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更新之科技回归都市|从硅谷到硅巷再到硅滩

“硅谷”这个互联网产业的标志性地域,大多数人不会陌生,但你听说过“硅巷”吗?这些隐藏在纽约曼哈顿下城区老宅中的高科技企业群已经成为纽约市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本期文章将会带大家探索新一代科技潮流的理想汇聚地,看看已成长为新科技之都的老城区,为科技创新提供最佳机遇的高度聚集、高度多元的纽约硅巷——

From Silicon Valley

从硅谷到硅巷

To Silicon Alley

1

东风压倒西风,科技新赢家

纽约

每个科技人都有一个硅谷梦。在过去几十年,硅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三分之一的硅谷人出生于海外,移民是硅谷能够成为硅谷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因为无可匹敌的科创文化、人才和风险资本,硅谷在很长时间里是美国高科技创业者唯一的乐园。

黛博拉·佩里·皮肖内在《这里改变世界:硅谷成功创新之谜》中以“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开篇,这代表了过去美国国内高科技人才的流动方向——无论是六十年前的“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硅谷风险投资之父”唐·瓦伦丁,还是十几年前的Facebook创立者马克·扎克伯格,无一不是在东海岸默默无闻、却被硅谷成就的科技创业者。而现在,这一潮流正在被逆转。

据《旧金山商业时报》2016年的报道,湾区的科技工作者对于寻找湾区以外的工作机会表现出持续升高的热情,其中,纽约一马当先,成为检索率最高的城市。在线求职平台Woo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希望离开湾区的科技工作者中,37.5%表现出对纽约的兴趣,而该比例在2016年上升为47%。“逃离硅谷,奔向纽约”在新一代硅谷人中逐渐流行。

纽约,这个快速成长的高科技枢纽,在短短十年间超越波士顿,成为能与硅谷匹敌的美国第二大科创高地。但是和硅谷的郊区科技园不同,纽约的科创产业在中心城区聚集——以中城南区的熨斗区、切尔西地区、SOHO区和联合广场为起点,逐渐向曼哈顿下城和布鲁克林蔓延,这个无边界的科技产业聚集区被称为“硅巷”。

纽约初创公司地图

2008年至2012年,在各行业普遍萧条的背景下,硅巷的科技领域就业增长了30%,达到4.1万。据2013年的统计,科技产业占纽约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年间增长25%,产生了56亿美元的年税收。

与此同时,2007年至2011年,硅巷创业资本成交量上涨32%,而包括硅谷在内的美国其它六个科创产业聚集区同期交易量却都呈现下跌态势。创业资本的活跃成功催生了一批科技企业,如今的纽约是超过14500个初创公司的栖息地(华尔街日报,2016)。纽约联储主席William Dudley表示,过去金融产业是纽约地方经济的支柱,但是这一地位正在被科技产业取代。

2

都市的胜利:硅巷

被科技潮流造就的英雄

提到硅谷,就一定要提到戈登·摩尔。1965年这位就职于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工程师提出:积体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整个硅谷的基石。Rambus首席科学家Craig Hampel说过,没有摩尔定律,就没有如今廉价的处理器,如今硅谷99%的公司也就不会存在。摩尔定律让硅谷各路豪强争相以生产更加强劲的芯片为目标,推动着硅谷IT产业的飞速发展。

尽管硅谷在上一次科技浪潮中处于统治地位,但是这一潮流正在涌向硅巷。正如城市未来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所说:“或许硅谷将继续在芯片装置、硬件以及某些软件应用上有所建树,但纽约的特性将更适合下一代互联网科技企业。”

潮流一:向传统渗透——传统产业依托科技,老树开新花

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第一批崛起的是纯粹的IT公司,如早期生产电脑的苹果公司和生产网络设备的思科公司。紧接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始向其它产业渗透。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技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除了工程师以外,厨师、作家、时尚达人都在成为科技产业的一份子。跨越对更快更小芯片的追求,重塑传统产业,把不再满足客户需求的大型产业变得更高效、更个性化,是未来几十年的科技增长点。

和硅谷不同,纽约的科技人才大多被吸引到该地区发达的传统行业里。他们对芯片、半导体并没有多大兴趣,而更喜欢运用互联网技术来为商业、时尚、传媒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把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用技术改革传统行业并建立细分市场,这种特征被称为“东岸模式”

构成科技生态系统的劳动力统计表明(包括科技产业中的科技职位,科技产业中的非科技职位,和非科技产业中的科技职位),2013年纽约市非科技产业中的科技职位约占52%,远高于硅谷和旧金山。凭借优势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客户群,纽约正在成为颠覆传统产业的科技提升引爆核。

纽约典型科创企业地图及其类型

在被科技所颠覆的都市传统产业中,纽约的新媒体算是典型案例之一。依托“世界媒体之都”的优势,纽约已成功转型为美国新媒体中心。一方面,纽约发达的传统媒体产业为新媒体的兴起孕育了人才——以新媒体企业家乔纳森·格里克(Jonathan Glick)为例,他出身于《纽约时报》,之后转型创办了社交类内容导向的互联网公司Sulia。另一方面,作为媒体之都、艺术之都、时尚之都,纽约为以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养料——比如SOHO区有年代感的铸铁建筑、特色潮牌、精致餐厅,就是最受时尚博主欢迎的灵感来源地。

网络新闻媒体BuzzFeed,2006年成立于纽约,已由最初研究网络热门话题的实验室,成长为美国新媒体标杆

活跃在纽约SOHO区的时尚博主

为了推动新兴媒体形式、内容制造及传播方式的革新,纽约市政府提出创建“纽约制造”媒体产业中心(Made in New York Media Center)。除了提供资金帮助外,更重要的是创造行业平台。例如,为独立电影制作人与HBO等大型影视机构牵线搭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数字技术将各类影视内容汇聚于一处,并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乃至免费的方式为独立电影人提供各式各样的制作技术支持。

另一个都市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案例,是“用科技为自己加冕”的华尔街金融业。在华尔街,过去是金融投资科技,现在则是科技服务金融。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运用于传统金融,使金融服务更快、更高效,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出发点。而纽约,正在超越硅谷,成为美国金融科技企业最喜欢落脚的城市。

华尔街的各类传统金融机构正是纽约金融科技繁荣的动力源泉。华尔街巨头们追求技术创新,以保持自身竞争力。摩根大通专门设立技术中心,聘用约4万名技术工作者研究大数据、机器人和云基础设施,技术预算达96亿美元,占其总收入9%。他们开发的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几秒内就能将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36万小时做完的工作完成。金融巨头的需求同时带动了初创企业的生长。原摩根大通女投行家布莱斯·马斯特斯(Blythe Masters)出任纽约初创企业“数字资产控股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的CEO,试图利用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来降低银行业的后台成本。可以说,纽约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独角兽的最佳孕育场。

纽约主要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及其类型

潮流二:向市场生长——楼上孵化器,楼下普拉达

科技产业已经从制造电脑、互联网的基础框架,向制造消费品过渡。用科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科技使生活变得更有趣,不仅依靠技术取胜,更需要服务理念的创新和资源整合意识。“在硅谷会接触到顶尖的工程师,但也只有顶尖的工程师而已。”从硅谷搬到纽约的创业队伍说。

而在纽约,每天有600万人口进出,能接触到非常多的客户类型,容易产生贴近市场的思维。“如果想打造一个天马行空的计划、大胆夸张的前瞻展品,可以在硅谷专心地打造;但是如果想要有人性化的设计思维、贴近市场、打造解决市场问题的产品,那么应该在纽约。”

“楼上孵化器,楼下普拉达”,是纽约科技存在的典型形态

1) 纽约,科技所需要的最大城市实验场

纽约的人口密度与多元性是这座城市的巨大资产。截至2014年,纽约市大约有849万人,纽约大都市圈则有2000万人左右。特大都市的人口密度带来了更大的市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人口和商业的市场样本。

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LBS)的手机服务网站。2009年3月Foursquare在美国上线,2010年8月30日,官方数据显示,该公司用户已经突破300万。孵化器 TechStars纽约分支的主管大卫·蒂希(David Tisch)在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的采访中说一针见血的地指出:“人口和商业的密度会影响到商业模式的类型。像纽约这样的大都市,每个地铁站点都拥有不同的人口特征,这样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像Foursquare这样的公司诞生和发展在纽约。”

2) 纽约,带来科技商机的“问题”发生器

繁华的老城中心,已经成为城市“问题”的发生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城市问题的样本——很多大公司也看到解决城市问题而带来的商业机会,比如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目光投向城市领域。

在纽约,为了给数量庞大的上班族解决餐饮问题,诞生了净菜(ready to Cook)电商蓝围裙 (Blue Apron)。针对追求生活品质但时间紧缺的纽约客,蓝围裙的核心理念是“在家就能快速烹调出米其林餐厅水准的菜品”,通过“卖菜谱而非卖原料”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推荐时令食谱,并与当地农民建立合作关系,配送精确分量的新鲜食材,还有搭配红酒选项。2012年成立于纽约的蓝围裙目前市值约19亿美元。

蓝围裙,2012年成立于纽约

如果说,科技潮流的驱使让纽约具备了打造美国“新科技之都”的天时,那么主动进行城市更新,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在纽约中心城区生长,则是纽约政府为“新科技之都”而用心打造的“地利”。

1) 基础设施更新

在基础设施改善上,纽约政府率先推行管线改造计划。利用曼哈顿34大街南面和布鲁克林商业区地下总计280km长的旧管道,安装光纤线路,进行高速数据传送,让纽约成为全美国宽带光纤铺设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通过LinkNYC项目,将路边的传统电话亭改造为Wi-Fi服务站,使纽约实现全域Wi-Fi覆盖,为纽约客提供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免费无线网络。

LinkNYC分布地图

LinkNYC Wi-Fi服务站

更重要的是,2014年纽约市政府与IBM合作发起“数字纽约”(Digital. NYC) 计划。在发起仪式上,时任纽约市长的白思豪(Bill de Blasio)表示:“科技正推动着纽约市各行各业的创新——从时尚、金融到制造业,这使得建立一个数字社区中央平台变得更加迫切。” “数字纽约”能为初创企业汇集整个地区的相关创业信息,包括纽约所有的科技公司、初创企业、投资者、创业孵化器、工作间、活动及招聘信息,是纽约市的在线创业服务中心。

Digital. NYC网站提供的科创地图

2) 人才更新

对于纽约的科创公司来说,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资源。由于缺乏顶尖的工程类院校,“没有工程师,没有程序员”是制约纽约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于是,纽约市政府发起“高科技人才输送管道”项目,致力于人才的短期培养,把纽约居民培养为高科技公司的理想员工。这个项目的范例之一是熨斗学校(The Flatiron School)。成立于2012年的熨斗学校被誉为“编程学习领域的哈佛商学院”,与传统的培训项目不同,该学校像教授创意写作一样教授编程课程,完全不需要任何经验。通过12周的全日制编程培训,结业学员将成为完全称职的Web程序员。

熨斗学校

超模Karlie Kloss是熨斗学校学员之一

在人才的长期培养上,纽约实行“纽约市应用科学”计划,其核心是通过大力吸引世界顶级理工院校来共建大学和科技园区,培养优秀的应用科学人才.

2012年,纽约市政府宣布引进康奈尔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在罗斯福岛共建一个大学园区和初创企业孵化器——Cornell NYC Tech,以媒体、医疗和环保三大领域为核心,设立计算机、电子工程、生物医学等20多个专业,计划每年培养约2500名硕士和博士生,弥补纽约在应用科学领域的短板。

Cornell NYC Tech

3) 空间更新

新经济需要新容器——为此纽约着力改造正在衰退的城市空间,以匹配正在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而这不仅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也需要打造活力而又鼓励参与的公共场所,激发创新人群的灵感。同时,还要将办公室里进行的科技革命反映到街道上,使科技更加显而易见。

布鲁克林科技三角区布鲁克林市中心、海军造船厂和桥下艺术新区三个片区组成

布鲁克林科技三角区为例,一系列城市改造计划使这里成为纽约科创产业增长最为迅速的片区,也是曼哈顿之外纽约市最大的科技产业集群。在桥下艺术新区,纽约市经济发展组织联合纽约大学POLY理工学院发起“DUMBO孵化器”项目,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工作场所,引发了整个片区向科技创新方向转型。

工业时代的仓库厂房经过改造重获生机,保留工业元素,融入时尚气息,呈现出现代建筑无法拥有的历史风情和文化底蕴,成为新一代科技企业的新宠。

手工艺电商平台ETSY总部,布鲁克林桥下艺术新区

在小街区之间,旧货栈被改造成创意书店、咖啡馆、设计室、古董店、小酒馆,成为人流交汇之地。在改造后的公共绿地上,时尚雕塑与百年建筑相互辉映,成为创意工作者沟通交流、激发灵感的活力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布鲁克林科技三角区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调性鲜明的科技界面,使科技对所有人显而易见,以开放办公地和创新活动场,将室内进行的科技创新体现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上,以形带神,最终带动创新枢纽的真正形成。

布鲁克林桥下艺术新区

综上所述,高度聚集、高度多元的纽约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最好的土壤。一方面,发达复合的传统产业正在为科技提供新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大都市的人口密度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最佳试验场和城市“问题”的发生器。同时,城市更新也通过提升空间质量也推动了这一进程。如今,纽约已经成为新一代科技潮流的理想汇聚地。

科技,终究要为都市所用,科技,终究将会回归都市。

文章转载自:华高莱斯,-CONSULT

硅滩:正在崛起的全球科技创业中心

说到美国的创业中心,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著名的“硅谷”,美国人将其发展称为“西岸模式”;互联网兴起的1990年代,纽约又诞生了“硅巷”,被称为“东岸模式”。近几年,位于南加州天使之城的洛杉矶正在悄然成为美国第三大创业区,被称为“硅滩”模式。本刊特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朱学彦副研究员和张晅昱助理研究员,对“三硅”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梳理。

位于洛杉矶西区的“硅滩”(Silicon Beach),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全球新兴的科技创业中心。

据市场研究机构“新创网络公司基因组”(Startup Genome)提供的数据,综合考虑人才、公司业绩、风投资金、基础设施等50多种因素,硅滩被评为全美第三大创业区域,仅次于旧金山湾区的“硅谷”(SiliconValley)和纽约市的“硅巷”(SiliconAlley)。

硅滩不仅包括洛杉矶市区、帕萨迪纳、圣莫尼卡,还向南延伸包括了威尼斯、马里纳戴尔瑞、普雷亚维斯塔等新兴创业区域,拥有长达7公里的海岸线。洛杉矶的技术、产业正在向周边及太平洋地区扩展。

由于大部分创业公司坐落在海滩附近,这里被形象地称为“硅滩”。其中圣莫尼卡和威尼斯两地是初创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上千家创业公司构成了其创业生态系统,其中不乏独角兽企业和知名创业公司。

硅滩素描

初创企业集聚浓度高,快速涌现出大量独角兽企业;创业企业类型更具多元化,深受风险投资追捧

根据“硅滩创业企业地图”网站统计,截至2017年12月,硅滩及邻近地区拥有创业公司1145家、加速器33家、孵化器45家、联合办公机构57家、投资公司73家、咨询公司319家、众创空间17家。

硅滩拥有独特的创业生态系统,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大量优质初创公司在此创立及扩散,并涌现出大量独角兽企业 (投资界对于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的称谓)。

近五年来,硅滩及相邻地区聚集了千余家初创企业,诞生了众多独角兽企业(详见下图),包括埃隆·马斯克创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总投资11.9亿美元,估值超过100亿美元)、杰西卡·阿尔芭创办的 The Honest Company(估值16亿美元)、知名游戏“英雄联盟”的开发商“拳头游戏”(Riot Games)、提供照片分享服务的“色拉布”(Snapchat) 等。其中Snapchat的上市,打破了硅滩地区只有独角兽而没有上市企业的状况,为未来该地区的创业公司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

此外,美国科技巨头和知名科技公司也聚集在此设立办事处,包括谷歌、脸书、雅虎、YouTube、美国在线、EdgeCast Networks和MySpace等。

洛杉矶是全球媒体和娱乐中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港口之一和美国最大的制造业集聚地,发展出了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到消费品和电子产品等科技产业。洛杉矶的产业特点深刻影响了硅滩创业企业的发展。与硅谷的创业公司多为科技类不同,硅滩的创业公司更加多样化,分布在娱乐、媒体、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多行业多领域。

根据“商业银行洞悉”(CB Insights) 近期发布的 《洛杉矶技术报告》,洛杉矶地区由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初创企业在2017年上半年的交易数量达到了208笔。总体而言,洛杉矶地区风险投资交易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许多新兴行业受到青睐。近期注入硅滩地区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三大领域,去年的交易数量已达到近五年来的高点,新兴产业的投向趋势日渐显著。

创新生态

拥有多元化的城市创业基因,集聚媲美硅谷的技术人才,发挥背靠大都市、临近硅谷的腹地优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硅滩的崛起

硅滩创业生态系统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出现了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当地人才和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其典型代表就是享誉全球的科技智库兰德公司。

与硅谷相比,硅滩创业生态系统的城市根植性特征明显。硅滩地处洛杉矶西部,拥有更为多元的城市文化。同时,源于洛杉矶内生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硅滩创业企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此外,硅滩众多的城市创业社群、社交活动和丰富的专业研讨会,为科技创业人群的交流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这也为创业者、投资者等各类创业主体提供了适宜的共生环境。

在大多数人眼中,硅谷的技术型人才远多于全美任何一个地区。但据美国人口、劳动力统计局统计,目前硅谷技术人才为15.2万左右,硅滩技术人才为14.8万人左右,人才总量相当。

此外,据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硅滩附近有三所工程院校排名位于全美前十,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 和南加州大学 (USC)。总部位于硅滩的高校还包括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和奥蒂斯艺术与设计学院。高等院校和艺术设计院校为硅滩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硅滩地区每年工程系毕业生高达1万人 (硅谷大约有7500人左右),有力促进了硅滩创业高地的形成与发展。

硅滩拥有“面朝大海、气候宜人、活力迸发”的独特地理优势,历来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其多元的文化、优美的环境和宜人的气候,吸引着大批科技创业人才。洛杉矶作为全美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城市,其城市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硅滩,全球媒体帝国———好莱坞对硅滩的影响尤为明显。好莱坞与金融业素来关系密切,与好莱坞同属一城的硅滩也因此受到了众多投资人和投资基金的青睐。

此外,硅滩距离硅谷600多公里,总部在硅谷的公司在此设立分部非常便利,也因此更易于吸引硅谷的风险投资来此寻找项目。

面临问题

受高成本制约,硅滩也正面临与硅谷相同的问题——创业高成本导致许多公司逃离,硅滩也因此在迁移蔓延

由于身处海滨位置,圣莫尼卡和威尼斯的房价已居高不下,许多科技企业的发展扩建遭遇了很大瓶颈。受高成本影响,硅滩正向戴尔雷伊和赫莫萨海滩延伸,并继续吸引科技公司、风险投资和初创公司到延伸区域发展 (该地区的便利条件之一是洛杉矶机场坐落于此,这是北美西部地区最大机场)。

除此之外,附近的卡尔弗城、西洛杉矶和埃尔塞贡多也成为迁移的方向,甚至包括洛杉矶市中心、比佛利山庄和好莱坞。企业聚集在这些位于中央高收入地区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科技创业公司可能因为工资收入和高生活成本之间的差距,不利于吸引外来优秀人才。

硅滩的明星公司

Snapchat

Snapchat (色拉布) 是由斯坦福大学两位学生开发的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创办四年,现拥有1.5亿日 活跃用户,已超越推特。它每日收到的视频总量超过80亿条,与脸书相当。

截至目前,Snapchat已累积融资18亿美元。2017年3月3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SpaceX

SpaceX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由埃隆·马斯克于2002年建立,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2015年,SpaceX对一级火箭进行了成功回收,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第一。之后,他们又进行了多次火箭发射和回收实验,这项技术大大降低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

Riot Games

Riot Games (拳头游戏)由 美国一家网游开发商于2006年创办,其总部位于硅滩的圣莫尼卡。

拳头游戏旗下的代表作品为 《英雄联盟》,发行于2009年 10月,现已成为全世界在线人数最多、系统最完整的3D大型竞技网游。

2008年,腾讯获得 《英雄联盟》 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2015年,腾讯作为大股东又收购了该公司剩余股份,意味着腾讯对这家公司实现了100%控股。

专家点评

创新要聚焦汇聚、筛选、释放三种能力

屠启宇

硅谷、硅巷和硅滩分别位于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三大都市区范围 内。这三大创业中心的渐次崛起,并非偶然。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公认的顶级全球城市,洛杉矶、旧金山也是位列美国第二和第十三位的大都市,且都是进入“全球化与世界城市”权威排名前40位的一线全球城市。正是全球城市所具备的完备体系和齐全功能,赋予了“三硅”地区天然的创新创业土壤和创新要素吸引力。

面向21世纪中叶,上海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是对全球城市从理论到实践的迭代。创新成为城市关键功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入城市性质,这既是水到渠成之举,也是回归了全球城市应有的本源之义。

世界科技发展史一再证明,无论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文化艺术创新,真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是得到规模化应用 的创新。因此,具备推动创新规模化应用能力的创新中心城市才是真正的策源地。

孕育了硅谷、硅巷和硅滩的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其创新的成功秘诀从来不在于追求成本如何低廉,而是以优质创新生态系统保证创新效率最优。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劣之辨,在于“创新要素汇聚”“创新成果筛选”“创新效应释放”三项具体能力。

汇聚能力好比“创新池”,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和吸引创新人才、创新信息、创新资金乃至创新项目;筛选能力宛若一双“火眼金睛”,对于真正有价值、具潜力的创新成果、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企业能有更为精准的识别;释放能力犹如“助推器”,一旦锁定优质创新,则具备支持其加速孵化、实现跳变的资金注入、管理注入、专业服务注入、产业化等一揽子配套能力。

定位“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上海,应全面借鉴吸取从硅谷、硅巷到硅滩的经验与教训,既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更包含开放创新。要以塑造完整创新生态系统的视野,在创新的汇聚、筛选、释放三项能力上,形成难以复制的创新核心竞争力。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硅谷

Silicon Valley

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热带雨林”

“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北加州,即旧金山以南、圣克鲁兹以北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该区域以数量众多的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底,同时拥有谷歌、脸书、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甲骨文、特斯拉等引擎企业,并集聚着各类科技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形成了非常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1971年美国 《商业周刊》 首次称这一地区为“硅谷”,此后被广泛使用至今。

《硅谷指数2017》 显示,2016年,硅谷仍维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连续七年实现就业增长。2016年,硅谷地区新增就业岗位超过4.5万个,同比增长3%,新的就业岗位中增速最快的是生物科技、互联网及计算机软件设计行业。

硅谷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人才,在25至44岁的科技人才中,非美国出生的人数占比达67%,其中女性数值更高,达到76%。同时,硅谷失业率不断降低,截至2016年5月,失业率仅为3.1%。2015年,硅谷地区发明人共注册了1.9万项专利,专利数量占全美13%。2016年,共计93亿美元投向了硅谷地区的公司,为全美获得风险投资金额最多的区域。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移动产品及服务行业。

硅谷是一个具有多元创新主体、发达风险投资体系、开放包容文化氛围的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热带雨林”——这是一个更加分散的“社会网络”模型,通过建立信任、社会准则、相互联系和多样化,从而有效降低了交易的代价。《硅谷指数》 年报创始人、执行总裁罗素·汉考克在2017年浦江创新论坛上提出,硅谷的成功并非单一原因,最主要的是它创造了一种有利于创新创业者集聚和成功的环境。

“引擎企业”不断繁衍新公司

“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1951年斯坦福大学创建的斯坦福科技园成为硅谷早期雏形,斯坦福为硅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斯坦福的公共关系部门称,硅谷有5000余家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斯坦福的创意、教职工或者学生。

硅谷形成了以“引擎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共同构筑的创新网络。20世纪60年代初,从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衍生出来的仙童公司,繁衍出英特尔等引领世界信息科技潮流的半导体公司,有力地推动了硅谷成为全球半导体创新与生产中心。此后,衍生公司又不断分化裂变出新的公司,这种衍生文化在这一地区不断发扬光大。

“基石人物”扮演“物种黏合剂”

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在于社会信任。“基石人物”(机构) 具有整合力、影响力和冲击力,而其创造价值的原因在于他们是社会信任的中介。“基石人物”(机构)的工作将散落在“热带雨林”中各角落的其他物种黏合在一起,加快了创造过程,创造出更有价值、组织更大的社会构架。政府对硅谷的成功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硅谷希望政府不要过度干涉,但是政府创制了完善的法律,为解决专利、著作权、版权等争端提供了监管保护机制。

硅巷

Silicon Alley

大都市中心城区创业生态系统典范

“硅巷”诞生于互联网科技兴起的1990年代,发源地在纽约市曼哈顿第五大道和23街交汇的熨斗区和周边街区。如今,硅巷的空间范围已经从曼哈顿区和布鲁克林区的市中心区域,延伸到丹波,甚至已超越特定区域,发展成为涵盖纽约市五个行政区的科技创业区域的代名词。

这里涌现了包括互联网、新媒体、电信、软件开发、金融科技等行业的众多企业,形成了大都市中心城区独特的创业生态系统。

据Digital.NYC网站数据库显示,截至2018年1月7日,纽约市共有10080家创业企业、234家投资者或投资机构、105家办公空间 (包括联合办公)、122家孵化器和加速器。

除了数量庞大的初创企业,硅巷还拥有众多独角兽企业,如电子体育游戏商Fan Duel、互联网健康保险公司Oscar Health和在线医生预约平台Zoc Doc等,以及多家市值超过数十亿美元的上市企业,如生鲜半成品配送服务公司“蓝围裙”(Blue Apron)、手工艺品网络电商Etsy、小企业贷款P2P平台 OnDeck Capital、数据软件公司MongoDB和全球最大轻博客网站Tumblr等。

近十年来,科技创业公司创造的新增直接就业岗位占纽约市总数的58%。2017年第二季度,纽约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创业企业达成153宗交易,合计28亿美元,仅次于硅谷,位列全美第二 (CB Insights数据)。谷歌、脸书、eBay、推特以及微软等科技巨头在2011年前后纷纷在纽约开设大规模研发中心或第二总部,利用纽约当地技术人才和纽约这座城市特有的魅力吸引全球各类人才。

将科技嫁接到所有行业

硅巷一直由有创意的年轻人来驱动,他们创造出围绕着社交、广告、商贸和社区的引人注目的服务。与“西岸模式”不同的是,“东岸模式”的创业者注重把技术与时尚、传媒、商业、服务业结合在一起,硅巷几乎将“科技”

嫁接到了所有行业,如金融科技、教育科技、广告科技、健康科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硅巷创业生态系统还推动着城市更新再造。如丹波等传统工厂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完全转型为技术中心,集聚了600余家科技创业企业,高科技行业正在实质性地改变这些区域,刺激着新的发展。

硅巷近几年蓬勃发展,由诸多因素促成。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纽约市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亟待突破与转型,政府的引导和投入,为硅巷的发展提供了特别的发展机遇。政府通过减税计划、公私合营、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等举措,有效促进了大量科技企业在此兴办。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提供的政府支持更是让硅巷如虎添翼,他投入大量资源,尽力扶持纽约新创公司社群成长。

此外,纽约市市长办公室和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 (NYCEDC,非盈利性组织) 发挥了支持硅巷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市长办公室负责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NYCEDC是战略实施的关键执行者,其下属纽约市经济转型中心自2008年开始,着手研究如何促进纽约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转型相关政策。

随着硅巷的快速发展,其创业生态系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创业成本高、资本盈利压力大的硅巷创业企业,更倾向于被收购或找到尽快上市的资本退出路径,最终导致整个硅巷地区创业企业众多,独角兽和上市公司也不少,但缺乏原生的、领导行业发展的科技巨头。

来源:文汇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硅滩:正在崛起的全球科技创业中心
纽约是如何成为科技城的?
全球高科技城市排行:旧金山、纽约、洛杉叽位居前列
关于创新生态的16个真相
为什么荷兰会成为“新硅谷”?
中国科学报:黄涛 胡雅洵 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十个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