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程】永胜边屯文化中原文化进入云南

来到永胜丽江

有太多不能错过的去处

而中国永胜.云南边屯

文化博物馆绝对是其中一处。


踩着记忆的脚印





“可以说,云南的边屯史就是内陆人口不断迁入云南、定居云南,与当地居民一道稳定、开发和建设云南的历史,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历史。”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馆长、永胜边屯文化研究院院长秦正业介绍,永胜是滇西北的重要关隘,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人必经之地。明朝洪武年间实施“寓兵于农,屯民实边”,调派大量军户、民户进入永胜屯田戍守,这就是著名的“洪武调卫”。洪武调卫设置了澜沧卫和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建筑了澜沧卫城。这独具特色的边屯文化,除了军屯还有民屯和商屯。

博物馆的7个展厅,使用仿青铜挂壁浮雕、大量的图片、模型、实物和多媒体,清晰、系统地展示了以人口大迁徙和民族文化大融合为主题的边屯文化。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展示边屯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建馆以来,地处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毛家湾的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80余万参观者。

秦正业说,永胜境内保留有很多形态的边屯文化,涉及他留文化、谱牒(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地名、古建和饮食等诸多方面。此外,永胜人也重读书,仅明清两朝,永胜就有上百名学子成为贡士、举人和进士。时至今日,不论家境贫富,永胜人都将供养子女读书作为头等大事。





不要错过

“屯田碑记”石碑:是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制立于明万历二十五年的石碑,记录了土地分配的告文。

军和青铜鼓:1986年出土于永胜军和村,有力地证明了汉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对永胜地区产生影响。

三面八臂明王像:精致的造像背后携刻“至元二年吉日造”字样,尤为珍贵。

清水古镇:是云南边屯文化的重要建筑遗存,现存30余处明清古建筑,雕栏石砌、斗拱飞檐、彩梁画栋、气势巍峨。





毛氏宗祠

来到永胜的毛家湾,你会发现很多村民操着一口类似湖南口音的话语,他们家的门头上往往写有“西河”字样,那说明,他们是毛氏宗族。他们与韶山的毛家同宗同源,这里是韶山和永胜毛氏的发祥地。

毛加荣是毛氏宗祠的讲解员,也是永胜毛氏毛太华的第24代子孙。“永胜毛氏要从中华毛氏第74代孙毛太华讲起,毛太华当时为了躲避元朝末年的战乱从江西吉州龙城迁到了云南澜沧卫,也就是现在的永胜。后来加入明朝军队,升任百户长,娶了当地姓王的少数民族女子,率军屯戍在这里。”毛加荣说,如今永胜毛氏后裔有3000多人。

秦正业介绍,毛太华在澜沧卫屯戍了30多年,立功后获嘉奖并被赐封为“武德将军”,后来朝廷因其军功使其内迁。毛太华带着妻子和长子清一、四子清四迁居湖南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后来,两兄弟又迁居到湘潭韶山冲。500多年后,毛清一 一支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毛太华的次子毛清二和三子毛清三因“继承军户”留在毛家湾。因此,毛太华是湖南韶山毛氏和云南永胜毛氏的共同祖先。1997年,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到永胜寻根,进一步认同了这一点。

秦正业说,如今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共同确认了从毛太华至今两地毛氏的渊源和代系辈分,并将其纳入族谱,实现归宗入谱,两处的毛氏还经常互访认亲。





你知道吗?

中华毛氏鼻祖:是毛伯,是周文王第十子,分封诸侯时被分封在毛国,即今河南宜阳,毛氏因封地而得姓。

毛遂:毛遂自荐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而这个典故里的毛遂就属于毛氏家族,他是第22代祖先。西汉大学者毛亨、毛苌叔侄研究《诗经》创立“毛诗”而被誉为“风雅诗宗”“注经世业”。




永胜有5000多他留人,被认为是迷一样的人群。

『1954年的民族认证把我们归为彝族的一个支系。』69岁的兰绍增老爷子说,代代相传他留人是『洪武调卫』迁居来的,祖籍是湖南、江西等地。他留山上1.6万多座明清他留古墓群中有一些碑文记载。『他留』在他留话里的意思是远方留下来的人。




永胜有5000多他留人,被认为是迷一样的人群。

『1954年的民族认证把我们归为彝族的一个支系。』69岁的兰绍增老爷子说,代代相传他留人是『洪武调卫』迁居来的,祖籍是湖南、江西等地。他留山上1.6万多座明清他留古墓群中有一些碑文记载。『他留』在他留话里的意思是远方留下来的人。


火草织布



永胜有5000多他留人,被认为是迷一样的人群。

『1954年的民族认证把我们归为彝族的一个支系。』69岁的兰绍增老爷子说,代代相传他留人是『洪武调卫』迁居来的,祖籍是湖南、江西等地。他留山上1.6万多座明清他留古墓群中有一些碑文记载。『他留』在他留话里的意思是远方留下来的人。




青春棚里

兰绍增说,他留人有男女成年礼,姑娘成年礼后要换装,将白裙换成黑裙。这时父母在大门边给女儿修一间独属于她的“青春棚”,姑娘可以在这里与同龄人聊天玩耍。

姑娘可以主持自己的青春棚,挑选心仪的小伙。在青春棚里,她们对歌、对诗,演奏乐器,自由自在地谈天说地,寻找与自己情投意合之人。

“我们他留人的恋爱和婚姻都很自由,两情相悦那就可以自己订下来,再来汇报给父母。”兰绍增说,他留人非常珍惜这种自在的生活,而这种漫长的交往经历了考验,形成的婚姻非常稳固、和睦。



不要错过

他留文化博物馆:位于永胜六德乡双河村,你可以了解他留人的历史文化,看他们用火草织布,感受火塘文化。

粑粑节:他留人用大米或糯米经过复杂的程序制做而成米粑粑,煎炸煮烤都可以,味道醇香鲜脆,是他留人走亲访友、婚丧娶嫁不可缺少的。每年农历六月的粑粑节,他留人都汇集起来,在他留山载歌载舞,把做好的米粑粑从大到小垒成塔祭祀祖先。

古墓群:他留山上有1.6万多座明清古墓群,雕刻、碑文记载都属于中原文化,保存非常完好,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与秘密,这让很多慕名前来考察的学者感到震惊。在古墓群里,我们还看到用汉字记录的他留人名字,如止起、止喜、谷止喇等。


边屯文化的历史味道


“永胜美食既有湘楚的酸辣,也有川黔的咸麻,既有中原的考究,又有边地的豪放。既有上得大雅之堂的珍馐佳肴,又有适合普通民众的油茶酱豉。”秦正业说,永胜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这与永胜悠久的历史、丰厚的边屯文化不可分离。而地域上,永胜有宽阔的河谷盆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永胜三川坝出产尤其丰富,被誉为滇西北的“鱼米之乡”。文化上受儒家思想、道家学说、墨家理念等的影响。行筵上讲究温良恭俭和谦诚礼让。


永胜美食


油茶




“三天不吃油茶,脚杆打翩翩。”从永胜人的这句俗语你就知道他们有多喜欢油茶了,这种在炒香的大米、茶叶里加花生、核桃、芝麻,以及鸡蛋或红糖的油茶是永胜人不可或缺的早餐,也饱含着他们对家庭最温暖的记忆。


三川火腿



这种火腿的腌制过程中使用燥灰来保存,香气醇厚,风味独特,而最难得的是其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永胜人爱用三川火腿招待客人,称作盖碗肉,那肉片大如手掌,有一指厚。


河口三可口,辣子白条豆腐鱼


指的是永胜河口这个地方产的辣子、豆腐、白条鱼,辣子当蘸水,豆腐炖鱼,非常鲜美。听说这也是个上联,但很难对出工整的下联。


斜角肉和黑皮肉


都是婚丧娶嫁宴席中非常受欢迎的硬菜。斜角肉又称八大块,用10余种香料蒸制的猪头肉,而黑皮肉是裹上红糖或者蜂蜜炸制的当地猪膘肉。


荷花宴



三川坝有万亩荷塘,善于烹饪的永胜厨师们将荷花的各个部分都做成了菜肴,最嫩的荷叶、鲜花瓣、莲子、莲藕,每一个部位他们都可以做出很多花样。


肝花酱



肝花酱是丽江三川坝子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特产,选取上等猪肝和五花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精致而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开胃健脾,历来是民间宴请、馈赠的佳品。


辣参



说起辣参,作为永胜人都不会陌生,用本地的胡萝卜切丝晒干,与猪肠一起腌制,味道香辣可口,是名副其实的下饭菜。










东方风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是湖南人,也可以说是云南人
相传,在大约4 500年前,统治着中国的...
神秘消失的古国——滇国
谜一样的“他留人”,原来还有这层关系!
云南打歌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凤庆打歌《酒韵永胜》
云南有什么特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