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钟书:别人眼中的狂傲之人,我眼中的小孩





钱钟书:别人眼中的狂傲之人,我眼中的小孩


1
“严父”铸造“慈儿”


要了解杨绛先生,那么更是离不开她的丈夫钱钟书。


当我一开始知道他,莫过于是因为《围城》,后来因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才了解到,能写出一部这样伟作的作家,原来是安于一个这么温馨又充满暖意的家庭。看到他这一生的作品,除了《围城》这篇长篇小说,其余的著作大多都是学术类的著作,真是应了那句:钱先生将一生,都是放在钻研学术上。


他对学术的开始,在于1925年的时候,十五岁的钱钟书回家过暑假,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选本,从此开始走上阅读之路。


其实,钱钟书对学术的渊源,还是离不开他父亲,对于父亲,他是十分敬仰的。


钱钟书出生的时候,伯父因为没有儿子,按照惯例,便过继了他。他小时候,是伯父教他写字:上了半年学,因一场病,便不再上学,转为伯父做他的老师。小时候,钱钟书经常跟着伯父去他伯母娘家,就给了二铜板让他去看小人书。因为成天贪玩,耽误了功课。回来的时候,父亲见儿子染上了很多坏毛病,便大骂。后来父亲在清华大学任教,对钟书的作文始终不满意,他从此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的书,渐渐地他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

从《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钱钟书的父亲,永远是一副“严父”的态度来对待他。对小儿子十分宠爱,写信给小儿子,总是夸他“持家奉母”,之外又多于一个“扶兄”。但在我们面前孤傲的钱先生,在他父亲面前,却并无反抗之意,只有忍气吞声。即使父亲并不了解他的“志气”,可他仍旧孝顺。


在钱先生还小的时候,有一次钱钟书代父亲为乡下的一家大户代作墓志铭。在偶然间,他听见父亲对母亲称赞那篇文章,这是钱钟书第一次听到父亲称赞他,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


其实我们能理解到钱先生当时的处境,除了他真心对学术的热爱,其次其实还是抱有一份想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感情在内,即使天下人觉得我很好,但却也及不上父母的一声认可。




2
年少口出轻狂,老来淡泊名利


其实在年轻时的钱钟书,的确是持才傲物。


在1929年,他英语以满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的外语系。这个分数,即使是在懂英语之人满地都是的今天,能考取这个分数的人也寥寥无几。


他成为了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那时候,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更是宠爱有加。他常常在上完课后去问钱钟书:“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颔首唯唯。


在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诉她,他将被破格录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但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不久,“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吴宓一笑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


到钱钟书到中年的时候,去拜访恩师吴宓。重谈当年事,钱先生深感年轻的自己如此轻狂,对老师如此大不敬,因此赔罪。恩师吴宓却已“我早已忘了。”去回答他。恩师大度,后来吴宓的女儿来信,希望他能为父亲的新书《吴宓日记》写序。当钱钟书读完那本日记过后,立刻回信自我检讨谴责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谐戏,逞才行小慧……内疚于心,补过无从,唯有愧悔。”,这检讨信再后来附入《吴宓日记》发表。


直到后来,无论是钱钟书在学术上的钻研,还是人格上的逐日健全。他不再如此地扣除狂言,而是闭门在家,淡泊一切名利。




3
钱钟书杨绛,可遇不可求的盖世情缘


遇上杨绛,可谓之钱钟书人生的大事。他不用再爱情上经历无数,便能遇上懂自己、爱自己的另一半,也可谓之令人艳羡。


在大学时期,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钱钟书。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就这样,他们心里的爱意,萌发了,便一发不可收拾。


钱钟书在与杨绛相识1年后,便与她订婚。后来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与杨绛一起,同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胡河清曾赞叹他们夫妻俩:“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最好的妻子/丈夫,他都会在你的生活里饰演着所有你所需要的角色。




4
民国第一大才子一切从简的葬礼


在1998年12月19日上午,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据杨绛先生说,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就在火化那天,现场送行的,还是有20余人,有他的女婿、他的学生、一些朋友等等。杨绛先生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一朵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


当火化间要关上门的时候,别人都劝杨绛先生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她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遗体火化后,他的骨灰就随他的意愿,就近抛洒。


在钱钟书这一生中,创造了文学界的一大奇迹。但在他的妻子,杨绛先生的眼中,他却是位十分孩子气的人,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我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又是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但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5


钱钟书一生中,写过很多字,在这里,分享一下我比较喜欢的一些语录:


1、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2、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3、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4、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5、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6、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7、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8、老年人恋爱,就象老房子着火,没的救。


9、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10、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11、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12、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13、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昨日话题


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书友@淅沥的雨

说起遗憾,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嫁错郎,没有浪漫。但是现在发现是自己书读太少,太过追求完美,性格倔强,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别人。


书友@学佛利君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从小没有人告诉我贞洁的重要性,而我,也没拿这事为重,很草率的结束了我的处女生涯。这一点,直到现在我也很遗憾,希望所有的男女,都能珍惜这令人终身难忘的初次。我也很赞叹我们的先人们,早早就制定了,不可以未婚同居的规矩。现在,西方文化流入中国,黄的绿的,啥都有了。但是,我还是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稳固,更加健康,更加美满!


书友@阿毛

我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做虎妈。对于女儿没有逼着她学这学那。虽然她在不断地学习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也想自己创业,我真的不希望她那么辛苦。


书友@疯狂的菠萝

其实,还是有遗憾的。年轻上学时自己太过幼稚太傻,身边几个和自己要好的女生有着暧昧的感情,自己却傻着无动于衷,不如表白,不做行动,胆怯,害怕别人的闲言。唯独做了件勇敢的事就是约着别人报考同一大学,最后还是我考上她落榜。哎……在那个时代,那个无知幼稚年幼胆怯的我,面对这些事情简直无解。等待,不甘心,直到度过了十几年,心已经不会泛起涟漪…对什么都不爱了,啊~~我好自私呀


书友@兰猫咪

还没好好的陪伴父母,他们就离我远去了,过去没条件,现在有车了想带他们一起玩,却无法实现了!


书友@张侠

或许以前我会觉得有遗憾,我现在反而觉得自己没什么遗憾,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特殊意义,共同组成了我现在的生活。


书友@牵手

我最大的遗憾是年轻时做人做事没有随自己的心走,而是被在外环境左右,导致有很多事情包括工作,婚姻等强差人意,如果有机会重走青春,我想我每走每一步都会先认真的跟自己的内心对话然后再做决定。


书友@简单的蜗牛

最大的遗憾是读大学时没好好努力,得过且过,后来很后悔。现在醒悟,自认为为时不晚。有一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从现在开始种树。


书友@城堡

其实也没什么好遗憾的,我们在那个年龄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和所获得的学识,让我们在那时做出了那样的选择,如果重来一次,多半仍是那样。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而不是遗憾过去;我们更应该创造未来,而不是叹惜当下。



今日话题


有人评价钱钟书“不善交际,却极通世故”,你怎么看?你怎么评价作为一个妻子的杨绛?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慈怀读书会新书——

《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入手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钟书:最狂的才子,最深情的丈夫,最有趣的父亲
为何人们热衷于在钱钟书和杨绛的人品和婚姻里挑毛病?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
《围城》里的故事
钱钟书: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你对钱钟书的了解,不应该只有《围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