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已被中医学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还具有不同养生功效!|草书|隶书|欧阳询|王羲之|颜平原|书法作品



书法被认为是养生之首,自古就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道出的正是书法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唐朝有个和尚皎然,曾作诗:“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道出了书法有排解郁闷、忧愁,使人昂扬向上的作用。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是说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毛主席也曾说过:“学习书法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


书法也是体力活

古往今来,人们把写毛笔字与健身长寿联系在一起,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练习书法是脑力劳动,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轻体力劳动,它几乎需要周身活动。


练习书法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用神用气。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致志。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毫端。


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就是指此而言。练字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书写者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身安意闲,血脉通畅,完全进入了“练功”的境地。因此练习书法被许多人比喻为“练气功”。


书法与中医养生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

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颜真卿《多宝塔碑》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手挥笔管,可摩动“足三里”这个强壮穴。我们常用的五指执笔法,非但可把字写得刚健有力,而且,通过手指活动能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身体,促进生命活力。


颜真卿《颜勤礼碑》

同时,写字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保健作用。唐太宗《笔法诀》说:“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不同的心理状态会使人受到不同的影响暗示,写出的字也各不相同。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不同书体还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楷书

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著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行书

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草书

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隶书

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


隶书《乙瑛碑》

篆书

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李斯篆书《峄山刻石》(局部)

书法养生四阶段

书法有养生的作用,这是不少学书法的人的共识。有人把这些作用总结成四句话:“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欧阳询《化度寺碑》

“洗笔调墨四体松”

是书法养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预想字形神思凝”

是书法养生的第二阶段。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神气贯注全息动”

是书法养生的第三阶段。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


柳公权《玄秘塔碑》

“赏心悦目乐无穷”

是书法养生的第四阶段。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令人乐在其中。学习书法,可以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满足感,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达到心绪舒畅。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传)

书法家居长寿之首

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家名列榜首。

《心术篇》云: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每得以无疾而寿。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学习书法是养生强身之妙法。自古书法家多长寿,亦人所共知。

从汉代至清代,这个在人类平均寿命25岁~40岁的时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约80岁,例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龢85岁,何绍基74岁……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人类平均年龄为40岁~62岁,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88岁;进入现当代,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例如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的书作:“书法可以养生,今人知之者少矣。”吴玉如是长寿者,他写这幅字,是有底气的。

缘何书法家长寿?因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习书法,既能培养高雅的爱好情操,也是一种修身养生的好办法。同时祝愿大家在书法逸趣中,洞彻书学真机,身心怡然,益寿延年。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白”之美
如果是书法考试,这些题目你能做几道?60分算过关!(收藏)
书法极简史:5分钟读懂中国书法变迁史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01-10课
古代书法家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写得非常漂亮了,为什么还要临摹隶书篆书等各种书法?
书法临摹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