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感冒的那些事儿【己安先生讲伤寒】

中医教学栏目:优酷搜索「小道经方」

【导读】

坚持碎片化的学习,坚持学习伤寒论,您也可以成为好中医,hold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原文第二条

第二条,“太阳之为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必然符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前提。恶风:轻轻的怕冷;脉缓:不是缓脉的意思,指的是脉浮,但是力度不是很大,与紧脉(太阳伤寒脉象)相对应。

把脉象按照节律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缓脉;比缓脉快的叫数脉;比缓脉还慢的叫迟脉。

原文第三条

第三条“太阳之为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恶寒:比恶风重,身上起鸡皮疙瘩,盖被子、穿很多衣服都觉得冷;体痛:津液郁于表,身上有疼痛感,关节处疼;呕逆:抽掉胃气于表,导致胃气虚,出现吐的情况;脉阴阳俱紧:津液郁于表,脉浮紧。

为何会恶寒?

因为整个体表处于封闭的状态,为了抽掉更多的元气过来祛邪外出,而寒是一个警报器,越冷越会抽掉元气过来抗邪于表,就导致了恶寒的状态。

原文第四条

第四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静:脉没有变化,脉仍然是浮紧;颇欲吐:干呕、干哕,想吐还吐不出来,说明传入少阳经;躁烦:足字旁这个躁代表的是身体活动(烦躁:烦在前,强调心理活动),行为举止上坐不住,比如抖腿等,强调的肾气不足,病邪从太阳直中少阴;脉数急者:有热,津液不充盈,是阳明实热证现象,说明病邪入阳明。

原文6.1条

第6.1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条文虽然开头指出太阳病,实际是为了让我们建立一个联系:看上去像太阳病的,未必就是太阳病,太阳病必然符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条首先是不恶寒,尽管发热,但是有口渴的现象,而这种病称为温病。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经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说中的“感冒七天就会好”,背后是这个理儿【己安先生讲伤寒】
伤寒论原文
第39 讲 阳明病纲要
《伤寒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连载(1)
伤寒论原文mp3朗读第18辨不可吐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 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