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尧与舜,禅让or篡位?

尧与舜,禅让or篡位?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错综复杂关系的集合。一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都由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相系相依。从上古三皇五帝至宣统逊位,位于东北亚的中国文化圈内,共迭次出现或同域共存过83个王朝。享天子位者,多达559人,其中称王162人,称帝397人。

如果进一步详解,以单一统治者构成一个核心,搭建其身边的历史人物构架,如此叠床架屋般推导,将会有更多人物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众多人情世故之中,权利的传接无疑最扣人心弦。在帝王之尊形成伊始,新人上位究竟是怎样的套路?禅让是否超越了父爱的狭隘,让拼爹成为泡影?我们只能在青灯黄卷之中细细品味。

禅让常被贴上顺天应人,不贪恋权利,敢于启用新人等正能量满满的标签。但是其局限性也很值得探究。禅让制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被选举权,这种提拔新人的制度依然逃不出一定的血缘范围。

禅让兴起于上古五帝时代。《史记》记载华夏族共主黄帝一共25子和正妻嫘祖生有两子,一曰玄嚣,一曰昌意,后皆有天下。这两子皆有天下应该是说他们各自立了自己的山头或者是在某个阶段代替黄帝行使过权力,但并不是真正的权利交接,这两子也没有位列五帝。黄帝死后,事情是这样的:《史记·五帝本纪》记:“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可见黄帝将华夏族天子的权柄交予了自己的孙子,这走得还是爷爷疼孙子的老路。颛顼死后,《史记·五帝本纪》记:“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继位的是黄帝正妻所生两子的另一支玄嚣之孙高辛,也就是帝喾。这里虽然因为某种原因变换了继承支系,颛顼摒弃了自己的儿子穷蝉而传位于旁支,但依然走的是血统路线。帝喾死后:《史记·五帝本纪》记:“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可见尧的上位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为帝不善,他才有了机会。这多少会让人浮想联翩,脑补出一幅兄弟阋于墙的精彩画面。


这里我们暂做一结:五帝中的前四帝,黄帝、颛顼、帝喾、尧:黄帝传位给 孙子颛顼。颛顼传位给旁支帝喾。尧虽未直接从父亲帝喾那里谋得帝位,但幸 好有个不争气的兄弟让他能最终位列五帝。可见五帝中前四帝权利的交接始终 遵循着血统的圭臬。

那么再往下,就是尧禅位于舜的梗了。故事开始于一段君臣之间角力甚深的对话:《史记·五帝本纪》: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在臣子面前突然谈到“顺事”,意在试探群臣心之所向,第一人选当然是儿子丹朱。尧一言否之,谓其顽凶。第二是共工,尧认为他巧言漫天(这里提到的共工应该不是颛顼时代怒触不周山的共工,而应该是尧手下一位负责治水的官员)。但重点是:尧否定了自己儿子丹朱继位的可能性。

第一次讨论储君,尧基本已经定下了基调,决心要走一条唯才是举路线。在尧在位七十年之际,尧再次抛出了这一议题:《史记· 五帝本纪》记: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这里尧先一言试探臣下,问四岳有没有兴趣来做下一把手,四岳也给出了唯一合理的回答:我何德何能!?这样的把戏后世确实屡见不鲜了,刘备白帝城托孤就是最鲜活的例子。然后尧明确提出了要唯才是举,遴选贵戚和疏远隐匿者。也就是给出了两个遴选范围:一个是贵族,这很可能是指拥有黄帝血统的在职公务员;还有就是有黄帝血统的屌丝。接下来所有人异口同声般推荐了舜。理由是:虽然家里人对他都不好,他却能以德报怨。尧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察其德(尧在位已经七十载,这两个女儿想必岁数也不小了)。之后舜遍入百官,开始到各个机关部门历练,果然政绩斐然。最后尧表了态:《史记· 五帝本纪》记: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经过三年考察,尧认为舜的能力和言行皆可堪大任,禅位于舜。这样一个屌丝逆袭,堪称上古版美国梦的故事,于后世倍受推崇,一颂舜帝于逆境中坚持真我,终德济天下;二颂尧帝不因私废公,心怀天下。但是首先,我们要注意到,舜虽出身草根,但依然是黄帝血脉。《史记· 五帝本纪》记:“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可见舜一支也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他的继位也没有逃出血统继承的圭臬。所谓上古时代,并非一个无你无我的大同世界,就算不拼爹,血统依然是普世的价值取向。

《史记》中尧 禅位于舜,德彰于四海。司马迁表示著述史记时,他手上有从黄帝时代就流传下来的牒记。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却因另一部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而广受质疑。《竹书纪年》纪录了从上古至战国魏安釐王的历史。原书因为辗转流传,至今只剩下残本。但是其中对于尧舜权力交接描述,却十分骇人:《古本竹书纪年》记:“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困。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困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見。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尧晚年被舜囚禁在平阳,无法与儿子丹朱相见。最后舜篡夺尧的帝位。这里的记述也许发生在尧禅位之后,谋得大权的舜反水拆桥。另一种可能性是禅位根本就是受舜胁迫,不得以而为之。

面对两种迥异的记载,我们也只能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段发生在我们民族形成之初的悬案对后世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历史若涉大川,其无津崖,面对历史的人情世故,我们是否能回头望岸,看清我们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迁为什么会在《史记》为上古五帝作传,有的还是听来的?|《史记·五帝本纪》
华夏始祖文化寻踪:少昊 颛顼 帝喾 帝尧
《史记·五帝本纪》全译(1)
联说五帝
商周敌对,周人为何祭祀商人之祖帝喾?真知堂:这事有点蹊跷
五帝传说:究竟是禅让还是血腥政变?揭秘黄帝家族内部的权力博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