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永正:商承祚先生在书法和书论上的成就

 商承祚先生在书法和书论上

的成就

商承祚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对广东书法事业作过有益的工作,在全国书坛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常把容庚先生和商承祚先生作为广东书法界的代表人物,尊称为“容商二老”。

商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其父商衍鎏老先生是清代末科探花,毕生研习书法,于古代碑帖浸淫甚深,所作之书以工力见长。行楷书学颜真卿、褚遂良,集颜之端严与褚之秀劲为一手,自成面目。商承祚先生幼承庭训,专意学习唐楷,于颜体所得尤多,先生认为:“颜字气势雄厚,有骨,有筋,有肉。”是最好的范本。先生平日所作行楷,亦纯为颜体,略参何绍基笔意,遒劲醇雅。

然而,作为一位古文字学者,先生最擅长的书体还是篆体。笔者在当容、商二老的研究生时,曾与陈初生、张桂光等同学叩问过学篆的方法。先生指出,应先从秦篆入手,以《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为最标准的临本,二刻结体谨严,用笔浑厚,可惜漫漶太多,初学者可先临《峄山刻石》、《会稽刻石》。并强调说:“学《峄山》最稳。”还捡出自己青年时的临本以作示范。又说:“学《峄山》要用玉 箸体或铁线篆的写法,心闲手定,写多了,熟了,自然能不走样。基础打好后,可以临写金文或习汉篆。金文可先写《毛公鼎》等较整饬的,汉篆可写《开母庙》,务求平正,只有先做到平正,才能进而求奇崛。”先生说:“你们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平正不易做到。”这番话给我很大教益。容、商二老的弟子,如马国权、孙稚雏、陈炜湛、张振林、陈初生、张桂光等临习篆书,皆从平正入手,形成广东地区独特的篆体风貌。

商先生自作小篆,极其精美,“表面上看起来笔笔一般粗细,圆转相等,其实转折内蕴,才写出它的神韵”。这正是夫子自道之语。“转折内蕴”四字,是先生作篆毕生心力所聚。笔者曾多次观察先生挥毫,一起一收,多为裹锋,以取其含蓄之意。行笔时铺毫直进,中间时作顿挫,转折时正锋与偏锋互用,故能做到用笔浑厚而又变化多姿。先生特别强调篆书中的起、住、提、按、转、折“六法”,可谓金针度人,令学者终生受用不尽。

商先生是甲骨学家,其书甲骨文之精能自不待言。先生少从罗叔言先生习甲骨文,罗先生书甲骨文,每掺入西周金文的笔法,笔笔圆笔,中锋。商先生则追求契刻的意趣,用笔如刀,古朴中有峻利之势,线条质感极佳,大有出蓝之意。先生所作金文,多用“铺毫”笔法,直立而下,使用毫的全部,即先生常言所谓“万豪齐力”者。间亦中锋与侧锋并用,圆笔与方笔兼施,轻重得宜,疾徐随意,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容、商门下弟子常将二老所书金文作比较,容老的高古雍容、清苍质朴,商老的闲淡松秀、温厚醇雅,各有特色,可称双绝。

最值得注意的是,商先生七十五岁以后,转致力于秦隶的创作,可谓“衰年变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先生曾设想过:“由秦小篆至汉隶这段过渡期间的隶书当已产生,其篆体当更甚。”1975年云梦简书出土,得见秦隶真貌,大喜过望。在带领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整理简书材料时,对秦隶书法作了深入的探讨,还复印了大量秦隶材料,让研究生整理、研习。先生于睡虎地秦简钻研尤深,“反复读之,深知由小篆而汉隶,期间的秦隶百分之九十未脱离篆体,亦有不少横画和擦笔已蓄挑势”。又谓秦隶“不论在结构上与行笔之间,皆具有部分篆体和笔势,波挑隐约,蓄而不放,气息渊永”。在大量摹写的基础上,独创了极具个性的秦隶体书法,广东书坛上称之为“商体”。可以说,商承祚先生是当代书坛上最早把秦隶这种独特的书体用于书法艺术创作的书法家。“商体”一面世,立即引起全国书坛的注意,不少书者仿效学习。八十年代中,秦隶一体风靡中国书坛,商先生首创之功诚不可没,其弟子马国权、陈初生、张桂光亦力作秦隶,在广东书坛也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先生精于金文、小篆,故能真正体现秦隶的特色,对横画和擦笔的挑势把握得恰到好处,后来学秦隶的一些书家,作挑势时每夸张过度,如商老所批评的“以致气质日下”,变作了汉隶,失去秦隶独具的特色了。

张桂光对商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作过全面的概括:“商老习篆取途《峄山》,上溯商周,下及两汉,其作甲骨,超逸秀劲;其作金文,华贵雍容;其作小篆,柔和娴雅,要皆结体精严,行笔干练,体态自然。晚年钟情秦隶,创造出既浑穆雄奇而又婉通流畅、意趣盎然的一体风格,在隶书领域里独树一帜。题识所用行楷,遒劲凝炼,秀颖醇雅,别具姿态。”可谓的评。


商承祚先生也是一位书学理论家。先生在书学史上最杰出的贡献当为在“《兰亭》论辩”中的立场与见解。

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第6期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认为《兰亭》在书法上是伪托的,《序》也是经篡改的。高二适随着发表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予以反驳。随即学术界上掀起一场《兰亭》真伪之辩,一大批知情学者纷纷表态支持郭说,其中不少是占候风色而迅速转向的。在这时候,商先生挺身而出,撰写了《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兰亭序》一文,对“伪托”说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先生抓住对方的要害,在几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关于隶书笔意,先生认为,“隶书笔意必须以具有隶笔的形态为前提”,离开这个条件,所谓隶书笔意是不存在的。如郭沫若引为证据的《王兴夫妇墓志》,“原始墨迹当不是这样,绝大多数笔划是由刻工做出来的变相‘楷隶’”。真是目光如炬,具见先生的学力和识力。二是关于楷书的发展和东晋书法,先生认为,鉴定书法作品的时代,须从“基本笔划、用笔方法、字体结构、分行布白、时代风格”几个方面去全面考虑,不能单以笔划为准绳,对东晋的书法亦当如是。三是关于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问题,先生认为,王羲之走的是一条“推陈出新的行书道路”,摆脱了隶书笔意,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书写方法,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四是关于《兰亭序》及《兰亭序帖》的问题,先生举出有力证据,说明《晋书》所录的《兰亭序》为羲之的原作,《兰亭序帖》亦为羲之所书。五、六十年代中,商先生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努力改造自己,希望与时俱进,但在学术问题上,先生一直不肯随波逐流,有时甚至显得很执着,保持了一位学者应有的学术良知。在这一点上,人们对先生是充满敬意的。

商先生在书法艺术理论上,重视实践,不尚空谈。强调书法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反对软弱、衰颓、怪诞等情调和作风,要真正写出自己的风格,才叫做“有我”。要打好基本功,“目的明确,方法对头,肯下功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能学好书法。先生非常注重技法,常对学生说,书法是艺术,艺术离不开技法,而书法的技法以执笔和运笔尤为重要。执笔法可用四个字概括,曰“运其所适”,执笔要轻松,随意,用巧力,不用蛮力,因势利导。并指出康有为“置杯不倾,大指横撑”一类的执笔法,是不自然的“形式主义”,对人无益,于字无补。在运笔上主张指、腕、肘结合起来运用,小字以运指为主,执管宜下;中字悬肘,执管偏上;大字腕肘并用,执管更高。这些都是通达平情之论,为人们乐于接受。此外,先生还对习见的“中锋说”提出强烈的批评,认为“行草耐人寻味正是使用侧锋。纵观历代书法名家运笔,莫不如是,强调中锋这禁区,应予打破”。又说,“无论哪种书法,在挥毫落墨时,每字皆有部分中锋,而更多的是侧锋。纵观古今名书家的字,其运笔多以侧锋取韵”。

上述这些观点,对广东书坛影响深远。先生多年来在各种书法比赛、展览中担任评委、评委主任,没有个性的以及书风狂怪、颓废的作品,常被先生否决,错别字更是难逃法眼。至今广东书坛重视传统、重视基本功的整体倾向是与容、商二老当年主持书协时的主张分不开的。


商承祚先生长期从事书法活动,在国内书法界有很大的影响,与书法名家何香凝、叶恭绰、黄宾虹、黄士陵、黄节、谢无量、邓尔雅、郭沫若、沙孟海、溥儒、卢子枢、黎雄才、关山月、陈邦怀等都有过从。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提高了广东在全国书坛的地位。几十年来,一提到广东书坛,人们马上会想起容、商二老。1963年,先生参加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的筹委会,任副主任委员,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即使在“文革”期间,先生的书法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下放基层工作劳动时,曾主动为工人作书,一些爱好书法的青年工人向先生请教,甚至上门索字,先生总是来者不拒。其中一些人到今天已成为广东书坛的中坚,他们对先生的教导和帮助始终铭记心头。1981年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成立,先生任副主席。1983年任主席。积极推动广东书法事业向前发展。

商先生也是一位书法教育家,除了在中山大学指导学生学习书法外,还参加许多社会上的书法教育工作。1962年广州成立文史夜学院,先生常到书法专业班中讲课,还主持过全市性的大型书法讲座。七十年代后期,书法事业勃兴,又亲临各种书法学习班、培训班讲课。八十年代任羊城书画艺术学校顾问,不顾高龄,每学期都到学校讲演一次,学生们还记得授课的内容包括碑帖的介绍、毛笔的发展历史、墨的使用方法等。先生还亲自指导研究生拓取碑版和铜器铭文的方法。商先生认为,书法须从儿童时期学起,故一直都关注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六十年代中,就曾收过多名六、七岁的小孩为弟子,手把手地教导,以一位成名学者的身份去指导儿童学习书法,在广东书法界中传为美谈。

商先生收藏甚富。先生是广东番禺人,乡邦情深,其藏品中,不少是岭南名家的精品。其最著者如《岭南三家书册》,中有屈大均的行草书《罗浮杂咏》以及陈恭尹的隶书、梁佩兰的行书。此册为清初粤中文士送别地方大吏姚龙友而作,三家之外,尚有黄河澄、罗湛、薛伯蒲、吴韦、梁家棣、李国珍、罗颢、陈劢等岭南名家的题诗,集一时之大观,洵为粤中剧迹。此外,先生还藏有岭南名家陈澧、邓尔雅的篆书,谢兰生、张锦芳、梁启超的隶书,黎简、宋湘、吴荣光、梁鼎芬、易廷熹、康有为、黄节、叶恭绰等人的行书,先生的藏品为岭南书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商承祚先生晚年时,多次向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捐赠文物,更受到人们的称赞。

 商承祚先生部分作品欣賞 

十室之邑畴好学,

三人同行我得师。

人远忽闻静肃起,

日长唯意异书看。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

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癫狂四面风。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

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谄谀我者,吾贼也。

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

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陆融之孙邾公빫乍(作)氒(厥)禾钟,用敬卹盟祀,祈年眉寿,用乐我嘉宾,及我正卿,扬君霝(灵),君以万年。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府书坛 | 学有本源——陈炜湛教授书艺漫谈
容庚、商承祚、秦咢生勉学逸事
被称为当代隶书之翘楚,张继的争议来自哪里
朱复戡书法现象研究
当代书坛维摩诘——漫谈华人德其人其书(附馆藏精品40件)
学者风采 | 华人德的书法追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