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朴树:昨天一笔勾销,明天尽管来吧!

人生就像玩游戏,一个关卡接着一个关卡,有时玩着玩着会突然觉得没意思,不想玩下去了,于是你停下来。有些人就这样一辈子停在那里;有些人过阵子又有了兴趣,重新开始玩;还有些人,就像90年代从大学辍学的朴树一样,选择了玩另一个游戏:音乐。但,另一个游戏也仍然会有厌倦,想停下来的时候,就像当年名声日盛的朴树,突然销声匿迹。后来,如我们所知,他又重新出现。我们不知道这些年他具体经历了些什么,不过可以肯定,他又打通了一个关卡。我们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但至少,现在他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好好地》的歌词:“昨天一笔勾销,明天都尽管来吧。”

花边君


朴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文 · 黑武士


1999年,朴树在《活着》里说了这样一个关于隔壁老张的故事:隔壁老张对我讲,年轻时我和你一样狂,天不怕地不怕,大碗喝酒大块地吃肉,后来摔了跟头,老了,就变得谨小与甚微,就忘了梦想,只乞求能够平安地活着。他唱到:我要做个英雄,要吃好大一片天空。


那张专辑的名字叫“我去2000年”,是朴树的第一张专辑。听到这样撕扯,悲伤,年少轻狂的旋律和歌词时,你会想到Patti Smith,或是Jim Morrison这样的天才,前者为了到纽约实现艺术梦日以继夜地在餐厅打工筹路费,后者拥有一个颠沛流离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毫无防备的迁徙之中。某种程度上,Patti SmithJim Morrison的歌与他们的历程是一体的,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消解生命的无常与痛苦。


可是这种为生活奔波,忍受,呐喊的情形似乎永远不可能发生在朴树身上。他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高级知识分子的背景为朴树创造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愁吃穿的环境。对年少时的他来说,生活可能就是北大围墙里的一片天地,如果不出意外,他大概会和父母同事的小孩一样,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然后是北大和出国留学。他会成为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在自己的领域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或许是因为那导致朴树与北大附中擦肩而过的0.5分,从此让他偏离预设的轨道。注定不安分的心,受到了外太空的引力作用,变得飘忽不定起来。


他开始翘课,有时穿着迷彩服在只允许穿校服的校园里晃荡,幻想自己是《麦田守望者》里的考尔菲德。当外面的世界无法与灵魂产生共鸣,他转向了内心世界,这是一个不以平方计算的地方,你可以用最暴力的方式去掌握,也可以用最生僻的词语来诉说。而文学和音乐,成了朴树最贴心的武器。那把父亲托人从德国运回来的吉他,本是朴树的哥哥拜托父亲买的,最后却阴差阳错落在了朴树的手里,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人生就是如此诡局和不可看破,一个好学生也会在某一天突然变成自己曾经很不屑的人。意识的产生只是几秒的事,甚至比电流传遍全身的时间还要短。就像那个酷酷的贾宏声,在演惯了美少男,得到了万千小女生的崇拜之后,会站在镜子前模仿《出租车司机》里的德尼罗,并意识到那些演给别人看的爱情有多虚假,然后头也不回地在寻找纯粹的道路上越走越遥远。


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的朴树,在接到通知单的那一刻,对父母说:“这是为你们考的。”读了不到一年就放弃了学业,开始在家里写歌搞创作。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发型,这样的发型在好几年以后的《流星花园》里似乎依稀可见,同样象征着青春,感觉却那么不同。再后来,朴树签了唱片公司,发了第一张专辑,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又过了好几年,他出完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


记得小学时候放暑假的某天,路过客厅无意间看到电视上出现一个面无表情的少年,他的身体前倾着,和下面嘶吼的观众或是沉重的鼓点伴奏格格不入,似乎,只是在咏叹着一首无限循环的佛经。我当时并不晓得,那根本不是live,是录播。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我们以为自己了解了朴树,给他贴上很多标签,一提到叛逆,你会想到朴树,一提到忧伤,你会想到朴树,甚至,不少人连对民谣最初的好印象和坏印象都来源于他。




我大二那年,他复出。接受采访的时候,变成短发的朴树直白地说出“忧伤都是狗屎.”以及“以前写的歌词现在看来都很幼稚,全是隔山打牛”之类的话。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幻想顷刻崩塌。我们创造出来的符号,曾经被无数次解构,可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桌子,一棵树,或是一份食物,就算你想出了很多意义,那也只是你自己的感受而已,想完全参透一个人,真的好难好难。


听他的很多歌,让我一度以为朴树过着世界上最难过的生活,谈着最悲伤的恋爱和最迷茫的理想。好讽刺,多年后,他却承认这些痛苦都是幻想出来的。他无需为了讨生活做太多的奔波,可能连真正的劫难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是被割裂的两个世界,我们一直只看到了其中的一个。


如果都是唱假的,那打动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大概是“真”吧。


这并不矛盾,一个没经历过坎坷生活的人,也会质疑生存的意义。幻想带有个人的寄托和特质,就像贫穷的人会想象住进城堡的情景,一个安逸的人也会思考痛苦的本质。


朴树很喜欢看书,而书中的描写并不是都与自身的经历一致的,一定会有分歧和差异。人不仅渴望得到情感的共振,同样也渴望感受到世界的另一个维度。最初只是好奇和不可思议,渐渐地,你会爱上这样特别的体验。当外面的世界无法满足你,一种全新的内心探索就这样开始了。


朴树的天赋就在于,他可以制造出真实感爆棚的幻想,让每个人的情感都得到对号入座的机会。这种情感是那么的私人和尴尬,但他的歌却化解了我们的惶恐。当有一天,幻想变成了现实,真正的痛苦扑向朴树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束手无策。那些曾经深爱的音乐显得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什么都救不了他。


那段难熬的时光,据他自己讲,就是仪器检查都正常,但中医角度看,整个身体都乱套。随后他养成了超级健康的生活习惯,一点一点把对音乐的感觉找回来。


制造幻想的代价是巨大的,任何一种痴狂都伴随着毁灭。



那就重温一下《平凡之路》MV


那个曾经抗拒采访,抗拒颁奖典礼,不晓得社交的朴树意外地出现在了两年前的金马奖上,他为电影《后会无期》写的歌《平凡之路》不仅成了当年爆款,还得到了评审的肯定。朴树在台上说:“我一直对华语电影是有成见的,觉得这不过就是金钱的游戏。”你可以看到,台下的有些人脸色可不好看。


他还是那样不通说话的艺术,不管别人的想法,活在自己的世界,在一片西装礼服的金马奖,穿着休闲装的他是那样刺眼和特别。那些记忆和温度被冷处理了好久,在他突然卷土重来的时刻,却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


但他终于还是说出了这样有些官方的话:“刚刚在后面看节目的时候很感动,因为你们也像我爱音乐一样爱电影。”别人说或许会很客套,但是因为说话的人是朴树,你会想,也许是有感而发呀。他憎恶这个虚假的行业,人人都逢场作戏,真心不过是失败者的慰藉。但,就像他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糟糕一样,世事无绝对,另外一些认真做事的人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时间过得真快,日子都快消失一半了。经历了漫长的追赶和等待,我们曾经以为朴树不会再回来,太多和命运死磕的人就是这样一声不吭地走了。幸好,他造出了转圜的余地。自然得像植物,天真得像动物,赤裸得像天堂,这并不悲哀,不管是成为隔壁老张还是意气风发的“我”,顺着它走,就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枕边音乐 | 平凡之路
朴树没有归来,他也不再是少年
每天推荐一首民谣丨冲出你的窗口 - 朴树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能让你轻轻跟着和
朴树:虽然已过不惑之年,却依旧是那个清白之年的少年模样!
朴树:已知天命,却仍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