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姑苏城里琢玉人,流风回雪见苏工

从古自今,中国人都有好玉之风。

所谓「君子与玉比德焉」

玉,外表温润而质地坚硬,

因而被视为有德君子的象征。

从明代起,苏州就和北京、扬州并列,

成为中国三大玉雕中心之一,且在玉雕工艺方面备受推崇。

《天工开物》为证:

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杨曦作品《秋雨江南》,雕了他最喜欢的银杏叶,叶下有桥,桥下是河,河上泛舟,寥寥几笔一派江南秋风。

从9岁临摹一个茶杯上的熊猫和竹子开始,

画笔一直是杨曦的心头好。

但从事玉雕后,

他发现美术和工艺也可以完美结合。

在玉雕厂的几年,

他掌握了精湛的工艺和扎实的美术功底。

苏州玉雕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曦的工作室位于姑苏区齐门路,附近的品牌玉器店和玉雕大师工作室加起来有70多家。这里,是苏州玉雕的高端聚落。

1992年,杨曦离厂成立工作室,

眼前已是一片开阔。

很快,他的玉雕就有了个人面貌

——弱化工艺色彩,引入现代艺术元素。

从《虎圈》《千手观音》《知秋》

到《墨荷》《水乡谣》,

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苏州玉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杨曦,是苏州玉雕毫无争议的领军人。

在苏州玉雕界,杨曦非常特殊,

他几乎没有争议,

不但得到玩玉人的称许,更收获同行的赞誉,

是玉器创新的代表,更是行业的风向标。

可以说,他就是苏州玉雕毫无争议的引领者。

大多数琢玉人成名后,都不再动手。

杨曦声名虽盛,

却从未舍弃过手里的画笔和琢玉的刀。

对他来说,在宣纸上作画与

在温润的和田玉上雕琢并无二致。

如今,他的弟子也已遍布苏州玉雕界。

对于传承,玉雕大师杨曦认为

琢玉者应兼备美术功底、

艺术修养和雕刻能力

现在很多琢玉人既缺乏功底,

又缺少审美眼光,一味地模仿或仿古

,当然拿不出具有独立性的好作品,

更难以形成独具个性的风格。」

不过上午10点,苏州其他弄堂还是一片寂静,相王弄却已是一派热闹,碾磨声、车流声、询价声,此起彼伏。

相王弄是苏州玉雕的一个中低端聚落,

纵横交错的巷子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琢玉作坊

像这样工不错,价格适中,

接受来料加工的小作坊,

最受普通玩家欢迎。

大师作品或中等商家的玉,价格不菲。

小作坊的存在,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缺。

有些懂行的玉商还会在

这几百家作坊里选择有潜力的年轻人,

包揽大部分活计,若他们成名,

作品价格便能翻几番,大家双赢。

大部分苏州琢玉人都是小作坊起步的,

等到有点资金和名气了,就换个大点的门面,

多买几台雕刻机,收两个徒弟……

然后就是一辈子。

要往大师级的金字塔顶上面走,

则需要过人的能力和天赋了。

苏州琢玉的产业庞大,

除了相王弄,还有东渚、光福一带

也集中了大量的玉雕作坊和从业者。

苏州前店后坊式的作坊、工作室和个体经营户

加起来有3 000多家,

光是琢玉人就有3万多。

行业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相王弄的二楼是苏州玉雕的上流原料市场

摊主几乎都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商。

这里提供各种籽玉原石,

指甲盖大小的籽玉,几百千克的大料子,

都在这个拥挤、空气混浊

且夹杂着各种方言的地方流通。

来淘料的人不仅仅是苏州琢玉人,

还有全国各地的工艺师、商家。

有趣的是,这里只用现金交易。

拎着一箱子钱来换一块石头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如今流行小件,更多的是当代人消费观念的推动。玩家随身把玩,摩挲盘养,显然小件更容易被接受。

一直有人好奇,为何苏州玉雕大多是小件?

难道是因为大家做不了大件?

这里面有个历史典故。

清乾隆29年开始,

大量的和田玉料被运送到北京。

乾隆皇帝命内务府画样之后都运往苏州雕刻。

但玉料沉重,过长江十分不便,于

是便将山料卸到扬州,

再从苏州抽调玉工到扬州雕刻。

如此,到苏州,就只剩下小料。

苏州工匠守着小件,便将工作细,设计做巧。

「技法大同小异,关键在于立意。」

苏工多采用一面浮雕、

一面阴阳雕的方式雕刻小件,

手法不外乎要求线条流畅、勾勒自如。

自从陆子冈把诗书画印融入玉雕,

一扫匠气,苏工便以文雅见长

七分意三分工,寥寥数笔,意蕴无穷。

薄胎器皿是玉雕中最见功夫的形制,俞艇的碧玉作品《宝相花缠枝纹如意耳瓶》融合了苏州玉雕的“巧、精、文”,上下八组花纹几乎遍布瓶身,0.5米厚的炉壁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获得了2012年子冈杯金奖。

为了鼓励创新、挖掘新人,

苏州玉雕界从2008年开始举办「子冈杯」

如今已成为苏州玉雕最知名的品牌,

也是激励苏州琢玉人奋发向上的推进器。

如今,苏州玉雕界有15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还有3万琢玉者、10万从业者、3000家商铺、100亿元销售额

……每一个数字都昭示着苏州玉雕深厚的积淀和蓬勃发展的未来。

非遗Tips 苏州玉雕

苏州是中国玉雕发源地之一。历史上玉工巧匠辈出,以中小件为主,以“ 巧、精、文”见长。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连宫廷玉作的人都要仰仗苏工。苏州玉雕立意最为要紧,讲究七分意三分工。

上世纪90年代是老苏作和新苏作的分界线,尤其2004年苏州玉雕厂解体,苏工从集体变为小作坊,风格也有了创新,既保留了传统的文雅,也有了很大突破。

专注手工艺、传承文化,微信搜索中华手工(微信号:creatcraf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玉雕:精琢于技,君子如玉,温润的江南境界
[转贴](老帖新发)苏州玩玉[新疆玉网]
冠玉怀瑾握璇玑--陈冠军“子冈牌”作品赏析
江南隽秀 以“精巧”闻名的苏工玉雕
写意不写实的苏作玉雕
苏工的三生三世,比电视剧还耐看!不好看,你来找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