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小楷,你这样执笔吗?


写小楷,你这样执笔吗?

文  /  李  啸


每天早起后总习惯浏览“书法家园”微信公众号上的帖子,在一篇楷书帖里欣赏到钟王小楷作品局部时,让我联想到当下小楷创作中的一种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值得说几句。


现在很多书法展赛为了对作者“验明正身”增加了面试环节,现场书写时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很多小楷作者书写时把头俯得很低,鼻尖几乎可以碰到桌面,坐姿别扭而痛苦。近前细看,其执笔非常低,指可触毫,笔抓的又很紧,如同小学生握铅笔一般,书写速度慢得急人,一笔一划,均匀叠加,一首七律诗几乎要写上半个小时。有人把这种写字方法称为“描字”,后来了解到这种写法在小楷作者当中还比较流行,据说一些培训班的老师也是“特别”这样教的,仿佛这种写法一下子成了小楷创作者的“独门秘籍”。我也问过一些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确如所传,有的说是老师教的,有的说看别人这样写就跟着学了,有的说,这种握笔方法的优点是笔好控制,手腕也不累,便于创作长篇作品,有很多人因此入了展,甚至获了奖。


李啸扇面书法作品


李啸楷书作品


再细看,他们除了执笔动作相同以外,用的笔也很特别。笔很细,锋很尖,笔肚子瘦瘦的,写出来的每一个笔画也很细,线条纤细,弱不禁风。露锋多,出尖多,写出来的字“整齐划一”。由于每个字的用笔、结构高度雷度,作者解决雷同问题的方法也是那么一致——使用民间字、异体字,于是作品中总是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错讹。


我仔细观察并分析这种书写方式,发现其主要特征是笔基本上都是平面移动的,上下、左右相对自由一点。但因为执笔太低、握笔过紧,指腕调控笔的范围非常小,特别是执笔太低使得笔在空中落纸时没有了足够的距离,如同跳远运动员没有了“助跑”,造成字书写后的“势单力薄”。晋人笔法尤重空中取势,形是势决定的,字的力度,也是“势”决定的。笔在空中取势,通过中锋发力,“杀纸”、“入纸”后,字方有骨气,才见骨力。如果书写者,笔没有了“势”,锋没有了“力”,那么字的“形”就会显得无力而苍白,作品也因此毫无“韵致”,更无“神釆”可言。


李啸楷书作品


李啸楷书册页局部


善书者不仅重“空中取势”,亦重“空中蓄势”,一个字书写完成后的收笔,笔脱离纸面,停在空中,其实是在把气“收”住,这是“蓄”的过程。笔在空中的这种驻留,既是对书写完成后势的“蓄”、气的“收”,也是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书写行为的开启,是对即将形成势的“取”,对以往形成力的“借”。崔瑗《草书势》中就有“狡兔暴骇,将奔未驰”的比喻,讲的就是“势”。


又联想到展览中小楷作品风格趋同的现象,究其根源也应该都是笔法决定的。可以说,这种“描字”的书写方式,造成的书写结果往往就是“整齐划一”的“美术化”的字形,而“美术化”的开始,就是书法艺术的终结。


2017年7月7日晨

李啸于浙江奉化


本文作者:李啸,现任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江苏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展:附名家点评作品实录!
一场走心的书法展:获奖作品由评委逐一点评,研讨会现场解惑!
古稀老人小楷作品入国展,有何过人之处?
名家点评-18
田英章答网友问
名家临《阴符经》及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