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6:松材线虫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

1 概述(详见2017-12-23推文)

2 各论

2*1美国白蛾(详见2017-12-30推文)

2*2杨干象(详见2018-1-6推文)

2*3红火蚁(详见2018-1-13推文)

2*4枣实蝇(详见2018-1-20推文)

2*5薇甘菊(略)

2*6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

松材线虫,主要害松;引发病害,松叶变红;迅速枯死,来势汹汹;三五年间,松林就空;我国南京,首现其踪;现在南北,其害都重。松褐天牛,寄有此虫;借助取食,把它传送;通过伤口,线虫入松;寄生木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全株填充;造成失水,降低蒸腾;树脂渐少,慢慢停供;树表显现,特有病症:针叶黄褐,乃至褐红;陆续萎蔫,树死最终;病死木部,蓝变独拥。病害发展,四个过程:外观正常,树脂日窘;嫩枝之上,天牛啃痕;第二阶段,树脂停供;针叶变色,天牛留痕;其它甲虫,乘机起哄;第三阶段,树有蛀孔;针叶黄褐,萎蔫加重;最后针叶,全部褐红;整个干枯,人见悲恸;栖居许多,次期害虫。发生规律,简单补充:五六月份,天牛化蛹;蛹室周围,线虫集中;进入牛体,潜伏不动;等牛羽化,迁飞出洞;借助啃食,侵入好松;蜕皮繁殖,子孙繁荣;可怜青松,染病日重;六至八月,暑气日浓;天牛产卵,爱找病松;幼虫孵化,松中蛀孔;再次羽化,又带有虫;循环侵染,不断移动;防治措施,不离其宗;检疫预防,首先推崇;松墨天牛,严格防控;非羽化期,死树清空;病材收齐,枝桠归拢;统一除害,定点加工;所伐树桩,高度严控;低于5cm,喷药灭虫;或罩塑膜,埋于土中;或磷化铝,熏蒸绝种;或连根挖,焚烧一同;天牛羽化,消灭成虫,诱捕喷杀,放肿腿蜂;振树捕捉,积极主动;山顶山脊,空气流通;设置诱木,选择弱松;引诱天牛,产卵其中,秋天伐除,除害灭虫。

2*7 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 (L.)(拟于2月3日推出)

松材线虫的传播昆虫--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属于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昆虫,主要危害松科中的松属Pinus植物。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具有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的特点,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多天即可枯死,松林从发病到毁灭只需3 ~ 5年时间。不仅直接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更对我国松林资源,尤其是对我国南方广泛栽植的330×104 hm2松林和重要生态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自1984起,一直被列入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木的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病害发展过程分4个阶段:(1)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见天牛补充营养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及其它甲虫侵害的痕迹;(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到天牛及其它甲虫的蛀屑;(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此时树体一般有许多次期害虫栖居。

松材线虫虫体纤细,表面光滑,有环纹。唇区高,头部和身体界限明显。头部为放射状6片唇,两个侧唇上各有一个侧器。口针细,其基部有小的膨大,中食道球椭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门清楚,背食道腺于背面覆盖肠,背食道腺的长度约相当于体宽的3 ~ 4倍,背食道腺开口于中食道球。排泄孔的位置约在食道和肠交界的水平处,有时靠近神经环。半月体明显,在中食道球后2/3体宽处。神经环恰于中食道球下方。

雌虫卵巢前伸,卵母细胞通常单行排列。后阴子宫囊长,延伸到阴肛距3/4处。上阴唇长,向下覆盖,形成阴门垂体(或阴门盖)。尾近圆柱形,尾端钝圆,或有短的尾尖突。

雄虫尾尖,侧面观似爪状。精巢前伸。交合刺大,呈很独特的弓形,成对,不联合,基部有一大而尖的喙,交合刺末端有一几丁质凸出物。尾端有一卵圆形的交合伞。尾部有7个生殖乳突,肛前1对,肛前中央1个,肛后在交合伞起点前有2对。

松材线虫一生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依靠松褐天牛完成其侵染循环。

松褐天牛成虫从松材线虫寄主树中羽化脱出时携带了大量的松材线虫,当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健康松树嫩枝的树皮时,它所携带的松材线虫则通过取食所造成的伤口进入新的寄主体内,并开始大量繁殖。松褐天牛经过补充营养进入产卵期,往往在感染了松材线虫的松树上产卵。当松褐天牛羽化时又将松材线虫携带至新的寄主体内。松材线虫(病原)、松褐天牛(传播媒介)和松树(寄主)三者之间这种生物学联系就构成了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

对于松褐天牛1年发生1代的地区,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大致如下:

春季5、6月份时,寄生在死松树体内的松褐天牛开始化蛹,此时聚集在蛹室中大量的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也开始蜕皮变为持久型4龄幼虫,即休眠幼虫(dauerlarvae),它在形态和生理学上与松材线虫繁殖阶段时的4龄幼虫不同,除了体壁增厚、内含物增多、口针和中食道球退化外,在其体表还附有一种黏性物质,不仅使其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加强,而且易于附着在媒介昆虫的体上,便于媒介昆虫携带和传播。在松褐天牛成虫从寄主树中飞出之前,大量的松材线虫持久型4龄幼虫通过松褐天牛成虫的气门进入气管,尤以后胸气管中线虫数量最多,另外在其体表、前翅内侧等处也有其附着。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成虫从寄主树中飞出后,进入了补充营养阶段。

春末夏初,5 ~ 7月份,松褐天牛在健康松树的嫩枝上取食补充营养。它多在当年生或1 ~ 2年生的嫩枝上取食。此时,松材线虫的持久型4龄幼虫则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所造成的伤口进入健康松树的树脂道中,于是松褐天牛就在健康的松树体内“接种”了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的持久型4龄幼虫进入新的寄主体内立即蜕皮变为成虫进入繁殖阶段,大约4 ~ 5 d繁殖1代,同时从松褐天牛取食的部位开始逐渐向接种枝以外的枝条、树干及树根等各个部位移动。

夏季6 ~ 8月份,松褐天牛进入产卵期,那些感染了松材线虫的松树往往又是松褐天牛的产卵对象。此时,松材线虫正在寄主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和移动。寄主树表现出蒸腾作用降低;流脂量减少,甚至无流脂;针叶失水褪绿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当寄主树明显地显示出针叶变色的外部症状时,树体的各个部位都会有大量的松材线虫存在。

夏末至秋季8 ~ 9月份,孵化出的松褐天牛幼虫在树皮下生长,此时大部分感染了松材线虫的寄主松树已整株枯死。夏末秋初时松材线虫开始出现与繁殖阶段的3龄幼虫在形态和生理学方面有所不同的一种3龄幼虫,其体壁增厚,内含物增多,被称为分散型3龄幼虫。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散型3龄幼虫的比例增多,松材线虫的发育开始进入休眠阶段。分散型3龄幼虫逐渐向松褐天牛的蛀道移动,然后向蛹室聚集。晚秋,松褐天牛的老熟幼虫向木质部钻蛀虫,在蛀道末端作成蛹室。冬季和翌年春季,松褐天牛羽化前的休眠阶段,松材线虫基本上是以这种分散型3龄幼虫越冬,它可以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如气温低和木材失水。

翌年春季约5月上旬,枯死松树中的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蜕皮变为持久型4龄幼虫,又开始向羽化为成虫的松褐天牛移动,被松褐天牛携带脱离枯死树,重新感染新的健康树。如此循环往复,导致松材线虫病的传播。

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生活史必须与松材线虫同步;②其所携带的松材线虫要达到一定的数量;③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国内外已经报道与松材线虫有关的昆虫很多,这些昆虫包括天牛类、吉丁虫类及象鼻虫类等,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45种,而其中可作为媒介昆虫的有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Monochamus种类。这些昆虫因与松材线虫生存关系的一致性,生活史的同步性,进化过程中的相互适应性而成为媒介昆虫。由于松褐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和卡罗莱纳墨天牛等3种昆虫在补充营养及产卵初期2个阶段的飞行能力均较强,通常一次飞行可以达到1000 m左右,因而成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材线虫在北美原产地的重要传媒昆虫为卡罗来纳墨天牛,而在我国及几个亚洲国家的传媒昆虫则是松褐天牛、云杉花墨天牛。

松褐天牛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沟胫天牛族墨天牛,属于东洋区种类。在华东地区一般为1年发生1代;广东1年发生2 ~ 3代,以2代为主。松褐天牛成虫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各不相同,最少的只有几条、几十条、最多可达几万条甚至几十万条。

松褐天牛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北纬40°以南地区广泛分布,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西藏、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台湾、香港等地都有分布。1975年,在古北区东北界的辽宁沈阳(北纬42°)曾采到过标本,说明松褐天牛也有向北扩散的趋势。松褐天牛的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658 m。松褐天牛主要取食松属植物,除对我国的黑松、马尾松等造成严重危害外,还危害赤松、黄松、白皮松、海岸松、千头赤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琉球松、油松等,也危害落叶松属、雪松属、云杉属、冷杉属、栎属等的个别种。因此,媒介昆虫不能成为松材线虫在我国扩散蔓延的限制因素。

松材线虫的自然扩散,主要是以松褐天牛成虫的飞翔而进行的。在纯松林中,一年的自然扩散距离在100 m左右。自然扩散以向地势较高处(如缓坡上部)、阳坡、林缘(林间空地周围)等光线充足方向扩散为主。

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在通讯、电力、交通、企业等项目建设中,调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感病原木、木材、薪材以及包装材料而引发的,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8 适生范围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直接影响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及病害的发生发展。在松树生长季节,如遇高温、干旱,松材线虫病发生就相对严重。

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松材线虫病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0 ℃的地区不发生;在年平均气温10 ~ 12 ℃的地区能够生存,零星发生危害;在年平均气温12 ~ 14 ℃的地区可以流行;在年平均气温高于14 ℃的地区可暴发流行。另外,夏季高温和生长季节的干旱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平均温度高于25 ℃的天数持续55 d以上与病害的严重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由此推断,温度是限制松材线虫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研究方法,借鉴前人对影响松材线虫以及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生长发育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以及松材线虫寄主分布数据,利用地统计学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叠置分析功能,直观定量地获得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大陆的潜在发生区。

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北京南部、天津、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东南部、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以及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而西藏、青海和宁夏全省(自治区)范围内都极不适应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松材线虫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可塑性,如松材线虫在北美洲主要为害欧洲赤松、欧洲黑松等,传入我国后除了感染黑松外,已对我国乡土树种——马尾松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松材线虫对低温适应性也在逐步增强,加上我国最近20年多处于暖冬,年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松材线虫适生范围也是动态变化的,表现出逐步北移的趋势。

对于需要尽快根除的疫点,如孤立疫点、新发生疫点、区域位置重要的疫点等,以及病死树率高并且松林无保存价值的地方(或松树数量不占主要比例的混交林)均需采用皆伐。防治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份边缘为基准,向外至少延伸100米。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由外向内皆伐所有松材线虫的寄主植物,所有伐除的病死树、活树、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条均须作除害处理,并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完成;在操作允许的条件下,病死木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

对于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风景林区及其他特殊用途松林等必须保留松树的林份、大面积松林且连片发生无法短期内彻底根除疫情的地方采取清理疫木的措施。防治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份边缘为基准,向外至少延伸2000米。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松褐天牛一年一代的地区为10月至翌年4月;松褐天牛一年两代的地区为7至8月和11月至翌年3月)由外向内伐除包括病死松树、疑似感病木、衰弱木、受压木、风折木、旱死木、雪压木、当年枯死或已经萎蔫的侧枝以及各种人为乱砍滥伐的松树枝、干及伐桩等,所有伐除的松木及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条均须作除害处理,并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完成;在操作允许的条件下,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

所有伐桩可选择如下方法之一进行除害处理:伐桩全部连根挖出后集中除害处理;枯死松树的伐桩全部去皮后喷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1∶100倍液至伐桩湿透(或磷化铝1 ~ 2粒),再加套0.8 mm以上厚度的塑料农膜袋并在四周压土。也可使用国家林业局推荐的其他药剂。

在发生区内选择衰弱或较小的松树作为诱木,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在诱木基部离地面30 ~ 40 cm处的3个方向侧面,用刀砍3 ~ 4刀,刀口深入木质部约1 ~ 2 cm,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角。用注射器把引诱剂注入刀口内。于每年秋季将诱木伐除并进行除害处理,杀死其中所诱天牛,减少天牛种群密度。

松褐天牛羽化期,在发病林分设置诱捕器,诱杀松褐天牛成虫。

使用噻虫啉(也可使用国家林业局推荐的其他药剂)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和第一次药剂有效期末连续2次采取飞机,或地面喷药进行松褐天牛防治。或在松褐天牛幼龄幼虫期,对树干喷洒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80倍液,从树桠到树干基部,全株喷洒均匀。喷洒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分边缘为基准,向外至少延伸2000 m。

对有特殊意义的名松古树和需保护的松树,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松线光、松材线虫免疫注射液或3%甲维盐·阿维菌素注干液剂,进行保护。

在传媒天牛幼虫幼龄期,林间释放松褐天牛的天敌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或花绒寄甲,也可通过肿腿蜂携带白僵菌的方法感染天牛幼虫,以降低林间天牛数量,达到控制和减少病死树数量的目的。每年于松褐天牛幼虫期释放天敌,气温最好在25 ℃以上的晴天进行。放蜂方法采用单株放蜂法、中心放蜂法或分片布点放蜂法,每2/3 hm2设一个放蜂点,每点放蜂1万头左右。花绒寄甲的释放应选择在3月上旬(松褐天牛成虫羽化迁飞前1个月左右),晴好天气时,沿林间小道每隔30 m设置一个释放点,每个点释放花绒寄甲成虫50头。释放时,打开指形瓶瓶盖,将花绒寄甲成虫倒挂在病死树或衰弱木树干基部即可。

伐下的病材,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方法见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文献来源枣实蝇 中国森防信息网2015-05-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万只昆虫乘无人机,专门对付松材线虫病
林草科普 | 什么是松材线虫病?如何传播?如何监测?
[松墨天牛]松材线虫与松墨天牛
无足无翅长度仅为一毫米的蠕虫形松材线虫是如何实现快速传播的?
重庆天牛入侵林场松树 林区放20万只天敌肿腿蜂
江永清除“患癌”松树保护森林资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