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福绥院士:掀起规模养贝潮,造福千万百姓家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家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科技历史人文工程。10余年来,已有五百多位老科学家接受采集,全国上百家单位投入采集工作,累计获得实物原件132922件、数字化资料318092件,音频资料527093分钟、视频资料443783分钟,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以及从事中国现当代科学史和科技人物研究、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20世纪80年代,张福绥从美国大西洋沿岸成功引进海湾扇贝,从26只亲贝开始,短短5年,使我国扇贝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从此,扇贝进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张福绥

张福绥,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贝类养殖学家。在6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成果,为推动我国海洋贝类实验生态学、贝类养殖生物学和贝类人工繁殖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颠沛读书路,养贝新征途
1927年12月27日,张福绥出生在山东潍坊。因战乱和家境困难,他被迫多次辍学,辗转多地艰难的读完了中学。

1949年,张福绥考入国立山东大学水产系(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在这里,张福绥系统的学习了海洋科学专业知识,为后来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张福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广东省水产学校,担任养殖科教员,教授浮游生物及贝类养殖等相关课程。由于教材及相关资料非常匮乏,张福绥便一边授课,一边开展调查研究修订教材。学校十分支持张福绥的工作,先后送他去山东大学和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前身)进修。

1956年9月,张福绥通过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考取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师从著名贝类学家张玺先生,研习贝类分类学。从此他正式与“贝”结缘,开启了海洋科学的研究历程。

青年张福绥

1962年,张福绥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无脊椎动物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海洋浮游软体动物区系分类研究。

他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浮游软体动物和底栖贝类的种类及分布,极大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理论。期间,将我国海洋动物地理学研究由记录、比较水平提高到区划动物地理学水平,为以后的贻贝苗种繁育和扇贝引种奠定了科学基础。

应国民之需,为脱贫助力
上世纪70年代,人们食物中蛋白质匮乏,日常生活必需的鸡、鱼、肉、蛋等供应不足,海产品更是短缺。

张福绥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研究方向必须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所以他始终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精准定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和沿海渔民、农民的脱贫致富上。他带头养殖贝育苗,开展贻贝的自然采苗、人工育苗以及其生物学养殖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贻贝工程化育苗和大规模养殖生产。

通过考察论证,他和养殖组的同志把实验基地定在烟台市郊金沟寨的海边荒滩。他们在该区域试验人工育苗,同时开展海上调查研究,探索自然采苗。

当时工作过程中的艰难,让张福绥至今仍记忆犹新:“酷暑中,海边一览无遮无挡,操作中的暴晒就是对人的意志的一大考验。晚上海边蚊子、小咬、牛虻成群结队,轮番进攻,常常使人遍体鳞伤还无法休息。冬天的严寒同盛夏形成鲜明的对比,海滩上的人工育苗试验夜里在海边进行,在育苗室值班,甫进12月,碰上北风呼号不期而至的阴沉天,海风简直就像锋利的刀刃,凡是身体裸露的部分都无一幸免被割得生疼。”

尽管条件十分恶劣,但他们始终选择坚持。经过努力,张福绥于1972~1973年成功创建了“废旧草绠采苗法”和“贻贝自然采苗场建立”技术,解决了苗源供应问题。同时还研究改进了饵料结构、采苗器材、细菌控制和苗种中间培育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起完整的人工育苗理论和技术体系,并首次将贻贝育苗工程化,育苗单产水平(苗数/米3水体)达到1000万粒以上,育苗单产量创世界最高记录,促进了我国贻贝养殖业的迅速发展。1977年,仅山东贻贝产量就达到了5万吨,使贻贝成为当时全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

引进新贝,福润万千家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海水养殖种类匮乏、效益低下,海水养殖业面临严重滑坡的局面,张福绥带领课题组将目光投向了扇贝生物学及引种、养殖研究。扇贝,在国人心目中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张福绥在系统研究软体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经济、海洋环境与生物学等多方面比较分析,提出从美国东海岸引进新种——海湾扇贝,以解决种质困难。

在曾呈奎院士、刘瑞玉院士等人支持帮助下,张福绥先后三次引进新贝。前两次均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反而和同事们更加刻苦钻研,认真总结经验。1982年底,张福绥开启了第三次尝试,他亲自赴美带回128只扇贝,途中经历约60小时。期间,陆续有扇贝死亡,至翌年1月26日排卵时仅剩26只扇贝。

为了照顾好这26只扇贝,张福绥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吃在研究室,住在研究室,实时监控扇贝生长,全组同事们都被这远道而来的26只“宝贝”累得精疲力尽。一个多月以后,小贝苗终于在中国诞生了。

1984年,张福绥(左)赴美国加州考察留影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张福绥团队解决了亲贝促熟、饵料、采卵、孵化、幼虫培养、苗种中间培育、养成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一整套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为大规模发展海湾扇贝养殖业解决了苗种供应问题。

为了尽快在国内推广养殖海湾扇贝,张福绥与全组的同事长期躬耕在各养殖点推广指导。1985年,在鲁、辽、冀等水产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海湾扇贝育苗和养成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并在我国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使我国贝类养殖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海湾扇贝的大面积推广养殖,让沿海渔民和养殖户富裕起来。这让张福绥很欣喜,他说:“作为我们科研人员来讲,任务就是把工作做好,这是最主要的。作为海湾扇贝引种者,看到扇贝今天的成绩,是非常高兴的,也感觉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抓紧时间推广,让群众见实惠,看到群众得到实惠了,咱心中是非常非常高兴的。”

后来,根据海洋贝类区系的性质及海洋地理生态学规律,张福绥先后3次引进墨西哥湾扇贝至我国南海与东海,形成了稳定的产业规模。

1985年,张福绥(左一)赴美国考察

海湾扇贝引种工程充分提高了我国贝类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世界水产养殖学术权威 Dr.K.chew评价,这是“近十年来世界上非凡成功的水产养殖项目之一”。

1999年,张福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心系学科发展,倾情扶育人才
张福绥,这位勇立潮头、造福百姓的科学家,60余年如一日,始终奋斗在海洋科研和养殖一线。虽然年事已高,他仍密切关注着中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种质、病害、环境和产品质量等问题,并提出了“生态养殖与工程化养殖并举”“离岸养殖”“清洁生产”等系列新思路和新措施。他指导创新团队在引种基础上成功培育出两个海湾扇贝新品种,并推动其成为产业的主导良种,还基本厘清了我国巨蛎属牡蛎的种类和分布,推动了我国贝类适应进化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989年3月,张福绥等人在海上操作海湾扇贝项目

为了能让祖国的海洋养殖业后继有更加丰硕的成果,张福绥欣然挑起了人才培养的重担,毫无保留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与国际最前沿的研究。他先后培养博士后3名,博硕士研究生20余名。他的学生大多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

张福绥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对学生提交的报告和论文,他总是逐字逐句地反复斟酌。张福绥的学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说:“先生为人特别诚恳,实在,憨厚。对我们年轻人特别的关心,我们有了困难,他会像慈父般地关怀,不仅关心学术上的发展,更关注我们怎样做一个人。” 

与张福绥共事了50年的同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马江虎说:“张院士事业为重,务实严谨,开展贝类实验生态学研究和养殖,总想着将成果与国家的国民经济、水产事业紧密地结合。”

他为人谦和,无论是与老一辈科学家或同代的科研人,关系都非常融洽。他时常叮咛后继青年才俊做科研不要为外界纷繁事务所扰,与人交往合作不要过多计较得失等,这些都成为了年轻科研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为了鼓励青年人才投身海洋科学研究,张福绥捐出了自己获得的陈嘉庚科学奖的全部奖金,在海洋研究所设立了培养研究生奖学金及中国贝类学会优秀论文奖。

2002年,张福绥(中)等人合影

2016年2月9日,张福绥与世长辞。

张福绥院士一生秉承“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价值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海洋农业产业发展和渔民福祉,潜心科研,硕果累累。他淡泊名利,敢于实践,为人师表,学风严谨。他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张福绥

(1927.12-2016.2)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洋生物学家

贝类养殖学家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廖洋,展翔天.张福绥院士:耕海牧贝 福泽百姓[N].中国科学报,2021.4.22(8).

[2]李旭.默默耕海的拓荒牛——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J].青岛文学,2019(10):64-72.

[3]王晶.耕海牧贝六十载 造福百姓千万家[N].中国海洋报,2016.07.28.

[4]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福绥:耕海牧贝福泽百姓
水产各界沉痛悼念“中国扇贝之父”张福绥院士
“扇贝”烟标背后的故事
青岛常见食用贝类图鉴
冬季不可辜负的那些贝类美食:比夏天还好吃~
【水产养殖手册】第一节:水产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