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秋平讲解《伤寒论》少阳病(二)
余秋平全面讲解《伤寒论》少阳病(二)
2015-10-2013:33
 
余秋平老师在凭脉辨证,中医会诊ICU危重病例一文中,用经方抢救危重患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医案给了我们很大震撼,他说自己研究《伤寒论》近30年,每读原文,都感觉仲景在对他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把人的生理病理条分缕析地说给他看。本文是余老师一次讲座的文字整理,是余老师把仲景讲给他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邪由少阳入阳明
如果兼有面色通红,唇色鲜红,前额发烫,出现这些情况,说明已经有阳明里热了,不仅是邪陷少阳,邪气已经入了阳明。这个时候你只要有一个依据就可以,不见得每个都具备。找到一个依据,你就要加石膏,石膏最少最少30克,石膏在用的时候要打成粉,才效果好。一整块的用,煎不出效果。所以张仲景说:绢包,就是用细布把它包起来。煎服法非常重要,因为药店里卖的,都是小块儿或者大块,如果你不打成粉末状,就煎不出汤来,你用30克可能就相当于10克的效果。生石膏打成粉之后啊,它的颜色有点偏绿,生石膏是枯白色,你看都可以看出来。这就是小柴胡加石膏汤。如果特别口渴,就是用小柴胡汤与白虎人参汤的合方,因为小柴胡汤里已经有了人参,所以就不存在加人参的问题。
邪由太阳入少阳的特点
我们再看下一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太阳病还没有完全好,邪传少阳,有些什么特点呢?“胁下硬满”,不仅是满而且硬,硬了就不简单,硬了,多半有痰结在里面,“干呕,不能食”,那肯定的是有胃虚,胃虚生痰加上胆热,胆热犯胃,上逆,它就可以,走到胸胁,也可以走到其他地方,走到肺引起咳嗽,那么它的胁下不仅硬而且满,“干呕”,他老想呕,但没有吐出东西来。“不能食”,不想吃东西。以上三证都是少阳证,往来寒热就更是少阳证。有四证,四证都齐全了。“胁下硬满”,外感病的胁下硬满,与内伤病的病机不同。他是因为邪传少阳引起的。干呕也是。外感病出现不能食,还有湿温病多半也是邪传少阳,如果出现往来寒热那就是证据确凿,“尚未吐下”,还没有经过误治,误治之后,就未必用这个方子。会用什么方子呢?柴胡桂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是吐下以后的情况,如果没有吐下、没有伤胃,没有出现坏病,病机没有搞得更复杂。“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这条就是第二次补充,少阳证的主脉,是一个沉紧脉。
少阳证的脉象特点
张仲景所说的紧与弦是没有分的。紧是比弦的紧张度更高一些,紧脉,是悬绳转索,比弦的紧张度更高一些。你摸着脉的时候,不仅是手下硌手,而且有挺直的感觉,左右弹转的感觉。你最初体会还以为是滑,弦滑数。有发烧的话可以数,没有发烧的话,也不一定数。你摸脉的时候,一条线固定在那个地方,它会左右弹转,会两头跳,左右会不固定得跳,这个紧张度比较高,很直很硬。紧张度更高一些,也就是说郁得更重一些。都胁下硬满了,肯定是郁得更重一些。所以这一条又进一步补充了少阳证的主证主脉。
少阳证有几个脉啊?弦细脉,沉紧脉,也就是沉弦脉,沉弦细脉,都是它的脉。外感病出现一个弦细脉,就是少阳证。有一个病例,他当时发烧,但没有告诉我发烧,他当时的左脉就是一个典型的沉弦细数脉。数就是说明发烧,关脉是一个弦细脉,说明邪入少阳,有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这些症状有其一。后来问了他一下就是一个少阳证感冒。所以一个病,拿脉是非常重要的。张仲景没有说他左右拿脉,我的体会,他就在左脉,特别是关脉,它沉弦细。他也可以见浮弦细,如果是浮弦细,你就要问他有没有太阳表证的情况。特别是寸关都是浮的时候,他不仅有少阳证的情况,还有没有太阳证的表证啊,应该问一下。如果脉沉弦细,那要问它是郁得很重,还是兼有阳明、胆腑的里热、腑实证?或者阳明里实证?要问一下是否兼有胆腑里热的情况,要问有没有心下按着疼痛的情况。
总之,脉沉脉浮都要问,脉浮有无兼表的情况;脉沉有无里实的情况,这些都要进行鉴别。脉沉不一定兼有里实的情况,因为胆经郁证、肝经郁证,郁得越重,他的脉就越沉,这是一个基本规律。第二种情况,兼有里实的情况,也会见有脉沉,沉实有力。第三种情况,这个人他的正气比较不足,他很难鼓起来,他的脉也会见有沉的情况,他都脉偏沉偏软一些,那么它的弦有力无力,大概与邪郁得重与不重、正气虚不虚有关系。
同样是少阳证,有的人他的脉,弦得很典型;有的人,他的脉不典型,有些弦但很无力的样子,他是虚带弦象。张仲景也没说弦有力、弦无力这些问题,他是与正气的旺不旺有关系。正气不旺,脉是带点儿弦,但不是特别弦,如果正气比较旺,他是弦而有力,他比较容易发热。所以,见到弦脉细脉你就考虑,可能会有少阳证。所以你要问,很有力,说明有化火的表现,不是很有力,说明他有郁,或正气不是很足的情况,在加药的时候就要考虑。不要看这些小的细节,都是决定你今后用药的重要细节。所以,只有把这些讲的细致入微的时候,你才好用。如果讲得太笼统了,在辨证的时候会没有底。所以,当你摸到一个脉的时候你要求他的原因。他的脉浮,你问有无表证的情况;脉再浮大,那不仅是表证的问题,左手脉浮大,还是肝肾亏虚,精血亏虚,阳浮,虚劳的情况。每见一个脉,只要头脑清醒,都要仔细追问。大概都能追问出来,
三阳合病从少阳治
下一条99条“伤寒四五日”,按照《内经》说的规律是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伤寒四五日,如果顺经传,大致已经到了太阴少阴厥阴的程度了。但是我们说的传的快不快,是和正气的旺不旺有关系。正气旺祛邪于外,阳气里热的情况,容易传阳明;气血亏虚容易传少阳。气血亏虚的人,他受寒之后,大致四五日、五六日的时候,他邪在少阳。他这个时候出现身热,他不叫往来寒热,也就是发烧、身上发烫的情况;恶风他不叫恶寒,他有点怕风。颈项僵,颈部和项部都有发僵的感觉。那是太阳经受邪。胁下满,是什么问题啊?是邪传少阳的问题。手足温而渴,如果邪在少阳,郁得不是太重,可以手足温,如果郁得比较重,也可以手足凉。手足是温的,他不是烫。如果手足都烫,那毫无疑问,他已经传阳明了。手足自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这是一个典型的三阳合病的病人。三阳合病,他大概有几个问题在里面?一个问题就是有口渴的问题,口渴是热郁伤津液,他有没有兼有阳明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去进行辨别的地方。这个三阳合病以少阳为主。因为少阳主枢机,柴胡能透邪、能发汗,所以轻微的太阳表证,这个方子就能管用。
三阳合病的加减
如果明显的太阳表证,这个方子是不行的。要小柴胡汤加葛根,加麻黄、加石膏才管得住。如果是典型的三阳合病,实证的病人,小柴胡汤加葛根,解决经脉的拘急。葛根这个药是一个很特别的药,它能够解阳明的表证,同时能够把阳明胃肠的津液上升,解决经脉的拘急,也能清热。所以腹泻的病人,他能够把这个胃肠津液逆流挽舟,把阳明的邪往外透。所谓逆流挽舟,就是把表邪解了之后,这个水就不会往下走,这个泻就止住了。另外它能够使阳明津液上升,即能够解阳明的表,又能升津液,生津液上达,所以能够缓解经脉发僵发紧的情况,它解项僵有特效。
所以高血压的病人,不管什么病机,如果出现脖子发僵硬,都可用。许多高血压的病人,没有头昏,眼睛干涩、耳鸣都没有,但是他说有颈椎病,他血压高的时候颈椎就会发僵、发硬、头昏,后脑勺发僵。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颈椎病的病人,他体位变动,都会有一些不舒服,这些病人都是在血压高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加些葛根,降压效果才会好。
但是另外一些情况,所谓颈椎病引起的高血压,这些病人,你用葛根汤了或者柴胡葛根汤治疗之后,发了邪之后,他的脉可以恢复到柔软,血压可以恢复正常。有时候颅压升高我们也加葛根,不加葛根效果就不好。这些病人他的热型不是往来寒热的热型,热是身热,从张仲景行文来说,如果表证叫发热,阳明热都叫身热,就是全身滚烫的意思。多半阳明主肌肉。表证是体表热,发热是在体表,你触摸一下,这个病人身上很烫,体温是39度40度,你再摸一摸又不是太烫,它的发热发在表。
身热是什么问题,就是头上烫身上也烫,而且你越摸越烫,就像蒸笼一样,蒸蒸发热,这说明阳明里热已经起来了,只在肌表。手足温,他没有说手足烫,如果手足烫口渴,以我的临床经验,大半是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如果是颈僵,加葛根。如果他体温很高、无汗出,我们还要加麻黄。郑钦安有一个柴胡葛根汤。这个方子大致就是一个三阳合病的方子。高烧的病人不退,柴胡加葛根汤治疗小孩高烧,特别有效果。这是不辨证的一个方法。按张仲景的路子就是一个三阳合病的病人。体温很高发烫,越摸越烫,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是无汗出、脸上通红、高烧不退,还有不想吃饭,就是少阳证,太少阳明三阳合病的情况,邪是在阳明经,所以他烧得很高。用这个方子都是吃的效果很好。
但我认为还要辨证不能套用这个方子。不能见到高烧都用这个方。为什么高烧?因为表闭了吗,因为阳明里热已经起来。汗不出加麻黄。所谓体若燔炭,汗出则散。不出汗,烧退不了。柴胡你用到15克用量比较大,也有透汗作用、透表作用,所以张仲景为什么没有加麻黄,如果这个病人身上痛无汗我是一定要加麻黄。恶寒不太重,没有身上痛,也可以不加麻黄。因为柴胡用到24、25克,它有很好的透表、透邪、退热作用,它能发这个表,这个表它能够发出来。所以不必加麻黄,但是多半要加石膏。如果这个病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右脉浮大口渴,阳明的热不太明显,有口渴的情况怎么办呢?加天花粉。如果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这些情况,舌苔不腻,大致也要去半夏。根据张仲景的加减法去了就可以。
少阳证的特点
下面我把相关的一些条文放在一起讲就更好理解。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说的很清楚,不管是受了风寒还是中风,外感病出现柴胡证,见到一证就可以,与内伤病不同,内伤病有时出现胆郁、肝胆郁,会见到类似柴胡证,但不是柴胡证。新病,不管是中风、伤寒,外感感冒期间,新出现的这种柴胡证得一证就可以。
前面我们讲过柴胡汤的四大证: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胸胁苦满,包括口苦咽干目眩、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耳朵胀痛、包括脉细弦、脉沉弦,这都算。抓住这些证,包括病人所说的头痛,太阳穴的疼痛,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就可以。包括前面说的脉弦细、头痛,这个头痛是少阳的头痛,两侧头痛,包括耳后淋巴结肿痛,也算。
还有一个特点,少阳证的鼻子堵塞,是单侧鼻孔堵塞,它很少两个鼻孔堵塞,这是我摸索出来的辨证要点。包括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腮腺突然起来也算。所以这个一证,主要是少阳经证。所以六经辨证肯定跟经络有关系,不能没有关系。所以,你把经络循行、少阳经循行部位出现的疼痛都包括。张仲景所说的六经辨证的经不是简单的经络的经,而是,内连脏腑外络肢体,同时兼有三阴三阳六气在里面,他是一个很好的辨证体系。
服小柴胡汤后的特点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予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如果有柴胡汤的病证,你用下的办法,但柴胡证还在,好事,说明邪没有内陷,没有出现坏证变证,还是要给柴胡汤吃。但是会出现一个转归,你要向病人说清楚。“必然蒸蒸而振”,必然会先打寒战,再出现发热,然后再汗出而解。就是这样一个规律。如果病人比如说用了清开灵,用了牛黄上清丸、用了泻下的药,你都要问清楚,了解这些药会不会伤了正气,伤了里气可能会出现一个战汗而解这个情况,你要跟病人说清楚,不然他就埋怨你,也可能药吃了一半就不吃了,不再找你看了,这都有可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下了之后正气受损、胃气受损,胃气受损之后,他要调动全身的机能,聚集能量,才会战汗而解。所有战汗而解都是卯足了一股劲儿,有时一战而不解,那告诉你什么?他的胃气虚得比较重,如果两战而不解,那你肯定毫无疑问人参要加量,饮食要清淡。一战而不解,脉弱的病人你最好用人参,用党参要加量,这说明他的里气已经虚了。加黄芪不行,加黄芪要助少阳的热,他有不利的一面。因此,不管是用过吐下的病人,还是用过清开灵清热的病人,体质比较差的人,或者脉弦细带无力这样的病人,你都要考虑扶正药要适当加量一点。人要活,机法要圆活,这个活是要根据病情的情况、体质的情况。另外饮食要清淡不要凉的,有的病人没有经验,吃完药以后接着吃个橘子,吃个苹果,好了,这个药就整个凉了,卫气就鼓舞不起来了。
我们说营卫营卫,它滋生于下焦,开发于中焦,不管喝桂枝汤或者什么,你都不能吃凉的东西。你看生姜大枣,这些都是温胃啊!振奋腠理。把肌肉开发出来,发汗出来,你若吃凉性的东西,毫无疑问,这是起一个反作用,一个它往下面走,第二个它凉了之后,宣发开泄的能力就下降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忌讳,所以病人看了之后效果好不好?也与这个服法有关系。
这篇讲解了少阳证的特点,疾病从少阳进入阳明后应该先从少阳来治疗,以及服用柴胡汤后的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长福闲聊柴胡桂枝汤(文字版)|各家经方
蔡长福前辈常用方剂
两三经同病并病传归并一经二阳合病三阳合病(蔡长福)
脉诊
学三阳合病笔记
《伤寒论》讲稿8.3(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