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胸痹 胸部闷痛痛彻背喘息不得卧②

     三、证治分类

   1.心血瘀阻证   

症状——心胸疼痛,如刺如绞—淤血阻滞,心脉不通

    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瘀血属阴,以阴加阴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瘀血阻于心经之脉络,脉络不通

     暴怒或劳累后加重—怒则气逆,气滞血瘀加重;劳则气耗,气虚不能运血,血行淤滞

      胸闷—瘀血痹阻,气机不畅

      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血瘀脉络之征

证机概要——血行淤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本方祛瘀通脉,行气止痛,用于胸中瘀阻,血行不畅,心胸疼痛,痛有定处,胸闷心悸之胸痹

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

          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 (生地“逐血痹”《本经》,凉血消瘀《本草降香、郁金—理痛 求真》)      

 加减——

①瘀血痹阻重症,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降香、丹参

②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 加沉香、檀香、筚拨③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桂枝或肉桂、细辛、高良姜、薤白;或人参、附子

④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益气活血:

用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重用人参、黄芪

临证备要——本证在临床上可选用如下活血化瘀药物:三七、川芎、丹参、当归、红花、苏木、赤芍、泽兰、牛膝、桃仁、鸡血藤、益母草、水蛭、王不留行、山楂、丹皮等;

并据临床情况配伍益气、温阳、散寒、化痰、理气药物。

活血化瘀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治法,但不可不加辨证,一味地活血化瘀。

其瘀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寒凝、气滞、痰浊、气虚、阳虚等,故临床当注意在活血化瘀中配伍散寒、理气、化痰、益气、温阳等药物。

注意选用养血活血之品,慎用破血攻伐之品,以防伤正气。

    2.气滞心胸证           

脉不和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作痛无定处—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胸阳失展,血

        遇情志不遂时诱发或加剧—气机郁滞加重脘胀嗳气,时欲太息,或得嗳气、矢气则舒—肝气横逆,犯其脾胃     

苔薄或薄腻,脉细弦—肝郁气滞之象

     (临床特征:痛、闷、胀、走)

病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疏肝理气,适用于肝气郁滞,气滞上焦,胸阳失展,血脉失和之胸胁疼痛等

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

香附、陈皮—理气解郁

川芎、赤芍—活血通脉

加减——

①胸闷心痛明显(气滞血瘀)—合用失笑散或丹参饮

②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丹栀逍遥散加减

③便秘重者—加当归龙荟丸    

临证参考——常用芳香理气药物:木香、沉香、檀香、降香、延胡索、砂仁、厚朴、枳实、枳壳。

 ✔✔     3.痰浊闭阻证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微—痰浊内阻,痹阻心脉,气血不能正常流通

        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湿偏盛

        遇阴雨天诱发或加重—痰为阴邪,阴乘阳位,胸阳不展,气机不利

        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痰湿困脾,气机不畅,纳运失职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痰湿内盛之象

    (痛、闷、胖、痰)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两方均能温通豁痰

          前方偏于通阳行气,用于痰阻气滞,胸阳痹阻者

          后方偏于健脾益气,豁痰开窍,用于脾虚失运,痰阻心窍者

常用药——栝楼、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

          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加减——

①痰浊郁而化热—黄连温胆汤加郁金

        ②痰热兼有郁火—加海浮石、海蛤壳、黑山栀、天竺黄、竹沥

        ③大便干—加桃仁、大黄

        ④痰浊与瘀血并见者—合桃红四物汤

临证备要——

①此型常用药物:天竺黄、天南星、半夏、栝楼、竹茹、苍术、桔梗、莱菔子、浙贝母。

②痰浊每因过食肥甘,贪杯好饮,伤及脾胃,聚湿生痰;痰为阴邪,其性粘滞,易伤阳气,阻滞血行,而致气虚阳虚、湿浊痰阻。治疗应着重健运脾胃,在祛痰的同时,配伍健脾益气之品,以消生痰之源,痰化气行,则血亦行。必要时配以益气温阳之品。

     4.寒凝心脉证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阴寒内盛,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寒为阴邪

        心悸,胸闷气短,手足不温,冷汗出,面色苍白—寒凝胸中,胸阳展,心气痹阻,营血运行不畅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阴寒之象

    (痛、悸、冷、汗)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两方均能辛温散寒,助阳通脉

          前方—重在通阳理气,用于胸痹阴寒证,见心中痞满,胸闷气短者

          后方—温经散寒为主,用于血虚寒厥证,见胸痛如绞,手足不温,

  冷汗自出,脉沉细者

常用药——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

          栝楼、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

          枳实、厚朴—理气通脉

          大枣—健脾和营

备选方——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无休 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乌头赤石脂丸加筚拨、细辛、高良姜

            乌头——雄烈刚燥,散寒通络止痛

            附子、干姜——温阳逐寒

            川椒——温经下气而开其郁

            赤石脂——固涩收敛心之阳气(含丰富的镁离子,能启动Na+-K+泵,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

加减——

①胸痛并有瘀血之象—加川芎、赤芍、降香、乳香、元胡、筚拨

        ②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临证备要——本证当以芳香走窜、温通行气类药物治疗为主:桂心、吴茱萸、

            干姜、麝香、细辛、蜀椒、丁香、木香、安息香、苏合香等,近几年研制的喷雾剂、含化剂等速效、高效制剂,可用于急救。实验研究证实,芳香温通类药物大多含有挥发油,具有解除冠脉痉

挛,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作用,同时对血液流变性、心肌收缩力均有良好的作用。

但此类药物具有辛香走窜之弊,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阳气。

    5.气阴两虚证

症状——心胸隐痛,时作时止—思虑劳伤,或劳累疲乏,耗损气阴,血行瘀滞

        心悸气短,动则益身甚— 心气不足,动则气耗

        伴倦怠乏力,声低气微,面色光白—心脾气虚

        易于汗出—汗为心液,气虚不摄

        舌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细缓或结代—气阴两虚之象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两者均能补益心气

          生脉散—长于益心气,敛心阴,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

          人参养荣汤—补气益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

           肉桂—温通心阳

           麦冬、玉竹—滋养心阴

           五味子—收敛心气

           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加减——

①兼气滞血瘀—加川芎、郁金(行气活血)

        ②兼痰浊—茯苓、白术、白豆蔻(健脾化痰)

        ③兼纳呆、失眠(心脾两虚)—茯苓、茯神、半夏曲、远志、柏子仁、

炒枣仁

备选方——

①心脾两虚(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纳呆)—养心汤加减: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当归、川芎。

②以心气虚为主者—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或易桂枝)、丹参、当归、淮小麦、大枣

临证备要——常用补心气药物: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

药理研究

            证明,黄芪能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对中毒和疲劳而衰竭的心脏,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尚能使冠状动脉和肾动脉扩张。

            生脉散有正性肌力的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缺血状况,减少心肌耗氧量

    6.心肾阴虚证

症状——心痛憋闷时作—素体阴虚,或思虑劳心过度,耗伤营阴,心肾阴虚,水不济火,虚火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虚烦不眠—虚火扰心,心神不安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阴亏虚

        口干便秘—大肠津亏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阴虚火甚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扰,心失所养,心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喝炙甘草汤加减

 两方均为滋阴养心之剂

          前方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者

          后方以养阴复脉见长,主要用于气阴两伤,心动悸,脉结代之症

常用药——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清热

           天王   人参、炙甘草、茯苓—补益心气,寓从阳引阴之意

           补心   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化阴敛汗

           丹     丹参、当归身—养心活血而通心脉

          桔梗、朱砂—引药如经

           炙甘   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缓急养心

           草汤   人参—益气健脾

                  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滋阴补血

加减——

①阴不敛阳,虚火扰神(虚烦不眠,舌尖红少津)—酸枣仁汤以清热

除烦安神,不效者,黄连阿胶汤

        ②风阳上扰—珍珠母、磁石、石决明、琥珀粉

        ③心肾阴虚兼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干咽燥,

                    —左归饮(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⑤兼气滞—加绿萼梅、玫瑰花、合欢花、金铃子、延胡索、栝楼

      7.心肾阳虚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阻

        动则更甚— 动则气耗

        自汗—气虚不能敛汗

        面色光白 ,神倦怯寒,四肢欠温—心肾阳虚,形体失温

        四肢肿胀—阳虚水停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而迟—脾肾阳气不足之征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淤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两方均能补益阳气

          参附汤—大补元气,温补心阳

          右归饮—温肾助阳,补益精气

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

          附子—温补真阳

          肉桂—振奋心阳

          炙甘草—益气复脉

          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加减——①伴气滞血瘀—薤白、沉香、降香、檀香、砂仁、香附、鸡血藤

                        泽兰、红花、桃仁、延胡索、乳香、没药

        ②阳虚寒凝心脉(心痛较剧者)—鹿角片、川椒、吴茱萸、筚拨、良

                                       姜、细辛、川乌、赤石脂

        ③兼水饮上凌心肺(水肿、喘促、心悸)—真武汤加汉防己、猪苓、

                                               车前子、北五加皮

        ④阳虚欲脱厥逆者—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注射液40-60ml+5%250-

                           500ml静滴

临证备要——①李明富:阳虚心痛治宜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一般常选用党参、

            黄芪、白术益气扶正,病情较重者加红参或人参;肉桂、附子、

            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鹿茸等温经散寒,

            温肾助阳;川芎、丹参、莪术、当归、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

            ②陈可冀:老年人心肾气虚或阳虚,不能温润五脏,温煦心阳,

            故心痛发作时,疼痛症状可以不重,但体乏无力,畏冷胸闷,气

            短自汗却可能较甚,予保元汤补益心脾肺肾诸脏,冲服细辛、沉

            香各0.5克常有较好效果。老年人舌质紫黯,有时可见瘀斑,其

            心绞痛者出现率较高,可用保元汤冲服复方血竭散(血竭、沉香、

            琥珀粉、冰片、三七、元胡)起补虚、理气、活血、定痛作用。

      其它疗法

    1.速效救心丸  川芎、冰片等组成。活血理气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每日3次,每次4-6粒。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

    2,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每服1-4丸,疼痛时用。

    3.苏冰滴丸  苏合香、冰片等组成。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真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每服2-4丸,每日3次。

    4.冠心苏合丸  苏合香、冰片、朱砂、木香、檀香组成。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等,也可用于真心痛。

     急性发作期以消除疼痛为首务,可选用或合并应用如下措施:

    1.寒证心痛气雾剂(香附、肉桂等)   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心痛苔白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2.热症心痛气雾剂(丹皮、川芎等)  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用于心痛苔黄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3.麝香保心丸(麝香、蟾酥、人参等)  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含服或吞服1-2粒。

    4.活心丸(人参、五灵脂、麝香、熊胆等)  养心活血,益气强心。每次含服或吞服1-2丸。

    5.川芎嗪注射液4-120mg+5%500ml,静滴,日1次;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ml+10%500ml,静滴,日1-2次;参麦注射液100ml+10%250ml静滴,日1次,不仅对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效,且对心绞痛也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杨继荪经验集【医论医话〈冠心病证治经验〉】
第二节 胸痹心痛
🌟【胸痹—常见证型及选方用药】胸痹既是...
胸痹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证治分类
胸痹的辨证论治
认识胸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