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昆虫识别歌诀:直翅目昆虫

直翅目昆虫Orthoptera1

(成虫)

直翅目,好认识:含蝗虫,有螽斯;如蟋蟀,土狗子:中大型,体壮实。其口器,咀嚼式。前翅长,是革质;盖体背,称覆翅。其飞翔,靠后翅;扇状叠,不飞时;其翅脉,多平直。翅摩擦,音引雌;有蟋蟀,如螽斯。其后足,多好使;跳跃足,专有词。或前足,挖掘式;如蝼蛄,是常识。

直翅目昆虫多为中、大型,前翅为覆翅,后翅扇状折叠。后足多发达善跳。包括蝗虫、螽斯、蟋蟀、蝼蛄等。它们前翅狭长、革质,停息时覆盖在体背,称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宽大,停息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有的前翅较宽,雄性在肘—臀脉区特化成发音构造,两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螽斯、蟋蟀、蝼蛄等)。它们前胸特别发达,可活动,前胸背板发达,常向背面隆起呈马鞍形,中、后胸愈合。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部分种类前足胫节膨大,特化成开掘足(如蝼蛄),适于掘土,多数种类后足形成跳跃足(如蝗虫、蟋蟀、螽斯)。跗节3~4节,少数种类1节。腹部一般11节,少数仅见8—9节,第11腹节较退化,分成背面的肛上板和两侧的肛侧板。雄性外生殖器通常被扩大的第9节腹板所盖。具尾须1对,短而不分节或长丝状。雌虫产卵器一般都很发达,仅蝼蛄等无特化的产卵器。多数种类雄虫常具发音器,以左、右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螽斯、蟋蟀、蝼蛄等),或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蝗虫)。发音主要为了招引雌虫。雌虫不发音。能发音的种类常具听器(雌、雄两性通常均具听器,仅少数种类不明显或缺),螽斯、蟋蟀、蝼蛄等的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或显露,或呈狭缝形;蝗虫类的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的两侧,近似月牙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Ⅵ)直翅目昆虫
蟋蟀、蝗虫、螽斯、蝼蛄、蚱蜢、蝈蝈到底谁是谁?
中国传统鸣虫品种简要
蛐蛐、蟋蟀、蝈蝈、蚂蚱、蚱蜢、蝗虫,傻傻分不清楚
直翅目昆虫
蟋蟀之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