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宗凯:如果不成长,你所受过的苦就会传给你的孩子

让别人体会自己曾经的痛苦,然后,看到别人的痛苦,仿佛自己被理解了,从而转向接纳痛苦的存在,最后释然。”


(温馨提示:文章接近2000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前些天和一位家长交流,她说她女儿在上钢琴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有走神的情况。在了解后发现她女儿明显地对画画更感兴趣,而妈妈却要让她学钢琴。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也就很好理解了。


表面上,妈妈让孩子学琴的原因是因为学钢琴将来可以有艺术加分,而画画则没有。所以,妈妈出于对孩子将来的考虑要求孩子学钢琴。


可深入地了解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妈妈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原来,在她初中毕业时,想要去读中专(当时的中专还是很不错的)。当时她很想去读一个旅游学校,毕业后可以去做导游。因为她喜欢玩,也喜欢说,所以,她觉得当导游很适合她。而她家里人却认为当导游是吃青春饭的,不长久也不稳定,所以希望她去读卫校,将来去当护士。


于是,在家里人的劝说和压力下,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卫校。


可毕业后她发现,护士这个职业她不仅不喜欢,而且也没有什么天赋,就更提不上享受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妈妈以前有过被父母强迫去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经历,而她现在却正在做和她的父母同样的事情,也要让她的孩子和她有类似的经历。




不是说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吗?为何自己以前所受的苦,现在要让孩子也受一遍?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人的一种防御机制:内摄性认同(introspective identification)


以我的理解,通俗一点说,内摄性认同就是一个人在小时候认同了自己身边的重要他人的一些态度和行为,并把它变成了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根据对所认同的人的感受不同,又可分为反感性认同、向攻击者认同和向失落者认同三种形式(第三种不在今天探讨范围之内)。


首先说一下反感性认同,即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


在文章开头所讲的那位妈妈就是“反感性认同”的例子。她有着一位强势的母亲,除了被父母逼迫她去学不喜欢的专业之外,在她小时候肯定还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情。


虽然她对父母的这种行为是反感的,但还是认同了,而且在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也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说到这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明明反感父母的这种行为,并且它还给自己带来了痛苦,为什么还会认同它?”


那是因为“内摄性认同”是一个孩子人格还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尚处年幼的孩子,自我功能还不完善,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自己,所以他需要大人的养育才能生存下来。虽然大人对他做了一些让他很反感、甚至痛苦的事情,但为了生存下来,他还是需要认同。否则,他就可能无法生存。


而另外一种解释是孩子想要忠诚于父母,通过变得和父母一样,从而与父母保持连接。


知道了这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说,我明明对父母身上的某个缺点很反感,可是越是反感,却发现自己和他就越像。


接下来说一下另一种:向攻击者认同。




有一位妈妈跟我说,她现在很害怕去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因为每次过去都是被老师告状:不是因为她的孩子欺负其他小朋友了,就是因为他在幼儿园破坏公物。这位妈妈感叹道:“哎呀,我的孩子该怎么办啊?我都教育他好几次了,他都不改!”


当我问她平时是如何教育孩子时,才了解到:原来,这位妈妈平时做生意比较忙,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照顾孩子,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经常缺乏耐心,经常对孩子吼叫,有时甚至是打孩子。


再去了解一下这位妈妈的成长背景,原来她是在一个军人的家庭中长大,从小父亲也是经常对她进行训斥、吼叫甚至是打。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模式至少已经延续了三代。如果这位妈妈不成长,不改变的话,这样的模式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上面所举例子中的妈妈和儿子都“向攻击者认同”了。“向攻击者认同”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像攻击者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当他以攻击者的特征行动时,他既表达了对攻击者的攻击,又摆脱了被攻击的焦虑与不安。




一个从小饱受暴力的孩子成年后变成了施暴者,这是典型的向攻击者认同。2010年时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生活中还有很多对攻击者认同的例子,例如:有些孩子经常被父母或哥哥殴打、欺负,结果反而模仿他们,转而去打弟弟或动物,以减轻或消除自己被欺负的心理;又如有些小孩子以大人的口吻教训同伴等。


有一位因为童年受到虐待,而向攻击者认同”的人描述了他的体验,他说:


“体验上的历程似乎是这样的:受到虐待→感到痛苦→虐待别人→让别人感到痛苦→让别人体会自己曾经的痛苦。然后,看到别人的痛苦,仿佛自己被理解了,从而转向接纳痛苦的存在,最后释然。又或者加倍虐待,仿佛要摧毁那个脆弱卑微的自己→将他毁灭→重新占据一个强者的位置。”


内摄性认同的解决之道:


英国的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内摄是一种特别防御,是自我的第一个防御。当外在客体让自我感到太痛苦而无法忍受时,内摄就发生了,外在客体作为一个拒绝性的内在客体被内摄,从而被压抑。”


由此可见,内摄性认同是和当事人痛苦的体验息息相关的,而且是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所以,如果你不成长的话,你所受过的苦就会传给你的孩子,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果想要让这种认同的游戏在你这一代终止,而不是一代一代传递下去。首先,你需要觉察到这种认同的存在;接着,你需要去释放童年时所经历的伤痛,去削弱或消除那些痛苦对你现在的影响;最后,你就可以采取一种全新的模式开始新的生活了。


想要让创伤不再在子孙后代间传递下去,父母从现在开始成长是重中之重!


相关推荐:

微课:《如何减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伤害?》




我是心理咨询师林宗凯

 (个人微信:6335240

原创分享第135篇,支持你活出最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婴儿房里的幽灵:针对受损的母婴关系问题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四)
『心理阅读』儿童虐待发生的精神动力学解释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一)
你依赖的东西,都会夺走你的力量和自由!
《12:性心理发育阶段2--李鸣老师精神分析微课》听课笔记
常见的五类八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