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乔布斯解锁潜力的人

库奇不否认自己的幸运,他的潜能在28岁那一年被一位天才解锁,但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他希望这份幸运可以降临得更早一些。


受访者 | 约翰·库奇 苹果公司前教育副总裁

采   访 | 周 琪

在知名的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乔布斯用一个比喻概括了他传奇的人生,Connect the Dots(把许多个点连结起来)。

乔布斯出生便遭遇生母遗弃,随后被一个临时改变主意想要女孩的家庭勉强“收下”,工薪阶层的养父母遵守了最初的承诺,将他送进里德学院,他却因为找不到大学给人生带来的价值,只待了一个学期,便“不务正业”地开始学习书法——那成为了MAC电脑字体版式的源头。

“你必须相信,这些点在未来终将连结”,在故事的结尾,乔布斯扮演了一把自己人生的上帝。

对约翰·库奇来说,乔布斯在1978年成为了他的上帝。彼时,他正为惠普研发售价25万美元的大型计算机,在见了一面之后,乔布斯迅速向28岁的库奇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一起做2500美元的个人计算机。

尽管苹果公司开出的薪水远低于惠普,库奇仍有些心动,一方面,他抵触在惠普按部就班的人生,接下来20年的路,一眼就能看到,另一方面,个人计算机的世界的确很吸引人。

他对乔布斯说,会仔细考虑这份工作邀请。没过多久,一个星期五晚上,乔布斯出现在他家门口,满脸微笑,手里拿着一个盒子。“你好,约翰,”他说,“准备好改变世界了吗?”

盒子里是一台Apple Ⅱ,它被推到了库奇三岁的儿子Chris的面前。乔布斯向Chris展示了计算机如何运行,Chris立刻沉浸其中。“你知道吗,Chris,”乔布斯对他说,“如果你爸爸为我工作,这台计算机就是你的了。”

这便是库奇和苹果公司缘分的起点。40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诸如那台Apple Ⅱ被摆放在厨房桌上的细节,他仍记得很清晰。毕竟,成为苹果公司第54名员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很难想象,要是没有友人的引荐,没有乔布斯的坚持,没有Chris对Apple Ⅱ深深的痴迷,库奇的故事将怎样改写。

年轻的库奇和乔布斯在斯坦福校园附近散步的时刻被《财富》杂志记者用相机定格了下来

另一个“点”出现的时间更早。大三的时候,物理课的期末考试只有一道开放式问题:“描述自由空间中旋转陀螺的运动轨迹”,这彻底把库奇和他的同学们难倒了,要知道,这门课的教授从未在课堂上讲解过这个问题,连教科书也没有涉及。库奇抓狂了,“我完全不知道该怎样作答。如果没有可以背下来的标准答案,我的大脑就一片空白。”

生平第一次,他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产生了质疑,就像乔布斯质疑大学教育的意义,库奇意识到教育不该是往学生脑袋里填塞知识,老师的职责更不该是帮助学生取得好看的分数,在今后的人生中,只会这个技能是行不通的。

乔布斯抨击和试图颠覆的是传统的标准化教育,它无视学生的个性,和标准化生产一样,追求极致的效率。在新书《学习的升级》中,库奇追根溯源,找到了“元凶”。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迅速风靡全美,成为有史以来颇有影响力的管理指南。泰勒鼓励雇主们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几乎谁都能做的多个小任务,消灭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泰勒主义”,管理人员不需要也不希望员工有多聪明,工人只需要完全按照指令完成任务,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

泰勒理念的盛行固然催生了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这样的一批企业家,但当它的影响蔓延至美国教育界,毁灭力同样惊人。一夜之间,教育系统将学生们参加特定考试的通过率作为对老师的考核标准,而不再关注学生们取得了多大进展。不管学生的能力有何差异,老师都采用完全相同的素材、完全相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完全相同的教学速度。

库奇不否认自己的幸运,他的潜能在28岁那一年被一位天才解锁,但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他希望这份幸运可以降临得更早一些。在苹果公司担任教育部门负责人的经历让他坚信,如果使用得当,技术可以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教育均衡器。

这让人想起乔布斯的名言:我想,即便每所学校都只有一台计算机,有些孩子仍会找到这台计算机,从而改变他们的整个人生。

 全世界都在怀念一位天才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你的新书献给乔布斯,因为他解锁了你的潜能,他是如何做到的?

约翰·库奇(以下简称库奇):让我们回到1978年,苹果还在经历AppleⅡ时代,只有程序员才会为AppleⅡ买单。没有App,没有第三方开发。史蒂夫找到我,一开始想让我做软件开发,他告诉了我他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没有障碍地使用Apple。我问他,有没有产品说明一类的书,他回答,不存在什么说明书,正因为从来没人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才找到了你。为苹果公司工作,让我这个拿着软件学位的毕业生学以致用,它解锁了我的潜能。

我的高中时代包括大学的前两年,学习都围绕着“记忆”展开,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出现在书本上。学校里的老师不会教我们“跳出框框思考”(think out of the box),我只学会了死记硬背(memorize inside the box)。史蒂夫扔给我一个没有书本可以参考的挑战,你甚至得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坚信你可以做到。

CBR:苹果教育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库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苹果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史蒂夫的话说,“这是我们的DNA”。“苹果的明日教室”是我们的第一个教育研究项目。我们向学生免费提供Apple Ⅱ,这个项目持续了整整12年。我们发现当学生们有参与感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学习。参与感哪里来?可以来自一位好老师的引导,技术也可以创造“参与感”。

1984年我从苹果“退休”的时候,我参与重建了一所学校。十年后,史蒂夫重新执掌苹果,他叫我回去,他很清楚我这些年在做的事,我当时正打算要成为一家基因科学公司的CEO,他尊重我的选择,并告诉我,任何时候你想回来,打电话给我。又过了5年,我回到了苹果。彼时苹果教育的收入经历了连续10年的下滑,史蒂夫希望我可以扭转颓势,两个月后,我成为了苹果教育的副总裁。史蒂夫给了我销售团队、市场团队,接下来的10年,我们一起把收入从10亿提升到了95亿美元。

库奇向学生们介绍苹果公司教育部门的产品

史蒂夫去世后,我的销售团队和市场团队被打散了,我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毕竟我也不在了,希望他们会看到我的书。

苹果教育的重点从来不是硬件(box),而是改变课堂,我们称它为“教学法”(pedagogy)。学生们在技术的环境中长大,技术必须渗透到他们日常的学习中,而不仅仅作为一类工具的替代而存在。什么是“替代”,就是过去你读书,现在你上网。技术应该被用来彻底改变教室的形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出了“基于挑战的学习框架”(the challenge-based framework of learning),让学生自己去挑选他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打个比方,我的儿子对腿部畸形的青蛙有兴趣,他愿意为了解答这个疑惑,花大量的时间学习。

我们的孩子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是天生的“内容制造者”(producers),而不仅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他们可以通过视频、音乐、主旨演讲、App……各种各样的渠道发声,表达自我,苹果教育关心的是如何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因为研究显示我们是通过向周围人学习取得进步的,而在传统的教室,“合作”意味着“作弊”。

CBR:你很幸运,在大三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不鼓励死记硬背的老师,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我就觉得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库奇:要不是史蒂夫“敲了敲我的脑袋”,我28岁也没法“转运”。大三的那位老师让我幡然醒悟,不可能一路这么背下去。编程课拯救了我,也彻底解放了我,那时它是全新的,父母对我学的东西也毫无概念。我承认自己很幸运,如果硬要抱怨的话,我希望开悟得更早一些。

CBR:人们觉得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再难回到巅峰状态了。

库奇:如果以市值衡量的话,苹果仍旧在它的巅峰状态。史蒂夫是天才的产品设计师,在我看来,苹果在健康、汽车领域的未来突破值得期待。我在密歇根一所大学见识过一款手套,戴上它,你就能弹出最美妙的钢琴曲,这太神奇了。可穿戴设备是一片巨大的新兴市场。

CBR:财富杂志记者Adam Lashinsky写过一本《Inside Apple》,书里提到,在苹果工作,如果犯下错误,会很难得到容忍,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

库奇:读过,我特烦这本书,太多胡说八道的内容,我的意思是,作者根本没有观察到史蒂夫“人”的一面。我自己的新书已经写了100页,会向大家呈现一个不一样的真实的史蒂夫。那些在网上给史蒂夫下判断的人,他们可能根本没见过史蒂夫本人,只是看了书里写的内容,就开始四处传播。在我眼中,史蒂夫极具个人魅力,非常敏捷,能向你清晰地描述他看到的未来。全世界都在怀念这样一位天才。

 你真的相信考试是公平的吗? 

CBR:乔布斯、盖茨、马斯克……人们叫他们“辍学的天才”,背后有两层意思,天才比较要紧,学校不重要,你觉得史蒂夫听到这样的评价会有什么反应?

库奇:史蒂夫是被收养的,亲生父母遗弃了他,生母对养父母唯一的要求是能够让史蒂夫上大学,然而,收养他的人家后来改主意了,他们想要一个女孩,史蒂夫就这样被“遗弃”了两次。他花了很多时间找寻生父母,他改变社会的愿望是如此强烈,我很确定,财富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他视技术为“脑力自行车”,我深受感召,义无反顾地追随他。

我们生活在一个“分数决定一切”的世界,但我觉得现状一点点在改变,大学不再只看学习成绩,而是依据档案袋,全面评判一个人。分数只能评判学生的短时记忆,无法评估创造力,更无法预测潜能。NASA的一项研究显示,98%的5岁孩子富有创造力,成年人中却只有2%拥有创造力,一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CBR:有一种观点认为考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是最不坏的,因为它很公平,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库奇:你真的相信考试是公平的吗?看看美国的新闻,家长们花50万美金把孩子送进大学,对其他考进大学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不公。再看考试这件事本身,一些学生就是比另一些更擅长,我可能不是考试的高手,但你要是把我带到教授面前,让我和他对话,我会表现得非常优秀。我的一个儿子辍学了,他有很高的艺术天分,视频剪辑一流,还会建筑设计,将这些技能揉在一起,他开了自己的公司。还有Chris,就是史蒂夫送电脑的那个孩子,他成了一名程序员,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设计师,他5年级就写了一本小说,《危险的德国人》。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在自己的四个孩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在我管理了十年的学校看到了这一点,基因技术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你读了我的书,就会知道曾经有一场“先天”和“后天”(nurture or nature)的争论——智商究竟是先天还是后天决定,答案是两者共同决定。的确有的人天生更聪明,但DNA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坚信技术可以成为教育的均衡器(equalizer),缓和贫富差距导致的教育不公。

CBR:你会建议家长早早把孩子送出国接受教育吗?

库奇:这个问题不好答。从我个人的角度,是希望家人可以待在一起,但我也非常理解家长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做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清楚目的是什么,不是短期目标,而是人生的驱动力。史蒂夫就是强目标驱动的人,这个目标不是钱,是改变世界,苹果聚集了一群这样的人。那些离开苹果的人,最终会回来,因为任何地方都没有这样的文化,这种文化的魔力在于,人们可以实现一些连自己一开始都不相信能实现的目标。

CBR:我们都知道要做自己爱做的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库奇:这恰恰是老师们存在的意义,在我看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和热情是老师的第一要务。糟糕的老师只会告诉学生要整齐划一,无视并磨灭他们的个性。一旦有学生进度跟不上,就会被贴上“笨”的标签。我的女儿直到上大学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天赋所在。一年级的小孙子写邮件向我道歉……他对教堂着迷,他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建筑师,但老师们逼着他背九九乘法表,如果有一种药,可以抑制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他专注于面前的乘法表,恐怕他会选择吞下这颗药,这是多么悲伤的故事,所有人必须在同一个时间做同样的事。

托德·罗斯(Todd Rose)写过一本书《黑马:通过追求成就获得成功》。在成为哈佛大学教授之前,他是一名高中辍学者。只有在意识到真正激励他的是什么之后,才开创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标准化社会已经是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高度个性化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我鼓励我的孩子们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而不是成为我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

 人们低估了技术的力量 

CBR: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为什么?

库奇:让孩子们学习编程,不是让他们全去当程序员,而是希望他们学习如何像一个程序员那样思考。从接受指令,到可视化这些指令,分析数据框架,再建立输出,这本质上是学习的过程,哪怕你创立一个公司,解决一个市场的痛点,原理也是一样的。

CBR:家长和老师对iPad怀着复杂的心态,一方面这是一个很酷的玩具……

库奇:它不是个玩具!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画画,可以和它说话,它是很棒的学习工具。爱默生有句名言,人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我觉得问题出在学校,它们花钱购买了设备,并且声称自己拥抱了技术,但最终什么都没能改变,反倒是技术背了锅,难道不应该反思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式错了吗?

CBR:你坚信人们渴望挑战、探索、创造,这听起来对人类文明特别乐观,悲观主义者认为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倾向于待在舒适区内,不再思考,不再对不知道的事物产生好奇,偏见滋生……是什么让你如此乐观?

库奇:我们常常会被劝说“现实一点”,但什么是现实?我们创造现实,我们改变现实。我认为人们低估了技术的力量,Netflix、Uber、Skype、Airbnb,看看它们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原来不用依靠所谓的固定资产也可以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60年代我们面临人口过多的问题,我们甚至担心,不出十年,人类或许会灭亡。这样的担忧几乎每隔十年都会出现一次,但技术改变了这一切。

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技术使用不当”,技术会不断进步,如果我们不用它营造我们的教育生态,不用它去颠覆传统的课堂,你就不能指望任何变化。我见过一些国家的政客,他们将电脑送给学生,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有的学校甚至穷到连维持多台电脑同时运转的电力都没有。如果没有谨慎认真地推广落实的话,我们的教育机构会将乔布斯“脑力自行车”的想法变成无比枯燥的“健身踏步机”,最终毫无成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传 》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乔布斯(图集)
乔布斯亲手制作,苹果 Apple 1 电脑主板未解之谜 47 年后被解开
为什么只有2%的成年人有创造力? | 专访苹果首任教育掌门人
乔布斯自传漫画
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