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剧解密《心迷宫》


地点:编剧梦工厂VIP群

讲课老师:冯元良

本次听众:编、编剧爱好者、影评人

整理:红格子暮成雪


一、关于《心迷宫》编剧自述

冯元良:《心迷宫》其实有一个原始素材,是我们的制片人任总的母亲曾经给他讲过一个发生在老家的故事,故事的核心素材就是一口棺材换了三个人家。2011年的时候,他把故事讲给了忻钰坤导演听。当年冬天,我恰好有一个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到北京后又把故事讲给了我听,当时我们三个人都觉得故事很有意思,觉得可以拍成电影。

但是,我们当时并没有立即启动这个项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资金。一直到了2013年,任总和别人聊起这个项目,对方答应出资300万拍片。任总非常兴奋,便去找了忻导。当时任总为了谈这个项目,自己做了一稿剧本,可能觉得不太理想。两个人碰头后不可避免谈到这个问题,其实2011年忻导听到这个故事后,神经就一直围绕着它打转,自己也出了一两稿剧本,结果两人讨论后,还是觉得剧本有些问题,于是就又找到了我。

大概是2013年年初,我当时在济南,他们两个人飞过来找我。我们都觉得故事ok,做成小成本电影没有问题,便决定做这个项目。

看过电影的同学对情节都有了解,我就先从素材开始,简单讲一讲吧。原始素材源于一个女孩的失踪,家里人四处寻找,结果在一个柴火堆旁发现了一具烧焦的尸体,因为现场有女孩的自行车,尸体便被判断是女孩的,家里人哭天抢地地把尸体领回了家。但是没想到,他们在尸体上找到了一张他人的身份证,法医尸检后,发现尸体是男性。于是,尸体就被换到了第二家,也就是身份证持有人的家,可又没想到的是,这个人过了几天自己回来了。这样尸体又被换到了第三家。情节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口棺材换了三个人家。

这个素材我们最初拿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一具尸体换了三个人家,一波三折,又有一种黑色幽默在里面,戏剧性非常强。但是具体怎么写却没有想好,我们经过讨论,觉得还是应该从结构上做文章,怎么从叙事上呈现这个戏,方向就是多线多角度

昨天下午因为做活动,我又重新把片子看了一遍。从最初的粗剪版本到送展的影展版本,一直到现在院线放映的最终版本,我又都看了一遍。其实放映版比展映版少了七八分钟,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动,所以作为编剧来说,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成片基本是按照我们之前的剧本设定呈现的。

今天我看了一下《心迷宫》的票房,已经突破900万,而且很多业内人士,包括广电总局电影局张宏森局长今天也专门提起了这个片子。其实这片子从剧本创作,到中间募集到的300万投资只到位七八十万,到最后我们七凑八凑总共花了170万左右拍完成片,这样一路走来,走到今天,有这样的票房成绩,甚至说能上院线,我们就觉得很欣慰了。圈里圈外,包括一些普通观众的观影反馈,都让我觉得,《心迷宫》有今天的成绩,其实是电影本质的一种胜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剧本“剧作先行”的一种胜利,是电影基本创作规律的一种胜利,也是我们所有创作人员、影评人、观众所秉持的对电影基本评判标准的一种胜利,而不是一种脱离了电影本质的乱象丛生。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从一开始我们就想过,要玩一玩结构,但是现在的成片和最初的想法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最早的时候,我整理过一个模式,和现在并不一样,主题和准备采取的剧本结构都不一样。我那时是想做一个环形结构的叙事,也就是按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的结构呈现事件的发展,每个人做了什么事,又影响了什么人,一环扣一环地发展下去,到最后,第九个人的行事又影响到第一个人。在这个叙事过程中,时间是被打破的,故事通过九个人物的视角相互联系,在主题上有一种因果循环的味道。

但是这一稿完成后,我们发现我们在叙事结构上的野心可能太大了——因为这需要极大的影片篇幅。现在院线上映的最终剪辑版本,耗时1小时50分钟,但如果按照最初这一稿来的话,我估算了一下时间,大约需要4个小时。所以这个计划当时就被制片pass掉了,而且300万的投资也兜不住。

后来我们便又做了一稿单线的叙事,想把主题和人物推得狠一点,让人物立住,主要的叙事情节也主要集中在村长、王保山两个角色上。村长为了帮儿子洗脱杀人嫌疑,便去诬陷另一个人。像王保山这个角色,有点类似于贾樟柯的《天注定》,但写完之后,我们又发现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还是想要一个叙事上至少要好看,能抓人,把故事讲清楚、讲好看的剧本,然后再讨论其他。最后便定了现在这个大纲和主题,关于这点大家直接看成片就知道了。

剧本从最初一稿到最后定稿,光大纲阶段就磨了六七稿,最后一稿是第七稿,这稿也磨了两版,7.1版和7.2版,用了大约半年多的时间,一直到开机之前,剧本还在打磨和修补。开机之后,我作为编剧,能介入的也就不多了。怎么拍摄,是导演和制片的工作多一些。片子拍摄期间发生了很多事,包括资金不到位等一些意外,到了后面我们基本断炊。拍完之后,我们粗剪了一版送给大家看,没想到观众中有几个朋友要了碟,帮忙送到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人。还有几个影评人,看完后也都觉得很好,给了很多反馈意见,这时候我们才有一点信心,然后拿着这些反馈,又出去借了一笔钱才把后期做完。但因为时间的问题,片子没能赶上戛纳只赶上了威尼斯,不过从那以后就比较顺利了,包括后来和太合签约,发行,到院线上映,以及观众们的观影反馈。一路走过来,很多贵人相助。在此借机感谢,也让我们相信最初的判断和坚持没有错,磨剧本、坚持电影创作的基本品质是对的。

这个片子取得今天的成绩,对其他行业可能不好说,但是对咱们群里来说,尤其是年轻编剧,我觉得还是可以作为经验分享的。前几天群里有个孩子说,当编剧你自己要给自己脸。我觉得挺可笑的。首先第一点,机会来的时候,你自己要有本事抓住,这就需要你私底下用功。如果你真的想做编剧,就去学习,多写多看多积累,这样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能够抓住。第二点,这个行当其实是有点靠机会靠天赋吃饭的。当然,我们也不好说所有的人都适合这行,适合这行的人也都能碰到机会,但年轻编剧如果正处于学习阶段,至少应该多练多看积累,打好基本功。最后,我觉得脸这种东西,如果你想在这个行当里靠写本子要脸,首先确实得先要写好本子,但一开始的时候却不能要脸,如果你看到机会,真的是要拉下脸来扑上去,不要让机会跑掉。

这样,大概的情况我已经讲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了。

二、问答互动

方始得终提问:在老师看来,做小成本的剧本,需要掌握哪些要素,才能获得票房成功。

冯元良:无论是小成本还是大成本,做为编剧来讲,首先要把剧本写好、写扎实。对剧本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剧本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谈所谓小成本的概念。就目前的市场来看,只要剧本的基本故事情节、技术环节能够完成做为一个好的类型片的合格标准,市场就会给予一个非常好的反馈。当然,另一个方面来说,成本大小、票房等可能还需要看资本的运作、演员的号召力等等,这一块就不是编剧能掌控的了。

金古(自由撰稿人)提问:老师,我想问一下,您现在还拉片吗?还有比如您有时候想写某一个类型,您会有这对这个类型进行拉片吗?谢谢。

冯元良:拉片肯定是要拉,到现在其实也是要拉,但是具体要看个人时间,有时候拉的不会很细。做为编剧来说,考虑的可能不像导演要考虑表演、机位、走位等等。像我来说可能就看一看情节、节奏之类的。拉片必须要拉的,这是编剧的基本功。

老彭提问:冯老师能多讲一下你开始设计的那种环形结构吗?

冯元良:《心迷宫》出来以后大家觉得好的一个点,可能就是在故事的叙事结构上。但是提醒大家注意,单纯的结构是没有意义的,结构与要表达的主题相吻合、形神合一才是重点。我在考进山艺之前,偶然在《看电影》杂志上看到李沧东老师的《薄荷糖》的故事梗概。当时还没有看过电影,只是在杂志上读到电影的故事梗概就把我惊到了。《薄荷糖》就是在玩结构,从一个人想死,准备去自杀开始讲,这是整个电影的起,然后去倒叙这个人的一生,这个人的悲剧性的强烈的这种宿命论的味道,他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追根朔源的去讲,讲的非常好,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感觉到一件事情,包括编剧包括文本,只要最基本的叙事技巧能够掌握好,它的文学性的东西,关于主题的文学性的东西就能够体现出来。

然后再就是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系统的看,从头开始读,从电影史包括文学史,然后看到格里菲斯,他有一部电影叫《党同伐异》,也是在玩结构。四个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帮派的人在做同样的一件事。对人生的、对社会的、对世界的,政治啊包括对人本性的认识,完全是通过这个结构呈现出来。再然后大概05年的时候《撞车》和《巴别塔》两部片子相继出来,两年两届的奥斯卡奖。尤其是《撞车》,不同于分段式叙事结构,它是一个网状的,在时间、空间和视角上都是打乱,然后重新拼接成一个整体。

对我们在叙事上有影响的,包括这些片子,包括后来很多人说很像的一些片子,还有《遇人不淑》这些片子,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广一点来说,包括我们玩的游戏《生化危机4》,它里面有一个概念叫二周目,其实就是把一个游戏玩通关,然后再重新玩。那么重新玩的时候,其实去想一想跟我们在叙事上,第一段叙事,第二段从另一个人的视角把一些东西再重复的讲,然后在重复的过程当中,把不同的人不同视角的东西去拼进去,都有很像的一些东西。包括文学上,像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等,很多小说也都是在玩结构。

《心迷宫》的结构和最初设想的第一稿情节是不一样的,它是基于我们第三稿准备的主题而选择这样的叙事结构。一个作品出来要形神兼备,根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根据你对人、对生活的理解,然后选择合适的呈现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回到片子来说,我们还是想要呈现对人的一些理解。《心迷宫》这个标题,从最旱《心事儿》到后来的《殡棺》到最后《心迷宫》这个标题,就是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都是有隐私的、隐秘的、不可告人的一部分。我们想从更高的视角去呈现人的这种本性,以自己的视角、自私的基础上去行事、做人、看人、看待其他问题。每个人做事看人都是有局限的,拼图性质的把每个人的视角,每个人做的事情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全貌,这就是我们前期定这个结构的想法。定下来这个想法以后就是具体在结构上去怎么呈现。打破时间结构,顺着一到两个人物的主要视角进行大的分块,每一个分块的过程当中呈现出事实的一部分真相。在这样大的结构定下来之后,我们在最后一场戏又回到故事的对起点,让大家有一个首尾呼应,因果循环的味道,总体创作上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主题。

知无涯提问:撞车的内涵表达是不是有点刻意呢?

冯元良:我觉得刻意这一点,包括《撞车》、包括《巴别塔》、《21克》、甚至包括我们《心迷宫》。如果你说它刻意,它的的确确是有一点刻意的东西,工于巧。这可能是一种追求叙事结构,追求技巧的这种作品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其实,现在回过头来去看一看,包括《心迷宫》,剧作上也是有它的问题的。为了追求叙事情节、叙事逻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牺牲了一些人物的性格啊包括一些合理性的东西。最初的时候,我们也做过平衡,可能有些东西真的是不能兼得,可能你为了完整的一个故事情节逻辑上的一些东西,有的时候要牺牲一点人物,这个地方在情节上的的确确需要人物这样走。

三轮王师傅提问:冯老师,您生活上有什么习惯是对于写本子有帮助的吗?(除了写写写)

冯元良如果你们在未婚阶段的话去多谈恋爱。跟女朋友“斗智斗勇”,绝对涨知识、涨经验,对你们日后的创作是有重大的帮助的。

列文(知名影评人)提问:第一个bug,全片都没有交代为何死亡的白虎身上会有陈自立的身份证。即便片中有吃完早餐白虎尾随陈自立的情节,似乎在暗示欠了钱的白虎打上了陈自立钱包的主意。但影片在身份证这么重要道具的来龙去脉上没有给个明确的剧情交代,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而且影片并未提及白虎还有小偷的手艺,所以“偷窃说”也不是那么站得住脚吧。退一步说,即便是白虎偷了陈自立的钱包,但他把钱拿走不就成了,干嘛还把人家的身份证留在身上呢?有这么二的小偷吗?而且,当丽琴到镇派出认尸的时候,警察跟她说:“死者的财物都在身上,这是他的遗物,没有身份证,我们是通过电话号码找到你的。”这也说明白虎应该并没有偷到陈自立钱包,身份证到白虎手里另有原因。

冯元良:钱包的这个环节还是牵涉到观影的习惯,我们做了一个暗示,他去偷钱包,那么后面他偷到钱包就ok,这个细节不需要过多的展示,而且广电包括公安部也不允许我们对犯罪行为有太细腻的表现。一些叙述上不必要的东西我们就做了压缩,只要大家能看明白就ok了。回到这个问题上,白虎这个人物是个小混子,也是个嗜赌之人。很多这种小偷都是打一手好牌,麻将一摸过来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牌,这些可能是很多生活的积累,我们没有去做太多的呈现,但是你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去深入的联想一下。而且前面还有一个情节,就是白虎打麻将的时候是把身份证押给人家了的,这些东西你们在看的时候多仔细联系一下就ok了。

列文提问:影片的第二bug 那枚奖章。宗耀把它偷偷塞进兜里带走的时候,有心的观众想必已经猜到这会成为后面的一个重要道具了,但是后来发现这东西对剧情发展和角色动机也并没有个卵用,黄欢把奖章藏起来不给宗耀更是莫名其妙,两个的对话中也没有显示丢奖章和回去自首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联,后来也是宗耀经过一夜自己想通了不跑路了回去自首。

冯元良:奖章在情节上、在人物心里上,是不是有关联,可能还要去深入的理解人物。

列文提问:影片的第三大bug就是丽琴不给老公陈自立打电话确认生死。因为之前黄家人已经闹过一次把焦尸当成黄欢的笑话了,这回又因为发现了身份证就说焦尸是陈自立,而且陈自立并不在村里住而是在外打工,突然就变成村头出现的一具焦尸了怎么都得打个电话确认下吧!要说一开始没打是因为丽琴认为这是情夫宝山所为,但她打电话给宝山之后,宝山忙不迭地矢口否认,她也应该心生疑惑联系下丈夫看看吧,而且后来村长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联系宝山,她就是不联系,这种心理动机也明显欠缺合理性。

冯元良关于丽琴,她在之前和情夫合谋想要害死老公,没想到第二天旱上真的发现这个人死了。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赶紧把这个事件平息下去而不是去求真死假死,因为在她的心里上,她的老公已经死了,并且怀疑是情夫做的,如果深挖下去很可能引火烧身,所以她的第一动机和反应是,极力撇清关系,赶紧平息这件。

夏虫语冰提问:小成本电影一般来说在院线是没有竞争力的。心迷宫是小成本电影,目前从了解到的制作成本及票房来看已经赚了。想问追忆的是,今后还会写或做这种小成本电影么?能否对想写电影的编剧说说你的打算或者参考意见?

冯元良:关于成本问题,有的时候不是编剧能去掌控的,做为我来说还是要考虑题材、类型合不合适。有名演员介入可能成本会高一些,没有名演员介入可能成本会低一些。未来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些有品质的好片子。从我个人来说,类型合适就ok,其实从私心来说也不希望资本介入的太多,不希望成本太大,在一定程度上独力制片最好,因为这样创作的自由度也会好一点。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要养家糊口,只要类型合适能够尊重我的创作自由,其他东西倒也不排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迷宫》制片任江洲:用非线性叙事讲故事,先考虑表达的合理性
分享|影视编剧入门基本功—拉片子!
电影剧本:吸引票房又抓住人心的八个必备要素
想写好一个剧本?那就让主角“救猫咪”!
编剧芦苇:你以为我很艺术 其实我极商业
电影编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