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授的愤怒和人民的幸福



近期,网络上流传一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演讲。他对当今社会提出三点批评:


一是古代士子“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志向,现代几近绝迹,令人失望;二是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那个是为了社会公平正义来的,都是为了一份好工作;三是社会上把职务高、挣钱多视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实在不堪。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月收入2万的比月收入3千的人感觉成功,局长比副局长感觉成功。最后,他总结上述种种,认为这些都是社会堕落的明证。


教授语言铿锵,器宇不凡,引来阵阵掌声。尤其是一些公务员群、政法干警群、教师群、学生群,传播很是广泛。


然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教授是错的。



首先,我做这样一个假设。我邀请该教授到偏远农村讲课,报酬是一课时100元。教授可能不来。但是,当我把报酬提高到一课时5千元时,教授可能就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教授思想素质不高,人品不硬,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志气。不是。这是社会多元化的结果。每个人对自身价值有一个预设。当这种预设和社会支付的报酬基本一致时,他就会欣然接受。这里不存在人品好和人品坏的问题。


副科长想当科长,副局长想当局长,副县长想当县长,副主任想当主任,副经理想当经理,错了没有?没错。这是一个正常社会正常人的追求。在官场,官大一级就是更成功的标志。即使在民主社会,总统比副总统、教授比副教授也更成功。


同样道理。月工资2千的人,希望月工资5千。月工资5千的人,希望月工资2万。月工资2万的人,比月工资2千的人活得更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正常社会的正常认知。努力获得更高的职位、更多的劳动报酬、更大的社会尊重,是正常的。


政法大学的学生希望将来有一个理想的职业,养家糊口,受人尊重。没有错。总之,官员追求晋职,群众追求财富,学生追求一份好工作,不仅没错,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难道教授本人不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吗?


那么,是什么错了?是什么让教授如此愤怒?



真正错的是两个方面:


其一是暗箱操作,不守规则。官员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追求职位,并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财富。即:职务和追求职务的心没有错,是追求职务的方法错了。富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财富,并利用财富收买权力。即,财富没有错,渴望财富的心没有错,是谋取财富的方法错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一个错误的方法呢?


一个社会有等级和贫富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社会成员在上进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选择“不正常”的“方法”,或者说不使用这些“方法”,就很难获得胜利。如此,社会规则、公平正义受到损害。平等有序的竞争,沦为尔虞我诈的丛林生态。


其二是互相鄙视,各不尊重。人类在人格和尊严上天然平等。正常的社会,不论现实身份如何变化,人格和尊严永远是平等的。个体和个体之间,在法律和规则面前平等,没有特权和特例。或者说,没有未经法律和规则许可的特权。


不正常的社会则随着现实身份的变化,人格和尊严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职位高的鄙视职位低的,不尊重其人格和基本权利。职务低的对职务高的唯唯诺诺,人身依附。这主要是特权的存在。因为,权力大于规则,人们自然就会畏惧权力。


其一产生其二。


正是上述两点,导致整个社会有堕落之象。穷人仇官、仇富。富人仇官、仇穷。正是引发教授气愤的根源。可惜的是,教授混淆了原委,甚至,走向自己的反面。



个体有权利追求自身的幸福。可以自由选择,相信或不相信,爱或不爱


古代士子“不为良相,就为良医”,是因为可供选择的途径少。现代社会,人民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一个人可以选择做个体户、科学家、熟练工人、自媒体人、企业家、教师,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干,就是一个一般投资人,或自由职业者。这些都不妨碍一个人的幸福。并非只有“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为人民服务”才是美好的。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无私是自私的另一面。社会要尊重每个人的自私。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努力把自私和服务社会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越多,越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一个声称自己全心全意、大公无私,或要求他人全心全意、大公无私的人,反倒是值得警惕的。




文明社会的标志是:穷人有保障,富人守规则,个体得尊重,官员受监督,个体和个体之间相互宽容。因此,我们要做两件事:


一是努力创造一个宽容型的社会,让每一份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笔财富在公平、公正中竞争,让每一个个体更自由,有更多选择。而不是我们来规定做什么人,信什么思想,选择什么职业。


二是爱自己、尊重他人。2018.4.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种人性爆发,证明社会向恶
争鸣|贾也:完美世界就是人人能充分地自私
社会规则和环境对新人的影响
精彩推送——泽众作品《人性自私之源》欣赏
正义和规则
69岁院士跑步5年参赛67场月跑量超300公里:他的十大跑步总结值得细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