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az | 梵高——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

一场宇宙的派对正在进行

当我画一个太阳,
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
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
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
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
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
正把苹果皮撑开,
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
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梵高《亲爱的提奥》


《星夜》文森特·威廉·梵高

一个个呈旋涡流动的星辰,敏感而不稳定。几近骚动的线条,刺目的换色或耀眼的红色在激情的指挥下恣意舞动,就连生长于大地的扁柏也在尽力挣脱地心引力,直刺向急流涌动的蓝天,这简直是一篇激情的汪洋。梵高的激情远比高更来地激烈与外乡,在梵高的绘画中,所有的色彩与形象都必须服从他不羁的激情表达。

《星夜》已经达到了艺术成就的巅峰,从堂麦克林的歌的“星光,星光灿烂的夜晚”(根据星夜油画改编的),到无止境的商品都在夸耀《星夜》这幅不可思议的油画。





科学和艺术,好奇心永在



“艺术家在表达世界,科学家在解释世界,艺术和科学可能是攀爬人类经验真理的两种通道,不断向我们展示这世界未被发现的奇妙。这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好奇心。他们向世界不断地提问。”—Janna Levin

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天文物理学教授珍娜·莱文(Janna Levin)与梵高的《星夜》

梵高的艺术和他在生命中所承受的异于常人的重量密不可分。

梵高在世的时候,其艺术风格并不被当时的艺术界和社会主流所认可,所以一生过得极为窘迫,当他心高气傲的艺术家性格与锋利的现实摩擦时,种种的扭曲和变型就产生了。《星夜》就是在他离世前一年画的。那时候的他刚和高更大吵一架后割下了自己的右耳,主动住进了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医院。

星空是炽烈的,似乎被点燃了。而星空下宁静的村庄是基于梵高的想象,或思念——那带有尖顶的教堂很有可能来自梵高的家乡荷兰。

梵高的《星夜》展出现场

“显而易见,这幅画非常具有戏剧性,但我只想在其中体会平静。这幅画中的主观感受让人印象深刻,那星星好像要掉下来。在人类最早的认知中,星星经常会迷惑我们,好像它们是永恒的、安静的。”

《星夜》似乎在描绘一种你永远无法企及的事物,星星、夜晚、风、天气……它们都缺少实质性的物理材料,梵高用画笔呼唤了它们的气息而永远无法勾勒它们的实体。这是艺术家面对这些元素时的应对方法,那么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呢?珍娜说:“在主观与客观之间不断游走,我觉得这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相通。”

知识或是图像,会让你拥有不一样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意味着看待自身的方式会不同。就像是这幅画中,现实环境是存在的,那天早晨的天空上有金星。你知道月亮、星星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不是我们看到的。我们的所见所感总是融入了一些过程,一些分析,一些思考,一些滤镜。

梵高在《星夜》中将自己所感受的世界画了出来,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有痛苦也有天真,所以这幅画才会如此动人。那并不只是日复一日的星空,而是每一个企图在剧烈动荡中到达平静的灵魂。





梵高·星光灿烂的夜晚



“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我不想再等了,死亡就像星河,垂暮只不过是在去星空的路上徜徉漫步”
——梵高

法国巴黎光之博物馆《梵高自画像》

梵高的自画像大多都随意自由且落魄,戴着毡帽或草帽,随性之中带着洒脱。浪漫迷人的爵士歌曲如诉如泣地倾诉着传奇的故事。


麦田云雀画于1887年夏天,画面中部分收获的麦田,在云彩清幽的天空下,一只云雀正朝右上飞去。这幅麦田的从上至下所挥落出来的辽阔与自由,以及那种金黄色所透视出来的美感,真使人神魂颠倒。

这种只属于梵高一人的金黄色麦田,透视了整个天空,而再由天空透视了我们的视觉以及心灵的波动。麦田与天空是相互透视出来的精神的丰满和心灵的自由。不管是来自于印象派的点彩还是透视法,他都被他的精神的狂热带动到很辽阔的境界去。


《鸢尾花》的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没有前路。


《星空》安静的感知梵高的内心世界。冷与暖的交织,安静又跳动,橙黄色的色彩如同精灵,让人感觉到兴奋与快乐。悠扬的小提琴钢琴协奏曲描绘着静谧的夜晚。





《星夜》与《神奈川冲浪里》


磅礴的巨浪,激荡的浪花,欲倾的渔舟,不屈的船夫,动态表现力十足;而海面远处露出富士山巅,雪顶安然不动,动中有静,气势盎然……《神奈川冲浪里》初版创作于公元1823-1829年。
神奈川冲浪里》展览现场

《神奈川冲浪里》是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系列作四十六件之一。同为以富士山为主角的作画,同时期的浮世绘里,富士山往往至少占据作品一半画幅,以突出它的气势和神性,而此作中,主角却被丢在了远远的背景里。北斋的海浪同富士山一样白顶蓝底,山水同源;而巧用透视让海浪在画面尺寸上压过富士山,似是发问:人云富士山最难征服,比之海浪若何?

金钱,权力,长生不老,这些东西孔武有力,外形狰狞。征服他们,就可以驾驭他们。这些座富士山,人人求之,北斋也不例外。人生前五十年,他笔下的富士山膨胀无巨。但是那些作品几无存世,而这知天命后画出的、亵渎偶像的作品,反而一举成名。也许此时北斋才悟到,向富士山们弯腰屈膝的人,终归道行太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最强的力量,人人拥有,却人人轻视。如水,如人性。贪婪,野心,爱,尊严,自私,勇气。驾驭他们如此之难,以至于倾覆之间,纵位居富士山之高,亦无可幸免。

《星夜》和《神奈川冲浪里》的邂逅是神奇的也是完美的,一个温柔如水一个汹涌澎湃。梵高在和弟弟提奥的信上也明确表示,他很喜欢浮世绘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而《星夜》这张画的创作是源于梵高被当成精神病患者关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医院,在一次漆黑的深夜里,心情阴郁烦闷的梵高在高高的深墙内抬头仰望星空,流转的云还有点点繁星,一幅《神奈川冲浪里》和当时黝黑的天空神奇的结合在一起。于是,这张流芳百世的《星夜》被创作出来。





狂热的梵高《星夜》爱好者们,也都极具非凡创作力


高度夸张的变形、充满视觉震撼力的色彩,还有天地、村庄、月亮、星辰、冲天的柏树都在这片浓厚的黄蓝颜料熔浆中涌动,迷幻,躁动不安。这些非同寻常者的精神共鸣——有些人感悟到的世界,或许,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的。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 Alex Harrison Parker,他从几千张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册里挑选出一百张,完成了难以置信的《星夜》拼接图,里面的每一张小图,都是一个星系:


NASA 也曾参与过对《星夜》的探索,曾有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发布了一张麒麟座 V838 的太空照片,并官宣:「它与梵高的名作《星夜》有异常相似之处。」

麒麟座 V838 是一颗红色变星,可能是已知最大的恒星之一,距离地球两万光年

下图是这些学者在模拟的「梵高眼中的色彩」,左边是他完成的画,右边是「梵高眼中可能看到自己的画长这样」:


是不是本来没觉得梵高的配色有多古怪,对比之后才发现右边看起来正常(无趣)多了?艺术评论家们还时常举这个例子来论证梵高的色彩辨别能力:他好像不确定自己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大多数时候是绿色,有时是蓝色,偶尔又是褐色;在同一张自画像里,还可能两只眼睛不同颜色。而科学家们则说,梵高的头发是姜黄色的(虽然他常常误画成成红色),拥有这样发色的男人趋向于是淡蓝色眼睛。


不过,梵高博物馆已经在官方网站澄清,梵高绝不是色盲。

原因是他能完美地应用色彩原理(Color Theory)作画——只不过时常主动选择不去这么做而已。另外,大家误认为他的颜色选择障碍,也有因为历史久远而带来的颜料褪色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色彩跟当年已有很大差别。

我也更愿意相信,他真的能看到如此景象的星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找到了梵高的挚爱!
水上作画还原《星夜》和梵高自画像!太帅了...
梵高画集
梵高作品欣赏
梵高最有名的26张画欣赏解析
西方艺术史:法国后印象主义美术-梵高【5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