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驿道南盛铺:古丝绸之路唱响数百年茂商歌

南盛,化州东北部重镇,地处高州、茂南之间,历来有“金三角”之称,据说在1400多年前,称“南洲”,后又被高州府茂名知县林炯,将“南洲”改名“南盛”,取鉴江之南,人才商贾旺盛之意。这里有一个几百年历史的古码头,是过去高州往南走的古驿道一个重要枢纽。数百年来,南盛商贾如云,古街古巷举目可见,销往大半个中国的染布厂“苏行”,更是名传千里。仅当铺,南盛当时有6个(化州城仅4个)。南盛铺,被称为下六府古驿道中重要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驿道中的古码头:车水马龙的古丝绸之路

久闻化州南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南盛,欲一探其芳容。南盛圩毗邻西侧,是著名的鉴江河,该段河宽约400米,如巨龙从北往南逶迤而来,直奔出海口。从高州往南走的古驿道,也基本沿河边而来,直抵南盛。在距南盛拦河坝约300米的东岸,就是古驿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南盛古码头。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码头已破败不堪,但仍可看见一些古石古砖,沿河边铺就而上。四周荒草连片,古石古砖湮没在草丛之中,只有细细察看才能发现。我们慢慢爬行,踏着湿滑的泥土,来到码头水边,发现浅水中浸没着几块古石条和古砖,至今摆放仍然有序。码头对开约50米处是一个沙洲,沙洲两边江岸杂花生树,绿草娑婆,蓝天白云,陪伴着滔滔南流的鉴江水,景色秀美。带我们一起来观察的当地老人张叔说,这就是古码头的遗址,大约6米宽,全部用石条石板,由河堤上一直铺到水下约几米处,像个大石筑成的斜坡。

几十年前,由于修拦河堤,古码头被破坏了,不少码头上的古石、古砖,都用来筑防洪堤。现在想来,不知是宝,真是可惜。张叔说,这个码头大约已有千年,在古代,无数商贾、兵士及过往群众,从高州沿着驿道而来,经过此码头过江,运人运货运兵马。梅菉(现吴川)、湛江、镇江、石鼓、祥山以及化北、茂南甚至广西一带的群众,都利用此码头运粮运木材及其他物资。每天从早上到深夜,码头都是人头涌动,吆喝声不绝,喧闹非常。据高州和化州党史地志办等古籍记载,从高州城西南走的古驿道中,就有“南盛铺”,而这个“南盛铺”,即南盛古码头这个古驿站。她穿江过河,上迎高州行人车马,下接化州商贾兵士,更方便普通群众,是粤西古驿道中非常重要的枢纽,又被称为下六府古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古街道古巷古商铺演绎千年繁华

从码头直接往东方向走,就是另一条入南盛圩的古驿道,当地人又叫“担水巷”。该古巷长约200米,宽约5米,路上随处可见青砖石条,有些古砖被村民挖起作围鸡窝之用。记者看到,该巷现名叫“东风路三横巷”,名字虽新却藏着鲜为人知的厚重历史。现巷边有姓凌姓梁姓李等多户人家居住,他们都是世居于此。其中一凌叔告诉记者,祖辈说,过去,这条巷一日24小时人声不绝,车马声相连,都是从码头上下的群众和商贾,他的爷爷就在屋门口摆个凉茶铺,专门卖凉茶和本地烟丝。爷爷和奶奶轮流分日夜“望铺”,生意不错,一家几口人就凭这个凉茶铺养活。早几年,祖先留下的摆凉茶的桌子,被当垃圾一样丢掉了,但凉茶配方却保留下来。每当儿孙有什么伤风感冒之类,家人可依方“执药”,方便有效。200米古巷两侧,全是粥铺、米铺,还有粉皮、草帽、鱼虾铺等等,十分热闹兴旺。

据说,当时鉴江水很清澈,镇上居民也少打井,都是从江边担水饮,“担水巷”因此出名。几百年过去,担水巷仍然深植居民心中,记录着一段繁华的历史,也记录着浓郁的乡愁。

在“担水巷”左拐,即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旧街。据说,旧街之旧,乃路旧铺旧屋旧而传遍千里的。旧街旁有一间屋,三进两天井,砖瓦结构,据说已有200年历史。记者进去看到,旧屋仍然有人居住,屋内墙砖全是古老青砖,二个天井小巧玲珑,椭园型天井檐框上,有精美的古瓦,瓦上有窑烧的精美古典图案。太阳迎着树梢从天井斜照进屋,投下斑驳的剪影,令屋中生气盎然。门口有一口古井,主人梁叔安装了现代手提压力泵,方便抽水。记者打水洗了一下手,水清透凉,十分舒服。这样的古屋,听说当时有100多间。

据悉,这条被称为旧街的古道,是南盛居民主要交通和集市要道。宽约6米的旧街,现仍然可以会车。过去,旧街上全铺着古石条,平时千万人行走其上,不少石条被磨得光滑,石可照人,成了当地一景。当地居民张叔说,由大街中间往右拐,是一古巷,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商铺立于两边,巷宽仅3米,两侧商铺全用木条做成,门、窗包括盛货的货架都是木做的。开市时,从大窗往外推出货架,向路人吆喝兜售。收档时即往里拉,既方便又节省空间。每个铺都预留了枪眼,防盗防抢之类。可惜,早二年已清拆掉了,麻石铺就的街巷,全覆盖上了现代的混凝土,唯有路边不时可见的石条古砖,可窥见当年的繁荣和特色。

古商贾“苏行”染布厂名闻千里销半个中国

据介绍,“南盛铺”被称为古驿道上的丝绸之路,并非徒有虚名。长年累月,大批货物商旅行人,经南盛古码头上下船中转,带旺了南盛的农副业及手工业,过去已形成禽畜、蔬菜、农副产品三大集散地,鉴江上下游的多个市镇,以及茂南金塘、公馆一带的群众,都乐意“趁南盛圩”。每当圩日,人如穿梭、摩肩接踵,一直到晚上7时人群才渐渐散去。南盛铺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仅染布厂,当时已有十几间。

据老居民张叔介绍,南盛最负盛名的是一间名叫“苏行”的染布厂,老板名“大布四”,又叫“阿婆四”,现在附近上了年纪的人基本都听说过。据介绍,该厂当时有厂房近十间,工人近百人,将麻丝织布染色,从码头运料入来,再从码头将成品转运出去,基本一个月出一次货,每次出货都有几船,布匹销往广州、江浙、两湖一带,由于质好价格便宜,声誉日隆,'风头″强劲一时无双。每次卖完布归来,经常要雇保镖护送。但在民国后期,物价飞涨,当时政府的“银纸一日三变”,有一次,“苏行”老板撑了一船“银纸”还未回到吴川,一船“银纸”变废纸,从此企业落败,家道往下走,十分凄凉,直至解放。

如此惊心动魄的家族故事,因驿道而兴,也因世易时移而衰,其后人也见证了繁华落幕,新社会新生活的开始,而这,正是南盛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魅力所在。也是茂商一首历史之歌奋斗之歌,传唱千百年。

今天,当地南盛街道办结合实际进行旧街改造,整顿街市乱容,给人们新面貌新气象。一些古迹如'南盛大庙″,“四鱼塘”、'旧船闸″等,得以保存。当地不少群众期待,能恢复古码头原貌,令这一笔文化品味浓郁的宝贵旅游资源,让后辈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积极建设好心茂名。

【记者】李文才

【通讯员】黄楚凡 黎雄

【作者】 李文才

【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北作家 || 美文:鸡鸣驿 北方/天津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一条海丝路 帆影两千年
《南康笔记》之二 南康地理
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樟林古港
四川——平乐古镇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吴三桂的站坡行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