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都认为只有他能救中国?血战湘江,红军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userphoto

2023.03.21 云南

关注

引言

在湘江凤凰嘴渡口,至今还矗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句话到底有什么由来呢?

据书籍记载,1934年在湘江东岸曾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役使红军伤亡人数达5万余人。

(血战湘江 剧照)

那些牺牲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倒在江里的遗体顺水漂流而下,最后全部汇集到岳王塘的转弯处,从远处望去,湘江都变成了灰色。

自此以后,民间就流传开了那句话,因为人们认为湘江里的鱼,是在战役中死去战士们的轮回。

(凤凰嘴渡口纪念碑)

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启长征之旅

1930年至1934年共4年时间,国军对红军一共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围剿”。

前四次“围剿”,敌人派遣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一次比一次多,而红军指挥官每次都能以少胜多,利用敌军内部矛盾,以灵活多变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梦想”。

然而到了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了狠,一下子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对红军实施分路围追堵截,发誓要将红军全数歼灭

(蒋介石)

恰逢此时,中央根据地主要指挥官经过几次的大换血,现在的最高指挥官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

照搬苏联的作战方法和经验,于是红军在他不了解中国国情又瞎指挥的情况下,频频战败。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指挥官决定带领主力退出中央根据地,往西走,与湘西贺龙的第二军团会合。

(贺龙)

很快蒋介石就发觉他们西行的目的地,立马在他们即将要走的路线上加强守军,设置了四道封锁线。

10月21日到25日,红军用4天时间突破国军吹嘘的 “钢铁封锁线”第一道防线。11月2日晚突破第二道防线。11月6日到15日,红军用9天时间又突破了第三道防线,抵达道县

蒋介石眼见红军仅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突破了他精心准备的三道防线,更加坚定了想要消灭红军的心思。

(国军的三道封锁线)

二、第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损失惨重

11月12日,蒋介石调整作战部署,任湖南军阀何健为“追缴军”总指挥。在道县的后方安排国军部队和湘军追击。

左右两侧后方安排周浑元,薛岳和何健的湘军联合夹击。同时安排白崇禧带领的桂军5个师,在广西的全州、兴安、灌阳三角地带守株待兔。

如此一来,红军基本上处于被全包围状态,蒋介石的口袋阵很完美,红军如果执意一路向西,自然就会落入白崇禧的包围圈。

这也是蒋介石藏着的另一层心思,驱赶红军到桂军包围圈,先让两军打个你死我活,既可以消灭红军,又可以消耗桂军兵力,然后他再来坐收渔利。

(国军的“口袋阵”)

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然自然识破了他的计谋,11月22日向蒋介石请示去龙虎关和恭城一带消灭出现的大量红军团。

蒋介石同意后命令何健带领湘军南下全州接防。可是,何健接到命令后,非但没有立即带兵出发,反而一再拖延。

白崇禧不等何健到来,连夜将全州、兴安、灌阳主力部队撤到恭城和灌阳南边上百余公里地方。

(白崇禧剧照)

11月27日,何健终于率湘军进入全州县城,至此口袋阵重新合拢,蒋介石下令开战缩小包围圈。

也是在同一天,红一军团才接到命令抢占全州,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比湘军晚了六个半小时到达,最后退而求其次,占领离全州16公里的脚山铺一带。

红三军团也抢占了兴安以南的光华铺,与脚山铺的红一军团同时守护着湘江的4个渡口,为红军大部队过江做准备,

红军大部队因担负着几十吨的辎重,行军速度缓慢,无法及时到达渡口过江。

于是新圩,光华铺,脚山铺三个地方的兵团为阻止国军缩小包围圈,迎接着敌人的炮火,辛苦支撑着。

(新圩,光华铺,脚山铺三个战场)

11月28日凌晨时分,白崇禧率领桂军向新圩的红三军团发起猖狂进攻,20岁的李天佑带领将士浴血奋战,他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至四天”

不惜代价?是的,战斗一开始,敌人就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冲到红军阵地前十几米处,这时阵地上突然升起一阵烟,红军战士们突然从土里钻出来,追着吓跑的敌人射击。

由于时间紧迫,红军来不及修筑坚固防御工事,敌人的飞机从阵地上空轮番轰炸,陆地上的桂军从侧面发射大炮,许多战士们暴露在炮火中丧生。

(图文无关)

直至中午,国军发起了十多次疯狂进攻,把红军坚守的许多山头逼到了绝境,最终还是被顽强的战士们打退了。

红五军团伤亡大半,但仍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战斗,紧紧守住灌阳通往新圩的马路要塞。

激战三天两夜的这一战不惜牺牲近2000人,才掩护红十八军团在界首渡江成功,红五军团自师以下的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阵亡。

(新圩阻击战纪念雕像)

11月29日早晨,何健率领湘军出动飞机,向脚山铺的红一军团发起轰炸,红军面对人数和武器装备都比自己多敌人,毫不退缩,坚决守好脚山铺附近的屏山渡口。

在湘军轮番攻击下,红五军团下的两个连全军覆没,委员易荡平身受重伤,可他不愿当敌人的俘虏,开枪自我了结。

12月1日天刚刚亮,湘军连续9次攻击红三军团,都被击退,湘军又改道攻击红四军团,可是红四军团的团长正生着病,结果被敌人突破珠兰铺。

接着湘军一路冲进了红一军团指挥部附近,指挥团的师长和首长差点被俘。大战持续了三天,这一战是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斗,最终红军伤亡近6000人

(脚山铺阻击战壁画)

11月29日晚,白崇禧的桂军第十五军,在光华铺附近的界首渡口,两度炸毁了红军临时搭建的浮桥,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犹豫跳进冰凉刺骨的江水中抢修。

断裂的桥体和被炸死的红军战士的遗体,在江水里混合在一起,缕缕血水从其中流淌出来

团长沈述清中弹不幸牺牲,杜宗美接任继续战斗,为夺回被敌军占领的光华铺,他急忙组织战士,身先士卒冲向敌人,也不幸牺牲。

敌人第三次对浮桥进行轰炸,红军在当地百姓的帮忙下,第四次架好浮桥,保证军委一纵队和二纵队安全渡过界首渡口,持续了两天两夜的战斗结束,红军战士牺牲近2100人

(光华铺阻击战旧址)

这三场阻击战,是将士们付出了昂贵的生命代价后,才为后续部队渡江赢得珍贵的时间

12月1日中午凌晨,剩余部队终于赶到了渡口,指挥官下达紧急作战命令,这一场战斗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战况非常激烈,敌人出动飞机,排炮等多于红军的装备,如潮水般地向红军发起进攻

(湘江战役 画)

红军将士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武器打完了,上白刃,肉搏、将士倒下指挥员接替。他们争分夺秒,丢掉一切可以丢掉的装备,急速前进,直奔湘江。

他们为了顺利过江,解下绑腿,与身边的人连接起来,一个连着一个,在寒冷刺骨的江水中,冒着枪林弹雨淌过湘江,经过一天的急渡,红军主力保护大部队渡江成功

从根据地出发时有8.6万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1万,被俘约6000人,3万将士的英灵将永远长眠于湘江。

(红军渡江之战 剧照)

三、接连失误究竟是谁之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血染湘江,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掌握着最高指挥权的临时总指挥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身上。

他们俩在领导红军的过程中,固执己见,不懂变通,只因他们是靠共产国际上位的,所以对共产国际的遥控指挥言听计。

“左”倾思想根深蒂固,推行“冒险主义”方针,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发展区,不能将中国的国情与战略相结合。

(李德)

四、事实证明只有他才能拯救中国

也许有人会奇怪,曾经的指挥官毛泽东此时在干吗呢?

说来有点委屈,毛泽东当时处境很尴尬,只因多次提出与李德和博古不同的意见而被排斥在战略决策层之外。

咱们来看看毛泽东因为哪些事被排挤。

前三次反“围剿”都是毛泽东带领红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到第五次时,李德和博古却坚决不使用之前的战术,坚持要以堡垒对堡垒的战术,结果红军大败。

长征开始,李德和博古舍不得丢弃共产国际支援的几十吨辎重,这些辎重包括印钞机、缝纫机修械器材、军工制造器材……,于是乎两人一拍脑袋,所有物品打包带走

(红军带辎重行军)

可他们明明知道,带着这些“大铁坨子”犹如蚂蚁“搬家”,不仅战士们累得走不动,还有人被压断腿,如果遇到敌人时早没体力了,更别说灵活机动与敌人周旋。

毛泽东也几次建议李德和博古舍弃辎重,轻装上阵才能快速到达并渡过湘江,避免增加不必要的人数伤亡。

可这两人一意孤行,反应又慢,在白崇禧退出全州,到何健接守的5天时间里,全州就是一个突破口,他们早已得到情报,却没能及时派人去占领全州。

他们但凡采纳毛泽东的提议更改路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或者丢掉辎重早早过江,最后也不至于血染湘江。

(毛泽东向博古提建议剧照)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越来越多高层人员,都在思考导致战争失败的原因,最终发现一切矛头指向博古和李德。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王稼祥,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探讨如何摆脱当前困境,王稼祥逐渐被毛泽东的深谋远虑所折服。

同时又因转移途中,与共产国际联系的设备也损坏了,共产国际再也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及时对红军的行动进行遥控。

(王稼祥)

此时,将毛泽东重新推选成为军事总指挥的呼声越来越高。

于是当他们到达遵义之后,紧急召开遵义会议,会议上博古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国军人多武器装备新进的客观原因上。

这也让参与会议的将领们对他失望至极,张闻天反驳他们,敌人一直都很强大,可在前四次反“围剿”中,我军就取得了胜利。

(遵义会议油画)

毛泽东也指出李德的错误,李德虽然学过战术课,但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不顾事实,不考察实际地形,只是对着不太准确的地图瞎指挥。

还指出李德不顾中国实际情况,照搬国外作战经验,也不考虑战士们的身体,战士们也是人,也是要吃饭睡觉的。

(只有他才能救中国)

最后大家一致投票推选毛泽东为党的最高指挥官,决定以后不再依靠共产国际的指导,因为红军已经在湘江战役中浴火重生,摸索出了自己的发展路线。

只有毛泽东才能带领中国走向胜利。

参考资料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OL].澎湃新闻,2021-06-21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的悲壮史诗[OL].澎湃新闻,2021-03-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国中将刘忠回乡寻母,却发现母亲沿街乞讨,痛哭大呼:儿不孝啊
湘江战役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这也是历史——列宁斯大林与中国的那些事(48)
8万红军对老蒋30万大军,实力悬殊血战7天7夜,奠定主席地位之战
为什么说毛泽东了不起?
湘江战役过后,红军从8万人减少到3万人,这到底应该是谁的责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