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秀签约诗人王建民《竹枝词》赏析 | 墨缘《画展》

王建民作品

刘禹锡《竹枝词》赏析

1、前言
《竹枝词》源于早期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据史书记载,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唐中期文学家、诗豪刘禹锡因为政事被贬夔州,民间采风,被当地载歌载舞的民歌所感染,即有心模仿屈原的《九歌》,将巴蜀地区的俗语俚语和生活气息融进诗歌作品中,保留“下里巴人”之本色,稍加修饰,如押韵,整理成《竹枝词》九首。后又成《竹枝词》二首,这样刘禹锡遗存下来总共十一首《竹枝词》。
刘禹锡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包括七绝名篇乌衣巷》等,而这些《竹枝词》也是二十八个字的七绝形式,也押韵,它与在唐中期已经成熟的七绝诗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呢?下文将这十一首《竹枝词》略作赏析。
 



2、竹枝词
2、1引言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前面有“引言”,故我们先简要分析引言。
(1)原文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奥》之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2)简析
(2、1)介绍创作源泉
第一大段的意思为:各地方的歌,语言不同而音乐相通。正月我来到建平,那里有《竹枝》歌舞,吹笛击鼓伴奏有节,挥袖劲舞,歌多而优胜。细听声音,符合黄钟宫的羽调。激越清脆如吴地的歌声,虽然听不大懂,但感觉到含情脉脉,清扬柔婉,有《诗经》卫国之风。
 
(2、2)学习《九歌》创作《竹枝词》
第一大段的意思为:过去屈原居住沅湘(沅水,发源于贵州流入湖南,湘水,湖南)的时候,老百姓迎神,词语多浅薄粗陋,从而创作《九歌》,至今在荆楚之地还颇受欢迎。所以我也创作九篇《竹枝词》,让唱歌好的人宣扬,附录在下面,后代的人如果听巴地的民歌,就知道风格之变化了。
 
(2、3)屈原《九歌》
《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对其进行了重新创作。《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等,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也有的则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
 

2、2《竹枝词》简析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这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三种题材类型,谈情说爱、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1)谈情说爱
例1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简述:这首诗描写了女孩的美好爱情。她听到自己心仪的人在江边唱歌,歌声饱含情意。“东边日出”是写晴,便是“有情”,“西边雨”是阴,便是“无情”。这种谐音、双关的手法为大众所接受,从而将少女的含蓄描写得淋漓尽致。
 
例2竹枝词九首·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简述:漫山遍野的桃花都开了,蜀江春水拍打着,潺潺而流。郎君的心意就像红花衰败了,我的哀愁像滚滚的江水一直流淌。 
全诗语言通俗,角度新奇有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失恋女子的心声。
 



(2)山川景物
例3竹枝词九首·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简述:白帝城春草连绵丛生,白盐山的蜀江水澈俊秀。一面是南人尽情抒怀,一面是北人听见不由得动了故园之情。
 
例4竹枝词九首·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简述:江上的红楼映照在雨后的晴空里,瀼水西岸春波荡漾。桥东和桥西到处都长着挂满了纤细嫩绿枝条的杨柳树,人们你来我往地唱着民歌。
 
例5竹枝词九首·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简述:太阳已经三根竹竿那般高了,春雾早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只。请帮忙给我那个捎一封信,他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抒情。
 

例6竹枝词九首·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简述:城西门前瞿塘峡口江中有块叫滟滪堆的巨石,每年被波浪击打也不能摧毁。懊恼的是人心还比不上这大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例7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简述:瞿塘峡的水汹涌地奔向十二滩,这里的水路自古以来很艰难。总是怨恨人心还不如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例6和例7的写作手法基本一致,都是前二句写景,后二句将景物相比抒情。
 
(3)风土人情
例8竹枝词二首·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简述:巴蜀之地常是阴雨霏霏,当地的巴人又擅长本乡本土的歌舞。今天诗人产生了远离故土的愁思与对回家的渴望,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例9竹枝词九首·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简述:两岸的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倒满了银杯。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正从永安宫外踏青归来。
 



例10竹枝词九首·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简述:在巫峡苍茫烟雨迷蒙的时节,凄清的猿啼声总是山上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愁苦的过路人犹如断肠那样的痛苦,但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的悲哀。
 
例11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简述:山上层层叠叠地开满了桃花和李花,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升起一缕缕烟火,那是有人家。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
另外,花,家,是《平水韵》六麻,畬shē ,不在韵表中,故不押韵。
 



3、结语
(1)从上述的《竹枝词》引文介绍来看,巴地本有“里中儿联歌《竹枝》”,刘禹锡对其提炼升级和初步雅化,如押韵(例11不押韵),也就是二次创作,最后完善成《竹枝词》,其创作目的是为当地民俗文化服务,即“俾善歌者飏之”;
(2)创作这些《竹枝词》的指导思想是屈原的《九歌》,最后同《九歌》创作数量一样也完成了十一首《竹枝词》;
(3)创作体裁采用七言绝句形式,这标志着七绝近体诗在当时已经比较成熟,为大众所接受和喜欢。但可能考虑到音律平仄与当地口语差异太大,不利于反映民俗文化之特征,故折中之,即采用押韵但不考虑平仄;
(4)写作手法上,在语言方面尽可能多地用口语、白描,而不用典故,使得语句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人来人去唱歌行”等。在谋篇布局方面,引进了七绝诗的成熟经验,起承转合章法有度,有的结句还余响不绝,如“道是无晴却有晴”、“由来不是此声悲”等;
(5)《竹枝词》实际上是巴地民间的踏歌词,即载歌载舞时的词谱。刘禹锡还创作了类似的作品《踏歌词四首》。 

作者简介

王建民(顽伯),化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现为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讲师团授课教授,上海老年大学格律诗、对联课程讲师,《诗画天地》优秀签约诗人。著有诗词集《三闲野草》。上海黄浦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宁波同乡会画院画师,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

1

点击上方关注诗画天地视频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山竹枝词研究
你知道吗?竹枝词写的可不是竹子呦
竹枝词简论
关于竹枝词特性的几点浅见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刘禹锡
竹枝词[七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