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了“股民”和“基民”,蚂蚁金服用什么办法让中国出现“保民”?
马云在座谈会上凭着直觉提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中国有股民、有基民,未来一天会不会有保民?”....
由曦、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2015年底,李冠如来到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曾在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工作过的她,刚来时对互联网保险的细节了解并不多,在她印象中,阿里搞过一个退货运费险,当时她听说这个险种起初亏得很厉害,很多保险公司都“接不住”,后来才慢慢好了一些。这就是她对蚂蚁保险最初的印象。
 
在她刚入职不久的2016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专门来蚂蚁金服的保险事业部座谈,李冠如记得,那天的讨论非常轻松而热烈,话题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在蚂蚁生态体系里,保险要起什么作用;二是保险业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是蚂蚁做的保险能够为3.5亿支付宝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其实,这三个问题又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蚂蚁金服做保险的初心是什么?反复讨论之后,一个共识逐渐形成,蚂蚁保险要成为保险行业的一个助推器,这个助推器有两个面向,一个面对行业,一个面对用户。

中国会不会有“保民”?

马云在座谈会上凭着直觉提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中国有股民、有基民,未来一天会不会有保民?”,这位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入手分析道,保险和保障是人们基本的需要,但中国却没有培养出这个群体,说到底是对用户服务的还不够,这是我们的机会。
 
用户第一,是阿里巴巴秉持的理念,也是蚂蚁金服的价值观,在2010年彭蕾出任支付宝的CEO之后,她和高管们天天将这个理念挂在嘴边,时刻提醒员工们要不忘初心。
 
马云虽是保险业的外行,但他的话却切中要害。长久以来,保险行业在国人眼中印象不佳。这个主要靠代理人进行产品销售的行业,在用户体验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坊间流传的一句话是,卖保险的时候,保险公司像“孙子”,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变成了“爷爷”。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会否认中国保险市场潜在的机会,在国外,80%甚至更多的人都会购买保险服务,和国外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保险业覆盖的深度和密度都远远不够。
 
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保险行业最发达的美国,保险也并不是人们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话题,有调查显示,民众对保险业的关注度排在生活各种类目的第14位或者15位,跟交水电煤的关注度差不多。
 

怎么办?蚂蚁的策略是“从易到难”,与其违反规律、生硬的让用户接受,不如将保险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它们能够自然触达用户,先用小额、高频、碎片的保险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保险,在慢慢进行用户培育。



中国保险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蚂蚁金服的互联网保险保单数量占全行业的97%,也就是说,中国每100单互联网保险卖单里就有97单出自蚂蚁金服这个体系。但是如果从保费的角度衡量,其占比要大大下降,占比大概是43.98%。

 
这与传统保险公司业务模式有很大区别,通常来说,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挑挑拣拣,他们愿意做车险,因为一单几千元,佣金的提成也高,但是加强险和意外险就不受人待见,对销售来说,佣金提成不高,对公司来说,成本核算也不合适。比如,一张意外险保单保费本身就没多少,而公司的IT成本就要0.4元,再加上保险本身承保率很低,整个产品线可能都会亏损,所有销售人员的业绩,所有机构在产品上利润就都没了。
 
李冠如当时就在琢磨,人家互联网公司做碎片化的保险,一张保单保费才收几毛钱,而传统保险公司做意外险一单IT费用就是几毛钱,人家是怎么做的?

两条腿走路:搭建平台 and 嵌入场景

阿里和蚂蚁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探索在几年前就开始了。2009年航空意外险上线,2010年运费险上线,2011年淘宝车险上线,2012年淘宝保险平台上线,2013年运费险实现个性化定价、电商场景的保险业开始丰富起来,2014年推出账户安全险和“我的保险”,2015用户突破3亿。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的保险公司,也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76家。


蚂蚁保险发展历程

 

从2011年开始,公司开始尝试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条腿是用阿里最擅长的平台思维和运营,连接大量的保险公司,搭建具有各种丰富产品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另一条腿是发展内嵌在场景当中的业务。


在这种思路下,蚂蚁保险的前端业务架构发生了改变,它不像传统保险公司那样通过产品线来进行分割,而是将所有保险概括分为平台保险和场景保险两大类,并从此入手,发展业务。
 
下面这个来自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说明场景与平台的区别,下班的时候你出门发现下雨了,在这个场景当中,你可能会马上去一个店买雨伞,这就是在场景中的消费,但是平时你也有可能未雨绸缪,先买一把雨伞备在那里,这时货架上就要备好货,这就是在平台上发生的购买。蚂蚁保险既希望能够在雨天卖伞,急用户之所急,也希望能有晴天时向用户卖伞的能力。
 
李冠如说,以前卖保险的时候,恨不得冲上去拉着人就马上让你买,但是现在嵌入场景的保险是要让用户真心觉得产品有用,并最终让购买行为自然而然的发生。在这方面,阿里和蚂蚁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比如退货运费险、账户安全险等等。未来,蚂蚁金服的场景保险将在电商、农村、O2O、旅行四个主要方面展开。
 
在场景保险发展的同时,平台保险也是蚂蚁金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长远看,这是更广阔的领域,但如果想做好平台,就需要处理好用户、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现在淘宝网就有保险销售的平台,有70多家保险公司在上面开了店,已经有超过2000个的产品在货架上了,但是这些产品对客户的触达并不是很好,某种程度更像是生硬的堆砌上去的,为了让用户在互联网上买保险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而不是一看到两千多个产品就头大,李冠如他们想通过三个方面的运营来支持,这就包括场景式交叉推荐、与会员权益打通、通过数据分析的工具等。未来,蚂蚁保险希望在移动端保险平台能做到互联网 理赔、个性化推荐和交叉推荐,新的平台也即将在近期上线。

保险行业助推器

在蚂蚁保险的大图里,在场景保险和平台保险之下的是数据和精算平台,再往下就是技术平台。
 

李冠如也是到了蚂蚁金服之后,才理解了蚂蚁的大数据和IT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覆盖销售场景、生活场景的碎片化保险产品来说,如何发现需求,如何提供保障,系统怎么支持,风控怎么做,蚂蚁金服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为了让前端的业务能够快速往前走,后台的数据和技术可以直接进入到保险事业部的每个业务单元中去。


蚂蚁保险大图

 
“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数据量,利用新的算法,利用更多前沿技术,包括架构,包括算法,来改进承保体验和理赔风控,这里都有大量的利用数据优化的空间”。
 
拿退货运费险来说,一开始对所有用户都收一样的钱,不管他买什么东西,都收差不多的保费,后来就发现不对,女的退货比男的多,同时又发现,即使同一个人买不同的东西时,退货的比例也不一样,买插座退货比例很小,买来能用就行了,但是如果一个女生一下子买了三双鞋,红白蓝各一双,她就可能会退两双,所以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类目上退货的概率也不一样,这就要靠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
 
事实上,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维度上可以体现不同的风险成本差异,蚂蚁金服于是就利用数据来优化产品,除了常规的风险定价以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发现黑色产业链,发现需要打假的东西,发现一些违法的行为模式,在这方面,数据化的产品有大的空间可以去探索和学习。
 
现在,李冠如和蚂蚁保险的同事们的工作方法分为这么几步,先是在场景中发现痛点、然后利用数据优化产品、和保险公司进行共创、再引入多个合作伙伴共赢,以便最终达到最好的客户体验,但这几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比如,和保险公司进行共创就是对双方的挑战,需要顾及的不仅有条款、费率,还有理赔模式等等,在互联网保险变得小额和高频后,各种单据大多是无纸化的,在承保和理赔两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
 
但李冠如依然充满信心。互联网公司的长处在于对客户的触达,而保险公司在产品的提供以及线下理赔方面有自己的专长。她期待通过蚂蚁底层的数据和技术,借助新的保险平台,实现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反哺。她说,蚂蚁金服愿意与那些有品牌、服务能力强、客户体验做的好的公司合作,成为促进保险公司互联网转型的推动器,让中国早日出现一个真正幸福的“保民”团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蚂蚁金服:2016互联网保险消费行为分析 互联网保民都是谁?(下载) |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
互联网保险成为“3·15”投诉重灾区,科技赋能需保障业务合规
大考在即,互联网保险该如何突围?
易观:国内金融科技领域存在三个主要形态
刷屏了!5年前的一个冲动,却造就了一家独角兽!3亿人都在使用的保险科技平台,能否成为下一个“拼多多”...
蚂蚁金服为3.3亿互联网保民画像,看看他们都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