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3个镇和已撤镇的顿梭●祥山的名字由来

1983年实行市带县制,高州县隶属茂名市。1993年6月,国务院批准高州撤县设市,高州县改为高州市。同年12月正式举行撤县建市挂牌仪式(方言有粤语系高州话、涯话和黎话,高州话可全境通用;高州市政府驻高州城区)现今广东省-茂名市(地级市)-高州市(县级市)

高州,1993年撤县设立县级市,是为高州市;1993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高州县,设立高州市。1993年6月,撤县设市,高州县改为高州市。同年12月正式举行撤县建市挂牌仪式。广东省茂名市代管县级市。

①马贵镇

明代有一李姓人从信宜县钱排迁来此地定居,先派塾师骑马勘察。因山路崎岖,马到此地跪下,取名“马跪”,后人雅称为“马贵”。民国时期设马贵东乡、马贵西乡属信宜县。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1958年设马贵公社。1961年从信宜县划入高州县。1983年改马贵区,1986年12月后为马贵镇。

②大坡镇

因镇区大坡墟坐落于镇境北面的大坡岭而取名大坡镇。民国时期为朗韶乡。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1953年先后为茂名县第十三区、大坡区,1958年设大坡公社,1983年改大坡区,1986年12月后为大坡镇。

③古丁镇

此地过去曾是“顾”、“古”、“丁”三个姓氏组织的集市,用“顾丁”、“古丁”命名,习惯称“古丁”。民国时期设古丁乡。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1958年设古丁公社。1961年从原属信宜县划入高州县。1983年改古丁区,1986年12月后为古丁镇。

④深镇镇

1956年为深镇乡,1958年设深镇公社。1961年从原属信宜县划入高州县,1983年改为深镇区,1986年12月后为深镇镇。

⑤平山镇

因镇区设于平山岭而得名平山镇。民国时期为黄塘乡。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1953年为茂名县第十二区,1957年复黄塘乡。1958年兴建高州水库时,原镇境内的黄塘墟受浸,故迁建于平山岭并为镇区。1959年设平山公社,1983年改平山区,1986年12月后为平山镇。

⑥东岸镇

因原镇区位于河流东岸而得此名。民国时期为东才乡。1950年先后为茂名县第七区、东岸区,1958年设东岸公社,1983年改东岸区,1986年12月后为东岸镇。2003年由原东岸镇和原大潮镇合并而成。

⑦长坡镇

镇区地段原是石狗岭下一片长形荒坡,1958年建高州水库时,原石骨墟受浸迁至现址建墟,故名“长坡”。民国时期为石骨乡。1950~1956年先后设为茂名县第八区、十九区、石骨区,1957年复为石骨乡,1958年因建高州水库迁至现址并设长坡公社,1983年改长坡区,1986年12月后为长坡镇。

⑧曹江镇

镇内陆势低洼,雨季江水如潮,漫淹沿江两旁村庄,形成一条数公里长的槽形江水淹没地带,俗称“槽江”,后称“曹江”。1950年为曹江乡,1953年属茂名县十八区,1959年设曹江公社,1983年改曹江区,1986年12月后为曹江镇。

⑨潭头镇

丹彰河下游有个被水流冲击而形成的深潭,紧靠这个潭的村庄叫潭头村,镇因村而得名。1953年属茂名县十四区,1957年为潭头乡,1961年设潭头公社,1983年改潭头区,1986年12月后为潭头镇。

⑩大井镇

因古代此地有个口径2米多宽的天然大水井,故而得名“大井”。民国时期为清井乡。1950年先后为茂名县第六区、十四区,1957年设大井乡,1958年建大井公社,1983年改大井区,1986年12月后为大井镇。

⑪荷花镇

古时候陵江河畔传统种藕,盛产莲子。夏天,山间田里荷花盛开,层层梯田火红一片,故名红花坡。清同治年间,称贺(贺与荷谐音)花乡。民国时期沿用原名。1954年为茂名县十六区,1958年建木头塘公社,1983年改为木头塘区,1986年12月设木头塘镇,1993年后为荷花镇。

⑫石板镇

镇内南部塘基头村的冼太庙旁,耸现着一块数十平方米的天然大石板,此地因此而得名。1961年设石板公社,1983年改为石板区,1986年12月后为石板镇。

⑬南塘镇

古时候有户人家定居此地时,生有一男孩而无力抚养。为养活小男孩而挖塘养鱼为生,故把此鱼塘取名“男塘”。清代建集镇时改称南塘。民国时期设南丰乡(南塘、丰垌)。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1953年先后改为茂名县第十四区、南塘区,1958年设南塘公社,1983年复为南塘区,1986年12月后为南塘镇。

⑭镇江镇

民国时期,社会动乱。民国8年(1919年),在此建集市时,欲借助“罡星”以“镇反乱”之意,取名“镇罡墟”,故地名亦称“镇罡”。1953年为镇罡乡,1959年设镇罡公社,1983年改镇江区,1986年12月后为镇江镇。

⑮沙田镇

因镇境属沉积盆地,土壤以沙质为主,故名“沙田”。民国时期设祥莲乡。950年先后为茂名县第五区、第十二区,1957年改为沙田乡,1961年设沙田公社,1983年改为沙田区,1986年12月后为沙田镇。

⑯顿梭(原顿梭镇1986.12—2003.12)

全镇四面环山,形似布梭,故名“顿梭”。民国时期设沙顿乡,1953年为茂名县十三区,1959年设顿梭公社,1983年改顿梭区,1986年12月后为顿梭镇;☆目前已经并入宝光街道办。现为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宝光街道顿梭片区。

⑰泗水镇

因镇境有4条小河汇集而得名“泗水”。清末为泗水、杨柏乡。民国时期改为海珊乡。1950年为泗水乡,1953年改为茂名县第四区,1959年分设泗水公社,1983年改泗水区,1986年12月后为泗水镇。

⑱祥山(原祥山镇1993—2005)

镇境中部有座长山岭,镇因山而名“长山”。1961年设长山公社,1981年改名祥山公社,1983年设祥山区,1986年12月为祥山乡,1993年后为祥山镇;☆目前,并入石鼓镇。(广东省高州市祥山镇,旧称长山镇,由于重名的原因,80年代更名为祥山镇。祥山镇于2005年正式并入高州市石鼓镇,现为石鼓镇祥山地区;原祥山镇管辖的自然村包括:祥山村、深冲村、大水田村、上垌村、小营村、塘陂村、低水村、鹤山坡村、南茂坡村、埇口村、白沙村、林坑村、良文塘村等。)

⑲根子镇

相传古代此地有棵大榕树,树根贯结成洞,可容二三十人。一天下午,突降暴雨夹冰雹,山洪倾泻而下,树下低洼地带顿成汪洋。在树下玩耍的孩子们躲入树洞里避雨。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父母四处寻找儿子,最后发现孩子们熟睡在洞里,安然无恙。为纪念树根子保护了命根子(孩子),便将此地取名为“根子”。民国时期设根子乡,新中国成立之初期沿用原名,1953改为茂名县第三区,1959年设根子公社,1983年设根子区,1986年12月后为根子镇。

⑳分界镇

唐代开元时期为保安县,并为高州治。宋代开宝五年(972年)保安县并入电白县。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电白县治从旧城迁至神电卫后,原保安县部分地域归属茂名县,并以此地为茂名县和电白县的分界线,故名“分界”。民国时期称保安乡。1950年先后为茂名县第二区、第五区,1957年为分界乡,1958年设分界公社,1983年改为分界区,1986年12月后为分界镇。

(21)云潭镇

相传古时候在镇境北部有个大潭,潭中央有块大石坪。每天早上,石坪上空升起一朵祥云,映入潭中,故名云潭。民国时期设云潭乡。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1959年设云潭公社,1983年改云潭区,1986年12月后为云潭镇。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和1个镇居委会,包括①垌头村、②新农村、③新圩村、④平垌村、⑤珍珠村、⑥垌尾村、⑦新华村、⑧榕木塘村、⑨石曹村、⑩河琅村、⑪读岗村、⑫王羌qiāng村、⑬丰文垌村等13个行政村及其辖下若干自然村。

(22)新垌镇

明代成化年间,邓氏祖先在此定居,开出良田200余亩,称新垌。后于该垌附近兴建一墟,称新垌墟;又在境内设镇,称新垌镇。民国时期为新垌乡,1950年为茂名县第一区,1953年复称新垌乡,1959年为新垌公社,1983年为新垌区,1986年12月后为新垌镇。

(23)谢鸡镇

相传古代此处“康”姓独富,引起相邻3个姓氏的妒忌,于是三姓联合建三鸡庙制“糠(康)”,使各姓氏得到均衡发展。为感谢“三鸡”,故而得名“谢鸡”。新中国成立前后均设谢鸡乡,1956年改为谢鸡区,1957年复为谢鸡乡,1958年9月属超美公社,1983年为谢鸡区,1986年12月后为谢鸡镇。

(24)石鼓镇

高州石鼓圩其经济发展素有“小佛山”之称,这里地名原来叫金墩,那为什么后来又叫石鼓?当地人流传着一段民间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方圆十里的高岭,岭下是一片平原,有名的“黑泥土,瘦出骨,一斗种,割斗一”的大地,农民过着放下禾镰无米煮的悲惨生活。有一年发大旱灾,用水贵如油,人们三步一拜,九步一跪拜天神,喊着“天公呀,快下雨吧,旱死禾苗饿死人”的泣声,喊声传到南天门,感动了仙人,带着五面金鼓降落在岭上,神仙化作一姑娘要人们选一名诚实、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在岭上,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击鼓,唤来雨神,禾苗有救,人有水饮,稻谷丰收,六畜兴旺,并在岭边成立集市,赶集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火红,这圩市便取名叫金墩。

五面金鼓响声传到当朝的皇帝耳朵里,便派出官兵千里来抢金鼓,那击鼓的小伙子和当地农民操起锄头、扁担同官兵搏斗,保护五面金鼓,最后斗不过皇帝官兵的刀刀枪枪,官兵抢到了金鼓。忽然只听一声巨响,一道强光,把皇帝的官兵烧为灰烬,五面金鼓变成了五块大石,旁边还留下一张石床、石煲、石碗。人们为了纪念仙人给人带来的五面金鼓,把此岭叫石鼓岭,金墩改名为石鼓圩,并订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把附近一村子定名为石鼓村、石鼓乡,大跃进年代成立石鼓公社和今天的石鼓镇。

(25)荷塘镇

高州市荷塘镇位于高州市西部,是革命老区镇,全镇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始建于1995年,从原顿梭镇分设出来,是高州最年轻的镇。当初经省政府批准,市从顿梭镇划出东維、塘南、存心、荷塘、伦道、六双、大利、石龙、帝坑、那等10个管理区办事处的行政区域,设置荷塘镇。镇政府驻车埠墟;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新建水泥公路纵横东西南北,贯通全境。是高州市荔枝、龙眼生产重要基地,现有荔枝4.5万亩,龙眼4.5万亩。该镇大力推广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其荔枝、龙眼以果实大、质优味美而闻名,远销全国各地。

据说高州全市原来是有32个镇(街道)包括:马贵镇、大坡镇、古丁镇、深镇镇、平山镇、东岸镇、大潮镇(已撤镇)、长坡镇、曹江镇、石龙镇(已撤镇)、潭头镇、大井镇、荷花镇、石板镇、南塘镇、镇江镇、沙田镇、石鼓镇、祥山镇(已撤镇)、顿梭镇(已撤镇)、泗水镇、根子镇、分界镇、云潭镇、新垌镇、谢鸡镇、荷塘镇、潘州街道、山美街道、宝光街道、石仔岭街道、金山街道,现在只有28个镇(街)(包括23个镇5个街道),原来的祥山、石龙、大潮、顿梭分别撤镇,并入了石鼓镇(现包括祥山)、长坡镇(现包括石龙)、东岸镇(现包括大潮)和宝光街道(现包括顿梭片区),宝光街道由原顿梭镇和原西岸合并而成;高州市政府驻高州城区。

2003年12月后,(1)撤销石龙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长坡镇。调整后,长坡镇共有2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总面积242.3平方千米,长坡镇政府驻原长坡镇政府驻地;(2)撤销大潮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岸镇。调整后,东岸镇共有2个居委会和27个村委会,总面积260.4平方千米,东岸镇政府驻原东岸镇政府驻地;(3)撤销祥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鼓镇。调整后,石鼓镇共有3个居委会和29个村委会,总面积155.2平方千米,石鼓镇政府驻原石鼓镇政府驻地(祥山镇于2005年正式并入高州市石鼓镇);(4)撤销顿梭镇和西岸街道办事处,设立宝光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宝光街道办事处管辖原顿梭镇和原西岸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4个居委会和18个村委会,总面积159平方千米,宝光街道办事处驻原西岸街道办事处驻地。

据说2000年,高州市辖:中山街道、南湖街道、山美街道、西岸街道(现已和原顿梭镇合并为宝光街道)、石仔岭街道、金山街道、谢鸡镇、新垌镇、云潭镇、泗水镇、分界镇、根子镇、石鼓镇、祥山镇、顿梭镇、荷塘镇、沙田镇、镇江镇、南塘镇、石板镇、荷花镇、大井镇、潭头镇、曹江镇、长坡镇、东岸镇、大潮镇、平山镇、深镇镇、古丁镇、马贵镇、石龙镇、大坡镇。

目前高州市面积3389.3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23个镇,49个居委会、438个行政村。市政府驻潘州街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省高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茂名县
旧茂名县第五区历史演变
古镇石庄的前世今生(二)
海宁(浙江省北部城市)
化州南盛曾是高州的?原来有段“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