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总是会觉得脉象没有区别?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双手六部脉都一样,没有区别。但如果总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说明我们的诊脉方法可能有问题。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脉象,寸、关、尺三部以及浮、中、沉三部都是有区别的,要么是形态上有区别,要么是力量上有区别。完全没有区别的情况非常少。
察觉不到这个区别,当然就不可能利用脉诊来诊病。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是手指的灵敏程度不够,感觉不到一些细微的变化。
二是不能静心凝气,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手指上。
当进入把脉状态的时候,我们要求大脑注意力集中于手指所到之处,就仿佛是用大脑看到了你手指接触的脉象一样。这说起来简单,做到却不容易。
最后一个就属于基础性问题,是把脉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的。
我们前面说的把脉,就是用指目拿到了脉管,如下图。
如果不认真执行这个操作要点,可能就会出现用指腹把脉的情况。图13所示就是指腹的位置。
用指腹把脉有什么弊端呢?
1、指腹不如指目敏感,且过于宽大,精确度降低,不利于捕捉脉管中的力量情况。如图14,一些细微的力量对比无法感受到,就特别容易产生三部脉一致的错觉。
2、指腹范围过大,使用指腹把脉的时候,手指过于平伸,往往连脉旁边的肌肉、肌腱一起拿住。如下图,主感觉没有落到脉管上,而是落到了脉管旁边的肌肉或者肌腱上,这样,把的就不是脉,而是脉搏动的传导。
大家也许会觉得不大可能,但实际上这是很容易发生的。主导传递力量的,往往就是寸、关、尺中脉气最盛的那个部位,这样,你就会产生三部脉力量和性质一样的错觉。
实际上,用指腹把脉,即使拿到脉管上,当三部同按的时候也是一样会受影响的。因为指腹把脉范围过大,对脉的挤压过强,就会导致脉气最盛的部位力量向旁边传导,从而引起三部脉一样的错觉。如图16,关脉沉而有力但寸脉和尺脉却细弱的患者,如果三指用指腹重力同时按,由于关脉力量的传递,就很可能会产生三部脉均沉而有力的错误判断。
3、指腹无法准确找到位置深的、比较细的、比较弱的脉。如图17指腹相对宽大,无法探及深而狭小的地方,当脉细弱,又藏在筋骨之下的时候,用指腹把脉就不可能找到脉管了。这时候往往感受到的只是相对较强部位传导过来的搏动而已。
尤其是那些肥胖的患者,肉多而厚,往往关脉软滑有力,而尺脉沉细而弱。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寸关尺三部用指腹同时按诊,关部脉的搏动就会传递到尺脉上,这样我们就很容易会把关脉的搏动传导误以为是尺脉的搏动。
二、正确的把脉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学好脉诊,基础的东西还是要先掌握的。正确的把脉方法就是这基础中的基础。
首先讲讲如何把脉。
我们把脉的时候,要完整地把握脉象信息。其中要注意两点:
一、脉外观的形态(把脉的时候要想象着仿佛看到脉一样)
二、脉内气的形态。
把脉的时候一定要静心凝气,把注意力集中在把脉的手指头的顶端,即“指目”上。如下图所示,“指目”是手指顶端的中心部位,是手指触觉最为灵敏的地方。
把脉时要十分轻柔和缓地接触患者的皮肤,不可骤然用力,力度以刚接触皮肤,能感知到脉象且基本不产生压力为准。
通常以手腕桡骨茎突位置的内侧脉搏处为关脉,定位好关脉的位置后,用指目找到脉的脊背,也即“脉脊”。如图2、图3所示,我们以一段软管表示脉管,以软管上的黑色部分表示脉脊。
如图4所示,当指目拿到关脉的脉脊后谓之得脉。
图5、图6属于指目未得脉。图7的未得脉,手指都没有按到脉上,但把脉的人却会以为把到了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呢?因为有的时候脉藏得深且脉的搏动力量很强。当手按在脉周围的肌肉或者肌腱上都会感受到脉的搏动,有的人就会错以为按在了脉上。

这就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以关脉定位三部脉的重要性。
有时候,你把的可能不是脉!
相对寸脉和尺脉来说,关脉是最为稳定最容易正确找到的。正确定位关脉后,顺着脉管从关脉向上寻为寸脉,从关脉向下寻为尺脉,用这个方法定位三部脉就不容易产生定位上的错误。
找到脉的位置后,手指轻触皮肤,如果未得脉,则缓缓加重下探,注意感知。指日得脉后即停住手指,静候脉气。
在寻找脉的时候,不可以骤然用力,也不可以猛然下按刚开始把脉的时候,如果骤然用力,患者脉象多比较弦。这是患者一时紧张导致的,是初学脉诊者比较多犯的错误。其实,只要过一会儿再把脉,脉象会相对缓和很多。
所以,医者最好是在患者不知不觉之中或者没有戒备心的时候完成诊脉
如下图所示,有些细弱的脉,要特别集中注意力。这些细弱的脉,手指用力稍过,就会错过而感觉不到。手指按不到位,也感觉不到。
得脉后,静候一会儿,然后再三部同按由浅到深,逐渐加力,感觉整体形态和脉气,然后细心对比浮部和沉部,再寸、关、尺分别局部探按,对比寸、关、尺三部脉,然后再左右一起探按,对比左右脉象情况。
因为每个患者自身体质都不一样,通过这种浮沉、上下、左右的对比,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自身情况。

三、脉诊的重要性
脉诊通过寸、关、尺三部脉的脉管形态和脉气的变化,判断机体状态,从而辅助辨别证型。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脉诊是实行未病先治的关键。
很多危重疾病,其实是由致病因素日积月累之后的突然爆发所引起,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心脑血管意外这类危重疾病。在发病之前,致病因素早早就潜伏积累了。但在疾病发生之前,有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体现出来,心电图和脑CT等检查往往都会显示正常,那是不是只能坐等发病了呢?
不是的,因为通过脉诊我们能将这些“正常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识别出来,并予以处理。
比如寸脉的弦有力,提示心肺部水气的积累较重;
寸脉的滑有力提示心肺部痰气的积累;
寸脉的紧实,提示心肺寒气凝结:
寸脉的涩细提示心肺血脉的瘀阻;
寸脉的虚亢提示心、肺、大脑的濡润不足,虚热亢盛。
当以上这些致病因素不断积累,患者出现偶发的胸闷、睡眠不好、大便不畅、手脚不暖这些症状时,就提示心肺邪气阻滞不降,血脉流通明显受阻。这个时候,心脑血管意外已经蠢蠢欲动,即使一切检查都正常,也必须进行处理了。
怎么处理呢?
寸脉弦者,用苓桂术甘汤类方:
寸脉滑者,用瓜蒌薤白桂枝汤类方:
寸脉涩细者,用丹参饮类方;
寸脉紧实者,用乌头赤石脂汤类方:
寸脉虚亢者,用天王补心丹或者黄连阿胶汤类方。
这样,通过治疗,病人偶发的胸闷消除,睡眠好转,大便正常,手脚转暖。患者身上的定时炸弹就已经消除,而患者自己却根本不知道你已经力挽狂澜于即发。
这就是脉诊的魅力。
脉诊是中医实现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武器。中医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潜力。
其二,在症状特征不明显的时候,脉诊是辨别证型的重要依据。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患者症状的特征非常不明显。
有时候会给人一种无证可辨、无从下手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脉诊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比如,我们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不典型的头晕。
患者除了时不时发作的说不清性质的头晕,没有任何其他症状。该怎么处方?这个时候就要依靠脉诊作出判断。
比如,寸脉沉弱、关尺脉基本正常,这是上焦气虚导致的头晕,治疗就要用益气聪明汤类方;而寸脉抬起弦亢有力,脉整体上冲,这是气血上冲导致的头晕,治疗要用镇肝熄风汤类方。
两者症状相似,但是病机和治疗方法截然相反。如果用错处方,对气血上冲的患者使用益气聪明汤类方,那会导致气血上迫,轻测症状加重,重则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
此外,若寸脉正弦,则提示为苓桂术甘汤方证;若尺脉正弦,则为真武汤方证;关脉弱,为理中汤方证;关脉弦滑,为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证:脉整体细而弱,为八珍汤方证:脉弦紧上冲有力,为吴茱萸汤方证。
以上证型,都必须依靠脉诊做出判断。
《伤寒论》《金匮要略》都十分重视脉诊。尤其《金匮要略》中,都是以“某某病脉证并治”为题目,这显然不是无端而为。
综上所述,可知脉诊在临证中的重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 脉诊在临床上的运用经验交流座谈会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浮脉
经方的脉诊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脉诊]-病理脉象:浮脉、沉脉 20190814-3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 脉诊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