很多相似点,因此研究洛夫
克拉夫特的学者S.T. 乔希(S.T. Joshi)认为,理解这些相似
点对分析洛夫克拉夫特的观点有很大的作用。

1. 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小说都与博弈论有关

博弈论最基本的理论就是对两个及多个个体可做的选择进行评估,
然后根据每个选择期待的好处而定价。虽然收益经常来源于他人
的损失,但博弈论里通常也会有一个选择,为每个参与的人带来
意想不到的收益。博弈论最聪明的一点便是如何掌控别人让他们
做出利于你的选择,同时他们也认为那是他们将会获得最大的利
益。根据一位专家的说法,奥斯汀书里的角色就足以证明她是个
博弈论专家。

在《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里,贝内特太太算
计到当暴风雨酝酿的时候,是将她未婚女儿送到单身汉遗产身边
的最好时机。结果,他的女儿一夜之间就被单身汉的财产所诱惑,
与其擦出爱情的火花。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范妮·普莱斯
(Fanny Price )需要从她贼头贼脑的五岁妹妹手里拿回她已有
感情基础的刀。她认为,孩子更感兴趣的是刀,而不是情感价值,
所以她给她买一把新的刀,并成功拿回她的刀。加州大学洛杉矶
分校的迈克尔·苏克英驰(Michael Suk-Young Chwe)认为,这
是一个完美的博弈论例子,也是他用于教学辅助的例子。去看一下,
你会发在奥斯汀的六部小说有超过50个类似的例子。 这些例子不只
是对丑角的高级描述方法,也是博弈论的“教科书”。

 翻译/@行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新奇视角看名著
8 个古怪理论,颠覆你对经典小说的认知
这些伟大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由读者分享的书单和电影推荐
图书推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读流行的书没错,看你怎么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