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人会谈“色”色变?


撩教主今天要和大家聊点色色的话题
噢,不,应该是有颜色的话题
 

说到颜色嘛,各位撩友都能随便说出几个:
红、黄、蓝、绿、青,都是咱们司空见惯的颜色

不过,每一个颜色的背后
总有几个奇葩的故事

比如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无比迷恋的“皇家紫”
是用大量腐烂的贝类泡在尿液里熬出来的


又比如1925年到1964年间
某种常用的棕色颜料
从埃及木乃伊身上提炼出来的
被称为“木乃伊棕”

后来因为没有足够的木乃伊,可供制造
商碾磨成颜料,才彻底消失。

这些故事虽然够猎奇
但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

作为一个从来不装B的亲民boy
教主就聊三个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日常颜色用语
给撩友们涨涨姿势
 



1


“黄色小说”、“黄色网站”都是政府“扫黄打非”的对象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黄色原本是“帝王之色”
怎么就成了污污的代名词了呢?


这都和新闻界的一位大神级人物有关
他的名字叫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
 

先来说说普利策这个大牛人:
这位报业巨头对报业的创新贡献
就相当于乔帮主对智能手机的贡献

而他出钱设立的“普利策新闻奖” 
(今年恰好是第100届)
相当于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在普利策出来创业的时候
正值美国的南北战争前(1860年)

由于教育普及度低,加上印刷技术落后
看报纸是一件逼格很高的闲事儿


当南北战争一打响,不光是精英
普通百姓也想通过媒体了解最新战况

加上当时印刷技术在战争期间突飞猛进
从技术层面给报纸的平民化提供了大大滴可能

就在这个非常时期
眼光独到的普利策意识到
百姓才是报纸的吸金主力

所以从内容上迎合普罗百姓
请来漫画家R.F.奥特考特
在自己买下的《纽约世界报》里面
刊登他的连载漫画《黄孩子》(《the Yellow Kid》)
 

在报纸上刊登连载漫画
在当时来说是破天荒的创举
《黄孩子》连载的第一天,5月5日
后来成为了美国的“漫画家日”


连载漫画说的就是
黄孩子每天在纽约平民区遇到的事情

当中经常会出现抢劫、打架
偷窃、下三滥等各种事情


虽然和以前阳春白雪的精英报纸新闻格格不入
《黄孩子》却受到了大众的热烈追捧
销量一路狂奔,普利策声名大噪
 


正所谓树大招风
当时有位普利策的粉丝——哈佛学生赫斯特
来到《纽约世界报》实习


虽然他敬仰普利策
却未打算做他的追随者
而是想超越这位报业巨头

赫斯特在实习过后的短短几年间
凭借过人的经营能力和家里的财政支持
办了一份《纽约日报》

还堂而皇之地租用普利策的大本营
世界大厦的其中几个办公室做报社,为的就是


当时在一天之内
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精英骨干
全员倒戈,投入赫斯特门下
其中就包括《黄孩子》的画家奥特考特

试想一下,奥特考特对于普利策来说
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大V

没了他和他的《黄孩子》
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点击量”一落千丈
普利策的心理阴影面积估计覆盖了整个美国


普利策的应急方案
就是聘请另一位漫画家继续画黄孩子专栏

一时之间,纽约市“满城尽是黄孩子”
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旗号
为了抢销量,大肆刊登耸人听闻的
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

隔岸观火的其他记者就一语双关
将两家报纸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
“黄色新闻”(the yellow press)
 

民国初年,“黄色新闻”这个词首次传入中国大陆
那时候的百科辞典上,还是将黄色新闻解释为
“报纸上所记载关于盗窃、风化及
其他一切足以迎合一般人低级趣味的新闻”

上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风靡一时的《良友画报》

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
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人们从压抑的战争中缓过头
萌生了争相享乐的风气
色情文化一度泛滥成灾



当时轰动一时的八卦新闻
莫过于有杂志报道作家丁玲“恋爱成功”的消息
称之为“赤色圈里的黄色新闻”

 丁玲与胡也频和冯雪峰二人公开三角恋
还打算在杭州西湖边


成为当时小报上的热门人物
色情意味得到了充分凸显


另外,一些半懂不懂的学者和媒体
就把来自美国的“黄色新闻”当成时髦词汇
用来批评当时污污的“城会玩”,并沿用至今了
 


2


相比“黄色新闻”这个“进口货”
接下来咱们聊个made in China的颜色产品


在中国,绿帽子是专门为男性准备的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非常时尚
在穿着上讲究颜色搭配

比如在唐代
衣服的颜色成了区别屌丝和高富帅的重要手段:
三品官阶以上为紫色,五品官阶以上为红色

至于六七品以下的芝麻官
就是穿各种各样的绿袍

可见绿色在中国本来就有低人一等的含义


而绿色和帽子扯上关系
是在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入侵中原时开始的

蒙古人天性豪放,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
光天化日就可以马上在草地上做羞羞的事情


但是等到挥军南下进入中原
发现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竟然比他们更开放
遍地都是红灯区


为了方便管理
入侵中原的蒙古统治者规定

这些卖肉的妹纸必须穿紫色的衣服
而在妓院里上班的男人必须带绿色头巾
 


等到明太祖朱元璋收复中原
对人民着装要求更严谨

加上朱总出身贫寒
特讨厌好吃懒做的人


例如娶了妓女们的汉纸
朱总就觉得让自己的女人卖身
一定是吃软饭的辣鸡

所以他规定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带绿头巾
而且走路时不能在马路中间
只准在马路左右两边贴墙而过


就这样,苦逼的绿头巾越演越烈
渐渐升级为“绿帽子”
专门用来形容妻子红杏出墙的男人

于是,凡是顶在头上的绿色物件
甚至连绿色,也成为了中国男人心中的痛



3


大家经常在娱乐新闻里面看到
哪个明星和谁谁谁又闹出绯闻,闹得满城风雨

实际上,“绯闻”这个词大有来头


早在古代,“绯”这个字就是红色的意思
很多时候用来形容桃花的颜色

这种红色并非亮瞎眼的大红色
而是带有娇嫩的粉红色


而桃花在咱们传统里面有特殊的意义
毕竟桃花盛开在四五月间,正是万物生长
各种动植物忙着嘿嘿嘿的交配季节
所以说到桃花
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新生命孕育的春天
同理,旧时的妓院也常以“春x楼”命名

“春”这个字本来就有情色的含义
“桃花”就是春天这种色色的含义的吉祥物

所以绯闻又称为桃色新闻,就是这样延伸出来的


例如唐代诗人崔护一首《题都城南庄》写道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
里面的“人面桃花”就是形容女子羞羞的笑脸

至于为什么笑成这样,教主在这里表示





 
开撩
微信:upliao

让你的生活更撩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污!这个羞耻力Max的颜色竟然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用黄色代表色情?
虽然黄,可我们不“污”!
好好的黄色,怎么就变污了呢? | 意外
老祖宗都爱搞“黄色”,现在怎么不让了? | 循迹晓讲
“你提供照片,我提供战争”,黄色新闻如何参与挑起美西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