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仰有灵魂的教育

信仰有灵魂的教育


信仰有灵魂的教育

——在820民办教育节大会上的演讲

 

罗崇敏

2016年8月20日·上海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应邀出席大会并做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信仰有灵魂的教育,我所理解的有灵魂的教育,是使人敬畏的教育,是有思想的教育,是变革创新的教育。

     首先,讲一讲敬畏教育。教育是什么?从共生哲学上思考,我认为,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共生发展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存在价值,引领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宇宙的共同生存和发展。教育是全社会的活动过程,教育没有终极目标,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和追求,但教育有终极价值。人类创造了教育,教育创造了人的价值。教育价值高于一切价值,一切智慧源于教育智慧。这是我认真思考探索的一个基本观点。我这里所讲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团队教育等。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只有人类有教育。劳动使人成为人,因为劳动就是教育,原始教育和古代教育使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生活,进入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近代和现代教育使人类发展到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学习、生活、事业、情感世界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教育;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得益于教育。人类社会活动无非是以人为主体,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文化财富、精神财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已。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产品的价值都是人的价值的外化,是什么创造了人的价值?是教育创造了人的价值,教育不为经济服务,不为政治服务,不为文化服务,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都是人在建设,建设的成果都是人能力的转化结果,建设的价值都是人价值的外化。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敬畏教育,不信仰教育,不感恩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每个人的今天,就没有民族的今天,就没有人类的今天。康德说过,唯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使我惊赞和敬畏。我认为,唯有天上的星空和世间的教育使人敬畏。因为文革使我失去了学校教育的机会,后来三十岁才读初中,自我终身教育,54岁时获得了三个专科,两个本科,一个硕士,一个博士的学位,成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实现了我从一个炊事员变为一个老师的职业转变,真正体味到职业的快感。也因为教育使我十二年时间,从一个炊事员走上了州委书记和教育厅长的领导岗位。没有教育我个人的事业、我的家庭生活、我的人生价值走不到今天。我深刻体会到,敬畏教育就是敬畏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敬畏人类千万年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就是敬畏每个人道德和良知,就是敬畏人类的存在价值。从教育者来说,敬畏教育就要信仰教育,尊严教育,尽责教育,守师魂,重师道,强师能,播师爱。从全社会来说,要有教育情怀,感恩教育,关怀教育,服务教育,每一代人都自觉肩负发展教育的社会责任。从当权的领导干部来说,要使教育成为挥之不去的情感,使学校成为心中永远的丰碑,不要讲话中是战略,行动上是“省略”,将发展教育成为履职的神圣事业。


第二,讲一讲思想教育。就是有思想的教育,它有三层意思,一是教育的神圣在于使人有思想;二是应该崇尚有思想的教育;三是应坚守和践行共生教育思想。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就男性和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区别,差不多都完全归因于教育。”从广义的教育的价值功能上来理解卢梭的观点,我认为是具真理性的。思想使人尊严,思想使人类高尚。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有思想的教育才能证明教育的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渗透政治的文化,中国的教育是弥漫着政治的教育。与其说孔子是教育家,还不如说是政治家。历代帝王为什么喜欢孔子,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满足了统治者政治奴役的需要,教人如何服从统治,如何做奴才。文化大革命反孔从根本上讲是以法西斯反法西斯,而不是真正的反对孔孟利用政治伦理教育而实施的政治奴役。文化大革命使全民处在无意识状态,教育处在无神经状态(死亡状态),全国中小学停办三四年,大学停办了七八年,这在世界上的现代教育中绝无仅有,而又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奴役。有人问我,教育和宣传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教育是使人有灵魂,宣传是使人无大脑。教育的神圣在于培养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才有灵魂,有灵魂的人才生长创造力和责任力。宣传是控制人的大脑,使你不敢思想,使你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失去创造力和责任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培养社会思想主体的,是帮助人生长思想的,所以它一定是排斥“宣传”的,是禁止洗脑的。黑格尔说“人之所以比禽兽高尚的地方,在于他有思想”。教师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个有丰富思想的群体;教育是神圣的思想事业,是以思想生长思想,以灵魂滋养灵魂的事业。没有思想的老师培养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思想的学生成不了人才,最多也只是个知识型奴才,甚至使人变成猪。没有思想的教育只能退化人种,使民族丧失创造力,失去民族尊严。有思想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幸福生活的一代代新人。有思想的老师才能以爱心滋养爱心,以智慧生长智慧,以创造激发创造,以幸福传承幸福。有不少领导和专家学者经常说,中国不缺教育思想,缺的是教育行动。我却认为,中国乃至人类最缺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最不缺的是盲目的教育行动。不思不想,我们天天讲解放思想,没有思想,哪儿去解放思想?无主无义,我们天天讲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你讲得清吗?邓小平生前说,他也讲不清,所以叫大家不要争论,他认为不争论是他的一大发明。无信无仰,我们天天讲坚定信仰,用信仰掩盖无信仰,没有教育信仰,没有生活信仰,哪来的政治信仰?哪来的宗教信仰?教育最根本的是培养人的生活信仰,培养人的教育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但现实的状况是政治信仰被领导承包了,宗教信仰被老板承包了,生活信仰被父母承包了。信仰一旦被承包,生命就变成了生意。用生命去做政治交易、商品交易、家庭交易。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哀,家庭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教育绝不要去承包人的信仰,而是要去培养人的信仰,培养人的生活信仰和教育信仰,让人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我把迄今为止人类教育思想归纳为共生教育和独生教育思想两种基本的教育思想,以独生教育为主的独生、共生两种教育思想同行于人类历史长河,使人类教育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个悖论,教育使人智慧,也使人愚昧,教育使人类文明,也使人类野蛮。正是两种教育思想并行的结果。教育培养了社会精英,也培养了社会渣滓;培养了民主领袖,也培养了专制独裁;培养了和平使者,也培养了战争罪犯;培养了反恐英雄,也培养了恐怖大亨;培养了清廉官员,也培养了腐败分子。人类教育盲从于现实,盲目于未来,教育用着现代卫星定位器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抱着祖宗发明的指南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中国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严重危机,主要是价值危机,创造力危机和公平危机。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缺乏思想的教育,是缺乏灵魂的教育。教育不是以人目的,而是以人为手段,将人异化为神,颂圣为奴;将人异化为物,拜金为奴;将人异化为鬼,“面具”人格。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越演越烈。教育的严重危机是独生教育盛行的结果,也就是只为自己独自生存发展的教育思想带来的结果。这种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人类中心主义教育、国家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民粹主义、极权专制教育、宗教极端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教育思想里。这种教育思想在哲学上主张唯心和唯物的相互对立;在经济上主张有产与无产的相互剥夺;在社会上制造阶级和阶级的相互斗争;在文化上传统与现代的相互排斥;在道德上利己与利他冰火不容;在竞争行为中使别人穷带来自己搞富,使别人痛苦带来自己快乐,用别人的死换来自己的活,不讲契约,崇尚权谋。人类迄今为止的各种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的背后是教育危机,是独生教育带来的危机。


通过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反思,我们认为共生教育应该是人类最理想的教育形态,共生教育的使命在于拯救人类和文明中国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初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研究报告,体现了共生教育的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共生教育是促进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工具、人类与自然、地球与宇宙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是子系统的国家各类教育和人类系统教育的共生、共创、共享的教育,是各类教育机构中各种教育要素全息共生的教育。共生教育具有民主性、科学性、自由性、公平性、竞争性、超越性、独立性、兼容性、规则性等特性。共生教育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值得信赖,乃至信仰的教育。因为共生教育是价值教育、能力教育、环境教育、规则教育的教育逻辑共生体,价值教育是灵魂,能力教育是核心,环境教育是关键,规则教育是保障。首先构建五位一体的共生教育价值体系,即“独立自由”的主体价值、“教真育爱”的根本价值、“传知授业”的使用价值、“和谐共振”的关系价值、“幸福人生和人类”的终极价值。尊重个体生命,培养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的人;教真理,学真理,捍卫真理,实践真理;培育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自然,爱智慧;传授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让后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建构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教育关系,提高环境教育价值率;培养人的生活信仰,实现人生幸福,促进人类幸福。教育共生价值是培养和践行人类共生价值的基石,所以,在各类教育中,都应培养民主、平等、自由、人权、正义、诚信、和谐、法治的人类共生价值观。第二,共生教育注重共生能力培养,系统培养人的思想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责任能力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升华为智慧,使人能具备保护生命、学会生存、追求生活的基本能力;使人能知道选择,学会选择,坚守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使人能创造自己的学习、事业、工作和情感世界。第三,教育培养人的环境关系思维方式,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用环境培养和滋养人的共生心灵。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建设和谐共振的教育环境,建设师生共生、师师共生、生生共生、各门学科共生、德行智慧共生、师生家校共生、校园人文与自然环境共生等共生关系,使各种教育要素全息共生,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彼此成就,相互欣赏。第四,人是社会性的共生生物,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应该是共生规则的发明。共生教育培养人的共生规则意识和规则能力,创造规则,遵守规则,用规则看守人生,用规则守护世界。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是共生教育的基质,也就是共生教育的基础和本质。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终点。共生教育使人认知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不但认知自然生命,也要认知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不但保护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他人的生命,不但敬畏人类的生命,也要敬畏自然的生命。生存是对生命的证明。生存教育使人认知生存,选择生存,学会生存,适应生存,挑战生存,增长生存的能力和智慧。生活是生存的升华,动物只有生存,人类才有生活。生活教育使人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三生教育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能力,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三生教育既是认知教育,更是体验教育,还是觉悟教育。是生命之真,生存之善,生活之美的教育。近年来,教育部发起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讨论,现在比较倾向的表述是,“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样的表述虽然有一些杂糅,但还是体现了共生教育中三生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要求。


     第三,讲讲变革教育。发展共生教育必须变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反复出现的教育问题应该在思想上找原因,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应该在体制上找原因。中国教育危机的根源既是教育思想的危机,也是教育制度性的危机。我们分析了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再探讨一下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问题。人类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独生和共生并行的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制度和体制变革应以共生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教育所有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体制、学制和课程教学方式、信息化教育方式、国际化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系统变革。通过教育所有制变革形成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委托代理制学校,及全日制学校、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公平竞争和共生发展的制度安排。力发展民办教育和国际化教育,将非义务教育50%以上的学校改为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实行委托代理制办学。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都是国家的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是民族的学校。有很多专家和领导问过我,民办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公平问题。对待民办教育和私立学校,法律上是公平的,实施上是不公平的。但从事民办教育的投资者和办学者要自己去追求公平,不要靠别人给你公平,不要只埋怨不公平,在埋怨中消逝自己。彻底改革国家政府宏观管理、地方政府中观管理、办学机构微观管理体制,使办学机构真正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办学主体,政府成为依法实施管理的主体。建构学校教育共生评价体系,个性而整体性的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学校。彻底改革现行招生考试单一的评价体制,取消小升初的升学考试,高考实行学、招、考分离,变一次考试为过程测试,变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占50%以上,全国统考占30%左右,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面试占20%左右。改革基础教育学制,实施小学到高中十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制,八年级后(相当于初中毕业)实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流体制,70%学生进入职业教育,30%的学生进入普通教育。这在德国、日本、美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因为人70%是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学习、生活、工作,只有30%左右是靠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没有必要将70%的人陪着30%的人接受普通教育。系统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在内的课程体制。建立师生主体共生关系、教学过程共生关系、教学内容共生关系。使教育内容真理性、能力性、规则性、价值性有机统一;实施自主式、质疑式、合作式、探究式、开放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推行年级制、走班制、小学全科制、小组制等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推行多元评价、综合评价、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整合、创新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的结构调整,形成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共生发展。以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和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国际化教育,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国际化交流、整合和利用,推进各国大学学分学历互认。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共生关系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融入能力、整合能力、集成能力。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形成应用型、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天黎:艺术与心灵的救赎一一2020的一束遐思
关于读书的价值
《病隙碎笔》中那些触动灵魂的句子
教育的灵魂在哪里
2015,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生态文明与生态信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