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天读完《道德经》(13)

不读《道德经》,不足以为官;

不读《道德经》,不足以经商;

不读《道德经》,不足以处世。

每天三分钟,三十天读完万经之王《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无为这一原则,万物将自动向他归化。归化后如果有欲望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扑”来镇服他。无名之扑也就是根绝欲望。根绝欲望可以安静,天下自然就会稳定。

《第三十八章》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

  • 处其厚,不居其薄;

  • 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

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

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

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

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 天得一以清;

  • 地得一以宁;

  • 神得一以灵;

  • 谷得一以盈;

  • 万物得一以生;

  •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 天无以清将恐裂;

  • 地无以宁将恐废;

  • 神无以灵将恐歇;

  • 谷无以盈将恐竭;

  •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gǔ)。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yú)无舆。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

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

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

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 ”。这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就没有荣誉,不想做高贵的美玉,要做坚硬的基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读书】老子集注(31~40章)
《道德经》解
道德经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十三)
续:《道德经》深奧难懂,看看高人如何妙语解释,就能够轻松看懂《道德经》(五)
《道德经》原文、注释及译文,值得收藏!(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