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历史文化》重点问题

地方性重点(昭通):

1.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主要由四条古道组合而成:灵关道以蜀(成都)为起点,出灵关(今芦山),邛都(今西昌),渡金沙江到今大姚,再到叶榆(今大理)。五尺道起于僰道(今宜宾),出石门关(今盐津),经朱提,味县到达滇国,又转叶榆。黔中古道出巴地(今重庆),经夜郎(今安顺)抵滇国,转叶榆。永昌道从叶榆往西,经博南(今永平),  唐(今保山),然后由滇越(今腾冲),出掸国(缅甸)到身毒(今印度)。

背景:五尺道

      茶马古道

   铜运古道

2.袁滋摩崖

袁滋题记摩崖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0公里的豆沙关崖壁上,此处唐代称“石门关”,是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为秦汉时期“五尺道”的要隘。唐贞元九年(793年),天宝战争后,背逆了唐朝四十多年南诏国王,遣使请求归唐,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御史中丞袁滋奉使持节赴南诏,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袁滋从该年六月由长安经四川来滇,九月二十日,于豆沙关路侧岩壁上刊石纪事。全文122字,除“袁滋题”3字为篆书外,其余均为楷书,摩崖面积0.44×0.36米,自左至右,全文直书八行,字迹今仍基本完好。摩崖题记是唐王朝与南诏改善关系,重新和好的重要标记,也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袁滋摩崖其文云:

大唐贞元十年九月二十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皋,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刊石纪之。袁滋题

背景:天宝战争:天宝元年(750年),南诏五代王阁逻凤与唐战争。唐王朝扶持南诏,本想借其牵制吐蕃。南诏势力坐大以后,唐王朝又企图对之加以控制。及皮逻阁死,双方在王位继承上发生矛,加之边臣骄暴贪残,终於导致了南诏叛唐。双方反目以后,唐王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企图一举消灭南诏。南诏则联合吐蕃军队抵抗,唐军在南诏遭遇了失败,因其均发生在唐天宝(741-756)年间,史称“天宝战争”又称“唐天宝战争”。战后,南诏归顺吐蕃。

3、孟孝踞碑

1901年在昭通白泥井出土的汉碑“孟孝踞碑”,字体是隶书,碑的上段缺失,残高1.33 米,宽0.96 米,据考证应为东汉永寿三年(公元 157 年)所立,是云南省现有唯一的汉代碑刻。碑文存15 行,每行残存21 字,现存250 余字。孟孝琚碑是全国著名的汉碑之一,据考证应为157年所立,是云南所存唯一的一块汉代碑刻。碑文叙述了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孟姓家族成员孟孝琚12岁随父到武阳学韩诗、孝经、博览群书,后未婚染病而死,其父下属为表示哀悼而刻此碑送回他的家乡昭通,碑的形体、文辞、书法都是东汉盛行的风格,是研究古代西南民族史的珍贵实物史料。孟孝踞碑书法价值较高,被书法家誉为“滇中瑰宝”、“海内第一石”。

背景:南中大姓和梁堆

南中大姓是指中国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4世纪)在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西西部)落户定居的汉人豪强和汉族移民中的上层分子。一般据有地盘,拥有私人武装——部曲,操纵着地方社会权力。代表性的“大姓”有爨、孟、李、董、雍、毛、朱、吕等。

梁堆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布于滇东北、滇东、滇池地区,向西延及洱海地区、永昌郡一带的一种汉式墓葬。其特点是墓室上都有高大的封土堆,民间多以为系元代统治云南的梁王之墓,故称为“梁堆”。

关键词:汉式墓葬、封土堆、梁王

云南历史重点名词解释

1.    汉习楼船:西汉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时时威胁中原的安宁,汉武帝集中兵力常年与匈奴作战,使人力和物力都耗费过大。武帝为此寝食难安,希望能联络西域的大夏国(今阿富汗)来夹击匈奴,以除心头忧患。可怎么联络大夏呢?正在武帝大伤脑筋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献上了他从大夏带回的“蜀布”、“邛竹杖”等西南物产。武帝一见顿时高兴起来,说:“蜀布、邛竹杖乃西南物产,今从大夏带回,定是由身毒(今印度)运去。因此从西南必有通往大夏的道路。”当即便下令派使臣前往“西南夷”去寻求道路。使臣兵分几路进入四川、云南地区。其中一部分翻过横断山脉,在洱海地区被强悍的“昆明族”阻挡,无法前行,就只有留居下来。这期间,他们对当地有了较深的了解。回到长安后,将滇池地区的宜人气候、肥沃土地和丰富的物产等等,禀报给武帝。武帝决定发兵征伐“西南夷”。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识水战,征伐之举必将受阻。汉武帝下令要在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东北方面劳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兵临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2.    唐标铁柱: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姚嶲道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濞江畔。

背景:蒙舍诏统一的影响

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以后,势力空前壮大,统治野心也不断膨胀,最终导致其走上与唐朝统治者愿望相反的道路——同唐王朝争夺在云南的统治权,双方争夺的焦点是滇东爨区。南诏趁爨区大乱介入其中,并借平叛的借口兼并了滇东地区,与唐王朝对滇东的统治形成矛盾。

为了巩固对爨区的统治,天宝七年(748年)阁逻凤“遣昆川城使楊牟利以兵胁西爨徙戸二十余万于永昌城。东爨以言语不通,多散依林谷,得不徙。自曲靖州、石城、升麻、昆川南北,至龙和,皆残于兵。日进等子孙居永昌城,乌蛮种复振,徙居西爨故地”。云南民族分布情况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南诏控制滇东爨区,与唐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唐王朝便采取了一些遏制南诏的措施。《南诏德化碑》历数了张虔陀等唐地方统治者的“罪行”

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只能通过武力解决,于是便爆发了唐与南诏之间的天宝战争。

南诏为抗击唐军,与吐蕃结成同盟关系。天宝战争后,吐蕃还将阁逻凤封为“赞普钟(王弟)南国大诏”,双方结成兄弟之国。

南诏在云南的统治地位确立后,与吐蕃的关系却日益恶化。正相反,南诏对云南的统治确立后,唐王朝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南诏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南诏要获得稳定与发展,必然与唐联系。

南诏与唐和好——云南安抚使司的设立

贞元十一年九月,唐委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为“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使”,标志着云南安抚司的设立,此后凡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者,均兼此职。

3.    宋挥玉斧:“宋挥玉斧”的发生,源于南诏与李唐王朝的关系。唐朝后期,南诏屡犯西川,唐王朝对南诏,沿大渡河设防,依河为界,阻击南诏攻掠各地。因此,大渡河成为唐与南诏之间事实上的边界。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五年之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后蜀孟昶降宋,今四川、重庆一带统一于宋王朝,宋地与大理国辖境直接相连。大理国旋派建昌城的守将到成都祝贺,主动表达了与赵宋王朝通好的愿望。此时,宋将王全斌也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地图,力主乘势进兵,攻取云南。但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南诏乌蛮白蛮的凶残,因而不想再与大理国发生关系,便用玉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与大理国划江而治。

4.    元跨革囊:1206年(丙寅年),铁木真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军事奴隶制的蒙古汗国。蒙古贵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诸番,而后形成南北夹攻南宋的战略。为此,他们先征服大理。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亲自率领,南下过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丽江东部,再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烈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乘革囊及筏以渡”,用做渡江之用(地点在现在的长江第一湾),渡江后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元跨革囊”典故的出处。

5.    蹻王滇:一种说法认为庄蹻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当时楚国社会矛盾激化,庄蹻带领农民进行起义,虽然起义后来失败,但是起义沉重打击了楚国的贵族政权。起义遭到镇压后,庄蹻带领部下南退到滇池地区,准备恢复元气,回到楚国与统治者决一死战。但是秦派遣司马错夺去了楚国的黔中郡,割断了庄蹻的归路,庄蹻及其部下因此定居云南。

庄蹻王滇的意义:

(1)庄蹻入滇为云南有确切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推动了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在政治上使云南由部落联盟转向区域性政权。庄蹻入滇后,“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同时“分侯支党”,将部属派往周围各地,建立起了区域性政权——滇国,一直存在到西汉时期。

(3)庄蹻入滇及滇国的建立,打破了滇池地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氏族部落组织,代之以地缘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统治,促进了滇池地区的民族融合。

6.    三宣六慰:明朝时期,西南地区设置的土司以云南最多,而云南则以百夷(傣族)地区最为完备,“凡百夷聚居区,都设土司”。其中则以“三宣六慰司”最为著名。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老挝军民宣慰使司。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国内部分外,大致还包括今缅甸那加山脉、亲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以东地,泰国和老挝的北部。

背景:土司制度

明代在云南设置三司:

  洪武十五年春,城云南,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都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监察诸府、州、县司卫所。并称为三司。

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云南布政司,长官为布政使,掌民政,下领府五十八、州七十五、县五十五、蛮部六。后领府十九、御夷府二,州四十、御夷州三,县三十,宣慰司八、宣抚司四、安抚司五、长官司三十三、御夷长官司二。

云南都指挥使司,简称云南都司,掌卫所,上隶于兵部。其不设卫所者,为丽江、永宁、元江、镇沅等府。乌撒府设卫,隶贵州都司,乌蒙、东川、芒布则未设卫。明代云南都司所领二十卫、三御、十八所,共有一百三十三千户所。据一般编制,每千户所领十百户,每百户领二总旗,每总旗领五小旗,每小旗领军十名,每千户所定额官兵一千一百二十人。

提刑按察司为监察机构,置按察使,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监察诸府、州、县司卫所。

二.重点史料

1. 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不解,唐遂以亡。… …有国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于无备。汉亡于董卓,而兵兆于冀州。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翻译:南诏妄图叛变,(唐朝派大军驻防)派往广西、四川的驻军想要反抗 ,在粮草官庞勋的带领下,发动了兵变。虽然唐朝对起义军队连续进行镇压,但是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唐后来就灭亡了。某个国家(指唐朝)知道他们的西北部边境将遭遇祸患,但却不知道祸患其实在他们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出现了。汉朝在董卓的手上灭亡了,而在冀州就有先兆。唐朝灭亡于黄巢之手,灭亡之祸就是以桂林为基础的。

2.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 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 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翻译: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大行王恢攻打东越,东越杀死东越王郢以回报汉朝。王恢凭借兵威派番阳令唐蒙把汉朝出兵的意旨委婉地告诉了南越。南越拿蜀郡出产的杞酱给唐蒙吃,唐蒙询问徙何处得来,南越说:“取道西北牂柯江而来,牂柯江宽度有几里,流过番禺城下。”唐蒙回到长安,询问蜀郡商人,商人说:“只有蜀郡出产枸酱,当地人多半拿着它偷偷到夜郎去卖。夜郎紧靠牂柯江,江面宽数百步,完全可以行船。南越想用财物使夜郎归属自己,可是他的势力直达西边的同师,但也没能把夜郎象臣下那样加以役使。”唐蒙就上书皇上说:“南越王乘坐黄屋之车,车上插着左纛之旗,他的土地东西一万多里,名义上是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如今从长沙和豫章郡前去,水路多半被阻绝,难以前行。我私下听说夜郎所拥有的精兵能有十多万,乘船沿牂柯江而下,乘其没注意而加以攻击,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如果真能用汉朝的强大,巴蜀的富饶,打通前往夜郎的道路,在那里设置官吏,是很容易的。”汉武帝同意唐蒙的主张,就任命他为郎中将,率领 一千大军,以及负责粮食、辎重的人员一万多人,从巴符关进入夜郎,于是会见了夜郎侯多同。唐蒙给了他很多赏赐,又用汉王朝的武威和恩德开导他,约定给他们设置官吏,让他的儿子当相当于县令的官长。夜郎旁边小城镇的人们都贪图汉朝的丝绸布帛,心中认为汉朝到夜郎的道路险阻,终究不能占有自己,就暂且接受了唐 蒙的盟约。唐蒙回 到京城向皇上报告,皇上就把夜郎改设为犍为郡。这以后就调遣巴、蜀两郡的兵士修筑道路,从僰直修到牂柯江。蜀郡人司马相如也向皇帝说西夷的邛、筰可以设郡,皇帝就派司马相如用郎中将的身份前去西夷,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将按南夷的方式对待他们,给他们设置一个都尉、十几个县,归属于蜀郡。

3、云南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称由小到大的过程。

答:(1)云南县: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劳浸、靡莫等部落,迫使滇王投降之后,建立益州郡,下辖云南等28个县(注意:“云南县”作为地名,专指祥云一带地区,直至1918年“云南县”才改名为“祥云县”);

(2)云南郡:225年诸葛亮使南中地区郡县化,合七县设立新郡云南郡,以云南(今祥云)为郡治,为当时“南中七郡”之一

(3)云南州:624年建立云南州,州治在今祥云县云南驿镇;

(4)云南睑:南诏时期750年建立,为南诏首府区“六睑”之一;

(5)云南省:1274年,赛典赤开始着手建立,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从此,“云南”正式成为了行省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

(6)当今云南省: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南有“虎”
《第十章  濮族》(吕思勉)
白族,那些神秘的历史色彩
论西南丝绸之路的形成、作用和现实意义
忆千年钩沉——云南历史地理深考
大理段氏兴亡的风水定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