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书法和篆刻里的“屋漏痕”?

我说实话啊,“屋漏痕”是我理解了好久的一个看似神秘而又简单的书法术语。第一次听说时,觉得它本来是解释书法现象的,而它本身又变成了一个需要解释的概念,容易把书法弄得神秘化,反倒让初学者不及掌握规律,后来,越来越深入练习,越觉得这个说法有必要单独挑出来多说几句。

“屋漏痕”这个概念来自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屋漏痕”在书法或篆刻中比喻用笔或用刀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写出或刻出的笔划好似雨水沿着墙壁向下流动时遗留的痕迹,形容其形态凝重自然。这个术语最早应当出自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颜真卿找到了最直观的用来形容笔画遒劲有力的物象:屋漏痕

“屋漏痕”更多用来形容竖划,我们可以观察屋漏痕迹,我一直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图片,但我亲眼观察过这样的痕迹,就是从局部看略带弯曲,而从远处一望却是一条向下的垂线,这样写出或刻出的笔划,就既能体现出线条的遒劲(就是“骨”),又能充分体现出汉字书法和篆刻的笔墨韵味。

下雨天,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是那种一泻而下,而是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由于雨水对土墙的侵蚀作用,这种痕迹显得朴实、丰满、自然,沉着、雄浑、有力,不矫揉造作,不蹑手蹑脚,把这种自然现象提炼升华,运用到书法的用笔当中,写出的字也就显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沉着而凝练。

颜真卿所说的“屋漏痕”其实和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大进,怀素见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而悟草书笔法等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自然现象与书法的联系大都一脉相承,都生动说明了书法家是根据客观外界得来的对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美的感受进行艺术创造的。

要了解屋漏痕,我们得先从古代建筑谈起,古代一般都是茅屋,下大雨了雨从边上的墙漏下来,不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地条直线冲到底,而是逶延慢慢的下来,积点成线地往下流,“屋漏痕”全在一个“痕”字,痕之笔线,不一笔到底,而是一竖一下,笔墨不可太草率,宜时聚时应,“屋漏痕”的过程中来形成线条劲道,劲道全从顿挫中来。

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屋漏痕”形象地比喻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书法实践中,写字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不浮滑轻飘,笔管要一起一倒,笔笔到纸,笔锋时左时右,迟滞中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沿泥墙缓缓淌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

当然,在篆刻中,这种笔法转化而来的刀法更多地应用于篆刻创作,比如齐白石的冲刀刻法,就是顿挫之中一刀一刀体现着“屋漏痕”迹。

跟“屋漏痕”相似的术语还有“折钗股”“锥画沙”“万岁枯藤”等,都是以形象化的概念来比喻书法意象。看似神秘,其实,只要深思体会,大致都能想出来点体会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中的“屋漏痕”如何理解
怎么理解“屋漏痕”等名词?图文并茂就好理解多了!
《雪庵运笔八法》
当代郑和新书法的“屋漏痕”
书法中的“屋漏痕”在书写过程中如何表现?
何谓古钗脚、屋漏痕、万岁枯藤——哪种笔法最高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