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朝礼器图式》-深度解析中国皇家袍服

若论衣着服饰在历史上的社会重要性,清朝可谓中国史上之冠;从衣袖上的蝴蝶装饰以至袍服上的绣龙,皆有其背后象征意义。此专家指南将细谈在清朝时期,颜色、符号以及款式如何反映穿衣者的身份地位


袍服反映穿衣者的身份


在十七世纪中期,以游牧为生的满族推翻当时执政的明朝,为清朝揭开序幕。这个幅员辽阔的王国历史近300年,为现代中国领土奠定基础。

在政治色彩如此浓厚的时代,衣着打扮非常重要。着装是官阶和地位的象征,让人一眼分辨出官位。乾隆在位期间(1736年至1795年)更修撰《皇朝礼器图式》作为官方指引,严格订明官员的着装要求,包括:


颜色


黄色被视为吉祥之色,只有帝王之家方能使用。其他皇子或贵族可穿着蓝色(清朝官服颜色)或啡色,蓝黑色布料则为朝廷官员所用。



清乾隆/嘉庆 石青地刺绣龙纹圆补一组三件

估价:4,000-8,000英镑


皇权的象征


皇帝御用龙袍缀以「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黻、黼(斧头)、龙、华虫、藻、宗彝、火及粉米。



清十九世纪 缂丝风宪官獬豸纹补子、刺绣武官五品熊罴纹补子及绿地豹纹桌帘一组三件

估价:1,500-3,000英镑


动物


文武官阶共为九品,一品为最高,九品为最低,各有所属的动物,并绣于补服外褂的纹章(补子)上。文官用飞禽,武官则用现实或神话中的走兽。


出席不同场合的专用袍服



清十九世纪末 石青地缂丝金云龙团仙鹤纹朝袍

估价:7,000-10,000英镑


清朝官员凡出席朝议或仪式必须穿着合适的着装。正式袍服采用执政满族的传统设计,并参考其游牧骑马传统,称为朝服。朝服备有采用侧扣设计的外褂、袍裙和马蹄袖,后者原意在恶劣天气下策骑时保护双手。


官员会在处理政事时穿着半正式的官服,包括广为人知的吉服(亦称蟒衣),配以披领和外褂。与朝服类似,吉服亦采用长身侧扣设计和马蹄袖,方便穿衣者跳上马匹。


吉服富有象征意义,设计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下幅缀有立水波纹,中央饰有山岳,而云间的盘龙则是权力的象征。在清朝盛世,中级官员会穿着缀有八条四爪龙(亦称蟒)的袍装,高级官员的袍装则绣有九条蟒龙,最后一条龙藏于前襟之内。


随季节变换的袍服


北京天气多变,冬天气温可跌至摄氏零下20度,夏天却可达40度以上。由于皇帝和官员每天也会上朝,服装既着重设计,也要兼顾实用性。


除了着装款式有严格规定,《皇朝礼器图式》亦订明换季的确切月份、日期和时间,例如农历十一月一日至正月初一要穿着冬装,农历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便要换成夏装。


冬装附有毛里 / 毛边或夹棉内层,夏装则采用真丝内衬或以薄纱织成,配以凉快的竹编内套和外褂。



清十九世纪 竹织内套一组两件

估价:1,500-2,500英镑


妇女的袍装反映丈夫的地位



清十九世纪 栗色地妆花段云龙纹氅衣

估价:1,800-2,200英镑


未婚女性会在外褂或霞帔(流苏背心)绣上与丈夫或父亲相同的补子。十八世纪流行把夫妻袍装的补子以左右对称方式并排,以形成夫妻并坐时,双方袍装上的动物纹样亦可面对面的效果。


在清朝政权中,妇女地位卑微,鲜有机会穿着公服或吉服等正装,故现存藏品实属弥足珍贵。有别于男装吉服,女装吉服的前后襟均没有开衩。



清十九世纪 孔雀绿地缂丝蝴蝶花卉纹女袍

估价:2,500-3,500英镑


出身富裕的妇女平常会穿着采用侧扣或前扣设计的袍服,配以搭带褶裙。袍服装饰华丽,袍身和连接内袖的袖带皆绣有花卉、蝴蝶或人物场景。


明文禁止使用的针法



清十九世纪 红地刺绣团八吉祥花卉纹婚袍

估价:1,500-2,500英镑


北京结又称打籽绣,由于针步精细至被认为会使人瞎眼的地步,故亦被称为「禁忌之结」。这个说法固然没有根据,但针法之细却所言非虚,故只用于细节讲究的小型刺绣。



清十九世纪 蓝地团人物图女袍及裙装一组四件。估价:1,500-2,500英镑。佳士得伦敦南肯辛顿于11月11日举行的中国瓷器、工艺精品及纺织品(第二部分)拍卖中呈献此珍品。


其他制作袍服的技巧包括缂丝(亦称刻丝)工艺,因丝线交织出不同色块而命名。十九世纪开始流行平金绣,呈现高级丝绸般的光滑效果。


从颜色和款式判断制作时期


与其他工艺品类似,如果没有注明日期,实在难以判断织品艺术的制作时间,但亦非毫无线索。部分颜料只曾在十九世纪末使用,从欧洲引入的苯胺化学染料便是其中之一。苯胺染料比传统植染染料更鲜艳,呈现丰富夺目的色调,例如柏金于1856年在英格兰研发的「苯胺紫」等。



清十九世纪末 绛地水仙灵芝竹叶金团寿纹氅衣料

估价:1,800-2,200英镑


设计的变化亦暗示袍装的制作时间。于十九世纪末,慈禧太后很喜欢鲜艳的花卉设计,当时的贵族妇女争相仿效,如此独特的造型于太后掌权前后从未曾出现。


众所周知慈禧热爱服饰,短途出行时行李多达56箱,全部都是袍服、背心和外褂。每个行李箱深12吋,长4尺,宽5尺,足证行装之多。


保存袍服的秘诀


织品应贮藏在阴凉干爽而干净的地方,才能尽量延长其寿命。如需折迭纺织品,应沿接缝位折迭,以免织品磨损或破损。贮藏得宜的话,即使是远古的布料也能保存数世纪。


藏家亦必须考虑藏品的品相。中式袍服固然精致,但始终原为服饰,买家应留意袍服有没有穿着的痕迹或污渍,特别是领口或肩膊位置。藏家亦应留意袍服有没有受到阳光侵害,由于制作袍服的丝绸和染料多为有机物料,如有破损将无法修复。


部分袍服曾被改造


中式袍服独具魅力,深受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的旅客欢迎,将之带回欧洲及美国。传统中式袍服属松身剪裁,但亦有不少买家会将袍服改成较贴身的西式剪裁或加上毛边,变成夺目华美的及踝外套。有些袍服更被改成挂饰,衬托其他织品珍藏。



清十九世纪 杏红地金龙牡丹纹挂屏,高 38 5/8吋(124.5公分), 宽26 3/8吋(91.5公分)
估价:800-1,200英镑

说明:内容仅供参考

匡复收藏正道,专家在线
快速鉴定估价开启,为您收藏保驾护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飞凤舞:解构中国袍服
清代的袍服有哪些讲究?
皇朝礼器图式 | 清内府绘本
皇朝礼器图式 | 彩绘零页 | 清内府绘本
清内府绘本《皇朝礼器图式》彩绘零页
学术文摘丨观德永思:清代帝后肖像与宫廷礼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