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个遭遇相似的民族,一个重新崛起于民族之林,一个依旧继续沉沦

犹太民族与吉普赛民族是两个有着相似历史遭遇的民族,长久以来这两个民族都曾在世界各地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都曾被各国原住民视为异类,备受歧视和凌辱。尤其是在上世纪那场种族大灭绝中,他们都曾遭到纳粹德国的迫害与屠杀,然而,屠杀过后,这两个民族的命运却出现了极大的反差:犹太人得到广泛的同情,并回归故土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吉普赛人却依旧在沉沦中不能自拔,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前因后果呢?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经饱尝艰辛、历尽苦难。早在古代,犹太人世代生活的家园——巴勒斯坦,就先后亚述人、迦勒底人、罗马人的反复蹂躏,最后不得不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达两千多年之久。

近代以来,犹太民族更是命运多舛,备受摧残,不说欧洲各地的反犹风潮,仅在二战期间死于纳粹之手的犹太人就多达600万人。直到战后的1947年,犹太人才通过抗争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复国梦,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欧洲人对吉普赛人的歧视和迫害也是由来已久,至少有400年的历史。各国竞相驱逐吉普赛人,瑞典规定不离开的吉普赛人要被绞死,而邻国芬兰也不要他们,要把从瑞典逃过来的吉普赛人再赶回去。在16世纪中期的英格兰,连同情吉普赛的人也遭受迫害,那时英格兰判定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犯罪,与吉普赛为伍的人就是犯罪。1554年,英格兰的法律规定身为吉普赛人本身就是死罪。

最骇人听闻的是“围猎吉普赛”的活动,猎杀吉普赛人不构成任何犯罪。1589年,丹麦国王宣布,任何吉普赛人的头领只要被抓到都要宣判死刑,而参加围猎吉普赛活动的人会得到奖赏。围猎吉普赛人的残酷活动在瑞士、荷兰和丹麦持续到19世纪。从1933年开始,纳粹德国在实施对犹太人大规模、有组织迫害的同时,也对吉普赛人下手,从1933年到1945年间共有至少50万吉普赛人被纳粹杀害。

一个遭到大规模种族灭绝屠杀,另一个遭到局部屠杀,按理说,前者应该比后者更难恢复。但是,大半个世纪过后,犹太人却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成就。抛开科技、文化、艺术、思想等领域的成就不说,单在军事领域,以色列军队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所创造出的神话般的战绩,就堪称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不朽传奇。达扬、沙龙、拉宾等人更是因其卓越的战功而名列于名将之林,成了令无数男儿热血沸腾的伏虎猛士,战地英豪。

为什么犹太人能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而同为流浪民族的吉普赛人却不行?据考证,吉普赛人起源于印度北部,后逐步向外扩散。到1516世纪时,吉普赛人已遍及欧洲各地。而在欧洲人眼里,吉普赛人是小偷、骗子的代名词,当地的主流社会长期排斥这些居无定所的流浪者。直到现代,欧洲人仍在歧视吉普赛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居住在当地的吉普赛人被警察驱逐;2010年,法国萨科奇政府更是对吉普赛人采取了大规模驱离措施。

对于犹太人能在逆境中奋发,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吉普赛人却甘于沉沦,过着低人一等生活的这一历史现象,很多专家、学者通过探索和研究,认为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就在于:

首先,犹太人有着非常强烈的家国意识及深刻的历史记忆,而吉普赛人在这方面则比较模糊。犹太人从被罗马人逐出家园的那一刻起,就从没有忘记过巴勒斯坦是自己的故土。正如以色列国歌《希望之歌》所唱的:“纵然两千年颠沛流离,希望仍未幻去,锡安与耶路撒冷,啊,我们会以自由之身重归故里”。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成为了近代以来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源头,为犹太人重归故土,复兴故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反观吉普赛人,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早期历史模糊不清,不知自己来自何处,自然也就不知道该去往何方了。吉普赛人不楚清自己的起源,现代史学界却公认吉普赛人起源于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以卖艺、算命、卖药、行乞甚至偷窃为生,喜欢住在大篷车里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没有定居下来的意识,更谈不上有建立国家的愿望了。这种特有的迁徙不定的生活习惯使吉普赛人无法凝聚起来,而对故土意识的模糊与淡忘,又使吉普赛人缺乏必要的精神向心力,从而也就无法为民族的复兴提供内在的原动力。

吉普赛人在代代相传的长期流浪中,流浪已经成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他们似乎天生就喜欢过流浪的日子。虽然历史上犹太人也在世界各地到处流浪,但他们流浪是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以及谋求商业利益,当发现一个适合的居住地时,他们会选择定居下来。

犹太人的家国情怀不但没有在流浪中湮灭,反而在流浪的艰辛与困窘中变得愈加的强烈,最终汇聚成了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潮。

两千多年以来,犹太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民族的苦难与艰辛史。犹太民族的历史通过《希伯来圣经》、《圣经后典》、《塔木德》等书籍被一代一代地记述下来,这就使得每个犹太人心中都有强烈的复兴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吉普赛人虽然在历史上也屡遭迫害,但是由于吉普赛人是天生的乐天派,那些痛苦的记忆很快就被他们的欢歌和艳舞所替代。他们只求当下的快活,不会去考虑明天,更无暇去整理过去。这样一个没有历史感的民族,自然只会得过且过,而不会有从灵魂深处重塑自已的愿望与追求。

其次,犹太人有虔诚而又单一的宗教信仰,而吉普赛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精神纽带,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民族性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犹太教传统文化中有一系列独特的节日、仪礼和习俗,指导、规范着犹太人的日常行为,犹太教中的救世主理论更是为犹太人树立了终将得救的信心。

吉普赛人在流浪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入乡随俗的策略,改说各所在地的语言,信奉当地流行的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说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也不为过。一个没有严肃的民族宗教信仰的流浪民族,自然凝聚不起为复兴而奋斗的坚定意志。

另外,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在犹太社会,最早承担教育职责的是犹太教会堂,这是犹太学校的前身,也是犹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犹太人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从孩子一岁半就开始有意识地接受记忆训练,到了三四岁时,他们开始在私塾里面学习。每个孩子刚走进教室都会受到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以让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接着,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对教育的重视使犹太人成为了诸多领域的佼佼者,苦难深重的犹太民族也因此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比之下,吉普赛人对教育的重视就差远了。由于长期过着流浪生活,儿童随家人流动,大多数吉普赛人甚至没有上学的机会。教育事业的落后导致吉普赛人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就无法形成强烈的民族觉醒意识,这就是吉普赛人至今依然在落后的状态中过着安于现状的日子的原因。

两个在往昔的境遇何其相似的民族,在当下的命运是何其不同。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善固本、能铸魂、育强民的民族必将成为这个世上的强者,而忘根本、失元神、养弱民的民族只能在屈辱与痛苦中苦苦挣扎,这是亘古不变的竞争规律,万世不易的生存法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犹太人简介
犹太人历尽浩劫而不灭之谜
欧洲历史上几次迫害犹太人,为何犹太人在二战前,还是比较富裕?
地理冷知识
“上帝的选民”犹太人为何在欧洲的历史上屡受迫害
犹太人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