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2014年注册安全技术考试复习内容整理(第五章)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2011版教材,2011~2013年考试分值为:14~16分。下同)

学习本章的要求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2~4分·掌握)【技P242】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技P242】

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技P242】:

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技P242】

(一)防噪声【技P242】

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技P242】:

1.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3.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

(二)防振动【技P243】。首先控制振动源,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三、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技P243】

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一)防非电离辐射【技P243】

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等。

1.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2.在选择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新建电力设施时,应在不影响健康、社会效益以及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极低频电磁场的接触水平。

3.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非电离辐射防护规划,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如预期不能屏蔽的应设计反射性隔离或吸收性隔离措施,使劳动者非电离辐射作业的接触水平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企业在设计劳动定员时应考虑电磁辐射环境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

(二)防电离辐射【技P243】

电离辐射的防护,也包括辐射剂量的控制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技P243】

作业场所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3~4分·掌握)【技P244】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技P244】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技P244】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技P244】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技P244】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技P244】

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

(一)粉尘的化学成分【技P244】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

(二)分散度【技P244】

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

(三)溶解度与密度【技P245】

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

(四)形状与硬度【技P245】

(五)荷电性【技P245】

(六)爆炸性【技P245】

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

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技P245】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一)改革工艺过程【技P245】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二)湿式作业【技P245】

(三)密闭、抽风、除尘。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技P245】。

(四)个体防护【技P245】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3~5分·掌握)【技P246】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于存在形态【技P246】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

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 μm。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可以有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技P246】:

1.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10%;

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30%;

3.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或超过22%;

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5.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的环境条件。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技P247】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

(一)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技P247】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2点。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二)局部排气罩【技P247】

1.密闭罩

2.开口罩。按结构形式,开口罩分为上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3.通风橱。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技P247】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是:①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②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③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④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

1.洗涤法【技P247】

洗涤法也称吸收法,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反应,以实现气体的净化。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净化CO、S02、NOx、HF、SiF4、HCl、CL2、NH2、Hg蒸气、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气。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等。

2.吸附法【技P248】

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黏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吸附法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并实现其回收与利用。如机械、仪表、轻工和化工等行业,对苯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有机蒸气的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已广泛应用,吸附效率在90%-95%。

3.袋滤法【技P248】

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以金属氧化物(Fe203等)为代表的烟气净化。

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4.静电法【技P248】

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荷电后,粒子向沉淀极移动,带电粒子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于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以静电除尘器为代表的静电法气体净化设备清灰方法,在供电设备清灰和粉尘回收等方面应用较多。

5.燃烧法【技P248】

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

(四)个体防护【技P248】

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

三、密闭空间作业管理【技P248】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

2、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3、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4、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

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6、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7、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4~5分·掌握)【技P249】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技P249】

(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技P249】

1.空气动力噪声

2.机械性噪声

3.电磁性噪声

(二)噪声的控制措施【技P249】

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的3项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二、振动【技P250】

(一)产生振动的机械【技P250】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二)振动的控制措施【技P250】

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三、辐射【技P250】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射线等。当量子能量达到12 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 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

(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技P250】

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技P250】

(1)射频辐射。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

(2)红外线辐射。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

(3)紫外线辐射。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 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和肤色深浅、组织水分、角质层厚度等。激光能烧伤皮肤。

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技P251】

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个体防护三方面。

(二)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技P251】

1.电离辐射来源【技P251】

α、β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

2.电离辐射的防护【技P252】

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四、异常气象条件【技P252】

(一)异常气象条件的种类【技P252】

1.高温作业

2.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

3.高温高湿作业

4.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二)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技P252】

1.高温作业防护

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4.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使用耐热工作服等。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

6.异常气压的预防。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在水下高压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应注意有职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方案
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点——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4.现场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郑州杰林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职业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视频实例探讨①|石材加工的危害识别、防护与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