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了7天不治自愈是真的吗?看郝万山教授怎么说!

导读:常有人说感冒了7天不治自愈,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中医大家郝万山教授从《伤寒论》里面寻找答案吧!

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

文 / 郝万山

一、太阳病的分类

由于人体的体质有不同,感邪的性质有差异,所以在临床上就出现了外邪伤人的表证阶段的不同类型。随后,《伤寒论》在第2条、第3条、第6条提到了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和风温的问题,这四个证候都是表证初起阶段的临床表现。后世医家认为是温热邪气伤人体表的阴液,跟风寒邪气伤人体表的阳气不同,(风寒)伤体表阳气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太阳病,(温热)伤体表阴液的就不应该叫做太阳病了,而应该叫做手太阴温病。但是仲景那个时代,对温热病伤人阴液的病变的辨证论治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或者说,《伤寒论》现存的本子里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那个时候呢,他仍然用太阳病这三个字来说明这一个外感温热邪气的初起的证候。

中风、伤寒、温病、风温这四个证候都以发热为主要特征,都是因为外邪所造成的:

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这是太阳中风;

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的,这是太阳伤寒;

发热而渴、不恶寒的,这是太阳温病,我们今天就直接把它叫做温病就可以了;

高热、汗出而热不退的,这叫做风温。

这四类证候的特征,我们应当学会区别。

《伤寒论》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病发于阳”有一部分注家认为是三阳,病发于三阳,是阳证,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也就是说,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证候应当是阳证,应当是三阳病。

阴呢?就是指的三阴,指的阴证。以恶寒为主要特征而不发热的,一般来说是三阴的病,是阴证。发热和恶寒,是外感病病程中最常见的两种证候,所以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是阳证,以恶寒为主要特征的是阴证

二、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能7日自愈

《金匮玉函经》也是把它放在第一条的,可是问题是这个认识和后面这句话结合起来的话,“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发于阳,是阳证,要七天才能好,如果是阴证的话,六天就可以好,这和临床的实际不相符合,因为阴证是真阳衰微的证候居多,常常是不去治疗的话,它很难自愈,怎么发于阴六天就可以好呢?

所以如果和后面的话结合起来的话,人们就对刚才的认识产生了动摇,于是乎就出现了第二种认识:“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太阳病确实是发热恶寒同见,发于阳就是发于太阳,符合临床实际,符合《伤寒论》对于太阳病的认识;“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少阴病,特别是少阴寒化证,在它的早期阶段,没有发热,只有畏寒踡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还有但欲寐这样的真阳衰微的证候。

所以说发热恶寒是太阳病,无热恶寒是少阴病,也符合临床实际,但是如果和后面的话结合起来,说“发于阳者,七日愈”,太阳病确实它的自然病程是七天,而少阴病,特别是对于真阳衰微的这种少阴寒化证,它六天绝对不能自己好,如果不积极救治的话,肾阳越来越虚,最后可能会导致亡阳而死的这种不良后果。

所以少阴病,它六天不能自己好,这种解释和后面的七日愈、六日愈的问题又不相符,于是又有人想出了第三种解释方法,说“发于阳”是发于太阳中风,因为风为阳邪,太阳中风证是风阳之邪伤卫阳,这就叫做发于阳,所以它起病之初,“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就见到了发热、恶风寒,这是风阳之邪伤卫阳,就叫做太阳中风证;“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阴是指的太阳伤寒,原文第3条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在它的起病之初,对于太阳伤寒来说,它就是无热恶寒,所以说发热恶寒是太阳中风的初起阶段,无热恶寒是太阳伤寒的初起阶段,和临床实际情况也相符合。

如果我们结合后面的话,“发于阳者,七日愈”,太阳中风证七天可以好,它的自然病程一般来说是七天,“发于阴者,六日愈”,对于太阳伤寒来说,别看它寒邪闭表,无汗高热,这个病,它的病程要比那个自汗出的那个病的病程要短,它倒容易好,如果结合后面的这两句话,我觉得发于阳是发于太阳中风,发于阴是发于太阳伤寒,更符合整个原文的意思。

因此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很可能就是专门辨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初起的一个条文,只不过这样解释,好像把这个条文的指导意义给降低了,因为有的人把它作为指导辨阴阳的、把它上升到辨阴证阳证的总纲,这个纲领就比较高一些,所以这三种观点都供大家参考。

病发于阳,阳数足了,病就好了;(伤寒病)病发于阴,阴数六,阴数足了,够六天了,病就好了。这是古人对外感病自然病程为什么是六天、七天可以自愈的一个理论的认识。

在事实上,是不是这样,我们接着再往下看。

《伤寒论》: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这里所说的太阳病,或者是中风,或者是伤寒,它有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这里是以头痛代表太阳表证的所有的症状,没有经过治疗,也没有发生合并证和并发证,到第七天的时候,太阳病自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以行其经尽故也”。什么叫“行其经尽”,就是说这个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

有许多疾病,它属于自限性疾病,比如说病毒感染,它就属于自限性疾病,你不用去治疗,只要没有发生合并证和并发证,而机体的康复和抗邪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到了一定的时间,它可以自己好。

比如说病毒性肝炎就是这样,特别是甲肝,你不用去治疗,你就是喝凉开水,只要护理好,没有发生严重的合并证和并发证,一定的时间它自己会好。病毒性感冒也是这样,所以在汉代,在自然界没有人类污染的情况下,许多(疾病)的病程有明显的自然节律,张仲景这一条就是记载的太阳病的七日节律。

三、医生的责任是及时治疗,截断病程,减少病人的痛苦

有一次,我在学校讲课,讲到了外感病的自然病程是七天,过了几天呢,我上医务室办别的事,我听隔壁的一个大夫在和一个学生对话。

他说“你感冒多长时间了?”

“我感冒三四个星期了。”

“这么长时间,你怎么不来看?”

学生说:“我们《伤寒》老师说了一个感冒七天能自己好,我就等了七天没有好就变成嗓子痛了,我想再等七天吧,结果又等了七天,嗓子痛没有好,有转成咳嗽了,我想再等七天能不能好呢?实在忍受不了了,我就来看了。”

医务室大夫说:“是哪个老师跟你们这么讲的?”

结果他就把我给“出卖”了,说“是我们《伤寒》教研室的郝万山老师。”

我正好在隔壁,和医务室主任在谈另外一件事情,我一听背后在说我的名字,我就过去了,一看,就是我正上课的那个班的同学,那个女同学一看见我,脸刷就红了,我说“你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我讲完这段话之后,我下面还有一段话,我说医生的责任不是等待、观望,而是及时治疗,截断病程,减少病人的痛苦。我说我说这段话的时候你听见了吗?

她说:“老师,我睡着了。”

所以我常常怕学生听完前面忘了或者没有听见后面,因此呢,我在每次讲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要强调外感病的自然病程,特别是病毒感染是七天,如果七天高烧不退,你看那婴幼儿常常是这样,七天高烧不退,那你就等第十三天,等他十四天,如果第十三天、十四天还是无名高热不退,那差不多到二十天、二十一天才能够退。

所以不是有个医院就报道吗,他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了无名高热,持续高热二十一天,这一报道,我们就明白,不是他们治好的,是人体的自然病程结束了。所以你要及时(合理的)用中医中药治疗,它就能够截断病程,减少病人痛苦。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朱玉玺

审核:汪金凤

版权申明:文章和配图的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1
郝万山讲《伤寒论》笔记 第九集
卷四1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篇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太阳病之温病
《伤寒论》笔记(1——10条)
悟道张仲景之六经皆中风的涵义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