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理法心得分享(一)

 导读:学中医呢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病看好,把病看好呢,当然走过很多弯路,每一个学过中医的人都走过弯路,不光我走过弯路,咱们只是分享一下我走完弯路得到的一些感觉,得到的一些经验吧,然后大家可以借鉴,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最起码可以快速的成长。

第一个是我学习中医的过程,一开始学中医没有别的目的,就是爱好嘛,咱就是为了学好中医,但是一开始学中医的时候呢,我心里总是有点不是很得劲,就是我觉得,老师的教育使我感觉中医似乎是一个二等公民,就是他能办西医办不好的事,如果西医办的好,我们就不用办了。所以比如说我学习过程中,很多都说中医是辅助医学,然后弄得我啊,一开始学的时候其实心里并没有很多热情,然后在看到名老中医经验的时候也是这样,某一个中医治疗,有些西医治不好的病呢我们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有很多病呢效果也不是很好,然后呢当时我也是想学,既然是二等公民,但是也要学好啊。

我现在觉得中医很好,有多好呢?我觉得完全超过了现代医学的水平,它的水平非常的高,只是我们现在很难以用我们固有的思维来接受,我们一定要放下我们的思维来接受这个中医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医科这东西很好,其实我一开始学中医呢只是想学怎么治病,方法很简单,怎么治病呢?我当时记的很多病案,各种各样的本子,比如牙疼特效方,我能写出一堆来,腰疼特效方,我能写出一堆来。然后腰疼辨证方式我能写出一堆来。名老中医一些特效的经验也能写出一堆来,但是后来不管怎么着,我学习各种各样别人独到之处。 

比如说这个人,这个中医特别擅长治疗肾病,咱就看他肾病怎么擅长的咱就跟他学,学完之后你会发现脑子总是空虚,因为你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你想要的,很多很多他们所谓的独到之处,往往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好像并非书上描写的效果,你会发现真的不是很好。慢慢的我就想怎么办呢?那咱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不浮躁了,我也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名医。我就想探究出来这个医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咱就静下心来一步一步走。

我们静下心来一步一步走。那么现在静下心来要学什么呢,就是学经典。为什么要学经典,这是中医的一个源头,而且这个东西非常大,而且只有在静下心来的情况下你才能学好经典,如果你学经典就跟学后世的独特的特点一样,那你也学不好经典,因为那时候你会发现往往经典教的一些绝活不是很好用,很多人说经典好用啊,口苦咽干目眩就开小柴胡,其实这个,你要静下心来,有一定的有效率,口苦咽干目眩开小柴胡有一定有效率,但并不是都有效。

所以我们就要静下心来,一直一直往下找,学习经典,然后我就静下心来学经典,慢慢地我在研究生期间总结,我发现经典中有很多知识,非常非常多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大家不知道的,比如说我发现了人迎气口脉法啊,这些大家都听说过,但我现在并不觉得它很珍贵,为什么呢?因为那些都是知识,你在发现这些知识的时候越发现知识越多,越发现知识越多,哎呀经典的智慧太多了,治病的方法特别特别多。

而且在别人眼里很难治的病,你要回到经典那个方法治的时候,这个病啊,就很好治。所以那时候呢,刚开始上临床的时候门诊量很大,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病久治不愈,你一看,这很典型就是一个小柴胡证嘛,这很典型就是一个真武汤证嘛,这很典型就一个吴茱萸汤啊什么的,病人往往几服药就好了,病人啊就觉得这个年轻的小大夫这么厉害,然后他们就不停地给你神话。我们就知道,这东西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还要进一步追求,他为什么会有效,我们不能止于现在,不能止于知识的有效,不能止于知识,然后慢慢往下学习呢,我就发现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体会经典,体会经典是什么呢?就是体会经典说的,感受经典说的话,就是经典说得很多话啊,当知识记住的时候只是第一层面的。

你要把它当成一种像一种感受,感同身受,就像《论语》一样,它改变你的气质,《论语》比如说一句话当知识来记住的的话,比如说,咱们现在说,《论语》一上去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就把它当成知识记住的话,你没有任何用,你在现在生活中你知道拿三人行必有我师来卡你,你不行你做的不好,你做的也不好,你做的也不好,而不能把它体会到,所以刚开始学到经典的知识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有些人每天都在坑蒙拐骗,多人呢他们不是在学中医,但却干着很多坑蒙拐骗的事,却非得打着中医的招牌,打着经典招牌,然后你就很愤怒,你就说你这些人太不像话了,你们怎么坑老百姓呢,怎么这么能坑学生呢,学生挣个钱不容易的,你们办个班几万块钱,然后里面教的东西全是假东西,而且不教真东西就算了,你别教假东西,教假东西使学生们就迷惑了,那时候就很义愤填膺,很愤青,就想跟他们说说,你们根本就不是《内经》的理,《内经》的理是这个样子的吗,那时候实际上我们是把《内经》啊,当成一种知识来学习了。

后来我更多的感受到《内经》的知识的时候,我觉得《内经》的智慧太高了,这种高啊让我可以不再纠结于你教的对不对,但是还是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去参加那种学习班。就是很简单,学中医只要找准方向静下心来,别学习任何的独特的东西,别觉得什么什么祖传秘方,都不要学,就静下心来,不要被那些东西迷惑住,就来一步一步的看经典,一步一步的感受经典,感受经典之后你会感觉,哎呀这个经典对你是有益,而其他东西对你是有害的,为什么说有害呢,你看我刚开始学会那个六经脉法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个人啊,其实我挺骄傲的那时候,我一眼就能看好,我很确定这个病就是这么好的,那当然你就会让别人感觉哎呀这个人怎么这么傲气呢,实际上当时确实觉得你这个就是不对,我就非得告诉你这是不对的,现在就觉得那时候这个知识啊对你是一个伤害,他使你不能够跟别人更好地在一起相处,而感受经典感悟出来的智慧的时候使你能够更好的跟别人相处,更好的知道怎么跟病人相处,怎么跟这个同行相处,怎么跟学生相处。

所以呢,往往就是这两句话,这两句话真的就是跟学中医的一个魔咒一样,这两句话是孙思邈说的,就是,“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可治之病,行医三年始信谓天下无可用之方”,这真的是一个魔咒,我就感觉这是一个魔咒,每一个人一上中医的时候,一学中医的时候都不信这句话,等他学到五六年的时候他就开始信了,这句话挺对,这句话真的是经验总结,为什么呢?学医三年的时候我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你比如说学医三年有人说哎呀我打嗝,打嗝我有方,按内关,不好用,掐攒竹,不好用,有的是偏方啊,什么方都有,这真的是一个偏方哈,你打嗝,旋覆代赭汤,血府逐瘀汤,都写着能治打嗝,等你一上临床刚发现,打嗝不好治,它治不好,你哪怕联合用药,打嗝还打嗝。一开始你认为学医三年你觉得天下所有病在理论上都会治疗,但是呢,你只要一行医就发现那些方法都不管用,往往来了之后你比如说就是一个腰疼,你什么方都使上你发现它就是不管用。

这时候其实关键就在这,如果你学的全都是知识的话,那么这个知识一定不管用,如果你学的是一个规律的话,我们所谓的道的话,我们用这个道分析这个病的时候,这个才能够管用,也就是说疾病有疾病的客观规律,之所以说学医三年谓之天下无不治之病,是因为你不认为天下有规律,你认为任何病都可以用我的方法来治好,感冒,分几个型嘛,都好,这说明你在治疗感冒的时候并不是遵循感冒的规律,而是说,就像我用猛拳一样,我不管你出什么拳,我就一拳只能打死你,但是上临床你就知道你这一拳打上去,人家不死,最后你光折腾。

行医三年便相信原来这些方法,你掌握的各种各样知识,就像各种各样拳一样,你没有掌握他的规律,所以你就会感觉,治病没有什么可用的方子。一个人来看感冒,你看像什么感冒,你看像风寒感冒吗不像,像风热吗,不像,像正虚夹实吗,不像,那这是怎么回事你是否能掌握这个规律,只有你掌握疾病的规律乃至所有人体疾病规律的时候,包括人体变化的规律,你掌握这个规律你才会相信原来我们大夫,没有任何能力,我们不可能说我们创造一个规律,我们不是上帝,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就是一个普通大夫,我们做的是什么呢,有一个规律在,我们能够帮助病人,因为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我们很确定这个规律是正确的,比如说,很简单的规律就是冬天天冷,夏天天热,这就是规律,我们知道这个规律,冬天天冷的时候夏天一定天热,我们掌握这个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病人治病,我们就可以知道你这个规律啊你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你哪一个地方没合这个规律然后你就会得病,然后只有掌握这个规律之后就发现,我们顺着这个规律来我们就能把病治好,我们逆着这个规律来,就时中时不中,有时候撞上了你就好了,有时撞不上就不好。

比如说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时候你就会操起各种各样的知识,当时我学了可多可多知识了,慢慢都抛弃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没有用,关键点是掌握这个规律,记载这些规律的就在《黄帝内经》、《伤寒论》还有咱们所谓的经典当中,后世很多东西都是在讲知识,比如说头晕,天麻钩藤饮,或者什么什么,这些都是知识,而不是规律。而规律呢也不是说我们一看到这种头晕就这么辨证,这种头晕就是风寒阻络,也不是这种,它就是一个规律,它是你会了这个规律就会了这个规律,不会这个规律就不会这个规律。

所以呢,一开始呢学医就是要经过有为——无为——无为而有为。就是一开始你认为自己老能了,我一定要学各种各样知识,我一定要我哪怕花一万花几万块钱,当然我当时也办过很多荒唐事哈,比如说我曾经也遇到过一个老头,他说要教给我真东西,毕生所学,八十多岁,让我交钱,我浑身上下的钱都交给他了,当然那时候很简单就是为了问知识,后就是为了学知识,后来我就觉得这个不要这么学,我们要静下心来,我们不管你说什么知识,不管你是什么偏方,糖尿病偏方,还是什么偏方,我们都不要学,我们就学习人体的规律,我们就学习这个大自然的规律,天地的规律,然后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才能治病。如果没掌握这个规律一定不能治病。

所以呢,一开始有为到无为,再从无为到有为,你不是用知识来治病,别人会问你你治什么病啊,我不知道我治什么病,你来什么病我看看吧,不来什么病之前我并不知道我能治什么病,因为没来病之前我不知道你规律在哪变化,只有你病来了,我就知道你规律在哪了,我就能把规律给找出来,然后我们就从有为无为到无为而有为。所以一开始学我们为你可以有大量的就是,比如给大家讲一个事,比如说,桂枝汤的应用,桂枝汤的方解,我可以给你讲一串的知识,但是我现在却一点也不想讲,因为我觉得这知识没什么用,大家讲桂枝汤调和营卫是怎么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是治疗什么病。我哪天来了一个病人,久治不愈,我一剂桂枝汤就好了。这慢慢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讲的,我们想讲的是一种规律。桂枝汤怎么调和营卫我们不管,我们要遵循的是一种规律,而不是一种知识,这知识可以是人编的,人造的,而只有规律是不改的。规律是静下心来体会到的。 (No.1陈国明录入0:00-13: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堂第七讲倪师谈五部经典及六经传变、六经辨症和经络阿是穴 主讲:倪海厦
国学堂—100110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七讲 文字版(下)
眼屎案
JT叔叔医道课 12 六经病时间带与抓主证以及中医的魔法
《国学堂第七讲:谈五部经典及六经传变、六经辨症和经络阿是穴》倪海厦
【倪海厦:《伤寒论》笔录】第八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