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言:我和诗歌写作
我和诗歌写作
秦国顺
开始写诗的我
我的第一首诗发表在《阳关》杂志上,并获得了征文诗歌三等奖,那年我十七岁。直到这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诗歌到底该怎么写,只是坚持读一些书,把自己感觉好的诗歌摘录下来。有时候反复读几遍,体会里面的道理和情感。我觉得对于我作用最大的还算是那种既有诗歌又附有作者经验谈的文章了,它可以直接指导我怎样把实际生活中的实在的事变为一个个的诗歌意象。因为诗歌完全是由一个个的意象组合而成的,意象创造的好坏以及这些意象组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诗歌的成败。
其次是训练想象力,也是训练创造意象的能力。例如看到祁连山想象它像什么,看到流水也想象它像什么,等等。这样每遇到一个引人注意的事物都展开联想,赋予一种新的形象,时间一长就能写出一些好的诗句。
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干哪一行都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创造力,工作就没有起色。尤其对于写诗,不但创造每一个意象要用到它,而且一首诗的整体构思和写作也要用到它。
再次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由于人脑的发展变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修辞也出现了更为丰富和新鲜的内容,要正确地运用,也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象征、比喻、拟人、夸张、通感是诗歌中常常用到的手法,能否正确运用,还在于自己本身的知识结构、感受能力、心理素质、想象力等,因为这些因素在写诗时同时发生着作用,并且只有它们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时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由于在城里念书,常常会想家。那是一个星期天,没有回家心里有些着急,打开四楼的窗户,向自己家的方向望去。这时外面正下着细雨,校园里满是水,树上的叶子被洗得油亮油亮,视线被一幢楼房遮挡,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节诗:“四月,我的家乡/在悄悄生长/长出一条条柏油路/还有一幢幢楼房/原来,我的家乡/在地平线上和小城赛跑.紧接着又写了这样一节:蒙蒙细雨/把四月洗得发亮/把家乡灌得醉醺醺的/还悠闲地/抽起了老旱烟/这烟,把连结家乡与小城的虹桥/撑上天空。”正当这时候,太阳出来了,就又写了这样一节:“夕阳,坦然地/推出了甜甜的风/把家乡与小城/连得更紧。”之后,又添写了几节,很快发表在了新疆一家刊物上。这段时间,发表了数首类似这样的乡土诗,有的还被选入了《中国首届新崛起青年抒情诗大展》。回顾这些诗的创作,思乡之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学生,能发表作品就算不错了,但我真的从来没有骄傲过。我只觉得,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而重要的是未来。
我也从来没有把铅字作品拿在同学跟前炫耀,只是几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我的诗歌,这样一来,就迫使我更加努力起来。
诗歌与爱情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写诗全凭感情,一种心理情绪就是一首诗。一首好诗的出手是非常快的,往往只用两三分钟。这时候,心情高度激动,想象自由驰骋,思想豁然洞开,神经处于睡梦状态,脑子里完全是新鲜的陌生的优美的情景,把这情景用诗的语言描述和记录下来,就是诗歌作品。
诗人最爱自作多情,当然这时候看到的人和事是非常动人的,这种情的停留时间并不是很长,更不是稳定的,因为只是被美所感动,或者是被对方的情绪和性格所感染。
横观诗坛,一些先锋派诗人和实验派诗人把人本身的问题作为主要内容来写,从人体到精神,即使写感情也是一种不正常的混乱的感情。他们注重了人的生物性,而在某种意义上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依据我国国情,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和远离社会生活。
爱情是一个常新的主题,古住今来,有多少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了烩灸人口的名篇,他们的作品都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我常常用移情的方法把对对方的爱慕象征性地转移到客观事物上抒发出来,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契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要把所描述的这个人的特点用与之相通、相近和相符的事物表现出来,赋予这个人以全新的形象和独特的思想。
对待社会的态度
避开中国流派,就拿西方艺术流派来说也是很复杂的。有象征主义、结构主义、意象主义、人文主义、存在主义、达达主义等等.由于人的千差万别和对世界的看法的不一致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等等,必然会导致出现各种流派,并且各有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就拿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改革这一重大历史性工程无疑是震惊世界的,单从人的方面来说,对人的权利、民主和自由,人的潜能的挖掘和释放,人的综合技能的培养和形成等都起了空前未有的作用,充分留给了人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机会,有力地促使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创造,自主权力远远超过了任何时候。当然,经济还比不上先进发达国家水平,人本身的许多问题同样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但是,我们应该欣喜地看到,我国完全具备这种发展趋势和前景。
新的事物在不断地出现,人的观念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尤其对社会较为敏感的诗人更是不时在感受着新鲜事物。近几年,好多人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写诗,写出的大多是荒诞不经的作品。深入分析,他们有心理上被压抑的苦闷,有对人生的失落,有对社会抱消极态度的,用主义来套,有些确实是无政府主义者。这里作一个设想,假如没有国家政府机构,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包括诗人的生命同样没有保障,基于这一点,我们要政府还是不要政府就是很明白的事了。
当然,产生愤世嫉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之中还有自我评价问题,有的人过高地估价了自己的能力和在社会中的怍用,由于出发点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还有的人虽然正确地估价了自己,但是过多的讲条件,一旦达不到要求,就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于是也产生不满情绪。我想,作为一个诗人更多的思想意图应该是造福于人类,尽量为别人活着,而不要为自己活着,应该积极地支持社会中善意的事情和于人民大众有益的事业。
地域情结的形成
地域情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人对诗歌的追求和风格。一个人在一定的地方生活到一定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对本地的自然特征和风土人情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后,在不自觉中对该地产生的亲近感和爱慕之情就是地域情结,也叫地域心理图象。这个图象一旦形成,诗人就在潜意识中借助这个图象中的内容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写出具有地域特征的作品。
由于地域情结的作用,诗人在性格、气质、处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也随之带上了地域的特征,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对世界的看法也与地域息息相关,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人格体系。
我是个西北边塞之人,从小地域环境就影响着我,对于一些优美事物总要通过想象借助本地景物写出来。我的性格还显得软弱,没有西部的辽阔和阳刚之气,我想,这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阳关》杂志对我的地域心理图象的形成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虽然我是个西北人,但是对西北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民俗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而每读一期《阳关》,就使我获得大量知识,也就在我雏形的地域心理图象上添上一笔,确实象是在画画,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着它。同时,一些边塞派诗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林染、昌耀、章德益、杨牧、周涛等,他们以神的形象出现,以西部诗人特有的灵性和对生活以及生命的哲思屹立在我的面前,感染和影响着我,乃至将来。
现在,我最希望去的是青海、新疆、内蒙古,想和牧民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写诗单靠读诗歌是不行的,虽然别的学问不起直接的明显的作用,但是起着间接的潜在的作用,就如治病一样,不但药物起作用,而且体质和心情也起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作用更大。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定势,注意形成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定势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写作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我常常向一个方向坐着,桌子颜色是淡黄色的,右边是个窗户,每天可以看到太阳升起的景象,左边是一摞书,背后是一幅字画,再远是绵绵祁连山,外界是丝绸之路,离开这个空间,写东西就不顺手,觉得毛孔都不舒服,思维也处于一种抑制状态。
不管怎样,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刻的思想,是写诗的必备素质,要形成这些素质,功夫全在诗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诗歌19+的观念提问(北京的诗人与诗人的北京)
诗意在万物中的位置​◎彭一田
彭一田 | 诗意在万物中的位置(2)
不懂“诗的开头”,等于不会写诗!
读诗如得珍宝
‘神灵与这片土地’(节选)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