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之我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在国人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很多报告,当OPLL发展至引起显著脊髓或神经根损害症状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也已经在脊柱外科医生中得到普遍认可。然而,手术以何种入路进行,亦即从前方还是后方入路进行脊髓和神经根的减压则一直存在较大争论,尤其对那些非连续发生的节段型OPLL,面对相似病例,不同医生可能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或方式。主张选择前路手术的学者认为,后纵韧带所形成的骨性致压物位于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方,只有将其切除才能最直接、最有效地使受压神经组织获得真正减压;主张选择后路手术的学者则认为,经后路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样可使神经组织获得充分减压,与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技术上相对简单,风险较小,考虑到有些OPLL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在趋势,并且有些病例同时还伴有椎管狭窄或黄韧带骨化,因此后路手术更为合理,远期疗效更为可靠。无论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OPLL症的作者均报告了优良的临床疗效,使得两种入路手术的优劣令人难以分辨。

鉴于目前国内颈椎OPLL症的研究和治疗状况,也根据自己在过去二十几年里手术治疗OPLL症的临床体会,将个人对该病症的认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与同道进行探讨。

(1)颈椎OPLL症手术治疗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脊髓和神经根的减压,以及颈椎的稳定。因此在考虑具体病例手术治疗的策略时不宜先主观地或习惯性地认定前路或后路手术为优,而应当客观地分析OPLL对神经组织压迫的范围、程度,是否同时存在颈椎管狭窄、黄韧带骨化(OLF)、颈椎后凸畸形或非骨化节段的不稳定,然后再确定应用何种入路进行减压和稳定最充分、最有效。如果前路和后路方式均同样有效,则应选择风险性较低和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

(2)对于多节段脊髓受压而颈椎尚有一定生理性前凸的OPLL症患者,建议采用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手术,通过扩大颈椎管的矢状径达到脊髓减压的目的。该术式的优越之处在于:
①减压范围充分;
②技术相对简单;
③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从前路切除OPLL骨化块的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性均相应增加,一旦前路手术中出现硬膜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时,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有人提出后路减压容易引起神经根牵拉伤等并发症,事实上,该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一旦发生,只要及时采用脱水和激素等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大多能完全恢复。也有人质疑后路减压的效果,认为“间接性”减压不能很好地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其实不然,后路扩大颈椎椎管后,脊髓前方的压迫同样能获得满意解除,这一点无论从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还是从影像学所见均可得到佐证(图1a~f)。

(3)对于骨化范围比较局限、受累节段较少,且不伴有颈椎管狭窄或黄韧带骨化的OPLL症病例,尤其是失去正常颈椎生理前凸的病例,或许前路手术更具优势。与后路手术相比,该种情形下,前路手术范围和创伤相对较小,并且可以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有利于减少因颈椎曲度不良而引起的颈部轴性症状。但施行前路手术,尤其切除骨化块的手术,需要足够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手术操作技术,在经验不足或对手术技术无把握时仍不建议轻易采用。
(4)客观地说,颈椎OPLL症究竟采用前路或者后路手术为宜目前很难依据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家报告大多为经验性,所报告的临床结果一般注重神经功能的恢复或改善情况,缺少对手术风险、手术创伤、手术成本、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以及术后长期随访结果等指标的横向比较。鉴于此种情况,国内亟需针对颈椎OPLL症前路和后路手术方式,进行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对比性研究,以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加深对颈椎OPLL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的客观认识,并由此达成共识。否则,再过若干年,关于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症的争论也不会停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G119】后纵韧带骨化症
一文掌握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早读 | 详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式选择,进阶入门者必看!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诊疗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