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史锁芳教授,为您带来夏季养生方略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暑热天气里,人们常常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胸腹胀闷、体重减轻等症状。很多疾病也会伴随着高温,向我们袭来。我们该如何顺应炎热的气候,进行自我养护调理、平安度过盛夏呢?《民生开讲》隆重邀请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肺病教研组组长史锁芳教授,为您带来夏季养生方略,帮您安稳无忧度过夏季。系列节目,敬请关注。

 

      【本期开讲嘉宾】史锁芳,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肺病教研组组长。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20余年,对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内科杂证的经方治疗以及亚健康的中医调养等有较深研究。

 

====================================================================

 

      亚健康是现代中青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状态,这些人往往是身体不适,到医院去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却没有发现阳性的异常指标。

 

      亚健康的一个特点是表现在身体方面:疲劳、乏力、失眠。另一个特点则表现在心理精神方面:精神恍惚、健忘、紧张、注意力下降等。

 

      严格意义上来说,肥胖人群已经不属于亚健康状态了,而是属于不健康人群。因为肥胖者往往伴有三高等各类指标异常,已经是疾病状态了。

 

      亚健康会使人的工作能力、社会适应力的下降。而且目前各地频发的“过劳死”现象,也和亚健康有关。而临床学家分析,亚健康、心理等因素对肿瘤的发病也有极大关系。

 

      理论认为,人的年龄一般能够活到100~120岁,这是与哺乳动物的生长周期相关的。

 

      虽然人在理论上能达到120岁的高寿年龄,但是实际上,外在环境、饮食状态、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削减我们的寿命。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44岁以下都算年轻人,45~59岁为中年人,60岁以上才算老年人。其中60~74岁年龄段,只是“年轻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人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人。90岁以上的高寿者,则属于长寿老人。

 

      目前我国的癌症发病率非常高,平均每天有多达8500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位癌症患者去世。

 

      我们每个人要想自己健康,一定要注意释放、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且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膏粱厚味的摄取。还要多进行身体锻炼,多做运动。

 

      “天人相应”是《黄帝内经》当中非常重要养生的理念,从外界来说,一年四季不同的气侯特点,对我们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所以中医的养生就特别强调“顺势而为”,要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来养生保健,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时令养生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

 

      夏季有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一般来说,每年5月5日是立夏,7月22日前后是大暑,这段时间叫做“夏三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夏令”。

 

      每年从6月14日入梅,7月9日出梅。这段期间暑热加湿热的气候非常明显。

 

      夏季的气候非常特殊,兼具“暑、湿、燥”三种特点,这三者都属于中医六气致病学说里的因素。因此人在夏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患病,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小满是从春天向夏天过渡而来的节气,气温逐渐增高,天气开始热起来。但又会突然降雨,造成气温骤降。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们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防止感冒。

 

      芒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潮”、“湿”,这个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人也会特别不舒服。此时应该注意保护脾胃,因为潮湿特别容易损伤人的脾胃,有些小孩还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

 

      夏至是6月21日交节,从这一天起才是真正进入夏季。这一天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非是最热的时候,而是阳气最盛之时。从这天开始直到大暑,就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间段。

 

      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季人体旺盛的时候,通过各种干预方法,提振人体阳气,消除寒邪。使本来在冬天发生的疾病不发作,或少发作。

 

      小暑是7月6-8日交节,气候特点是暑热、暴雨,会使人感到疲劳、心烦。所谓“暑伤心”、“暑伤气”。

 

      苦夏主要是由于夏季的暑、湿、燥,特别是暑、湿,损伤了人的脾胃,导致人疲乏、没有食欲,身体机能下降。中医认为,这是“脾虚失于运化”的表现。

 

      对于治疗苦夏症状,应该基于两个原则——健脾和胃、清暑化湿。

 

      预防苦夏健脾茶方:炒白术10克、陈皮6克、麦芽10克,代茶饮。

 

      暑湿感冒的特征是患者会发低热,而且即使出汗也不退热。周身酸痛,身体有沉重感。

 

      治疗暑湿感冒的常用方剂是六一散,在此基础上加一味薄荷,组成“鸡苏散”。

 

      小满是从春天向夏天过渡而来的节气,气温逐渐增高,天气开始热起来。但又会突然降雨,造成气温骤降。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们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防止感冒。

 

      暑湿感冒除了发热,还会伴有上吐下泻的症状,此时可以使用连苏饮。黄连3克、紫苏叶10克,泡水或煎汤都可以。

 

      薏米粥:薏米30克、荷叶(鲜干均可)、扁豆20克、粳米100克。有清暑化湿、和胃健脾的作用。如果加入百合20-30克,则有润肺、养心、安神的功效。

 

      肥胖人士在夏季也会长肉,暑湿又重,可以多食荷叶冬瓜汤,有化湿、消脂、减肥的作用。

 

      夏季暑热,我们在作息上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早上可以早起,晚上不要晚睡,中午可以睡15-20分钟,固护我们体内的阳气。

 

      夏季最好多吃些辛味的食物,少吃苦味食品。这样有利于养肺、护心。而且除了清凉饮料以外,我们最好还要选择一些具有健运脾胃、化湿解毒类的食品。

 

      老年人在夏季要特别注意避暑,最好减少外出活动的次数,避免高温辐射。家里也要常备防暑降温的药品,如十滴水、人丹等。而且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夏季也要预防这方面的病变。另外要多饮水,也可以多吃一些防暑降温类的饮食。

 

      夏季最好选择一些具有清暑健脾、化湿降温作用的食物,例如莲子、薄荷、荷叶、扁豆、绿豆、西瓜、冬瓜等。

 

      西瓜皮又叫西瓜翠衣,把它洗干净泡茶喝,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茶。

 

      夏季紫外线强烈,要注意保护皮肤,女士们可以用鸡蛋清敷脸。也可以多食蜂蜜,它够解毒、生津,还能润肺、润肤,对皮肤的保养特别好。

 

      我们在夏季选择解暑降温饮料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要根据自身出现哪些状况,来进行对症的选用。二是要结合目前的气候特征来选用。

 

      酸梅汤既能解渴,又能预防天热导致的抽筋。

 

      酸梅汤:乌梅20克、山楂20克、炙甘草10克,5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煮20-30分钟,去渣留汁,适当加一些冰糖就可以了。糖尿病病人饮用,可以不加糖,改放入10-15克甜叶菊。

 

      清凉薄荷饮:鲜薄荷叶15克、生甘草6克、西瓜皮30克、绿豆衣10克,清水500毫升。同样是大火烧开后,小火煮20-30分钟,凉下来后去掉渣滓即可。它既能够清热解毒,又能够预防痱子、疖子,尤其适合小孩饮用。

 

      夏季人体容易起痱子,一些内分泌失调或者处于发育阶段的人群还很容易长痤疮,这些人群可以饮用金银花茶。金银花30克、佩兰10克、生甘草6克,加水后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即可。能清热解毒、防暑治疖,其中佩兰还能消除口气、治疗口腔溃疡。如果脾胃虚寒的人士饮用,可以把生甘草改为炙甘草,能抑制金银花的苦寒之性。

 

      我们在使用养生粥、茶、药膳等食疗手段保健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契合外界的季节气候、致病因素。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体质、病症状态是否符合所用的食疗办法。要牢记中医“辨证论治”、“辨证施补”、“辩证调养”这三个原则。

 

      要改善夏天的苦夏、疰夏等症状,应当抓住“脾虚湿盛”四个字来调理。

 

      赤豆粥:赤豆30克、豌豆10克、粳米100-200克,清水500-1000毫升。用大火煮开了后改成小火,煮到有些粘稠状态即可。这款粥能够清热解毒、化湿健脾、生津止渴,适合食欲不佳、脘腹作胀、脾虚湿盛的人群。

 

      薏米粥:薏米30克、扁豆20克、粳米100克,清水1000毫升。薏米和扁豆较硬,需要提前泡好。熬制时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一小时左右。此粥有健脾化湿、和胃清暑的作用。

 

      荷叶粥:荷叶4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清水1000毫升。先将荷叶、茯苓煮汁去渣,再加入粳米一同熬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熬制一小时左右。这款药粥能健脾、解暑、化湿。

 

      有很多小朋友夏季容易不明原因地发热,去医院做各项检查却什么也查不出来。其实只要找中医针对他的病症,对症开些方药,就能解决。比如可以用西瓜皮、绿豆、金银花煮汤或代茶饮,就能解暑清热。

 

      夏秋季用西瓜、藕、荸荠、梨、萝卜等蔬果榨汁,能消暑生津、清热凉血。

 

      竹叶荷叶茶:荷叶30克、竹叶20克、佩兰15克、清水1000毫升。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20分钟,去渣放凉后即可饮用。这款药茶能清心除烦、化湿解暑。

 

      夏季的很多药茶、药粥都是凉性的,如果电视机前的您是虚寒型体质,这些食疗方法就都不适合。我们一定要辨对症、用对药。

 

      西瓜番茄汁:将西瓜瓤、番茄去籽,绞挤汁液,混匀即可饮用。每天100毫升,连用一夏,能清暑防痱、美容肌肤。

 

      冬瓜丝瓜汤:冬瓜500克、丝瓜300克,去皮切块,用1000毫升清水,煮沸后再煮30分钟,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它除了能减肥、美容、消肿以外,还有理气镇痛的作用。

 

      凉拌黄瓜其实是一个既制作简便、又效果上佳的食疗方:将洗净的黄瓜切成薄片,用盐腌制片刻,加上蒜泥、麻油即可食用。它既能美容,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人体必需的糖类氨基酸。

 

      冬病就是在冬天寒冷的季节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的哮喘、慢阻肺、鼻炎,消化系统的胃病,心血管系统的心绞痛、冠心病,甚至各类的关节疼痛等。如果我们在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进行合理调养,就有可能避免它们在冬季发作或加重。

 

      除了我们熟知的三伏贴,我们还可以采取拔火罐、艾灸、足疗、药浴、内服、膏方等多种手段进行冬病夏治。

 

      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5-10克,黄精30克,老鸭一只。夏季食用,能够达到阴中求阳、温补阳气的作用。而且这样的配伍,不仅补益肺肾,还能润肺滋阴,不至于伤阴化燥。

 

      黄芪煲乌骨鸡:乌骨鸡半只、黄芪30克、山药30克。这款药膳能益气养肺、滋肾养血,还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预防哮喘发作。

 

      对于新鲜的肉类食材,其实不必焯水,因为这样会流失一部分营养何鲜味。炖煮的时候如果有浮沫,撇去即可。

 

      山药去皮之后,会很快氧化变黑。我们不妨把它用水浸泡起来,能防止氧化、保持新鲜。

 

      人参胡桃汤适合气阳虚较重的人群食用,能补虚平喘。人参(粉)6-10克、核桃粉30克、补骨脂10克、粳米100克,放在一起炖煮,开锅后转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这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也是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体现,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辩证法的思想。

 

      春夏养阳,即可以避免夏季由于过于贪凉而损失阳气,又能达到预防秋冬季节出现疾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提到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实际上就是阳气的运行规律。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治病也好、养生也好,还是追求长寿,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中医有“少火生气,壮火失气”的说法,我们在温补阳气的时候,如果恰到好处地使用“小火”,就能补足人体阳气。如果一味使用过分旺盛的“猛火”,反而会消耗我们的阳气。

 

      夏天温补阳气,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既有补阳作用,同时药性又不过于燥烈,有滋润作用的食品、补品,这样才能达到温补阳气的最佳状态。

 

      海参、淡菜、鲍鱼、鹌鹑、韭菜等食物,就是补而不燥,不会伤阴血的食品,适合我们在夏季食用。

 

      韭菜能壮阳补虚、温中下气,还有助于胃肠蠕动,能预防肠癌。海肠富含维生素E等多种微量元素。二者搭配而成的韭菜炒海肠是胶东名菜,这道菜能促进食欲、杀菌、降血脂,对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十分有益。

 

      松子有良好的温补、强阳补肾的作用,同时又能调和血脉、营养肌肤、润肺止咳,而且它还能够润肠通便。

 

      蚕蛹也是非常好的滋补壮阳的药物,含有丰富的营养,能补肝肾、益精气、壮阳治痿、固涩止精,中老年人若有肝肾亏损、精气不足、阳痿遗精等症状都可食用。

 

      在药物方面,锁阳、菟丝子、仙灵脾等中草药,温补而不燥烈,都可以作为夏季养生、补益阳气的选择。

 

====================================================================

 

【夏季养生四原则】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五脏六腑小常识】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五脏六腑小常识】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夏季养生四原则】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季饮食养生】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夏季饮食养生】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夏季饮食养生】多吃凉性蔬菜: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中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夏季饮食养生】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夏季保健常识】在酷暑季节,为防冷气侵害,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夏季保健常识】夏季暑热之邪,最常见是中暑。同时,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神尤为重要。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

 

【夏季保健常识】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忌暴饮暴食冷饮。另外,大汗之后不要多食冷饮,尤其是某些慢病患者,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气管炎,不宜吃冰冻食品;胃溃疡、胃酸过多的,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饮;糖尿病,应不用含糖的饮料。还要注意,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解暑还是茶水为好,温热的茶水是夏季较理想的饮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个立秋必吃养生美食,人人都能做,让你好过秋
夏至
【节气养生·大暑】大暑节气话养生
丁霞教授为您开讲“四时养生系列第一季——春夏养阳”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夏末秋初的养生奥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