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_真实眼
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X

颈腰椎病定位歌:
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
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查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体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 手法放松肌肉: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视。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步 手法
放松,共3---5分钟。
第三步 手法点穴: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步 手法复位: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体,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体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体,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体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
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触摸法最方便、常用、较准确。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摸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摸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摸。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摸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触摸。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触摸。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触摸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摸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摸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 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 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 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摸,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的触摸定位:不易触摸清。
(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L3横突:最易触摸。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
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 L3横突尖。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3.关节突的触摸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触摸。
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
1, 根据棘突位置,定棘突间位置:
2,根据棘突间位置,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
3,根据棘突位置,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
三:比移法: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
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 其放大率:15cm/10cm=1.5。
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则测量 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 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
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处。
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
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全
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
目的:以选取进针刀的安全区 。
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
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0.6cm;(A)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c)为2.0cm。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0.5。故该患C5.6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即为:A-b=0.6cm/0.5=1.2cm.
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A-c=2.0cm/0.5=4.0cm.
若D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即:(4.0cm-1.2cm)X1/2=1.9cm.
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
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
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
(一)用于诊断: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
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
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
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
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
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
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T11-12脊N根支配。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
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
余略。
(二)用于治疗:
1,使选取的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的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的基础。
2,使选取的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的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的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点即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脊柱的体表定位 - 偶的世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脊柱水平的体表定位
如何准确定位腰麻穿刺点
动态解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