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绿叶读《人老了,有些事情必须切记》随想
2013-05-13 08:13:48|  分类: 我的人生轨迹和感|字号
本文转载自老小孩乐园(百老汇)《读《人老了,有些事情必须切记》》
人老了,有些事情必须切记
人老了,岁数不饶人。七十七岁——人活七十古来稀,而今人说七十还是小弟弟,我七十还在岗位上,只是因为整体搬迁到廊坊才离开医疗岗位。我自认为该弃医习文,了却一个心愿。写一部《岁月沉沉》记述我们的一场灾难,但是,这个心愿和承诺也未能心想事成。俗谓“时势造英雄”,我们一个凡夫俗子必须与时俱进。“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任何文学作品必须和时代同步,他应该是时代的火车头,我们的思想的固执似乎不合主潮流,已经写就的第一稿就束之高阁吧!
俗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然而一般的人是很难留下痕迹的,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时代,芸芸众生,平民百姓要想留名势比登天还难。记得一个故事在欧洲一个执意想留名的人竟然冒死烧毁名胜古迹,然而,在他的死刑判决书上偏偏不写他的姓名,他的梦想化为乌有。漫说美名就是恶名也难以留下。况且,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此也一是非,彼也一是非”。“天翻地覆”的时候总会有的。不过还有一句话,也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那就是“好汉不言当年勇”,人的一生谁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也有“败走麦城”的那会儿。无论在什么时候,要记住“有话送给知人,有饭送给饥人”。曾记得:“典籍浩瀚我生有涯当择其切已有益者读之”。这就是说,说话也要了解受众。人生的经验,教训是一笔不可低估的精神财富。我们留给亲人的不只是物质财富,像《治家格言》《弟子规》《名贤集》都是千金不易的精神财富。诚然,喋喋不休的训诫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不过我们也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我们的经验教训也成为精神财富。
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闲事。有句话说的是“在其位,谋其政”,反过来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有句话说的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们的孩子们都早已成家立业,自立门户,现代的家庭大多是“三人型”。孩子们没有汇报的习惯,我也没有遥控的能力。他们不愿意说的我也不问。决不做钦差大臣下车伊始发号施令。孩子们有时也说说他们的工作,我只想告诉他们“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孙女正在读大学,父母想送她出国深造,我很欣慰,当然,希望他们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们是个“野战单位”——我们称之为“上线”,机关和驻地虽然在城市,我们原来在盘锦,现在搬到廊坊,可是,孩子们大多时间在远离我们的异国他乡。也只有“上线”孩子们的“收入”才多一些,究竟能挣多少,我也没有细问。我们自已的退休金足以够用,经济上就自已的油炸自已的果子,孩子们不找我要,我也不向他们要。生活上我们也是自理,自已的事自已办。儿子,媳妇都很忙,来与不来也无所谓。儿子是公司的科研骨干高级技师,总想搞点发明创造,这两年也研发了“自动钢管切割机”和“钢管封口器”收到一定的效益,领导也很重视。
据说,母爱是无私的,我想父爱也是如此。我想,动物的爱子像是无私的,人们常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或许是“无意识的”。可是,人是高级动物他应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一般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儿女有出息。希望儿女“光宗耀祖,造福人民”。还有句话:养儿防备老。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彻底、充分地实施社会养老的今天,我们还是希望子女赡养老人,不只是经济上更主要的是精神上。这或许就是我们希望的回报吧!当然,我们的付出决不是借贷,这种回报决不是等值的,我们作为长辈不想成为他们的累赘,但愿能够健康长寿,然而,不如意十常八九,不幸的事情总会不期而至。可以借个胆子说:老人已经不怕死,最怕的是生活不能自理。中国还不准许“安乐死”,这段弥留时间是对儿女的考验,也是儿女回报的最佳时间。
记得人们常说的“五不舍”吗?我再说一遍:一、不舍老屋  二、不舍老伴   三、不舍老友  四、不舍老本   五、不舍老底。这老底不就是钱吗,钱这东西是天使也是恶魔。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义断亲疏皆为财。这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重点的重点,关键的关键。即便是亲兄弟也要常算账。其实,我们为儿女已经倾其所有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现在他们逢年过节送给我们的“馈赠”,也就是微不足道的,难道我们还要“买单”,不过,我们还是给孙女压岁钱,这个数不会“太抠门”。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几句话耐人寻味。不舍老本是门学问,我们必须理智地而不是感情的轻率地料理——俗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俗话说:人的衣服马的鞍。又说:“远敬衣服近敬人”。我是医生虽然不必西服革履,道貌岸然但也要入乡随俗,大体上要和人民大众“随年吃饭,随年穿衣”。实话实说,我曾经历过贫穷,自落难伊始很多年没买衣服。1978年我还没落实政策,那年到沈阳我穿的很寒酸,曾受到某饭店服务员的白眼——让我出去。为此我曾写过一篇《寒酸与冷遇》,看来衣着也不是小事情。“衣貌取人”也是人们的习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再不要衣衫褴褛,上补丁的衣服已经不传了,上档次的衣服也还穿不起,我们就穿个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吧!
我这一辈子经历了几次搬家,确实饱尝了“三穷三富”过到老的滋味。我在读书时虽说是结婚了,但是,实质上没建家。什么叫家?这个概念也没有准确的界定。我以为所谓家应该是有亲人,有房子,这是必备的硬件。我和夫人住在旅社,那旅社不能称之为家。但是,房子里没有亲人,一个人独居或可勉强的称之为家。然而那不算是完美的家。
我第一次建家那是在锦县,医院帮我从房产要了一间房子,那可以称之为“蜗居”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标准,就是县长家也没有客厅都是“筒子间”。一切从头开始,没什么可以淘汰的。文化大革命迫使我们搬了第一次家,那次搬家我在监狱,我的夫人走“五七道路”,那不算是搬家,那是“遣返”。我只有一套行李,其余的“东西”我没过问,命尚且难保还想什么东西。
1971年我被锦县革委会开除公职回到老家,那个家是我父母的家,因为“贫穷”和灾难,那个房子就要坍塌,我回家时承蒙单位的关照把我“流亡和逃难时扣留的”工资“补给我,大约”一千“元,我维修了“危房”,屯里的亲友还念旧情帮了工,不过我那一千元用于修房——捉襟见肘。
1979年落实政策,我先是搬到石山。这是两个家的合并,一个是我的夫人创办的”小家“。一个是我父母的”老家“。这次搬家是从乡村到城市,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旧的农具已经没有用途,就送给三亲六故.这算是一次大的清理.
不久又搬家到管道局一公司驻地盘锦,实际就是沟帮子.
2008年从盘锦搬到廊坊.这回来个彻底地清理,旧的东西几乎全部抛弃,到这里一切都是新置办的.
人说:老怕孤独。其实,人是群居动物,不论老少都难耐独居,据说“单人牢房”是最残酷的,我是坐过牢的人,但我没坐过单人间,不过我深切的体会“不许交流不许说话”的滋味。既便面临着“惩戒”狱友们还是悄悄地“密谈”。这无疑地证明“单人独处”的孤苦伶仃的摧残和难耐。人老了,生活不能自理,坐上轮椅了,失语了,那是何等痛苦?到那个时候真是“生不如死”。但愿突发心脏骤停夺去生命,也不愿“瘫痪”,然而,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对孩子们的期望值不宜太高,因为,在我们堪堪待死的时候,他们还在岗位上,即使已经退休,那卧床不起的岁月也只有自已受煎熬。朋友都已经老朽,他们已经自顾不暇,到那时也只好“惺惺惜惺惺”,两眼泪纵横。忘年交能有几人,历来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让我们尽情的享受短暂的美好人生吧!
收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想
廊坊宝妈看一看,春天给宝宝穿衣,有讲究!
《生如夏叶的随想》
【TB】夏天要穿花花花花花
假期随想录
抓住这个人渣!廊坊一领着孩子的女士,劝阻吸烟遭暴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